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章中心 > 正文

      處理集體性事件方案

      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處理集體性事件方案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處理集體性事件方案

      為積極預防和妥善處置發生在市的各類群體性事件,維護正常治安秩序,確保社會政治穩定,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突發事件應對法》、《公安部處置群體性事件規定》、《市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市維護穩定工作領導小組關于有效聯動處置群體性事件的工作意見》和上級處置群體性事件有關規定,結合實際,制定本預案。

      一、適用范圍

      本預案所稱的群體性事件,是指在市發生的、群體違反法律法規并嚴重影響社會政治穩定的事件。包括非法集會、游行、示威;聚眾上訪、圍攻、沖擊國家黨政機關及其他要害部門或重點單位;聚眾堵塞交通、攔截火車或非法占據公共場所;較大規模的罷工、罷課、罷市;大型文體、商貿、慶祝活動發生的騷亂等群體性事件。

      對發生在市以外,但引發原因和參與主體為市的,也適用本預案。

      二、指導思想

      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在黨委政府統一領導下,各職能部門分工協作、密切配合、有效聯動,按照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要求,正確處理新形勢下人民內部矛盾,正確把握依法維護社會公共秩序和維護人民群眾合法權益的關系,按照“發現得早、化解得了、控制得住、處置得好”和“有力、有序、有效”的目標,立足抓早、抓小、抓苗頭,早發現、早控制、早解決,依法履行職責,注意工作方法,講究處置策略,力爭把問題解決在萌芽狀態、解決在初始階段、解決在基層,努力把社會危害降到最低限度。嚴防各種矛盾匯合升級,使局部問題演變成全局性問題;嚴防敵對勢力插手變性,使非政治性問題演變為政治性問題;嚴防因處置方法不當激化矛盾,使非對抗性問題演變成對抗性問題,非暴力型問題演變成暴力型問題,努力維護改革發展穩定大局,為全市經濟社會又好又快、更好更快發展和增比、進位、突破創造和諧穩定的社會環境。

      三、組織指揮

      按照高度集中統一、分層組織實施的原則,建立處置群體性事件組織指揮體系。

      (一)總指揮部。設在市應急辦,由市應急領導小組組長任總指揮長,市委政法委書記、市人民政府分管副市長、市公安局局長任副總指揮長,其他成員單位主要負責人和事發地縣級黨委政府主要領導任總指揮部成員。主要職責:嚴格按照法律法規要求,堅決貫徹執行上級指示,研究、決定、批準處置方案和主要工作措施,決定以市人民政府或市公安局名義命令、通告,調集指揮跨地區處置力量,下達處置任務要求,及時掌握事態和調整處置對策。

      (二)前線指揮部。指揮長由事發地縣級黨委政府主要領導擔任,副指揮長由當地黨委政府分管領導和公安機關主要負責人擔任。主要職責:迅速、準確判斷事件起因、性質、企圖、背景、規模、人員成份、骨干分子及活動方式等,及時向總指揮部報告事件的情況和準備采取的重大措施,制定具體的處置實施方案,統一組織、調動、使用前線各種處置力量和裝備,貫徹執行上級的決策、指令并根據實際情況,審時度勢,調整策略,果斷處置。

