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加強人才培養的意見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縣委、縣政府:
根據縣政協常委會工作要點,縣政協組織“我縣人才隊伍的現狀分析及對策思考”課題調研,先后召開委員約談會、走訪部門和企業、學習借鑒外地先進經驗,對我縣人才隊伍現狀進行分析研究
縣政協七屆十次常委會議圍繞此議題,進行專題協商討論。
會議認為,人才是社會第一資源,大力實施人才強縣戰略,是推進我縣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的重要保證。近幾年來,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人才工作,先后制定《關于大力實施人才強縣戰略的意見》、出臺《人才資源開發“十一五”規劃》以及相關政策措施,使我縣人才工作和人才隊伍建設發生了可喜的變化。但是隨著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尤其是在我縣經濟結構調整期,傳統產業在困境中急需升級和轉型,產業結構調整急需高新技術支撐,人才對經濟社會發展的貢獻度急需提高的現狀下,進一步重視和加強人才工作和人才隊伍建設就顯得尤為重要。
一、人才隊伍建設現狀和存在的主要問題
據調研,我縣人才總量為2.82萬人。其中黨政人才2100人、專業技術人才16370人、企業經營管理人才5300人、技工人才900人、農村實用人才3603人。全縣專業技術人才高級職稱306人、中級職稱4418人,占專業技術人才總量的29%。綜合我縣人才隊伍建設的現狀,主要存在以下幾個方面問題:
一是骨干人才外流嚴重。我縣目前受條件限制,事業留人和待遇留人未能形成較為明顯的比較優勢,不同程度影響了人才作用的發揮,尤其是教育骨干人才流失嚴重。如近幾年要求調出教育系統或調出的老師增多,近三年縣內跨系統調動31人,調出48人,自動離職73人,辭職3人。并直接導致優質生源流失嚴重的連鎖反應。
二是吸納人才資源的基礎薄弱。目前我縣的龍頭企業、規模企業還不多,企業人才集聚的號召力、吸引力不強,缺乏人才必備的“蓄水池”。人才結構與分布不合理,高學歷、深資歷、善管理的創新型領軍人才匱乏,尤其是高新技術、優質高效農業、現代管理、外貿、法律等專門人才均顯不足。企業作為引進和用好人才的主體作用發揮還不充分。
三是人才政策不夠配套完善。人才的價值在社會中未能充分體現“一流人才、一流報酬”,同時還存在不少后顧之憂。如在工資、住房、成果獎勵、技術入股、家屬就業、子女入學等方面,尚缺乏“更優惠、更靈活、更開放、更有效”的政策。
四是人才能力提升機制不健全。目前我縣各類培訓只局限于崗位培訓,深度和廣度不夠,創新理念不強,扎實有效的培訓體系和激勵機制并沒有完全形成。農林技術人員缺乏系統培訓,企業人才培訓針對性不強、積極性不高,黨政人才培訓局限于政治理論培訓,缺乏適應現代管理和經濟知識培訓,提供更新技術、知識的平臺不多,人才素質和層次得不到有效提高。
二、對策和建議
(一)采取有效措施,切實加強對人才工作的領導
要進一步解放思想,建立更有效的考核評價機制,使人才隊伍建設真正列入各級黨委政府的重要議事日程,擺在重要位置,及時研究和解決人才隊伍建設中的熱點、難點問題,切實加強宏觀管理和微觀指導。要制定相關制度,鼓勵和督促用人單位尤其是企業充分發揮主體作用,不斷優化人才創業環境,為人才充分施展才華創造更多地機會和更好地條件,真正把各類人才集聚到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偉大事業中來。
(二)加強人才工作宣傳,營造尊才愛才氛圍
進一步深化“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創造、尊重勞動”為主題的宣傳活動,加大人才政策宣傳力度,及時總結人才培養開發方面成功經驗,廣為宣傳杰出人才事跡,增強全社會的人才意識,切實營造有利于人才涌現、健康成長的良好氛圍。縣工商聯、工會、共青團、婦聯等群眾組織要做好協作配合,共同推進人才工作的開展。建立人才宣傳工作組織協調機制,制訂年度人才宣傳計劃,不斷創新宣傳方式和載體,拓展宣傳人才工作的廣度和深度,使人才宣傳工作做到及時而經常。建議繼續開展“十佳人才”、“重才愛才單位”等評選活動。在《今日》、廣播電視臺等新聞媒體開辟人才專欄,宣傳優秀人才的創業事跡,激發鼓勵各類人才立足、立足崗位創業創新。
(三)健全人才配套政策,提高市場配置人才能力
