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年度財政增收工作實施意見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為鞏固全市財政收入快速增長的良好勢頭,為各項工作走在全省前面提供有力支撐和保障,根據我市實際,特制定本實施意見。
一、指導思想
認真貫徹落實中央經濟工作會、省第八次黨代會、全省經濟工作會、市第九次黨代會和市委九屆二次全會精神,把財政收入作為衡量經濟運行質量和效益的重要指標,不斷提高全部財政收入占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一般預算收入占全部財政收入的比重、稅收收入占全部財政收入的比重,努力實現經濟發展與財稅增長的有機統一。
二、工作目標
2012年全市財政收入工作的預期目標是:全部財政收入增長15%,地方一般預算收入增長16%。重點支出保障有力。
三、工作重點
(一)優化產業結構培植財源
推進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不斷夯實壯大財源基礎。一要加快傳統產業升級。著力支持鋼鐵、能源、化工、建材、裝備制造等重點產業技術改造,把握好節能減排與產業發展的關系,使傳統稅源得到長久鞏固和持續壯大。二要加快發展新興產業。立足市情,立足科技、產業基礎,重點培育和發展高端裝備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車等高附加值產業,使之成為新的稅源增長點和重要支撐。三要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鼓勵既有企業大力發展現代服務業,及時兌現獎勵補助,建立良好利益導向,提高第三產業在國民經濟中的比重,優化稅收結構,提高財政收入質量。
(二)狠抓項目建設培植財源
項目建設是財源增長的持續動力。一要強化項目財稅貢獻約束。加強項目財稅貢獻前期論證,將萬元產值財政收入貢獻度、單位能耗財政收入貢獻度等,作為項目引入約束性指標。除國家、省、市有明確規定外,各縣(市)區在招商引資工作中,不得違規擅自出臺稅費減免政策,防止以盲目犧牲財稅利益為代價,換取短期無效益的投資增長。二要加快推進項目建設步伐。按照謀劃一批、儲備一批、跑辦一批、建設一批的思路,形成項目建設的梯次結構。全面兌現各項優惠和獎勵政策,充分調動各級各部門招商引資積極性。多方籌措資金,加快項目建設進度,力爭早日投產達效。三要大力提高沿海項目承接能力。突出抓好以為核心的灣發展,鼓勵灣“四點一帶”承接市級“退二進三”企業轉移,加速生產力布局向沿海轉移,著力提升經濟發展活力。
(三)加快沿海開發培植財源
堅持把為龍頭的灣“四點一帶”建設作為促進財政收入的重要引擎,舉全市之力,全面加快開發開放步伐。要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吸引環保節能、高新技術和戰略新興產業項目入駐,增強產業支撐能力,打造財政經濟發展新的增長極。
(四)積極應對省財稅體制調整
省政府取消了原來省級收入激勵性返還政策,開始對省級工業聚集區(開發區、園區)等,實行省級增值稅、營業稅、企業所得稅收入“核定基數、超收全返”的優惠政策。這是我省財政政策的一次重大調整,必須把握好體制導向,積極有效應對,最大限度增加地方財力。一方面,要加大省級聚集區申報力度。市委、市政府成立專門的領導小組,負責總體協調。各縣(市)區要成立專門班子,發改、工信、商務等部門密切協作,明確重點聚集區申報名單,加大跑辦力度,爭取更多區域享受這一政策。另一方面,要加大組織企業入區力度。省下發了《關于加快工業聚集區發展的若干意見》,提出了涉及規劃、用地、稅收等方面的十大扶持政策。各級各部門要進一步細化、完善相關措施,在規劃、土地、資金、稅收、用電等方面加大傾斜力度,吸引本地企業搬遷落戶聚集區,吸引國內外大型企業集團入駐聚集區,著力做大聚集區財政收入規模,爭取更多財力返還。
(五)不斷健全完善稅費征管體制機制
稅費征管是實現財稅利益的現實途徑,必須不斷研究落實針對性管理舉措,確保財政增收落到實處,最大限度體現發展效益。一要搭建全市綜合治稅信息共享平臺。落實綜合治稅領導小組辦公室的編制和人員,依托市政府電子政務網絡建設,按照“分步實施、逐步完善”思路,啟動建設綜合治稅信息平臺。將財政、國稅、地稅、發改、統計、國資委、人社、工信、商務、招商、工商、質監、國土、住建、規劃、交通、科技、民政、教育、衛生、電力等21個涉稅信息較多的部門納入第一期接入范圍,運轉成熟后,適時啟動第二期建設,將平臺覆蓋范圍擴展到所有涉稅信息部門。二要深入推進對標治稅管費。建立科學治稅模式。對每一個行業、企業進行研究分析,根據企業的用電量、產銷量、市場行情等要素,研究測算企業的利潤總額和應繳稅收,以此制定鋼鐵、化工、水泥等各行業稅收管理模式、稅負標準。對于低于參照標準的企業,逐一分析存在問題,實施重點監管。加強專享收入核查。財政、稅務、審計等部門要組成聯合檢查組,對契稅、耕地占用稅、土地增值稅等地方收入實施定期檢查,確保應征盡征。