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有關加快貧困縣財政建設的思索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貧困縣市財政壓力與日俱增。就州8縣市而言,隨著財政管理體制改革和稅費改革的縱深推進。2006年財稅收入未過億元的僅有和古丈兩個縣。面臨周邊縣市經濟發展的迅猛態勢,如何因地制宜抓好財源建設,加快培植特色財政,促進經濟社會全面發展顯得尤為重要和十分緊迫。
一、財政經濟運行現狀
也是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縣是州農業大縣、工業弱縣、財政窮縣。2006年全縣實現財稅收入7329萬元。從整個財政經濟運行情況來看,呈現以下三個特點。一是財稅收入總量小。1996年,依靠稅源大戶煙廠的支撐,全縣財稅收入達到8368萬元,創下歷史最高紀錄。1998年煙廠停產后,直接影響到煙草、印刷、精細加工、電力、自來水、交通運輸、個體飲食服務等企業的生產經營,致使全縣財稅收入大幅下降。2006年,本級收入僅5227萬元,占GDP的比重也呈逐年下降趨勢,人均財稅收入僅為105元,遠低于省州其它縣市水平。二是財政支出壓力大。財政支出由2000年1.41億元增長到2006年4.8億元,年均增長22%,而僅個人工資支出就占可用再分配財力的80%以上。1999-2003年,國家實行了四次調整工資政策和年終一次性獎金發放政策,依照州財政相關文件規定,調資增資支出縣財政負擔比例為15%,通過實際發放,縣財政綜合負擔比例高達24%。由于縣財政困難,造成應由縣財政負擔的個人增資局部無法兌現到位,從1993年至2003年縣財政共欠發各類福利待遇費45895萬元。2006年的調資,全縣共需資金達5000萬元以上,縣財政又形成了近1000萬元的硬缺口。三是財政負債重。2005年底,縣財政已累計赤字3982萬元,財政帳面負債已高達1.88億元,其中商業銀行貸款3060萬元,世界銀行貸款1884萬元,國債轉貸資金51萬元,中扶貸款2220萬元,農業綜合開發貸款675萬元,農村穩定資金貸款541萬元,欠撥各單位專款900萬元,教育負債5000萬元,鄉鎮負債4500萬元。
二、財源建設存在問題
(一)對財源建設的重視認識不夠。過來工作中。習慣用計劃經濟時代的思維方法來考慮財源建設問題,等、靠、要”思想嚴重,沒有把財源建設擺上重要議事日程,沒有財源建設目標和規劃,工作主動性不強,抓財源建設的方法不多。
(二)財源結構不合理。雖然是農業大縣。特別是農業稅免征及取消除煙葉以外的農業特產稅后,農業稅源主要來源是煙葉特產稅和零星耕地占稅、契稅等,對財稅收入貢獻較小。2006年農業提供稅收僅1270多萬元(其中煙葉特產稅1073萬元)工業因1998年煙廠停產后跌入低谷,近三分之一規模工業企業陷入停產或半停產,工業稅源枯竭,2006年全部工業稅收僅932萬元。第三產業近年來雖有較快發展,但對財稅貢獻有限,2006年個體工商戶實現稅收974萬元,僅占整個財政收入的13.3%
(三)財源項目建設不力。受財政管理體制改革等多種因素影響。加之缺少專業技術和管理型人才,造成財源項目建設進展緩慢;隨著金融體制改革的推進,縣級商業銀行只有收貸收息的職責,幾乎沒有放貸的權利,既使有少局部小額貸款,貸款條件相當苛刻,對中小企業和個體私營經濟項目建設的支持力度明顯減弱,地方經濟發展受資金瓶頸制約的情形在加劇。縣內國家投資建設的重點項目一直較少,由此導致項目建設提供的稅收相對較少。
三、加強財源建設的對策
