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章中心 > 正文

      科技局創新服務教育講話

      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科技局創新服務教育講話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科技局創新服務教育講話

      同志們:

      我們各市還有一大批好的典型值得介紹,但是我們考慮到會議只有一天的時間,也考慮到東中西的布局,選擇了九個單位在大會上進行了介紹。這些經驗也是我們全省科技系統經驗的一個縮影,因此希望各市回去以后,在安排自己工作的時候,認真總結一下本市的一些先進典型,進一步來推進我們的科技工作。最后,我來給會議做個總結。

      這次全省科技工作會議時間雖然很短,只有一天,但是內容非常豐富。今天上午副省長就全省20*年的科技工作進行了系統的總結,對全省20*年的科技工作做了全面的部署,副秘書長也就貫徹落實好省長的講話精神了三點要求。今天會議上有九個單位做了典型發言,應該說這些典型是“十一五”以來,特別是20*年當中在各自領域都做出了突出貢獻的一些單位。我們各市還有一大批好的典型值得介紹,但是我們考慮到會議只有一天的時間,也考慮到東中西的布局,選擇了九個單位在大會上進行了介紹。這些經驗也是我們全省科技系統經驗的一個縮影,因此希望各市回去以后,在安排自己工作的時候,認真總結一下本市的一些先進典型,進一步來推進我們的科技工作。最后,我來給會議做個總結。

      我們怎么理解好省長講話的精神實質,把20*年的科技工作做得更好呢?大家今天一定會有這樣的感覺,省長的講話和這九個單位典型發言的具體經驗介紹是遙相呼應的,如果集中到一句話,就是“十一五”以來,要做好科技工作,特別是把20*年我們的科技工作推向一個新的臺階,主要是產學研相結合,抓住人才、項目、基地一體化的推進,這是一條非常重要的經驗。省長的講話通篇最重要的指示精神,就是如何把人才、項目、基地按照一體化的模式進行推進,不是就人才而人才,也不是就項目而項目,更不是就基地而基地,而是在“自主創新、重點跨越、支撐發展、引領未來”的總方針的指導下,有機地把人才、項目、基地作為一體化來推進各項工作,這是我們工作的一個經驗、教訓的一種總結。人才、項目、基地一體化是我*年在全國科技工作會上的觀點,當時由于種種原因,沒有對這個觀點進行系統的闡述。但是,大家看到了,去年國家科技部進行大刀闊斧地科技管理改革,出臺的一系列文件都充分體現了人才、項目、基地一體化的精神。各個城市、各個高新區、各個市的科技局,如果在今后的工作當中能夠緊緊地抓住人才、項目和基地,把這三者有機結合,共同向前推進,我們的科技工作就會邁上一個新臺階。

      這個事是怎么來的呢?它是我們科技工作多年來經驗教訓的一種認識上的深化。科技綜合競爭力在全國列不到第一軍團,第一軍團是;第二軍團我們也打不了頭,前面有然我們還是在這個軍團里面,因為我們是一個經濟大省,縱觀整個的科技工作,我們的優勢大概有以下三個方面:

      第一,傳統農業科技的優勢在全國比較強。比如說,在小麥這個最主要品種的種質資源研究上,我們曾經拿到過國家發明一等獎,這就是水平。自從我們拿了這個一等獎,國家連續六年發明一等獎空缺,第七年才重新有了發明一等獎,這說明什么?說明我們在傳統農業小麥的種質資源研究方面,確實是有優勢的,小麥的各個研究單位,包括省農科院、農科院、萊農等等,農大就不用說了,都是靠這個資源來培育新的品種,因此說它的貢獻是非常之大,所以獲得國家發明一等獎。

      在傳統農業科技方面,我們第二個優勢就是育種,小麥、棉花、甘薯、花生等,主要農作物的新品種的選育,是比較杰出的。三十一個省當中還沒有任何一個省像這樣,連續十年每年省財政拿出三千萬,科技廳配備二百萬,從去年開始增加到三千五百萬,我們仍然二百萬,就是三千七百萬,實施“*”工程,“*”工程搞的是什么?主要是搞農作物新品種的育、繁、推。

