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章中心 > 正文

      地質災害防控工作方案

      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地質災害防控工作方案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一、全市地質災害趨勢預測和主要地質災害點的分布

      一)地質災害發生的時段、類型

      根據我市地質環境條件、工程建設活動的強度,結合汛期氣象趨勢,預測我市地質災害多發時段主要集中在5月—10月。23月為消融期,等凍土地帶、地下水位較高的地段,因冰雪融化、凍土消融有發生滑坡、崩塌等災害的可能;5月—10月為汛期,據氣象部門預測,近幾年全市降水量明顯增多,大范圍大到暴雨和連天集中降雨天氣增多,當降水達到一定強度時市當降水量達到1520mmh即可暴發泥石流,而每小時降水量超過25mm時,就可能發生災害極易誘發堆積層滑坡、黃土滑坡和公路邊坡、露天開采礦山的掌子面、廢棄礦點及施工現場的崩塌等地質災害;6月—9月為主汛期,強降水過程較多,占年降水量80%以上,由此而引發崩塌、滑坡、泥石流等突發性災害的可能性較大。因近年來白龍江、西漢水流域等地未暴發大規模的泥石流災害,江河溝谷中積聚了大量的固體物質,一些威脅嚴重的滑坡崩塌隱患點因未有效治理、多年降雨不穩定性逐漸加劇等因素,預測暴發災害性泥石流、滑坡的危險增大。

      二)地質災害易發區

      1滑坡、崩塌

      市滑坡、崩塌在區域分布的總體趨勢是西南密集,向東北逐漸減弱,分為以下幾個集中分布帶:

      白龍江流域集中分布帶:主要分布于一帶。該地段主要以基巖滑坡、堆積層滑坡和第三系、白堊系紅土大層滑坡等類型為主。尤其在化馬—臨江一帶,以及北峪河流域,崩塌、滑坡十分發育,造成災害也十分嚴重,為我市地質災害重點防治區域。

      白水江流域分布帶:主要分布于的石雞壩—碧口一帶河谷及近山區,滑坡以基層滑坡為主,造成災害也較為嚴重。

      西漢水流域集中分布帶:主要分布于、段西漢水流域河谷區,分布密度高,災害嚴重,大多數滑坡系第四系堆積坡殘物組成。以漾水河流域、東南部土石山區、東南部黃土丘陵區和西南部土石山區最為發育,暴發頻繁,造成災害較大。

      嘉陵江流域集中分布帶:主要分布于嘉陵江北岸支流河谷及近河谷山區。嘉陵江較大支流永寧河、青泥河、燕子河等的下游地區,不易暴發,災害一般。

      礦產資源集中開采區和山區公路沿線:該區域崩塌、滑坡也造成一定危害,因工程建設造成的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有增加的趨勢。重點區域是212國道和江武公路沿線山區地段,西成礦區六巷、廠壩、畢家山、洛壩一些開采強度大的礦區。

      2泥石流

      市泥石流分布范圍廣,發生頻繁,暴發突然,破壞力強,成災頻率高,給人民生命財產安全造成極大威脅。全市泥石流主要集中分布于白龍江中上游、西漢水中上游以及白水江上游地區,以及礦產資源開采區。

      白龍江流域泥石流分布區:以粘性泥石流為主,2有泥石流1000多條。固體物質豐富,分布密度和發生頻率居國內首位。分布范圍6400KM2有泥石流1000多條,其中較大泥石流490條,沿白龍江河谷連續分布,兩河口—透坊段最為發育,長約90KM沿江兩岸,有較大泥石流200多處,如甘家溝、石門溝、火燒溝、柳灣溝、清水溝以及北峪河流域等,最為發育。透坊—臨江段巖層較完整,漸為減弱,有泥石流40多處,多粘性泥石流。重力侵蝕強烈,多由軟弱巖石構成,滑坡、崩塌繁多,發育著十分粘稠的泥石流,預測災害性泥石流的危險增大。

      西漢水流域分布區:集中分布于西漢水中上游主要在北部黃土區的漾水河流域,西南部土石山區和東北部的黃土丘陵區,以西漢水干流的順利峽—建村河段及其支流白家河最為密集,沿江兩岸平均每公里有23條泥石流。泥石流主要有粘性,稀性和黃土泥流,以漾水河沿岸及雷家壩—之間的黃土泥石流區最為發育,爆發較為頻繁,危害較嚴重。

      白水江流域分布區:主要分布于白水江中上游城、鐵樓寨至馬營之間地區,以—石雞壩、碧口—中寨之間最為發育,如關家溝,鐵樓溝等,以稀性泥石流為主,危害較嚴重。

      嘉陵江流域泥石流分布區:包括、等,主要是嘉陵江流域及其支流潭泥河、永寧河、燕河等支流河谷兩岸地區,暴發頻率低,危害一般。

      礦產資源集中開采區:礦產資源開采區的礦石、廢渣不合理堆放等,工程建設造成的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有增加的趨勢,汛期也容易誘發泥石流,應給予重視。

