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加強普法依法治理構建文明和諧社區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社區地處*繁華街區,轄區內有海底世界、音樂學校、*好八連等單位近70家,常住人口6298人,暫住人口2412人,社區治安秩序穩定、環境優美,居民安居樂業。幾年來,社區根據市、區“四五”普法依法治理的工作部署,在各級領導的指導下,認真按照“四五”普法規劃和依法治理工作的要求,大力開展對社區居民的法制宣傳教育,著力提高社區居民的法律素質,樹立“法德治居”的工作思路,促進公民思想道德素質和法律素質的同步提高,促進了社區各項事業的健康發展。
社區管理盡管千頭萬緒,但依法辦事是頭等大事。我們始終把普法依法治理工作作為推進社區文明建設和打造“平安社區”的重要內容。首先成立普法依法治理工作機構,在年社區就成立了“四五”普法依法治理工作領導小組,年6月,社區居委會整合,社區及時調整普法依法治理工作領導小組及辦公室成員,由社區居委會主任擔任組長,居委會一位副主任兼任普法依法治理工作辦公室主任,并指定一名社區干部專職抓,從而形成組織有領導,工作有目標,落實有措施,監督有機制的社區普法依法治理的工作機制。其次加強普法工作的計劃性工作,每年我們都根據上級普法機關的要求及時制定年度工作計劃,同時圍繞黨和政府的中心工作適時開展法制宣傳教育。再次組建普法宣傳員隊伍,社區成立了由社區黨員,退休干部、小組長等組成的義務普法宣傳員,負責向居民群眾宣傳有關法律知識,為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的順利開展提供組織保障。
二、開拓創新,整合資源,提高居民群眾法律素質
1、緊抓重點對象的學法用法。“打鐵還需自身硬”,我們建立健全了社區工作人員每月一次的學法制度,按照“干什么、學什么”的原則,組織學習有關法律知識,進一步提高班子成員的法律素質。幾年來,共組織學習《憲法》、《婚姻法》、《人口與計劃生育法》、《合同法》、《廈門市禁毒條例》、《廈門市環境保護條例》、《廈門市城市房屋拆遷管理條例》等21部法律法規。社區還把青少年作為普法教育的重點對象,采取舉辦模擬法庭、法律知識競賽、法制夏令營等多種形式,寓教于樂,讓學生向學法復合型、用法實踐型、守法素質型方向發展。與區工商、個協等部門配合,加強對個體工商戶的法制宣傳教育,促進經營者合法經營,守法經營,不銷售假冒偽劣產品、不強買前賣,營造良好旅游購物環境。針對社區外來人員多的特點,以“外來青工讀書聯誼會”為陣地,組織學習相關法律法規,探討交流學習心得,邀請老師為外來青工講法制故事,鼓勵外來青工為美麗的*做貢獻,以提高外來青工的法律意識和文化素質。在社區居民群眾和個體商家中開展“法律進百家”和“理論、政策、法律”三入戶活動。為了提高法制宣傳效果,社區向居民發放問卷調查,從中了解到群眾最關心的法律問題。幾年來我們入戶為社區居民發放法律、法規書籍31996多本。通過這一活動的開展,社區居民學法用法的積極性普遍提高,法律意識、法制觀念、不斷增強,出現了爭當“五好文明家庭”、“文明市民”、“文明商家”的良好勢頭。
2、挖掘社區共建單位普法資源。整合社區資源,開展“法律進社區”是提高社區居民法律素質的重要途徑。社區于年2月就成立了由原區法院、區司法局、律師事務所等部門的成員組成的社區法律服務站,主要為老、弱、病、殘、婦女、兒童提供法律服務,開設法律專題講座,提供法律咨詢,解答居民的有關法律問題。年4月社區又設立了“法律信箱”,我們負責用書信的方式,對居民、商家在生產、生活中遇到的法律、法規、道德規范問題以及難以解決的矛盾、困惑進行解答。通過法律服務站和法律信箱,指導居民群眾運用所學法律知識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年8月,我們又與啟和律師事務所開展法律服務共建活動,簽定共建協議,由律師事務所指定一名社區律師協助社區開展法律服務工作。社區充分利用這一平臺,幫助社區居民解決法律問題。同時,社區還根據自身特點,廣泛發動社會資源開展普法宣傳活動,成立以離退休人員、在校學生為骨干的法制宣傳志愿者組織;以熱心社區工作的老干部、老教師為主體建立我市第一個社區禁毒理事會,開展禁毒法律宣傳和幫教活動;建立戒毒咨詢熱線等等,進一步促進社區依法管理水平和居民群眾的思想道德素質的提高。