      第三個方面,就是在傳統農業的栽培技術領域也是很有優勢。比如說院士,同志就是靠他在栽培技術領域的巨大貢獻而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的。我們的栽培領域,尤其是設施農業在全國是領先的。我們的壽光蔬菜,為什么在全國有這么大的名氣,提到蔬菜中國人沒有不知道壽光的。它主要是靠設施農業的先進技術,舉了這么多的例子來說明什么?的確在傳統農業科技方面,在國內應該說很有優勢。但是,我們在現代農業科技的優勢并不明顯。生物技術在動植物新品種的選育上,包括克隆技術、干細胞技術等等,我們做了大量的工作,但是不敢說在這個領域我們是在國內領先的,和一些省比我們先進,所以要看到我們傳統農業科技優勢確實非常明顯,但是目前要把現代生物技術與傳統農業技術相結合,來推動農業科技的優勢,否則的話將犯歷史性的錯誤。我曾經跟農社處的同志醞釀過,怎么樣把大學、農科院、農大、農業學院等等這些涉及農業的單位,一些傳統育種的專家,包括他們,農科院,和大學生命學院的教授,她是從事基礎理論研究的,從事基因技術的研究,能夠結合起來,縮短我們育種的年限,提高育種的水平,這是一個很大的課題。我希望在“*”工程中能夠關注的問題,還有珍奇稀有的蔬菜、瓜果新品種的選育,一定要列入“*”工程,不要一說“*”工程就是小麥、玉米、地瓜。這是我分析我們科技的第一優勢。

      第二,我們的海洋科學技術方面有優勢。全國24個海洋界的院士,有16個,占一半以上;973計劃海洋領域的11個項目,承擔了10個。的海洋科技優勢確實領先,要不然國家在已經建設的六個國家實驗室的基礎上,第一批決定啟動10個國家實驗室,把我們海洋科學技術國家實驗室列在首位。我們昨天和省長、管校長商量這個事情,爭取一月底把申報材料拿出去,把國家海洋中心建設成一個國家實驗室。這個國家實驗室大家一定要注意,省長今天上午講了,這是第一層次的。什么是第一層次?這是我們國家在科學技術進步當中,向美國等西方國家學習的一個重要經驗。大家可能聽說過“曼哈頓計劃”,聽說過“阿波羅登月計劃”,都是美國國家實驗室做出來的,而美國這個國家實驗室,一般依托于一所知名大學,并不是隸屬于大學的領導,它是獨立的,但是大學教授可以到實驗室里來兼職工作,一般的一個國家實驗室在一個大的學科方向上,它的專業不是很細,不像我們國家重點實驗室,它聚集了五千到六千知名的科學家,相當龐大的一個工程。這次我們海洋科學技術國家實驗室能夠正式啟動,那對于技術發揮海洋科技的優勢,不僅是為,為我們國家,在海洋科技領域縮短與世界先進水平的差距意義是非常深遠,這是我們第二個優勢。

      第三,在制造業領域擁有一批創新能力比較強的大企業、大集團。一說到大企業、大集團,大家都會想到海爾、海信,可能兗礦大家并不是很清楚,今天通過信總經理的介紹,再看看兗礦這幾年做的工作,就知道兗礦集團的厲害了。它的利潤率遠遠超過我們家電行業,特別它的費托低溫高溫合成方面。我不知道說得過分不過分,在煤變油方面,兗礦成為世界上和南非那個最有名的大企業相抗衡的一個企業,而且它的技術能掌握這么全面。兗礦一個項目一投就是十幾億,二十幾億,三十幾億,一擺就給你擺五六個。去年產值過10個億的企業是310家,過50個億的是51家,過100億的是28家。通過兗礦你們就可以領略到這些大企業具有較強創新能力的風采,這是我們的一個優勢。從全局上來看,的科技主要就有這三大優勢,但不是說其他一點兒成績沒有,成績我們還是可以說起一大堆,但是主要的優勢我分析就是這么三條。

      我們存在的問題是什么?科技的薄弱環節到底在哪里?對形勢的判斷,只有比較準確的找出優勢和劣勢,你才能做出正確的戰略決策,我們的短處主要是以下四個方面:

      第一,知名的高等院校、大的科研院所太少。部屬院校也就大學,我們省屬院校有一個比較好的,現在省屬高校還沒有211大學,但我們農大最近這十年得到了很大的發展,它在全國高校的排名當中大概七十幾位,除了,然后才是山師大、大學。就這么一個局面。研究所大概也是這種情況,中科院就一個所在。最能刺痛我的就是到東北去,中科院的所都有四五個。咱們這個海洋所都受分院領導,只好把海洋所劃給東北,由分院領導我們,當然分院經常到我們這里,給我們創造了合作的很好的條件。知名的大院大所少說明了什么問題?說明我們的科技資源太少。我就聯系到人才、項目、基地一體化,就是創新基地太少,而我說的基地是國家級的基地,還不是省里的基地,市里的基地,甚至是縣里的基地,但是我們追求的是國家級的基地,有國家級的基地,在國家層面上才有發言權,沒有國家級的基地,大的宏觀科學發展的布局我們連說話的位置都沒有,這是我們的一個弱項。