對享受本級稅收優惠政策的企業,定期開展資質復核;對優惠期限到期的企業,及時恢復征收;對惡意騙取稅收優惠的,依法及時追繳稅款,并嚴肅追究弄虛作假人員責任。加強非稅收入監管。要抓好非稅收入信息管理系統建設,將征收管理、票據管理、監督稽查、會計核算、分成劃轉、資金退付等全部納入系統管理。三要堅定不移地推進主輔分離。重點是加大對各縣(市)、區的督導考核力度,確保全面完成主輔分離任務。同時,要進一步修改完善政策體系,加大獎勵扶持力度,調動企業實施主輔分離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對已實施主輔分離企業搞好跟蹤服務,確保主體及新建企業不斷發展壯大。四要開展重點行業稅收專項治理。針對建筑施工企業稅收流失現象,通過完善、實施外地施工企業來唐登記、承建工程項目稅收前置、稅源信息共享制度和稅源源頭控管等措施,規范和加強外地來唐施工企業的稅收管理,解決跨地區經營企業所得稅流失問題。同時,要健全措施、加大力度,加強交通運輸業、餐飲業和小稅種、零散稅的征管,防范稅收流失,增加地方收入。
(六)切實發揮財政資金的導向作用
按照零基預算和量財節儉辦事的原則,區分輕重緩急,科學合理安排發展性支出預算,實現集中財力辦大事。一是支持改革開放。落實好支持企業改革各項稅收優惠政策,推進優勢國有企業戰略重組,培育具有較強競爭力和抵御市場風險能力的大企業、大集團。落實好優化企業進出口產品結構的稅收優惠政策,對符合國家規定條件的企業,給予稅收減免照顧,及時兌現出口退稅,深化經貿往來,帶動產業結構轉型升級。密切關注國家財稅改革,跟進研究增值稅擴圍改革、完善消費稅制度、推進資源稅改革等,靈通信息,精細工作,營造有利于科學發展的良好財稅政策環境。二是支持發展方式轉變。整合財政資金,通過貸款貼息、以獎代補、信用擔保、財政補貼、注入資本金等方式,支持鋼鐵、化工、建材等傳統產業改造提升,扶持高端裝備制造、生物、節能環保等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壯大,加快構建現代產業體系。高效用好服務業、旅游業和文化團體發展等專項資金,繼續實施工商企業和個體工商戶零成本注冊等激勵政策,大力發展服務業。延長工業區“定額分享、超收全返”激勵性財稅體制,落實中日生態工業園、電動汽車城財政支持政策,對縣(市)區臨港產業園區實施稅費全返,推進以為龍頭的沿海發展步伐。三是支持科技創新。完善支持企業創新的財稅金融扶持政策,加大財政投入力度,鼓勵企業發展創業投資和風險投資,建立以公共財政為引導,以企業投入為主體,以社會投入為補充的科技投入新機制。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
各縣(市)區要高度重視財稅工作,堅持“一把手”負總責、親自抓,主管副職深入抓,具體抓;要精心選拔懂業務、責任心強的同志分管收入工作,或充實到治稅管稅第一線。各級財政、國稅、地稅三個部門要堅持每月召開聯席會議制度,綜合分析工作進展情況,對標查找帶有全局性和苗頭性的問題,研究制定相應工作措施;要堅持分包聯系制度,班子成員每月不少于10天深入一線,實地幫助和指導有關單位加強收入組織。國稅、地稅部門要加大各縣(市)區國、地稅局長的交流力度。
(二)強化責任分解
鞏固和完善財稅征收責任體系,根據全市財政收入任務,市財政部門下達各系統、各縣(市)區的全年任務,并根據工作需要制定分階段性的收入目標。各縣(市)區和各級財政、國稅、地稅等部門,要嚴格按照下達的任務組織收入,將任務層層分解,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保證時間進度要求,確保圓滿完成全年任務。
(三)嚴格督導考核
認真落實縣級領導班子千分制考核要求,加大地方一般預算收入完成情況考核獎勵權重,其中:全部財政收入完成情況占30%,地方一般預算收入完成情況占70%,重點考核縣(市)區地方一般預算收入的完成、增長率和收入均衡度,引導縣(市)區千方百計增加可用財力。各縣(市)區和各級財稅部門也要建立健全考核評價體系,做到一級考核一級、一級對一級負責。要繼續堅持定期通報制度,市將每月通報各縣(市)區財政收入和地方一般預算收入完成情況,各縣(市)區和財稅部門也要定期通報鄉鎮和基層(局)所的收入完成情況。另外,還要將全部財政收入占GDP的比重列入千分制目標考核。
(四)加大獎勵力度
對縣(市)區實行超額獎勵制度,特別是對引進重大稅源、地方可用財力明顯增加的給予重獎;對市級稅務部門,繼續實行任務特別是增加地方可用財力與經費獎勵掛鉤制度,形成多收多獎、超收重獎的工作格局。各縣(市)區也要結合本地實際,制定有針對性的獎勵辦法,并把獎勵向一線征收人員傾斜,向業績突出人員傾斜,對多收稅、收好稅和清理欠款、查辦案件有功人員給予重獎。
(五)強化業務培訓
各級各相關部門要加強對財稅干部職工培訓工作,鼓勵財稅干部參加國家層面的各類培訓,開闊眼界,學習本領,提高業務素質。要下大力開展崗位練兵、技能競賽等活動,抓典型、樹標兵,著力培養一批征管能手、稽查能手和業務骨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