      3地面塌陷、地裂縫

      受采礦活動影響,主要分布于礦產開采區。如西成鉛鋅礦區,隨著近二十年礦業發展我區礦業活動強度增大,礦區地面塌陷,地裂縫等地質災害有增加趨勢,已出現了不同程度地質災害,造成人民生命財產損失。

      三)主要地質災害預防地段

      市地質災害最為發育的縣區有區、縣等,全市各縣(區)已完成地質災害調查與區劃工作,提交了調查與區劃報告》地質災害防治規劃》和《重要隱患點防災預案》等,確定了地質災害易發區、危險區和重要隱患點。結合近幾年我市地質災害暴發的實際情況,本方案選擇了一些重點預防的地質災害隱患點作為防治工作重點,應全面加強監測預防工作。同時,各縣(區)主管部門要根據轄區的實際情況,確定轄區防治重要地質災害隱患點,并建立相應的具體防災預案和應急措施。

      二、地質災害威脅對象、范圍

      據統計全市已知滑坡12135處,有記載滑坡活動2290處,泥石流溝5700多條。根據最新完成的市地質災害調查與區劃報告》現有危害性的重要地質災害隱患點1603處,其中泥石流870條,滑坡611處,崩塌49處,不穩定斜坡67處,地面塌陷6處,威脅人口387949人,占全市總人口14.4%以上,經濟損失評估185544.4萬元。地質災害對人民生命財產安全造成極大威脅,威脅著交通運輸、農業生產、城鎮、機關事業單位、學校、廠磚企業、電站、通訊和輸油管道等生命線工程的安全。

      三、地質災害重點防范期

      根據地質災害的形成特點和主要誘發因素,確定各類地質災害隱患點的重點防范期。

      泥石流主要防范期:泥石流的形成與大雨、暴雨同步。根據我市的降水特點,確定泥石流的主要防范期為6月至10月。

      滑坡、崩塌、地裂縫主要防范期:該類地質災害的形成受多種因素影響,根據滑坡、崩塌、地裂縫形成的主要原因,基本可以概括為:降水誘發引起的滑坡、崩塌、地裂縫等災害具有稍滯后于降水的特點,6月10月為主要防范期;23因冰雪融化、凍土消融有發生滑坡、崩塌等災害的可能,北部雪凍嚴重的等縣應加強防范;人為因素和其它自然因素造成的滑坡、崩塌等地質災害情況比較復雜,因此應當全年防范。

      地面塌陷的主要防范期:市已發生的地面塌陷災害基本為地下采礦引起的其發生、發展與采礦的強度、開采規模、開采形式等有關,該類災害全年均應防范。礦區應加強監測與預報、預警工作。

      四、地質災害防治措施

      一認真學習貫徹《地質災害防治條例》各縣要加強《地質災害防治條例》學習宣傳工作,認真落實《市突發性地質災害應急預案》結合本轄區《突發性地質災害應急預案》和實際情況,及早部署、提前行動,做好險情巡查、預警預報、群防群測、應急反應等工作,切實落實好各項防治措施。

      二抓緊擬訂年度地質災害防治方案和突發性地質災害應急預案。各縣(區)國土資源部門要按照《地質災害防治條例》要求,根據《地質災害調查與區劃報告》地質災害防治規劃》和實際情況,會同建設、水利、交通、預警、防洪等部門,加快本年度地質災害防治方案和突發性地質災害應急預案的編制、報批與工作。

      三加強地質災害群測群防體系建設。群測群防、群專結合”防治地質災害的根本方針。各縣(區)國土資源部門要組織力量,協助地質災害多發區的鄉鎮人民政府建立群測群防體系。要組織專門技術力量,開展地質災害知識的科普教育和宣傳,要重點加強農村和鄉鎮的宣傳,加強對群測群防工作的指導,提高群眾的防災水平和自救能力。

      四加強部門配合和群專結合,做好氣象預警預報工作。各縣(區)國土資源、氣象、防洪、救災等部門要加強橫向聯系,密切配合、通力合作、互通情報,確保省、市、縣(區)之間的信息暢通,做到上情下達、下情上報。國土資源部門要與同級氣象部門共同配合,積極開展地質災害氣象預報預警工作,及時掌握雨情、水情、災情,對所轄區域內地質災害可能發生的時間、地點、成災范圍和影響程度作出預報,使政府有關部門有針對性地開展防災工作,為制定地質災害防災預案和防治措施提供正確依據,有效保障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廣播電視部門要適當增加廣播電視播放地質災害氣象預報的時間,使人民群眾及時了解地質災害信息,提前做好防范工作。

      五加強汛前險情巡查工作。汛期來臨之前,國土資源部門要會同同級建設、水利、交通、防洪、救災等部門,地質災害調查與區劃工作的基礎上,做好本行政區域內地質災害隱患點、危險點的排查工作,要堅持“以人為本”原則,有針對性地進行巡查。山區要重點巡查具有潛在重大危害的滑坡和泥石流隱患點;礦區要重點巡查地面塌陷、尾礦庫和廢渣堆場等可能因暴雨誘發泥石流的隱患點;公路沿線要重點巡查高邊坡滑坡、崩塌災害隱患點。對查出的隱患點,要制定具體防災預案,設立明顯的警示標志,向受威脅的單位、群眾發放《防災避險明白卡》確定監測預報責任人員,落實群測群防責任制,并采取有效的防災減災措施。