      第二,科學的領軍人物太少。這個弱項帶有點全國性的,國內差不多。知名的科學家的數量太少,包括中青年科學家,但是最近幾年也有一些冒頭。比如說院士,教授,教授是在世界范圍內都很有造詣的科學家。我們省里為什么搞學者工程,就是來解決這個問題。

      這是經過20*年一年的奮斗,剛剛爭取了教育部的長江學者計劃中的創新團隊,在的地盤上我們沒有一個高校和研究院所具有真正意義的國家創新團隊,什么叫國家創新團隊,就是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的創新團隊,一個沒有,所以我們這么看重國家自然科學基金。20*年我省決定不管哪一個高校、院所,誰能拿到一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的重點項目,誰能拿到一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和杰出青年基金項目,省科技廳一比一配套,為此20*年的科技計劃我們支付了一千三百多萬。為什么?就是激勵大家促進人才的成長。省里的自然科學基金,前年是一千二百萬,去年是二千萬,省里的博士基金,原來是一千萬,去年我們搞到一千六百萬,提高了幅度,而且我們這三年的計劃改革,唯有這兩個計劃是自然人自由申報,不用經過院所長的批準,有本事登陸省廳網站下載文件,直接上報,然后我們拿到中科院,經過中科院專家的網上評審,然后再核實你是不是博士。如果是,這個項目就給你,錢不多,也就五萬、六萬,但是對于科學家來說是非常重要的,所以面上的項目我們現在不敢匹配,面上的項目大學一年都拿120多項。說到這里,我也希望我們今天來的一部分大學還得努力,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的爭取上,大學排在第一位,第二位就是中國海洋大學,然后剩下那些就是十項八項五項六項,所以我希望包括石油大學這樣的部屬重點高校,在省內排名第三的,應該加強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的爭取。

      三大院我在這里說一下,我們這幾年的政策是,全力支持三大院。三大院每年從科技廳拿到的經費基本上全部都在一千萬以上,甚至到兩千多萬,三大院當中在基礎研究和應用研究方面,醫科院做的還是非常好的。醫科院現在除了,它可以和其他的大學比拼,它居然拿了十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還有一項重點項目,所以我們希望科學院、農科院繼續努力。上午省長表揚了你們,你們引進了37個博士,37個博士來了,沒有國家自然基金的項目,這些博士要想上水平,真正往帥才發展,是做不到的。如果一半以上引進的博士,能夠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的項目,不要求是杰青或重點項目,你現在能承擔面上的項目,就重點培養。大學杰青項目20*年一次拿了四個,我們一查,這四個杰青項目都是頭幾年承擔省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的科學家承擔的。拿到一個杰青,實際為一個科學家走向院士奠定了一個重要的基石,錢并不多,原來一百萬元,20*年二百萬,但是為一個科學家的成長奠定了基石。人才、項目、基地,我們的知名院所少,說明我們的國家級基地是一個薄弱環節,我們的人才不行,當然承擔項目就不行了,項目和人才是緊緊聯合在一起的,如果一個人自稱有多少多少的水平,一查你承擔不了國家和省里的項目,那你是什么人才?這時候又不能賣老資格,特別是在科學的人才上,諾貝爾獎的獲得者的統計規律已經十分明確,主要年齡在三十五歲到四十五歲,二十多歲做出貢獻的有,六十歲、七十歲做出貢獻的也有,但是那條曲線表明做出貢獻最多的是三十五歲到四十五歲,這是一個科學家黃金的年代,為什么好多地方四十五歲以下,就這個道理。所以領軍人才缺少是我們的第二個薄弱環節。

