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國民經濟發展計劃草案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20*年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極不平凡的一年。在這一年里,按照區委“爭當先進、爭創一流”的要求,全區上下緊緊圍繞結構調整和體制機制創新,努力克服宏觀環境趨緊、特大震災和國際金融危機等多重因素影響,認真把握試驗區建設和災后重建的重大機遇,繼續深入貫徹城鄉統籌、“四位一體”科學發展戰略,推動全區經濟社會保持平穩發展的良好勢頭。
20*年,我區經濟和社會發展呈現出以下主要特點:
(一)產業支撐能力進一步增強。一是現代服務業能級不斷提升。年內對《推進區域經濟又好又快發展的意見》進行了修改和完善,出臺了《加快現代服務業發展的實施意見》,加快實施《青羊區服務業發展規劃》。現代服務業增加值占服務業增加值的比重為47.1%,比去年提高0.9個百分點。大力發展都市文化旅游業,重點打造特色街區“五朵金花”,琴臺路被評為“全國百城萬店無假貨示范街”。成功舉辦了國際通訊節、國際美食節、成都購物節等系列品牌節會。著力打造三大商圈,加快甲級寫字樓、星級酒店和大型商場的規劃和建設,全區年內新增商業商務面積63萬平方米。二是都市型工業品牌效應不斷擴大。全區年內完成工業投資29.5億元,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達49.8億元,同比增長20.8%;實現工業綜合效益指數185.8%,比上年同期提高46.8個百分點。加快工業集中發展區由生產性園區向總部型園區轉變,工業總部基地新引進總部企業42家,總投資21.2億元,總部企業總數達99家,全年稅收突破1億元,榮獲“中國總部經濟杰出貢獻獎”。民營經濟不斷發展壯大,民營經濟增加值占GDP的比重達39.7%,比去年提高2.4個百分點。
(二)“三個集中”綜合效益進一步提升。工業集中發展區全年完成投資15.5億元,建成廠房及配套設施27.6萬平方米,累計入駐企業287家,工業集中度達到88.9%;農民集中居住區已建成136萬平方米,在建和即將開工建設112萬平方米,1.1萬農村居民入住新居,集中居住質量進一步提高;農村集體經濟進一步發展,股金、租金、保金等穩定收入占農村居民總收入的1/3以上;土地向規模經營集中成效明顯,全區累計流轉土地面積2.2萬畝,規模經營率達90%。“青蒲對流”不斷深化,青蒲農投公司為蒲江現代農業項目融資1億元,小城投公司引資5800萬元。
(三)重點項目建設穩步推進。今年以來,全區繼續緊緊抓住項目這個關鍵,進一步完善機制、整合力量,推動153個重點項目年內實現投資126.7億元。按照“四個盡快”的要求,一批重大產業化項目進展順利。模具產業園一期、瑞聯電氣、名人城市酒店、宏達國際廣場、鼓樓世家等項目相繼竣工;寬窄巷子如期開街,富力熊貓城二期、優品道、時代春天、工業總部基地三期、綠舟創意產業園及稅源總部基地等在建重點項目加快推進;611所平臺基地建設項目進展順利,132廠民品基地、一航民機項目相繼奠基;愛美高項目年內已實現基礎開挖。
(四)開放合作保持良好態勢。全區全年引進市外資金95億元,同比增長30.1%;實際使用外資6.2億美元,同比增長39.9%;完成外貿出口6.3億美元,同比增長61.9%。震災后兩個月內,我區即先后與深圳海洋王公司、大中華停車場等重大項目開發業主簽訂投資或增資協議,投資總額逾100億元。積極參與“西博會”,精心組織“現代服務業重點項目推介會”,項目簽約金額達81億元。投融資體制改革不斷深化,新組建國有投資建設發展公司和城鄉建設發展公司,成立中小企業信用擔保公司。全年政府投資項目共投入資金3.4億元,國有平臺公司實現融資21.3億元,政府資源的撬動作用得到進一步發揮。