      四、職責分工

      (一)市委政法委。

      1.落實維穩工作責任制,堅持抓早、抓小、抓苗頭,組織協調當地黨委政府、責任單位和有關部門第一時間內趕到現場開展勸阻工作。

      2.按照“人要回去、事要解決”的要求,對群體性事件參與人員提出的問題認真對待,組織有關單位盡力解決,嚴防事態擴大。

      3.協調群防群治組織參加維護外圍社會面治安秩序等工作。

      (二)市應急辦。

      1.經常研究群體性事件的規律和特點,提出有關工作意見和建議。

      2.負責信息處理,宏觀掌握發生群體事件總體情況,及時傳達總指揮部的指令,指揮協調相關單位開展處置工作。

      (三)市公安局。

      1.組織開展對不穩定因素情報信息的收集、匯總和研判工作。

      2.積極配合黨委政府和有關部門做好群體性事件的預防工作,努力將各類群體性事件苗頭解決在基層、解決在內部、解決在萌芽狀態。

      3.及時組織警力維護現場治安秩序和交通秩序。

      4.組織開展調查取證工作,嚴密掌握和控制重點人員動向,適時依法進行打擊。

      5.加強對重要危險物品、要害部位及社會面的安全管理和控制工作。

      6.根據指揮部的指令,組織警力依法對事件進行處置。

      (四)武警市支隊。

      1.負責對重點保衛目標的守衛。

      2.根據指揮部指令,組織警力參加大規模群體性事件的聯合處置行動。

      3.擔負城鄉社會面的巡邏和現場警戒等工作。

      (五)軍分區。

      1.加強預備役部隊和民兵應急分隊建設。

      2.組織預備役部隊和民兵參與大規模群體性事件的聯合處置行動。

      (六)市委宣傳部。

      1.在市應急領導小組的指導下,組織和指導開展宣傳工作。

      2.對發生在市內的重大群體性事件,根據指揮部明確的意見,負責統一宣傳報道口徑,組織新聞。

      (七)市衛生局。

      1.加強專業力量建設,建立必要的醫藥儲備。

      2.處置群體性事件中負責治療和搶救傷員。

      (八)市財政局。

      1.負責保障群體性事件處置中必需經費的開支。

      2.負責籌措緊急狀態下群體性事件的處置行動經費。

      (九)市民政局。

      負責處置重大群體性事件中的物資援助。

      (十)市信息中心。

      加強對計算機互聯網的監管力度,及時封堵和刪除不良信息,正確引導網上輿論。

      (十一)市政府法制辦。

      負責起草和審核以市政府名義的通報、通告等。

      (十二)其它單位。

      根據群體性事件的處置需要,由總指揮部和前線指揮部確定處置過程中的職責任務。

      五、處置原則

      (一)預防為主、防患未然。

      各級各部門按照社會穩定風險評估機制要求,對涉及群體利益的重大事項,在作決策、定方案、上項目前,要充分考慮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考慮群眾的理解和支持程度,從源頭上預防和減少誘發群體性事件的各種因素。同時,要建立健全社會利益協調機制和社會穩定工作預警機制,對可能引發群體性事件的矛盾隱患,做到早發現、早報告、早控制、早解決,上門工作、主動出擊、超前化解矛盾。

      (二)屬地管理、分級負責和誰主管、誰負責。

      群體性事件及其初始階段矛盾由發生地的縣、區(市)黨委政府負責領導、協調處置,上級主管部門靠前開展工作、積極配合,必要時報市委、市政府直接領導處置。各級干部、各有關部門和公安機關是現場處置的主體。引發事件的問題由涉事單位及其主管部門負責解決。切實把責任落實到單位、落實到人。不得把本級應該解決的問題推給上級,不得把本單位本部門應該解決的問題推向社會。

      (三)依法辦事、按政策辦事。

      要維護法律法規的權威性及政策的嚴肅性和延續性,嚴格按照國家法律、法規、政策和程序妥善解決群眾反映的合理訴求,妥善處置群體性事件,既要治標、控制事態、及時處置,又要治本、從根本上化解矛盾、解決實際問題,切實防止維護穩定和解決困難問題“兩張皮”。

      (四)教育疏導、防止激化。

      要注意區分性質不同的矛盾,對人民內部矛盾引發的事件,要講究工作方法和策略,綜合運用政策、法律、經濟、行政等手段和教育、協商、調解等方法開展工作,進行處置,加強對群眾的法律宣傳和說服教育,拓寬訴求渠道,引導群眾以理性合法的方式表達利益訴求,正視并處理好利益矛盾,避免激化和擴大事態。