      第三,我們承擔的國家大項目太少。以“十五”為例,這么一個大省,“十五”開局第一年,只拿到了一個國家大的項目,這個項目多少錢?八百萬,是由地方聯合承擔的一個大項目。這么大一個省,你只有一個八百萬的項目,連千萬都不過,怎么行?我們為什么這幾年一直把爭取國家重大計劃落戶作為我們主流科技工作的一個重要方面,它的意義就在這兒。現在看,省長說的,20*年是科技工作的一個大豐收的年,是出現一系列歷史跨越的一年。“十一五”一開局,國家重大項目是什么情況呢?過一千萬的12項,三百萬、五百萬我們先不統計,過一千萬的12項,“863”計劃全國排在第三位,“國家科技支撐計劃”全國排在第二位,這個很不容易,大家付出了很大的心血,我們的競爭對手,的科技部門掌握的科技經費大約平均在15億人民幣左右,20*年科技經費實現歷史性的突破,翻了一番,多少錢?5個億。我們省科技廳以5個億的科技經費來和兄弟省市15億左右的科技經費來競爭資源,我們能在“863”和“科技支撐計劃”,兩個國家最重要的計劃當中,一個能排第二位,一個能排第三位,確實是很了不起。這里特別值得表揚的是,科技歷史上沒有的,一個企業承擔一個項目,拿到了總經費是八千五百萬,但年度經費是四千多萬,和兗礦差不多,所以我們有了這么一批,一千萬、兩千萬、四千萬、八千萬這樣大的項目。我經常說那句話,不要在地盤比老大,有本事到國家層面上比一比,看一看,這才代表我們省的水平。

      第四,我們的科技投入偏低。從政府到企業、到社會,這個科技投入太低了。太低了導致什么結果,20*年的r&d占gdp的比重,好歹過了1%了,達到1.*%,但是我們是在全國平均1.32%大的背景下,是1.*%,我們是遠遠低于全國的水平,這對我們是一個很大的壓力。我們經常講,包括今天省長用了好多指標,都是高于全國平均水平的,科學技術實力最重要的指標是r&d占gdp的比重,我們低于全國,這是非常嚴重的問題.為什么我們在選擇發言典型的時候選擇了三個市?因為它們是20*年在科技投入增長力度最大的市,有一些欠發達地區也是翻了一番,但是他們的絕對數相對比較少。而這三個城市都是在半島高新技術產業帶,它們能夠大幅度增加科技投入,這對我們未來的發展是非常重要的。

      通過以上分析,就會看到一個什么問題,我們在人才問題上不行,在基地建設問題上不行,在爭取國家項目上不行。怎么能行呢?所以要想辦法,把眼盯在人才、項目、基地一體化,這個想法的一個背景,不下決心解決人才、項目、基地一體化的問題,還是老是撒芝麻鹽,有點兒錢大家一分,分完了就完了,一年一年這么分,或者熱熱鬧鬧的搞點兒大型的活動,的科技發展沒有希望,它的希望就在于扎扎實實的把人才、項目、基地按照一體化的方式,扎扎實實向前推進,經過若干年的努力我們就會看到效果。

      20*年的科技工作之所以被省長充分的肯定,就是我們全省科技系統這幾年來大家一直在埋頭苦干的結果。所以我想,對省長講話精神的理解,一定要把握住這條主線,只有把握住這條主線,你才有可能作出成績來,特別是省長反復,基地作為創新平臺,作為創新載體,它是一個有形的建設,這個東西不是說在嘴上的,而且這個方面競爭非常激烈,要產生起來也是非常困難的一個事。我把這幾個基地的事順便說一說,大家一起探討探討,我們可能會受到一些啟發,也可以看看我們怎么樣才能把這個事再往前走一步。

      比如的國家海洋中心,包括這個國家實驗室,我們說20*年出現的重大突破,但是這種突破絕不是20*年干的,為此事我們經過了若干年的工作,而且若干年的工作當中酸甜苦辣一大堆,從我本人來講,到了灰心的地步。就是省長下定決心,從他上任以后,一直在抓,當然還有校長,的同志們和國家科技部等有關部委的領導一起努力,才有今天的局面。

      省長提了一個想法,不知道在座諸位注意沒有,農業傳統科技優勢比較強,等單位能不能仿照國家海洋中心這個模式整合資源,避免重復研究,打造一個國家農業科技創新平臺呀!省長今天講的很清楚,當然按照現在的管理體制,這個事是非常困難的,敢不敢做,能不能做起來,我想全省的科技系統,包括各市的領導同志也思考一下。