(一)突出烤煙做優農業。把烤煙生產作為農業稅取消后的農業主體財源項目和優勢產業來抓,制定激勵措施,加大扶持投入,大力實施煙田基礎設施配套建設,推進規模鄉鎮和專業村建設,爭取2010年烤煙種植規模達到8萬畝,收購量達16萬擔,稅收達到2000萬元。二是做大農村支柱產業。充分利用外地豐富的農業資源優勢,依照“區域化布局、專業化生產、集約化經營”理念,圍繞林果業、蔬菜、藥材、黃牛等農村支柱產業,搞好品改和科技培管,推進農產品爭優創牌,擴大農林畜產品基地規模,建成以椪柑、臍橙、獼猴桃為主的15萬畝優質水果基地和3萬畝辣椒、2萬畝藥材基地。三是做強農產品加工業。依照“一個產業、一個龍頭企業、一個拳頭產品”模式,加大本草制藥、松香、奧瑞克、友發牧業、松柏大米加工等關聯度大、帶動力強的州縣龍頭加工企業的支持力度,努力破解當前特色農副產品豐富、加工嚴重滯后的難題。同時依照“民辦、民營、民受益”原則,引導和扶持農民建立烤煙、辣椒、水果、養殖等專業協會,著力發展農村大戶經濟,提高農民的組織化程度,通過農產品加工增值、搞活農產品流通促進農民增收、財政增效。
(二)突出礦業做大工業。現已探明儲量的有鉛鋅、鎳鉬、煤、鐵、釩等15種,礦產資源潛在價值達71億元,礦業開發是加快經濟發展的最大希望。要加大永茂鎳鉬礦、萬民聯合礦業、王村方解石廠等已投產項目的跟蹤服務力度,抓緊桃子溪鐵礦、鹽井鉛鋅礦、青坪鎳鉬礦等在建項目建設,啟動年生產能力1000噸以上示范性釩礦項目建設,努力推進工業產值和稅收成倍增長,力爭2010年礦業產值達到5億元,稅收達到5000萬元。二是繼續扶持激進企業。紡織、建材、機械是激進優勢企業,目前也是全縣規模工業的主體。要充分利用民族定點企業補貼、地區開發引導資金貼息等優惠政策,重點扶持錦帛鈺紡織、萬源水泥、大繼成化工等生長型企業,著力優化生產經營環境,確保企業達產增效,擴張工業總量,提高工業稅收比重,力爭“十一五”末,激進企業產值過億元企業有1戶以上,產值過5000萬元的企業達4戶以上。三是下大力氣推進工業園區建設。依照“產業聚集,工業集中,土地集約,管理集成”要求,引導各類資金投向開發區,完善路網和水、電、通信等基礎設施建設,力爭“十一五”期內,入園企業達20戶以上,年均產值增長50%以上。同時抓住沿海產業梯度轉移的契機,立足當地資源特色和產業基礎,依托張羅公路,青坪、石堤一帶規劃建設一個二類工業小區,重點發展礦產品加工等產業。
(三)突出資源整合做強旅游業。依照中國土家族文化中心的定位,大力整合旅游資源,抓好旅游基礎設施建設,加強宣傳造勢,做精做優“猛洞河生態漂流、王村古鎮采風、小溪生態探險、不二門溫泉療養、老司城祭祖仿古”等文化旅游產品,使資源優勢進一步轉化為產業優勢,力爭到2010年,全縣年接待游客達150萬人次以上,實現旅游總收入5億元以上,占GDP比重達到20%以上。通過旅游業來帶動飲食服務、商業零售、房地產、民族產品開發等三產業的發展,使之真正成為經濟繼續發展的新增長點。
(四)大力扶持個體私營經濟。運用市場機制調整產業結構和優化資源配置,選擇一批高利稅、高科技含量、高市場占有率的個體經濟產品予以重點扶持和培植,同時積極引導實施規模經營,逐步發明條件向股份制、集團化方向發展,用3-5年時間,培育和發展一批擁有自主知識產權,主業突出、競爭力強的個私經濟大戶。二是加大對個體私營經濟的扶持力度。個體私營經濟存在著原始資本積累缺乏,生產力水平不高,融資困難,抵御市場風險能力差問題,要在項目申報、資金投入、人才利用、市場開拓等方面加大對個體私營經濟的扶持力度,積極培育納稅大戶,充分挖掘潛在財源,做大地方財政收入總量。
(五)改進管理措施。做實做細財源建設項目籌劃、論證等前期工作,建立財源建設專項資金,建立“統一規劃、集中使用、擇優選項、提高整體效益”資金使用制度,并進一步優化投資環境,吸引更多的外來投資,確保財源建設項目、重大建設項目順利進行。二是強化增收節支鞏固財源。把依法征收放在首位,進一步貫徹依法治稅方針,優化稅收征管環境,抓重點、攻難點、找弱點,深挖稅收潛力,管好零星稅源,嚴厲打擊偷、騙、逃稅行為,嚴防稅收流失,確保應收盡收。同時強化支出管理,堅持“量入為出、量力而行、盡力而為”原則,嚴格執行預算、政府推銷、收支兩條線管理等制度,統籌運用預算內外財力,力求有限的資金用在刀刃上,確保財源建設取得最大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