      (五)慎用警力、慎用強制措施、慎用武器警械。

      要根據群體性事件的起因、規模、影響以及現場形勢和危害程度,嚴格按照《公安機關處置群體性事件規定》,決定是否動用處置性警力、是否采取強制性措施以及采取何種強制性措施、是否使用警械以及使用何種警械。既要防止警力和強制措施使用不及時、不恰當而激化矛盾,也要防止當用不用而錯過處置良機使事態失去控制。現場處置群體性事件,一般不得攜帶和使用殺傷性武器。動用公安民警,100人以下由縣級公安機關決定,報市公安局備案;100人以上300人以下由市公安局決定并報市委、市政府批準;300人以上由省公安廳審查批準。動用武警、預備役部隊和民兵,分別由武警支隊、軍分區決定或報批。使用水槍、催淚彈、防暴槍等非致命性武器,由市公安局局長決定,并報省公安廳審查批準。

      (六)及時、果斷處置。

      對發生暴力行為或者嚴重損害社會治安秩序、危害公共安全的群體性事件,要及時啟動預案,在事件初始階段就調集優勢力量,果斷采取措施,有序進行處置。堅決制止違法行為,盡快平息事態,恢復秩序,控制大局。

      六、事件處置

      (一)對因人員死亡引發的群體性事件的處置。

      因醫療、交通、溺水、火災、工傷、刑事案件等造成非正常死亡引發親屬聚眾停尸鬧事,嚴重擾亂機關、企事業單位正常生產、生活、工作秩序和社會管理秩序的群體性事件,從初始階段就啟動聯動處置機制,依法進行處理。

      1.處置程序。

      有權部門要依法受理死者方提出的尸檢或事故鑒定。凡死因不明或一方對死因有異議的,由有權機關在指定場所進行尸檢;對死亡責任難以明確或雙方有分歧的,由權威專業機構進行鑒定或認定,并告知程序及相關要求;有賠償請求的,由行業主管部門牽頭,屬地黨政、司法、民政等相關部門派員配合,組織雙方協商解決;協商不成的,屬地黨委政府及時組織雙方調解;調解仍無效的,引導雙方按司法程序解決。

      2.職責分工。

      (1)行為地黨委政府。死亡事件發生后立即派轄區和相關單位人員前往配合做好死者家屬的安撫、疏導和處理工作;當涉事單位及其主管部門調處未果,事態升級時,分管領導或主要領導迅速前往現場牽頭調度,按預案組織處置。同時安排好信息工作,第一時間掌握話語權,正確引導輿論,并密切關注死者方家庭困難情況,跟進落實相關救助政策。

      (2)涉事單位和主管部門。主要領導或分管領導及相關人員第一時間趕到事發現場,積極主動做好疏導和化解工作;了解核實情況,迅速報告當地維穩辦、應急辦(由兩辦報當地黨委政府);按上級有關指示要求,組織本單位保衛和工作人員,先期采取控制措施,維護現場秩序,防止事態擴大;妥善保護、收集相關證據(病歷、物品、標本、錄音、錄像等);按照引導告知制度要求,告知死者親屬相關處理程序和途徑,引導當事人依法依規按程序解決爭議和訴求;搭建對話平臺,面對面聽取當事人意見,答復提出的質疑和問題,同時開展思想疏導和現場情緒穩定工作;按照死者家屬選擇的協商、行政或司法解決途徑,會同相關部門,牽頭明確責任,積極進行調處。切實按照解決當事人合理訴求的原則,多做疏導工作,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化解矛盾;在公安和其他部門配合下清除放置在單位內部的干擾物和障礙物,并組織所屬人員配合公安和其他部門做好現場處置以及事件處置后的各項應對和善后工作。

      (3)其他涉及部門。按照當地黨委政府(或授權牽頭單位)的統一調度,分管領導和相關人員迅速趕赴現場,配合進行疏導、宣傳、教育、調解、處置等工作。

      (4)公安機關。在事件初始階段派轄區民警到位,密切關注事態發展,協助涉事單位維護正常秩序;事態升級或出現違法行為時,迅速按應急預案,組織處置性警力趕赴現場,控制事態,制止違法行為,隔離疏散聚集人員,控制和帶離挑頭鬧事人員;協助涉事單位和民政部門移送尸體至殯葬管理場所;清除放置在公共場所的各種干擾物或障礙物,盡快恢復和維護正常工作、生活秩序,同時密切關注并準備應對事件處置后的各種突發情況,做好后續工作,防止事件反彈。