      我再舉一個例子,我們為什么這么看重國家重點實驗室的建設?現在國家科技部在網上公布的國家重點實驗室199個,然后你點一下,按區域劃分,你點到只有兩個,大學晶體材料國家重點實驗室,大學微生物國家重點實驗室,我和我們處里的同志說,你們別在寫材料時說有三個國家點實驗室,大學的國家重點實驗室,在科技部網站上是掛在,按照區劃分就兩個。在199個國家重點實驗室當中我們只有兩個,和這樣一個經濟大省來比,我們地位相稱嗎?而且這兩個都是教育部直屬高校做的,地方高校院所在歷史上很難承擔國家重點實驗室的任務,這里我也跟大家說一下,有些同志不是很清楚,國家重點實驗室是干什么的?國家重點實驗室是在比較窄的專業范圍內,組建國家級的學術團隊,從事基礎研究和應用基礎研究,在這個專業領域代表我們國家的水平,不是省的,更不是你所在的市的,我們這幾年怎么在這個事上有突破。20*年花了很大的功夫,院士的眼科國家重點實驗室,也是我們非常認真的,不知道組織了多少專家現場考察、答辯,最后我們實在競爭不過,結果眼科國家重點實驗室20*年定在了,部里領導對我們非常照顧,因為我們眼科所未來的發展,特別在實驗裝備上,包括大樓的建設,要比還強,但是我們的弱點是什么呢?我們光有一個院士,唯一的中國工程院的眼科院士,整個創新團隊卻比較薄弱,你不能光有領頭的,沒有干活的也不行。有高水平的領軍人物,下面還得建設一個分梯次的創新團隊,我們在這方面比較薄弱,所以科技部照顧我們,也是經過有關方面的積極工作,批準為省部共建眼科國家重點實驗室培育基地。

      20*年就是的作物生物學重點實驗室,這個事不象干其他工作,想沖擊就沖擊。要想沖擊,可以。第一步列入國家科技部基礎司當年國家重點實驗室建設指南,指南列不上,一切免談。20*年又開始了,哪一個地方覺得自己實力不錯,具備這個水平,第一步工作爭取列入當年國家重點實驗室建設的指南。的同志,包括我們整個科技系統方方面面,十年多的改革,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包括它的實力,農大的工作應該是非常扎實的。最近最后一次現場考察圓滿結束。現在就看1月15號,據估計這個國家重點實驗室希望非常之大,也就是20*年我們這次沖擊國家重點實驗室會成功。所以199個國家重點實驗室,只有兩個,無論如何說不過去,這個事著急也上不去,請客、送禮、吃飯解決不了,必須按照人才、項目、基地一體化的推進扎扎實實做工作,我們才有可能成功。從來不敢說一年搞一個,別看我們連續兩年沖擊國家重點實驗室,失敗一個,成功一個,但是20*年不見得能再弄一個。怎么樣積蓄力量,20*年不行我們20*年有沒有可能再沖擊一個。省政府對此事的關心程度超過了一般人的預料,省長三年來的省長政府工作報告,都重點建設12個省級重點實驗室,包括眼科、作物生物學等12個重點實驗室,原來我們重點實驗室一年只有一千萬,今年我們從科技經費中又拿了一千萬,對這12個實驗室加強建設,獲得三百萬,省長一看,一千萬;山農大自己更厲害了,一千八百多萬,要真正達到國家水平,和兄弟省競爭,國家重點實驗室是非常重要的。這里面的問題,我希望同志們在歲末年初的時候,能夠好好的回顧一下,從中悟出一些道理來,對我們非常重要。

      我再舉一個例子,國家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這個事許多同志都很陌生,甚至包括我們科技廳的一些同志,弄不清楚是怎么回事。我們國家現有體制下的多種中心比較亂。發改委的國家工程技術中心,經貿委的企業技術中心,科技部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發改委還有一個國家工程中心,唯有一個設在兗礦,工程中心這是國家級的平臺,所以構建以企業為主體,以市場為導向,以品牌為目標,產學研相結合的創新體系,省長一再講很重要的是打造平臺。

      應該說20*年全省科技系統非常辛苦,年初的時候科技部等五部委聯合認定118個國家認定企業技術中心,我們拿了15個,全國第一。后來我到科技部去開會,包括有些地方都很有意見,他們拿一個、半個的,怎么拿了15個,在全國占八分之一。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它和國家實驗室正好反過來了,他是下游的一個事,它不是從事基礎研究和應用研究的,它的主要任務是把基礎研究和應用研究的成果進行技術開發,形成產品,搞產業化的一個重要平臺。全國有165個,到20*年底,我們可憐到只有兩個,一個在中國,國家海洋藥物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一個在,的國家玉米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后面有個括號,這個工程中心有兩個,咱們是括號,還有括號,兩個都在農學口。所以我們怎么樣把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這個產業化的國家級平臺的拿到手,20*年的1月8號我和省長去給部長匯報工作,匯報到一個工業領域的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都沒有,連部長都不相信。這個事怎么對我觸動這么大呢?高新司每年都開會,總結上年的工作,部署來年的工作,其中有一年把高新司主管的工業領域的工程研究技術中心全部都列出來,為零。連個平臺都沒有,還搞什么創新,還發展高科技項目產業化嗎?