      六進一步完善汛期值班制度、險情巡視制度和災情速報制度,增強應急反應能力。各縣地質災害防治領導小組和國土資源部門在汛期要實行地質災害值班制度,向社會公布地質災害報警電話,接受社會監督,保持24小時通訊聯絡。要落實好速報制度和月報制度,對發生的地質災害,按照要求及時上報。各縣要積極行動起來,組織技術力量對重點地質災害危險區和重要地質災害點進行巡回檢查,做到心中有數,督促有關單位、部門落實預防措施,變被動救災為主動防災。一旦出現災情,當地人民政府和國土資源部門必須迅速啟動《突發性地質災害應急預案》立即組織應急調查,確認險情,按照災情速報制度立即將災情速報上級各有關部門,實施各項搶險救災措施。

      七開展重要地質災害隱患點的勘查與治理工作。對穩定性差、危害大的地質災害隱患點要及時組織勘查治理,消除隱患。因自然因素造成的地質災害,由各級政府組織治理;因工程建設等人為活動引發的地質災害,由責任單位承擔治理責任。對大型和特大型地質災害隱患點,要積極申請中央和省級財政專項補助資金治理,已批準立項的要嚴格項目實施管理,按照有關規定進行招投標,施工單位要按照工程設計施工,確保工程質量。特別要加強礦區地質災害恢復治理工作,按照《市礦山地質環境恢復治理保證金管理暫行辦法》做好本年度保證金提取和繳存,加大礦區地質環境恢復治理監管力度,確保今年全市恢復治理取得較大成效。

      八進一步推進工程建設的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工作。各縣(區)要嚴格執行《地質災害防治條例》關于“地質災害易發區內進行工程建設應當在可行性研究階段進行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規定,加強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備案工作,安照評估備案要求,工程建設項目可行性研究、建設用地審批階段把好地質災害預防關,為建設項目的施工和運營安全提供保障。

      九加強對各類人為活動引發地質災害的監控,切實減少此類災害的發生。要加強對各重點礦區、公路沿線、水庫、河道、削壁建房、挖土采砂等工程建設活動造成的地質災害易發區的監控。對礦區存在地質災害隱患,國土資源、安監、環保等部門要互相配合,組織專業人員進行檢查,督促采礦權人制定防災減災方案,落實整治措施。

      五、地質災害防治工作職責

      根據《地質災害防治條例》規定,各縣(區)政府是地質災害防治的責任主體,政府主要領導要對本縣(區)地質災害防治工作負總責。地質災害防治工作領導小組及應急(搶險救災)指揮部、國土、防汛、水利、水保、預警、地震、氣象、廣電、建設、交通、安監、環保、民政、通訊、財政、發改、電力、旅游、農牧、林業、環保及武警等有關單位要按照《市突發性地質災害應急預案》確定的地質災害防治工作職責,全力組織實施。各縣(區)政府及有關部門要按照建設和諧社會要求,堅持以人為本,對人民群眾生命財產高度負責,切實落實好各自職責,最大限度減少和避免地質災害造成損失和威脅。

      亚洲午夜电影在线观看高清| 亚洲乱码精品久久久久..| 亚洲人成在线播放网站| 亚洲精品无码久久久| 亚洲第一区在线观看| 亚洲av乱码一区二区三区按摩 | 亚洲AV网站在线观看| 亚洲日韩亚洲另类激情文学| 亚洲国产成人99精品激情在线| 亚洲人成免费网站| 亚洲欧洲精品国产区| 亚洲成人免费在线观看| 亚洲人成网77777亚洲色| 亚洲色婷婷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亚洲人成网站在线观看不卡| 亚洲夜夜欢A∨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人成在线播放网站| 久久噜噜噜久久亚洲va久| 亚洲综合日韩中文字幕v在线| 久久青青草原亚洲av无码app| 亚洲精品在线不卡| 亚洲AV一二三区成人影片| 亚洲日韩久久综合中文字幕| 亚洲AV无码成人精品区日韩| 在线观看免费亚洲| 亚洲人成人网站在线观看| 国产亚洲精久久久久久无码77777 国产亚洲精品成人AA片新蒲金 | 亚洲娇小性xxxx色| 亚洲日本在线电影| 国产亚洲精品美女久久久久| 亚洲精品视频免费| 国产美女亚洲精品久久久综合| 亚洲精品美女久久久久99|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高清| 亚洲乱码中文字幕小综合| 亚洲色大成网站www久久九| 国产亚洲福利精品一区二区| 亚洲精品99久久久久中文字幕 | 国产亚洲情侣一区二区无|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夜色AV网站| 久久亚洲AV无码精品色午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