      (二)對共同利益引發的群體性事件的處置。

      對房地產開發、企業改制、移民問題、征地補償、勞動用工、地質災害、涉軍等涉及人員較多群體,因共同利益訴求引發的群體性事件。分下列三種情形聯動進行處置:

      1.對處于萌芽和苗頭狀態的群體性事件的處置。對尚處在醞釀過程中,發生在內部的小范圍聚集,并已出現干擾正常工作、生產、生活等情形。

      (1)行為發生地的黨委政府分管領導或主要領導要及時指示涉事單位和主管部門開展化解穩控工作,組織專門力量上門疏導教育和法制宣傳,督促有關部門正確有效地按相關政策法律法規和統一解決問題的措施辦法抓好落實,避免因落實不到位或對合理訴求該解決不解決,引發規模性群體性事件。

      (2)涉事單位要切實摸清情況和底數,分管領導或主要領導要及時搭建對話平臺,展開對話協商工作,暢通訴求表達渠道,并發動單位干部有針對性及時、主動做好涉事群體的思想疏導和化解工作,積極尋求解決訴求的有效措施,該做到的要及時做到,該解決的要及時解決,不能解決的要立即上報,要以務實的態度和行動,緩解其情緒。

      (3)主管部門在按照規定上報情況的同時,迅速派出負責同志和責任人趕赴現場與涉事單位一道開展政策法律宣傳教育和合理訴求的解決工作,對本部門不能解決的問題,及時向黨委政府提出解決問題的工作措施和建議。

      (4)屬地公安機關應派員到現場收集、研判不穩定事端和群體性事件動態信息,迅速向當地黨委政府和上級公安機關報告;派出部分民警維護現場治安秩序,保護現場工作人員的人身安全;派出便衣民警搜集并固定組織、煽動等違法犯罪行為的證據,對為首組織者進行法制教育,加強分化瓦解工作,做好控制事態擴大的準備。

      2.對處于事態未激化狀態的群體性事件的處置。對已經聚集上街,但未堵塞交通;到黨委政府和其他國家機關上訪,但未出現嚴重干擾機關正常工作秩序的情形。

      (1)事件發生地黨委政府分管領導或主要領導要迅速趕赴現場,安排部署屬地相關部門及社區、街道辦事處干部、職工,發揮人熟地熟的優勢,調動所有社區資源,現場開展疏導勸解工作,并牽頭組織搭建訴求表達平臺,盡快組織力量開展疏導勸解工作疏散聚集人群。

      (2)涉事單位主要負責人要率相關部門負責人及時到場,主動開展疏導教育工作,穩定情緒,并做好所涉問題的對話解釋工作。

      (3)主管部門主要負責人要迅速趕赴現場,面對面地做群眾工作,誠懇聽取群眾的意見,進行相關政策宣傳解釋工作,并提出解決問題的意見和辦法。

      (4)屬地公安機關分管領導或主要領導第一時間趕赴現場,迅速安排布控;派便裝民警到現場收集、研判不穩定事端和群體性事件動態信息,迅速向當地黨委政府和上級公安機關報告;摸排事件組織、策劃、煽動、串聯等重點人員的基本情況,對其違法犯罪行為的證據進行搜集固定,并對為首組織者進行告誡;派出所、治安等部門派著裝民警維護現場治安秩序,保護現場工作人員的人身安全;交警部門組織相應力量,采取有力措施維護現場交通秩序,確保道路暢通;派出法制宣傳車到現場進行有關法律法規和政策的宣傳,教育群眾遵守法律法規,依法維護自身合法權益;組織警力配合疏散現場人員,制止違法行為,做好事態擴大后強行處置準備。

