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應對氣象災害和災情會商制度通知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為了加強部門協作,及時準確了解掌握防汛、抗旱、防范山洪地質災害等工作動態信息,全面客觀地分析災害性氣象變化趨勢和災害防御形勢,為有效防范和應對汛情、旱情和山洪地質災害提供科學決策依據,切實做好抗災救災工作,現就建立防御應對氣象災害和災情會商制度工作通知如下。
一、會商的部門和人員
防御應對氣象災害和災情會商會議由縣防汛抗旱指揮部召集,也可由縣氣象、水利、礦管等部門動議提請縣防汛抗旱指揮部根據實際需要召集,由防汛抗旱指揮部一名副總指揮主持,由縣氣象局、水利局、礦管局、安監局、水保局、農糧局、民政局等相關部門分管領導和業務承辦人參加,必要時可將會商部門擴大至防汛抗旱指揮部其他成員單位和有關鄉(鎮、場、管委會)。
如遇較大災情,或有重大問題需要研究解決時,會商會議由縣防汛抗旱指揮部總指揮主持,相關部門主要負責人和分管領導參加。
二、會商形式
防御應對氣象災害和災情會商形式分為會議會商和電話會商。
會議會商:根據氣象條件變化形勢、災害程度及其發生、發展、結束的不同時期和抗災救災工作的需要,召開有關部門參加的會商會議。
電話會商:根據防范應付和抗災救災工作的實際需要,部門之間采取電話、傳真、網絡郵件等快捷形式及時溝通聯系。
除召開會商會議和電話會商外,也可采取互通簡報、信息、工作通訊等形式通報相關情況。
三、會商內容
1、互相通報有關部門所掌握的雨情、汛情、旱情、山洪地質災害點和尾礦庫、攔砂壩安全動態等信息;人員受災、農業受災、房屋受損、水利、交通、設施受損、人員緊急轉移安置以及經濟損失等情況;采取的防災減災措施以及救災工作進展情況等。
2、互相通報有關部門抗災救災工作的階段總結、好的經驗與做法、重大舉措以及下一步計劃措施等。
3、針對防災減災工作中存在的突出問題提出意見、建議,布置工作任務。
4、其他需要會商的內容。
四、職責與分工
縣氣象局:負責提供專業氣象預報信息及其可能造成的災害形勢分析,對防范應對期間氣象條件進行分析測報,提出防災減災措施建議等。
縣水利局:負責對會商情況進行綜合分析,形成會商報告報縣委、縣政府;組織、指導水庫、山塘、河道等水利工程災害隱患排查、預案落實和險情處置;統計分析全縣防汛抗旱動態信息,提出措施建議等。
縣農糧局:負責提供農業生產災情信息,依據可能發生的氣候災害和災情發展提出農業減災對策,提出工作措施等。
縣礦管局:負責組織、指導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質災害隱患排查、預案落實和險情處置,提供相關工作動態信息以及采取的措施等。
縣安監局:負責組織、指導尾礦庫等安全隱患排查、預案落實和險情處置,提供相關工作動態信息以及采取的措施等。
縣水保局:負責組織、指導攔砂壩等安全隱患排查、預案落實和險情處置,提供相關工作動態信息以及采取的措施等。
縣民政局:負責提供人員受災、財產受損、緊急轉移安置、倒損房屋恢復重建、救災款物分配以及保障災民基本生活的情況和措施,負責統籌全縣防范避讓山洪地質災害轉移安置點建設等。
縣林業、果業、交通等防汛抗旱指揮部成員單位:結合本單位職能,分別負責組織開展災害性氣象條件下林業、果業、涉河(水庫)交通工程等方面安全隱患排查、預案落實和搶險處置,提供相關災情動態信息,提出防災減災的措施等。
各鄉(鎮、場、管委會):負責轄區內雨情、汛情、旱情、山洪地質災害、尾礦庫、攔砂壩以及林業、果業、交通工程等方面隱患排查,落實具體預案,組織搶險處置;掌握提供相關動態信息和工作措施等。
五、有關事項
1、強化會商組織。各鄉(鎮、場、管委會)和有關部門要將防御應對氣象災害和災情會商作為防災減災的一項根本措施抓緊抓實,安排一名分管領導和一名精于業務、掌握情況、責任心強的承辦人員參與會商和抓日常工作,人員名單請于文件下發之日起3日內報縣防汛抗旱指揮部辦公室
2、科學分析雨、水情變化趨勢。氣象部門應及時掌握天氣變化,對災害性氣象時段進行科學測報分析,并提前1-2天向縣防汛抗旱指揮部動議召開會商會議;災害性氣象時段內,準確做好雨情統計分析,科學預測天氣變化。
3、及時啟動會商機制。縣防汛辦應加強與相關部門聯系,在接到氣象部門動議后及時掌握分析情況,做好會商工作,將會商結果形成《會商提要》報縣委、縣政府,并將會商預警信息下發各鄉(鎮、場、管委會)和相關單位;在汛情、旱情和山洪地質災害等發生期間,視災情發展及時做好工作會商,分析存在問題,分類提出應對措施,為做好全縣防災減災提供決策參考。
4、有效組織防災減災工作。縣氣象、農糧、水利、礦管、安監、水保、民政、林業、果業、交通等相關部門,要按照會商結果和職責分工,前瞻性做好雨情、汛情、旱情、山洪地質災害、尾礦庫、攔砂壩以及林業、果業、交通工程等隱患監測,積極主動做好防災減災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