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建設綠色長廊實施意見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各縣市區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各工作部門、派出機構、直屬事業機構:
為貫徹落實《省人民政府關于建設千里綠色長廊的意見》(陜政發〔〕10號)精神,盡快改善我市公路、鐵路兩側綠化面貌,全力推進重點區域綠化,爭創國家園林城市、綠化模范城市,市政府決定全面實施千里綠色長廊建設工作,特制定如下實施意見。
一、充分認識建設千里綠色長廊的重要意義
西部大開發戰略實施以來,我市公路、鐵路建設得到了快速發展,全市高速公路、國道、省道及鐵路總里程達到了1400公里,其中高速公路296.6公里、國道386.5公里、省道517公里、鐵路200公里,為全市經濟社會發展發揮了重要的作用。但是,公路、鐵路兩側綠化相對薄弱,目前僅有450公里道路完成了綠化,大部分路段綠化檔次不高,景觀效果不好,與建設國際化大都市目標相差甚遠。全力推進公路、鐵路兩側綠化,不僅能改善公路、鐵路沿線生態環境,而且對于調整農村產業結構、增加農民收入、推動經濟社會發展都具有重要意義。各級政府和有關部門要站在全局和戰略的高度,充分認識開展這項工作的重要意義,進一步增強責任感和緊迫感,扎實推進千里綠色長廊建設。
二、指導思想和基本原則
(一)指導思想: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以加快建設“綠色和諧新”,創建國家園林城市、全國綠化模范城市為目標,充分調動全社會植樹造林的積極性,大力實施公路、鐵路沿線綠化、美化工程,在公路、鐵路兩側構建多層次、立體化的綠化景觀。
(二)基本原則:統籌規劃,分步實施;因地制宜,分類指導;依靠科技,提高質量;調整結構,促進增收;政府主導,全民參與;分工負責,夯實責任。
三、建設范圍、目標和標準
(一)建設范圍:全市范圍內高速公路、國道、省道、鐵路兩側,道路沿線直觀坡面宜林荒山和25度以上坡耕地。
(二)建設標準:高速公路兩側各建設不低于5米寬的生態景觀林帶(不含隔離帶內側綠化),生態景觀林帶以外建設經濟林帶;國道、省道、鐵路兩側林帶寬度各5米;道路兩側可視范圍內的直觀坡面、宜林荒山進行全面綠化,坡耕地全部退耕還林。
林帶建設要選用鄉土、適生樹種,樹高不低于3米、胸徑6公分以上的大苗;荒山造林要選用不低于1米的苗木,有條件的可栽植常綠樹種;坡耕地地埂的綠化苗木要選用樹高3米以上、胸徑6公分以上的常綠樹種,坡耕地內栽植Ⅰ級經濟林成品苗。
(三)建設目標:從年開始,用3年時間,對全市公路、鐵路兩側全部實現綠化。年至年完成主體建設任務,2013年進行補植完善。全市綠化里程522.7公里,累計造林面積7.4萬畝。具體建設任務為:
按道路分,高速公路綠化里程207.1公里,國道綠化里程169公里,省道綠化里程103.7公里,鐵路綠化里程42.9公里。
按造林區域分,營造林帶面積11574.5畝;宜林荒山綠化面積31802畝;直觀坡面退耕還林30398畝。
按年度分,年完成高速公路、國道、省道及鐵路綠化里程365.4公里;年完成157.3公里。
各縣市區具體任務見附表。
四、工作要求
(一)加強組織領導。為確保千里綠色長廊工程順利實施,市政府決定成立以副市長為組長,市政府副秘書長、市林業局局長為副組長,市發展改革委、財政局、國土資源局、交通運輸局、城建局、林業局、鐵路部門負責人為成員的千里綠色長廊建設領導小組,領導小組辦公室設在市林業局。各縣市區也要成立相應的組織機構,加強組織領導,強化工作措施,全力抓好實施。
(二)明確任務職責。千里綠色長廊建設是一項跨部門、跨行業、跨區域的系統工程,需要多部門協同合作。各地各有關部門要按照職責要求,明確任務,分工協作,共同完成好這項工作。
一是公路、鐵路建設規劃范圍以內的造林綠化,分別由交通運輸、鐵路部門負責組織實施。尚未綠化的,要盡快組織實施;造林綠化沒有達到標準的,要抓緊補植完善;新立項的公路、鐵路項目,要把道路兩側林帶建設納入規劃,同步建設和驗收。
二是公路、鐵路建設規劃范圍以外的林帶建設,由各縣市區政府負責組織實施。凡占用農地的,要采用縣市區政府租用的方式,保證農民的既得利益,確保社會穩定和建設成效。
三是道路沿線直觀坡面宜林荒山造林綠化和坡耕地退耕還林,由各級林業部門負責組織實施。
(三)加大投入力度。千里綠色長廊建設標準高,資金需求量大,要采取多方籌資的辦法來解決。對公路、鐵路建設范圍內綠化所需資金,分別由交通運輸、鐵路部門負責籌措。對公路、鐵路建設規劃范圍之外林帶建設所需資金,以縣市區投資為主,省政府按林帶建設每畝450元、宜林荒山每畝300元、退耕還林每畝600元的標準予以補助。市政府對林帶建設按每畝1000元標準予以一次性補助;對道路兩側荒山造林和坡耕地退耕,按任務完成情況以獎代補。各縣市區要將工程費用和租地資金納入地方預算和年度計劃,專款專用。
(四)強化監督管理。各縣市區要堅持質量為先的原則,高質量、高標準地搞好各項工作。一是要科學規劃,高起點建設。嚴格按照國家和省上有關退耕還林、荒山造林和林帶綠化的規定和標準,搞好總體規劃和作業設計,不得降低工程建設標準。二是要加大監督檢查力度。實行工程監理制,加強質量監管,抓好造林綠化工作的每個環節,發現問題,及時整改,建設精品工程。三是要落實管護責任。要將統一管護和農戶自管結合起來,明確管護范圍,落實管護責任,強化管護措施,鞏固造林成果。四是要認真搞好驗收工作。每年年底前,各縣市區應對年度任務完成情況進行自查,并提出驗收申請報告,市上組織有關部門進行全面復查驗收,按驗收結果撥付補助資金。
(五)廣泛宣傳動員。千里綠色長廊建設關系到全市對外形象,涉及面廣,影響力大。各縣市區要高度重視輿論宣傳工作,營造良好的建設氛圍。要善于發現典型、樹立樣板,總結帶有創造性的經驗和做法,廣泛宣傳推廣;要認真落實“樹隨地走”的政策,及時核發林權證,確保農戶所有權、受益權,確保千里綠色長廊建設取得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