1、完善各項人才工作的政策措施。建議對現有的政策規定進行全面梳理和分析,對不符合當前形勢下人才工作導向的有關條款予以修改完善,努力形成引得進、留得住、用得好良好機制和政策環境。
2、建立良好的人才評價考核機制。要根據人才需求實際,建立合理的人才評價體系,不斷拓展人才評價內涵,從重學歷、重資歷逐步向重能力、重業績轉變,建立和完善考試與考核相結合的人才評價機制,突出“創造能力”、“知識技能”的職稱評聘標準。建議設立縣政府特殊津貼,對有突出貢獻的科研人員和學科帶頭人等優秀人才實施獎勵,切實體現人才的“特殊價值”。建議適當增加科技人才、特別是外來科技人才在我縣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的比例。
3、切實解決人才“安家”問題。我縣人才公寓已立項,建議采取“政府負責建房、用人單位租房、專家人才住房”的運作模式,加快建設速度,設定入住條件,真正解決高層次人才的住房問題。進一步研究企業自建專家樓問題,嚴格審批把關,同時建議對高新技術產業廠區內自建專家樓能適度放寬政策。
4、大力提升市場配置人才的能力。進一步健全人才中介機構網絡建設,加強人才信息管理,建立人才信息檔案庫,制定全縣重點產業、重點項目、重點人才開發目錄,及時人才需求信息,暢通人才與企業溝通信息渠道,為各類人才提供施展才華的平臺和空間。人事部門要密切與用人單位的聯系,切實掌握人才所需情況,提高引進人才工作的針對性。
(四)多管齊下廣納賢人,積極發揮人才作用
1、建立暢通的人才引進和使用渠道。
一是堅持“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方針,通過咨詢、講學、兼職、短期聘用、項目合作與攻關、人才租賃等形式引進智力,用好“候鳥式”人才,實現人才資源共享;
二是對我縣急需和緊缺的專業人才,制定更加優惠和靈活有效的政策,甚至于“一事一策、一人一策”,加大引進力度;
三是對在桐長期工作的名師名醫、學科帶頭人及有利于相關產業提升轉型的特殊人才,應對其子女入學、配偶隨遷、薪酬等方面制訂切實可行的“留得住”政策。
2、加快人才創業平臺建設。要以創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為良好開端,圍繞我縣產業結構調整和高新技術發展,鼓勵以機械制造、醫藥化工、醫療器械、外經外貿等領域企業,與大專院校和科研機構合作,大力引進與產業發展相關的緊缺人才。繼續做好留學生創業園、科技研發中心、大學生實訓基地的平臺建設和服務,使人才創業平臺真正成為高層次科研人員集聚、科研項目領先、產品研發出成果的基地。
3、以縣城商務區建設為契機,打造人才集聚平臺。建議在商務區業態規劃的同時,規劃高新研發平臺、IT產業孵化園、文化創意基地、商務會展區,使商務區逐步成為我縣吸引集聚高端人才的平臺、對外宣傳的窗口、新經濟的搖籃。建議擬定進入縣城商務區平臺的若干優惠政策,利用縣城商務區商務樓業主人脈關系,加大政企聯手,形成商務區的招商招才合力,拓寬宣傳和人才引進渠道,增強商務區知名度。
4、重視發揮現有人才作用。政府和企業要為人才發揮作用、施展才華提供足夠的空間和良好的平臺,充分發揮用人單位的主體作用,通過改革和完善人事制度來吸納、安撫和穩定現有人才,形成人暢其流、人盡其才、人盡其用、人才輩出的良好機制。繼續做好“一村一名大學生”工作,加強農林部門、鄉鎮(街道)技術人員的技術培訓和知識更新,對獲得中高級農技師職稱者給予一次性獎勵。充分發揮“銀發”人才作用,為我縣經濟社會發展發揮余熱。
5、加大回桐大中專畢業生就業服務力度。積極鼓勵籍大中專畢業生回桐就業創業,多渠道、多途徑地幫助回桐大中專畢業生解決就業創業的問題。要進一步解放思想,加強回桐大中專畢業生就業指導,繼續鼓勵到農村社區企業工作,激發“熱愛家鄉、創業家鄉”熱情,為家鄉經濟社會發展作貢獻。
(五)多舉措培育人才,加快提高人才層次
建議將人事、經貿、教育、科技、科協、勞動保障等部門的教育培訓資源和優勢有機整合,拓寬培訓新領域、新內容、新方法。建立各類人才培訓相適應的激勵機制和管理監督機制,使人才隊伍建設工作規范化、制度化。繼續抓好縣“511”人才工程人選的選拔培訓工作,認真做好省“151”、市“131”人才培養工程的人選選拔推薦工作,使更多的人才有機會學習深造。引導企業和協會加強校企結合,利用現有資源,切實抓好企業經營管理、技工、農村實用人才培訓工作。積極探索人才培訓管理機制,將再教育與科技人員職稱評聘、公務員年度考核有機結合,以促進再教育的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