      終于20*年我們拿到了國家工程研究技術中心,比較早的農科院拿到了花生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一個工程研究中心,國家批下來每個中心五百萬,我們省廳在20*年的計劃當中,分別給予這兩個中心五百萬配套支持。20*年又來了,怎么樣使20*年我們的國家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能有一個新的突破?我們的有關地市、有關處室做了大量的工作,這個工作來之不易,大家應該很好總結。國家科技部這次一共在全國批準了15個經過同行專家認證的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后來由于特殊情況加了一個。國家科技部發文,只有15個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經過同行專家認證,而且這15個要淘汰5個,只能批10個,由科技部掌握,因為有經費限制,一年只能批10個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我們一下子在15個當中爭取了3個,司爭取了一個國家海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大學爭取了一個國家糖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更令人高興的是在這樣一個欠發達地區,有限公司能爭取到一個國家橡膠助劑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同行專家評審有一個標準,滿分40分,36分為優秀,海洋海藻37.7分,糖工程38.7分,陽谷華泰39分。1月20號就要在決戰,從這15、6個當中淘汰5、6個,省長上午給我們,要我們保一個爭兩個,但我們更希望把這三個都拿到。為什么?我們和專家組反復闡述,歷史欠賬太多,165個國家技術研究中心到現在只有4個,連零頭的零頭都不夠,所以我們希望這次能多一點兒,這些平臺都非常重要。再比如,國家級的創業中心,國家級的生產力促進中心,都是非常重要的平臺,我們有關同志做了大量的工作,這兩項今年不錯,國家級創業中心我們增加兩家,國家級生產力促進中心我們增加了一家。

      你反復琢磨琢磨就能有很多的領悟,所以我們說人才、項目、基地要一體化,人才我們更看重的是國家級水平的科學家,項目是國家的重大科技計劃,基地是國家級的基地。所以人才、項目、基地一體化的推進有它非常嚴格的標準。但是作為各市基地希望你們多爭取省級,因為國家級基地的入圍條件就是你必須是省級的,而且還要求你省級的要運行一年以上才有資格申報國家級的。所以人才、項目、基地一體化當中,我單獨就基地建設這幾年來的一些情況給同志溝通一下,大家再思索思索,這里面可能會發現很多規律性的問題。

      作為一個省,我們只有堅定不移的按照國家級的水平來要求我們的工作,我們才有可能和沿海經濟大省在競爭當中獲勝,否則是沒有辦法的。看來20*年這一仗打得不錯,我們在某些方面可能壓過*、*,因為“863”計劃第一*,第二*,第三,“國家支撐計劃”第一*,第二,我們能夠超過這些沿海東部的省份,他們的科技實力比我們強的多,綜合實力都排在我們前面的。我們在國家拿項目能拿得比他們多,這是我們了不起的成績,但是說句實在話,這個成績微不足道。從科技目前的發展來看,我們遇到的挑戰,遇到的問題相當多,所以我們沒有自滿、知足的時候,比量比量水平,我們和兄弟省確實差距很大。省長上午也說了,這些年來我們全省科技系統求真務實的,扎扎實實地推進各項工作,才能有了這樣的結果,他就反對大呼隆,大呼隆完了把大話說了一圈,最后沒人落實,省長一上任,就明確這個要求,我們只有扎扎實實推進工作才能取得成績,所以我想對于省長的講話,原文都非常清楚,大家照辦就是了,但是在照辦的過程中,有的辦得好,有的辦得不好,或者是稍差一點兒,根本區別就是講話的精神實質到底理解沒理解,你真正理解了才能夠辦的漂亮,而理解不了照本宣科那是沒有希望的。老人家有一句話說的非常深刻:感覺到的東西不一定能夠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東西才能深刻的感覺到它。所以我們學習領導的講話,不要局限于文字,文字大家都很清楚,怎么樣把領導的講話的精神實質抓到手,用于推進我們的科技工作,這是非常重要的。

      這里面我說一下個人的看法,供大家參考。現在我們這個科技問題為什么解決不了,有些領導對落實科學發展觀的問題存在認識誤區,許多領導干部一說落實科學發展觀,他最會說首先是要發展,發展是硬道理。我以為這種說法,是領導干部在落實科學發展觀當中存在的一個誤區,科學發展觀,不是要不要發展的問題,發展就是硬道理,*同志早就來了,而且我們現在中國的經濟正在高速發展,科學發展觀的精髓在于科學。你們注意,很少有這樣的提法,科學發展觀的精髓在于科學。怎么樣科學的發展,這是我們研究的問題。有些地方為什么老是上高耗能、高污染的企業?為了眼前的利益,為了自己的政績,談不上落實科學發展觀。科學發展觀就是要做到科學的發展,發展高科技,避免高耗能,避免污染,走循環經濟之路,這才叫科學發展。