      3.對處于矛盾激化狀態的群體性事件的處置。經市、縣(區、市)黨委政府和有關部門協調處理仍無效,發生圍堵、沖擊黨政機關和重點要害區域、部門,在城區非法集會、游行、示威,阻斷交通要道,甚至械斗、騷亂以及呼喊誹謗性口號、張掛煽動性標語等以及發生打、砸、搶、燒等違法犯罪行為,或者存在即將發生上述嚴重違法情形的群體性事件。

      (1)事件發生地黨委政府主要領導要迅速趕到現場,按預案指揮現場處置機構開展工作,調集已就位的干部和處置性警力,根據現場情況依法采取相應的辦法和強制措施、使用必要的警械,盡快平息事態,恢復正常秩序。并在第一時間權威信息,掌握話語權。

      (2)涉事單位主要負責人要動員本單位所有人員現場就位,按照統一部署,圍繞矛盾焦點,開展相關工作,配合處置行動。

      (3)主管和其他部門按照黨委政府統一調度,主要負責人迅速組織工作人員立即趕赴現場,按照統一部署,開展政策解釋和依法解決具體問題等相關工作,配合處置行動。

      (4)宣傳部門按照有利于黨和政府工作大局,有利于維護人民群眾切身利益,有利于社會穩定和人心安定,有利于問題妥善解決的基本原則,及時加強輿論引導。圍繞黨委政府統一的信息,督促各媒體配合把事件真相和發展情況公之于眾,妥善回應來自各方面的關注,牢牢掌握輿論引導的話語權、主動權,防止惡意炒作,為妥善處置群體性事件營造良好的輿論環境。

      (5)公安機關按照黨委政府決定,迅速按預案開展處置工作,履行現場處置指揮職責;根據現場情況,合理調度、安排配置警力和工作力量;通過公告等方式開展法律、法規宣傳教育工作;在干部作勸解工作的同時,分離利益訴求群體和圍觀群眾,迅速組織交警撤除路障、疏通交通;控制帶離為首者和違法犯罪人員,果斷采取現場管制和強制措施,控制局勢,平息事態,恢復正常秩序;鎖定重點人員,對其違法犯罪行為進行取證、固定;對未經批準的人員在事件現場的錄音、錄像、拍照、采訪、報道、演講等活動進行管控;對各工作和對話場所安排現場保衛;組織預備性警力,確保對社會面有效控制,臨機調度力量有效防止其他部位和地區出現聯動性突發事件;網安部門要切實加強對互聯網的管理,及時封堵、刪除煽動性有害信息,加強網上引導,形成網上正面輿論強勢。

      (6)政法其他部門按統一調度要求迅速組織警力到場配合開展現場處置工作。國安機關要密切關注為首者、違法者和暗中活動者的動向,及時取證;人民法院要到場疏導解釋,引導群眾采取合法途徑維護權利;司法部門要到場開展法制教育軒敞;檢察機關要到場開展現場處置的監督工作。

      (7)跨縣、區(市)群眾聚集形成群體性事件的,群眾來源地的黨委政府和涉事單位及其主管部門,迅速指派有關負責人率領工作組趕赴現場,開展疏導教育和接返工作。事件發生地有關部門、單位積極配合、協助做好異地群眾的教育和送返工作。

      (三)群體性事件處置后的相關工作。

      1.政法部門組織精干力量,迅速清理現場,收集證據,恢復正常秩序;徹底追查挑頭鬧事者,對參與打、砸、搶、燒等嚴重違法犯罪人員,堅決依法打擊;保留必要的警力和工作力量,防止反彈。密切關注事件處置后網上輿情反映,加強后續動態性情報信息收集研判工作,尤其是深層次、內幕性、預警性情報信息要及時獲取并報告黨委政府,超前采取應對措施。

      2.黨委政府或有關部門、單位組織干部或工作組深入群眾和涉事群體廣為宣傳、教育、解釋,做好鞏固工作。對承諾解決的問題,應盡快解決到位,不搞虛假承諾或者久拖不決;對法律法規和政策有明確規定而沒有落實到位的,要加強監督檢查,督促有關部門、單位不折不扣地加以落實;對群眾因不了解有關規定而存在誤解的,要做好深入細致的宣傳解釋工作;對有關規定不夠完善的,要及時修改完善;對工作亟需而尚未出臺的措施、辦法,要抓緊研究制定,本級無權制定或者修訂的,應向上級提出有關建議。堅決避免違背承諾、失信于民,重新引發群體性事件。