(五)城鄉建設管理水平進一步提高。一是城市管理不斷完善。進一步健全了城鄉市容管理機制,實施清潔城市大行動,強化街面市容精細化管理。加大了揚塵整治力度,開展大氣污染和江安河等小流域綜合治理,全年空氣質量優良率達84.4%,區域生態和人居環境進一步優化,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取得突出成效。二是城市建設不斷加快。加快推動城市公共設施建設,市婦兒醫學中心、新區道路、管網建設進展迅速,公檢法辦公用房建設穩步推進,提前建成黃田壩政府專職消防站,率先完成市消防5中隊、特勤3中隊消防營房營具改造。舊城改造取得新突破,主城區“兩軸四片”拆遷穩步推進,成保廠宿舍、新一村道路和陳麻婆地塊已完成拆遷,紅廟子地塊、上汪家拐地塊拆遷和文家、黃田壩城中村改造等項目正加快推進。
(六)社會事業全面協調發展。一是加快“教育均衡化邁向教育現代化”目標實施。加速推進災后重建學校建設,啟動“學校特色發展項目”和“名校西移工程”,素質教育繼續深化,公平優質的教育公共服務進一步擴大,基礎教育現代化進程不斷加快。二是大力興辦“均衡、為民、特色”衛生。全面開展“全科醫生進社區、家庭醫生進家門”,積極推進社區衛生、公共衛生和專科醫療“三位一體”發展,建成公共衛生綜合信息平臺和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指揮系統平臺,成功創建了省級衛生應急示范區。三是扎實推進全國統籌城鄉公共文化試驗區建設。全區三級文化服務網絡建設加快推進,國家一級文化館和圖書館創建任務全面完成,各類文化惠民活動深入推進。四是體育事業不斷發展。迎奧運火炬傳遞活動圓滿完成,全民健身路徑建設繼續推進,全民健身運動深入開展。五是城鄉就業和社保救助水平持續提高。就業培訓深入推進,創業就業資源平臺建設加快推動,包括農民集中居住區在內的75個社區全部實現充分就業,動態消除了“零就業”家庭;區域社保體系更加完善;投資1800萬元在全省率先建立綜合托養中心,城鄉救助實現并軌。六是和諧社區創建工作取得新進展。大力推行社區管理規范化,創建農村新型社區“3+1”治理模式。
20*年我區經濟社會繼續保持平穩較快的發展勢頭,國民經濟計劃執行情況總體較為良好。但同時我們也應清醒地看到,在國際金融危機加劇、嚴重自然災害頻發、經濟結構性矛盾突出的情況下,我區經濟社會發展面臨的不穩定不確定因素日益增多,一些突出問題尚未得到根本解決。表現在,經濟總量增長緩慢,投資拉動后勁不足,財政收支矛盾日漸突出,重大項目資源日趨緊縮,招商引資形勢不容樂觀。經濟發展的形勢十分嚴峻,改善民生的任務十分艱巨。
這些問題,都需在明年的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執行中認真加以研究解決。
二、20*年經濟社會發展面臨的形勢
當前,世界金融危機愈演愈烈,實體經濟增速大幅下滑。目前這場危機不僅本身尚未見底,而且對實體經濟的影響正進一步加深,其嚴重后果還會進一步顯現。受國際宏觀經濟沖擊和國內經濟生活中仍較突出的深層次問題影響,我國經濟發展面臨的矛盾和壓力明顯加大,形勢復雜多變。
但我們要看到,當前我國經濟發展的基本面和長期趨勢沒有改變,尤其是經過改革開放30年的持續快速發展,我國積累了雄厚的物質基礎,經濟實力、綜合國力、抵御風險能力都顯著增強。同時,當前正值我國城鎮化、工業化的加速期,國內市場前景廣闊,發展機會多,回旋余地大,經濟增長活力強勁、動力充足,推動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的戰略機遇仍然存在。
同時,我們也要充分認識到,這一時期也將是我區加快結構調整、轉變發展方式的重要機遇期,對我們保持經濟持續平穩發展具有多方面的積極意義。經濟增速回落,使潛在矛盾顯性化和風險逐步釋放,將促使我們加快經濟轉型,化解矛盾,消除風險;勞動力成本和能源、原材料價格上升,使企業生產面臨更大壓力,將促使我們加大產業結構調整升級力度,加快推進企業生產技術進步和自主創新;外部需求減弱,將促使我們加快推動城鄉建設發展,積極擴大內需。加之我區具有較好的區位條件、資源稟賦、體制優勢和社會基礎,尤其是近年來我區加快推進城鄉統籌發展和產業結構調整,為我們應對危機、化解風險奠定了較為堅實的基礎。