      怎么樣做到科學發展,就必須加大科技投入,當然,這里面我說一個前提,你要連飯都吃不上,發展科技免談,你連飯都吃上談什么科技,科學技術工作按照它的規律必須根據近現代科學技術發展的規律,它必須在一個國家經濟、工業具備相當水平以后有一個高速發展期,目前中國恰恰就到了這個時期,但是很多人不認識,還在那里一味地擴大規模,盲目生產,落實科學發展觀沒有真正解決問題,所以他意識不到要加大科技投入,嘴上也說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落實到行動上,對不起,沒有錢,財政比較困難,這是經常的,為什么?因為科技投入問題,是科學發展的第一位問題,科學技術的發展,包括自主創新,關鍵在于加大科技投入。

      委員在全國科技大會上有一個講話,重視不重視自主創新的關鍵在于是不是加大科技投入。總書記、總理對科技投入提的要求非常高。

      第一,財政的科技投入是戰略投資。什么叫戰略投資?就是財政當年的科技投入是不會產生稅收,不會有效益的,要像其他的工業項目一樣,要求當年投入、當年投產、當年就見到效益,科技很難做到,它的周期比較長,這就是科技區別于一般經濟的規律,你要按照經濟發展的規律要求科技,無視科技發展的特殊規律,這就是很多人不愿意加大科技投入的原因,不能馬上見效益。修馬路、搞公園、建廠房,搞大的項目投資很快就見效,只要資金到位,蓋大樓還不快嗎?

      但是科學技術我曾經講過,有一個市委書記說,我要在任上拿一個國家一類新藥,我說老弟你這個想法確實做不到。一個真正的國家一類新藥,沒有十年八年的功夫是很難拿到的。它的效益不僅是你在任上看不到,很有可能在下一任才能發揮作用。舉個例子,中科院研究所、研究所,不錯,這兩個所都給你建了,你想這兩個所馬上促進、的經濟發展,馬上支撐作用就起來了,那是不可能的,我們和中科院商量三年要進行驗收,正式掛牌起碼要等三年。比如中科院沒建所之前,地方高校沒有一個博士點,這是面臨的現狀,但是這個所籌建以來,明年就要招收博士生,他就可以和駐煙高校聯合起來招收博士生,這對你就是一個提高。必須把它看成戰略投資,一個所3.15億,它的發揮作用是要在以后慢慢的顯現,所以中央領導講財政的科技投入是戰略的投入,這是第一個觀點。

      第二,財政的科技投入是政府配置社會科技資源的重要手段。政府都不投錢,光讓企業和社會投錢,你在那兒空喊,企業干嗎?只有我們政府投入加大了,我的調控配置科技資源的能力就增強了。比如說今年,投入兩個億,大家沒有不知道的,財政一下增加兩個億,這兩個億給我們解決了什么問題?從*年開始,我們在推進人才、項目、基地一體化過程中,我說到項目的問題上,我們的指導思想是不該撒芝麻鹽的一定不撒,集中力量做重大專項,該撒芝麻鹽的地方一定要撒,而且要撒滿,什么地方該撒芝麻鹽,省自然科學基金和省中青年科學家獎勵基金,這兩個計劃必須要撒芝麻鹽,不撒芝麻鹽,那一批年輕的博士承擔不了項目,他就不會有所成就,他承擔不了省里的項目,他就很難承擔國家的項目,只有撒芝麻鹽培養一大批苗子,才有可能將來出現一個領軍人物。什么地方不該撒芝麻鹽?產業化的項目,20*年我們做了18個重大專項,一個專項平均投資力度三百萬,20*年我們又做了18個重大專項,看出效果來了,別的例子不講,東岳,20*、20*年我們支持了五百萬,所以它才有今天的八千多萬,當然國家科技部,在我們投進第一個三百萬時,國家科技部“863”緊急啟動計劃,1750萬投進來了。

      我說兩個億是怎么回事,今年我們做了30個重大戰略產品和關鍵技術,不是18個了,做了30個,同時還做了4個重大的科技工程,還做了4個重大的創新基地,一下增加兩個億,我的調控手段比原來大大增強了,政府的科技投入是配置社會科技資源的一個重要手段,你不投錢,喊空話,講道理,人家能做嗎,為什么,這么快的增加,成果轉化資金,建立起當年的4個億,現在增加到10個億。它為什么?所以政府大幅度的科技投入,我們才能調動企業,調動社會各界加大科技投入。