      七、工作要求

      (一)思想上要高度重視。各級黨委政府及有關部門要始終堅持立黨為公、執政為民,把做好預防和處置群體性事件作為踐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具體體現,認真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和正確政績觀,正確處理改革發展穩定的關系,切實履行好維護社會穩定的職責。

      (二)工作上要認真負責。各級領導干部和有關工作人員要熟悉國家相關法律法規和政策,按照處置群體性事件預案的要求,盡職盡責,講究方法,積極有效地開展工作。

      (三)紀律上要嚴格要求。各級黨委、政府及組織人事和紀檢監察部門要將預防和處置群體性事件工作情況作為黨政干部特別是領導干部政績考核的重要內容,進行定期考查和專項檢查。對預防和處置群體性事件工作成績突出的單位和個人,要大力表彰獎勵;對因工作不力造成不良后果的單位和個人,要堅決通報、處理。

      (四)過錯上要嚴格追究。國家工作人員在預防和處置群體性事件中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依照省市有關規定給予相應的黨紀、政紀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1.對黨中央、國務院關于維護穩定和預防、處置群體性事件的有關規定不執行或者貫徹不力,侵害群眾利益,作出錯誤決策,引發群體性事件或者致使群體性事件惡化升級的。

      2.對本地區本部門和本單位存在的可能引發群體性事件的人民內部矛盾、糾紛不認真解決,失職、瀆職,甚至慫恿群眾到上級機關集體上訪,致使群體性聚集反復發生或者發生重大群體性事件的。

      3.因泄露國家秘密或者違反工作紀律,未按政策、法規做工作,導致群眾集體上訪或者引發群體性事件的。

      4.群體性事件發生后不及時報告,不及時采取有效措施,處置失當,甚至壓制有關部門、單位及時如實上報情況和及時處置,致使可以避免的影響和損失未能避免的。

      5.違反規定、指令濫用警力、警械、強制措施,或者違反規定攜帶、使用武器,造成矛盾升級、事態擴大等不良后果的。

      6.在預防和處置群體性事件過程中有其他違紀違法行為,造成嚴重后果的。

      (五)各單位、各部門要結合實際,認真細化方案,并適時組織演練,確保預防和處置群體性事件的各項措施落實到位。

      亚洲资源在线视频| 亚洲区小说区图片区QVOD| 亚洲AV无码精品色午夜果冻不卡 | 国产亚洲综合久久| 亚洲精品V天堂中文字幕| 国产亚洲精品成人AA片| 亚洲人成网站色在线观看| 亚洲一区精品视频在线| 久久精品亚洲日本波多野结衣 | 亚洲色欲色欲www| 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乱子伦| 亚洲中文字幕第一页在线| 亚洲国产精品成人午夜在线观看 | 亚洲大成色www永久网址| 亚洲人成综合在线播放| 亚洲av无码专区在线| 亚洲午夜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中文字幕乱码熟女在线| 亚洲综合色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欧美国产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人成电影网站免费| 亚洲AV永久无码天堂影院| 国产成人 亚洲欧洲| 亚洲一区二区精品视频| 亚洲熟女少妇一区二区| 亚洲av永久无码精品古装片 | 亚洲第一中文字幕| 亚洲精品国产成人| 久久久久无码精品亚洲日韩 | 精品亚洲国产成AV人片传媒| 中文字幕亚洲综合久久2| 亚洲国产夜色在线观看| 亚洲中文字幕无码久久| 亚洲国产成人精品无码区花野真一| 日韩国产精品亚洲а∨天堂免| 亚洲国产精品尤物yw在线| 亚洲日韩欧洲无码av夜夜摸| 亚洲国产美国国产综合一区二区 | 亚洲偷自拍拍综合网| 国产亚洲精品岁国产微拍精品| 亚洲人成在线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