當前我們一定要把思想統一到中央對當前形勢的科學判斷和決策部署上來,既要直面現實,保持清醒和警惕,審慎靈活、沉著冷靜應對挑戰;又要堅定信心,振奮精神,堅持把自己的事辦好,矢志不移地加快推進發展。
三、20*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思路及目標
(一)經濟社會發展總體思路
20*年是新中國成立60周年,也是我區應對世界金融危機、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任務異常艱巨的一年。精心抓好經濟社會發展各項工作,對于“十一五”規劃各項目標的順利實現和試驗區建設的順利推進至關重要。20*年,我區經濟社會發展的總體思路是: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認真貫徹黨的十七屆三中全會、中央和省委經濟工作會議、市委工作會議精神,抓住災后重建、擴大內需、試驗區建設的“三個機遇”,大力實施城鄉統籌、“四位一體”科學發展戰略,堅持“爭創一流、爭當先進”,圍繞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推動產業轉型升級、促進社會和諧穩定“三大任務”,以擴大投資為重點,以重大項目為抓手,以改革開放為動力,以改善民生為根本,迎難而上,開拓進取,努力開創青羊科學發展新局面。
(二)經濟社會發展主要目標
四、20*年經濟社會發展主要任務
(一)促進內需拉動,確保經濟平穩增長
1、全力拉動投資。20*年,我們一定要堅定信心、凝聚力量,堅持不懈地推動項目、促進投資。全力加快推動147個億元以上重點項目,力爭實現年度重點項目投資190億元以上,帶動完成全區固定資產投資300億元以上。主城區要以“兩軸四片”建設為重點,大力推進高端載體打造和重點片區拆遷進程,加快愛美高、富力熊貓城等項目建設進程,盡快啟動陜西街片區、新一村二期等舊城拆遷。新區要以盡快形成城市形態為目標,加快新區基礎設施建設、產業載體建設及土地整理步伐,全力推進工業總部基地、新區商業中心、大飛機項目和文家、黃田壩、百仁“城中村”改造等龍頭項目,積極推動新區存量土地上市拍賣、啟動開發。198綠地要圍繞打造以稅源總部為核心、生態建設與產業發展相融合的生態總部經濟帶,全力推進綠舟創意產業園建設,基本完成稅源總部基地示范區建設,加快綠嶺公園景觀和配套建設,推動土地拆遷流轉3000畝以上。
2、著力擴大城鄉消費需求。一是要促進城鄉居民充分就業和投資興業,實現持續穩定增收,提振消費信心,增強消費能力。二是要加快騾馬商圈、太升商圈、光華金沙商圈的建設、改造和提升,搭建消費平臺,改善消費環境,加快培育特色消費市場。三是繼續鞏固和發揮國際通訊節、美食旅游節等品牌節會,不斷完善節會經濟組織,創新節會經濟手段,擴大節會經濟規模和影響,有力刺激消費。
(二)深化機制創新,加快實施城鄉統籌
1、深入推進農村產權制度改革。堅持綠地建設、產業發展和產權制度改革有機統一的原則,通過項目實施促進土地資源升值,穩步推進以“三換一促”為核心的農村產權制度改革。在做好確權、頒證的基礎上,完善農村產權交易平臺,推動農村集體土地和房屋產權有序合法流動,促進農村資產資本化,最大限度發揮“198”范圍土地資源利用價值。
2、大力發展農村新型集體經濟。進一步加強統籌協調力度,優化配置并促進集體資產盡快到位,及時折股量化到人。加強集體資產的經營管理,加快新型集體經濟組織建設,增強集體經濟實力,確保農民獲得比較穩定的股金分紅收入,確保居民安居樂業。