3、突出轄區特色開展專題教育。我們社區地處*最繁華的商業中心和旅游風景區內,建設綠色文明和諧的社區是每一個*人的共同責任。以法律為先導,社區制定了“環保公約”,開展“綠色社區”創建工作。在音樂學校學生中開展“小雛鷹環保行動”,在社區內為居民傳播綠色教育知識和健康生活理念,并通過每月第一個星期的星期四的環保日活動,開展《環境保護法》和環保知識的宣傳。通過形式多樣的活動,增強了社區單位、居民的環保意識,進一步規范環保行為,社區于年6月被評為“全國綠色社區(第一批)創建活動先進社區”。我們還結合“平安思明”、“無毒害社區”的創建開展形式多樣的活動,創辦“法制故事會”、舉辦禁毒文藝晚會、開展法律知識競賽,等等,豐富多彩的活動極大地濃厚了社區的學法用法氛圍。
4、構建“法德治居”工作格局。把法制宣傳教育和思想道德教育相結合是“四五”普法的要求,法、德并行,才能推動社區的和諧發展。我們在年,確定了“法德治居”的工作格局。在深入開展文明社區創建活動的同時把學法、懂法、守法的要求列入其中,將法制建設與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建設相互結合,相互滲透。年4月,社區圍繞“法德治居”工作的開展,以《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為主線,大力開展“道德新風進萬家”系列活動,結合《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的開展進行普法宣傳活動,分發“至居民群眾一封信”、舉辦了多場規模大、檔次高的社區法律知識競答比賽;為紀念《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頒布實施,社區于年、年連續兩屆開展“貫徹《綱要》先進典型表彰交流活動”,由居民推薦或自薦,社區成員代表大會評議,先后評選表彰“好婆媳”9對、“好鄰里”6名、“敬老好家庭”4戶。
四、依法治居,普治并舉,推進社區依法治理
1、依法解決社區事務,實現社區民主自治。社區居委會遵循《中華人民共和國城市居民委員會組織法》的要求,實現民主自治,依法自治。社區先后制定了社區成員代表大會章程和社區議事監督委員會制度、居民公約、治保、調解、計生等制度,明確了社區成員代表大會、社區議事監督委員會、社區居民委員會的職責﹑行使的職權﹑享有的權利。同時,社區嚴格實行居務公開,加強民主監督,設立了居務公開欄,對涉及群眾切身利益和普遍關心的問題,如“低保”的申請﹑愛心超市受助的申請,都通過居務公開欄及時公開,增強居委會辦事的透明度,自覺接受居民群眾的監督,保證各項工作的公平﹑公正﹑公開。
2、依法調處矛盾糾紛,維護社區穩定。我們成立了調解信息員﹑調解小組﹑調委會的三級調解網絡,依法開展人民調解工作。社區堅持每月組織調解骨干學習有關法律法規,進一步提高調解人員的法律素質。針對當前新形勢下民間糾紛所出現的新特點,社區立足于早排查、早調處、早化解,積極疏導化解矛盾糾紛,使調解人員從靠經驗、靠威望調解向依法調解轉變,提高調解的成功率。同時努力將調處矛盾糾紛的過程,作為向居民群眾宣傳國家法律法規的過程。近五年,社區調解組織共調解各類民間糾紛近50起,調解成功率98%以上,實現了無一民轉刑、無一矛盾激化、無一出現反復的目標。
3、加強依法治理,推動文明和諧社區建設。廣泛深入的法制宣傳教育,營造出了良好的法制氛圍,也激發了居民投身社區依法治理的自覺性,推動了文明和諧社區的建設。轄區內的企業、個體經營戶、商業服務網點,都能自覺抵制假冒偽劣商品,“文明經商、合法經營、質量第一、信譽至上”的行業新風已經成為商家的理念。*社區正在變成一個綠色環保、文明祥和、溫馨美好的家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