3、全面提升“三個集中”綜合效益。加快工業集中發展區建設,完成110KV變電站建設,建成標準廠房13萬平方米,加快實施一批重大項目建設,力爭20*年完成園區工業投資7.3億元,工業集中度保持在90%(原口徑)以上。按規劃全面啟動未開工新居工程建設,完成鹽井三期B區、培風二期4區、董家壩二期等新居工程項目建設,力爭全區新建成新居工程66萬平方米以上。完善農民集中居住區的道路、供電、供排水等基礎設施配套,大力提升已建成新居工程配套管理服務水平。進一步推進土地適度規模化經營,力爭土地規模經營率達到90%以上。
(三)加快產業發展,著力推動結構調整
1、做強現代服務業。圍繞“1132”空間布局,依托重點項目建設,加快實施“優二強三”戰略,推動金融商務、文化旅游、商貿流通、創意與設計等六大產業發展,彰顯都市文化旅游產業優勢,加快打造特色商業街區,盡快形成“6+2”產業發展格局。
2、打造“三大總部集群”。加快推動城市之心二期、如意鳳舞、工業總部基地和稅源總部基地等項目建設,著力打造中央商務區金融商務總部、金沙片區文化創意總部和青羊新區研發設計總部“三大總部集群”。
3、壯大高新技術產業。加快推動工業總部基地、611所平臺基地、132廠民品基地、一航民機等重大項目建設,大力促進航空、模具等主導產業發展。堅持招大引強,力爭新引進企業30家以上。
(四)推動改革開放,增強經濟社會發展活力
1、繼續深入推進各項改革。繼續深化投融資體制改革,通過整合資源,做大做強國有平臺公司,加大直接融資和間接融資力度,切實破解融資難題,增強可持續發展動力。以轉變作風、提升效能為重點,積極推進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和規范化服務型政府建設,努力營造區域經濟發展的政策優勢和體制優勢。
2、不斷提高招商引資實效。抓住災后重建的巨大剛性需求,以資源和市場換投資,有效承接產業轉移;用好用活擴大內需的各項政策,切實轉變招商引資方式,開展全方位招商;廣泛建立中介、行業協會參與招商的機制,積極拓展招商引資渠道;積極探索建立招商項目的評估機制,著力提高招商引資效益。
(五)切實改善民生,大力構建和諧青羊
1、有效提升城市建設和管理水平。加大投入力度,加快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盡快構建城鄉一體的市政基礎設施網絡體系;加快特色街區建設和街道風貌整治,大力提升城市功能;加強城鄉環境綜合治理,建立高效運行的城市管理體制,進一步優化區域生態、生活和投資環境。
2、繼續提升社會事業均衡發展水平。堅持內涵發展取向,加快推動基礎教育綜合配套改革,加快構建較為完善的區域終身教育體系;努力擴大兩個“示范區”的創建成果,進一步完善社區衛生服務體系,積極推進專科醫院精品化建設,不斷完善公共衛生應急體系,積極爭創全國“治未病”示范區;大力開展精神文明創建活動,加快實施“文明融合·文化帶動”工程,扎實推進統籌城鄉公共文化試驗區建設;繼續加強社區和學校體育設施建設,抓好國民體質監測,深入開展全民健身運動,努力提高全民身體素質;進一步提升社區建設和管理水平,做好和諧社區建設示范單位創建工作。
3、著力提高就業和社會保障水平。深入推進新形勢下的就業促進工作,進一步建立健全人崗相適應的培訓機制、保障穩定就業的促進機制和創業帶就業的激勵機制,深化城鄉就業并軌,保持動態消除“零就業”家庭。認真落實中央、省、市提高城鄉居民收入的各項政策措施,進一步完善城鄉社保的統籌銜接,擴大城鄉養老保險覆蓋范圍,全面推動城鄉醫保并軌。進一步提高城鄉的低保補助水平,創新分類救助機制,著力解決好城鄉困難群眾的實際問題。
各位代表,20*年我區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形勢十分緊迫,任務十分艱巨。我們將在區委的領導下,自覺接受區人大及其常委會的法律監督和工作監督,自覺接受區政協的民主監督,深入貫徹城鄉統籌、“四位一體”科學發展的戰略部署,積極推進經濟、社會、民生事業協調發展,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構建和諧青羊而努力奮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