      第三,財政科技投入是公共財政的重要內容。政府在轉變職能過程中,要在公共服務、社會管理上狠下功夫,這正是原來我們政府工作的短腿。要在社會管理、提供公共服務上有所作為,就必須建立公共財政。公共財政就是要支持科技、教育、文化、衛生、體育事業的發展。政府財政應該把更多的錢用在這些社會事業發展上,其中,科技應該是首當其沖的,而且,科技與其他的社會事業相比,還有其特殊性,這就是科技不僅承擔社會事業發展的職能,而且科技還是經濟結構調整,增長方式轉變的中心環節。因此,加大財政科技投入正是現代服務型政府的一個顯著特征。

      關于財政的科技投入,各市的分管副市長在這兒,還有好幾位是常務副市長,希望在研究當年財政預算報告的時候,一定要注意這個事。我希望你們注意兩個事。第一、在預算編制的時候,科技的投入要高于財政增長的幅度。第二、在預算執行的過程當中,超收部分仍然還是科技的支出要高于財政支出的比例。特別我剛才說的后一條,并沒有真正引起各級領導的重視。超收部分還有一個法定支出,大家知道科技教育是法定支出,法定支出分兩層含義,不光大家喊科技投入高于財政增長幅度,不是這么簡單的事,還有到年底超收這部分再支出,科技到底占多大比例,希望各位市長在市政府討論預算的時候注意這兩點。

      找根據在哪里,全國科技大會以后國務院發的文件、政策里就是這樣明確規定的。我們現在的問題是會開了不少,好文件也不少,大家學習的興趣不高,大概能看上三遍的找不著幾個同志,這個包括我們機關在內。只有你自己帶頭你才能夠干點事,我們有時候分管這方面業務的,到底增加沒增加不知道。省長也講了要善于學習,職務不能給你水平,水平是靠學習、實踐鍛煉來的,千萬不要以為升了官水平就擺在這兒了,哪有這樣的事!水平是學出來的,是從書本學出來的,是從實踐學出來的,希望大家把全國科技大會的文件,全省科技大會的文件都夠認真學學。

      我們的一些政策在企業落實更少了,好多企業都不知道,好多企業都在蠻干,干完了以后他不知道國家給他好多優惠政策,與現行體制也有問題,研發經費投入過多,影響它利潤的指標,而利潤由國資委部門考核企業,地方政府考核企業的重要指標,這些問題需要很好的解決。

      總的我想就講這么多,我這次講話只有一個意思,怎么樣幫助大家來理解省長講話的精神實質,按照省長的部署把*年的科技工作再向前推進一步。在過去的一年里,從我們的分管市長,科技局長,高新區主任等各位,大家都非常辛苦,沒有大家團結一心,在省委省政府的領導下,在科技部的關心支持下,我們不會取得20*年的成績。20*年要想干得好,特別是省委、省政府第一季度的問題,就是開門好這個事,還要拜托各位,特別高新技術的發展我們要數量,而且要質量,質量是什么,質量就是研發經費的投入,專利的多少,人才引進的多少,平臺建設的多少等等一系列工作的提高。

      最后,祝愿大家在省委、省政府的領導下,把20*年的科技工作再推上一個新的臺階。

      亚洲国产日韩在线成人蜜芽| 亚洲国产成人久久一区WWW|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 国产成人亚洲精品播放器下载| 亚洲乱妇老熟女爽到高潮的片| 国产成人精品日本亚洲专一区| 亚洲三级在线播放| 亚洲人成人77777网站不卡| 亚洲宅男天堂a在线| 亚洲一区在线视频| 国产精品亚洲综合五月天| 亚洲色精品VR一区区三区| 亚洲国产乱码最新视频| 亚洲人片在线观看天堂无码| 亚洲欧美国产国产综合一区| 亚洲国产精品精华液| 精品国产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 亚洲乱人伦精品图片| 亚洲一区中文字幕在线观看|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在线网站| 亚洲成人激情小说| 亚洲欧美熟妇综合久久久久| 无码亚洲成a人在线观看| 在线亚洲v日韩v| 亚洲精品无码久久毛片 | 亚洲熟妇无码久久精品| 亚洲国产精品综合一区在线| 亚洲精品二三区伊人久久| 在线亚洲午夜片AV大片| 亚洲AV无码AV男人的天堂不卡| 亚洲成年看片在线观看| 在线观看午夜亚洲一区| 亚洲成色WWW久久网站| 色拍自拍亚洲综合图区| 91亚洲国产成人久久精品| 亚洲人成电影网站色www| 国产天堂亚洲精品| 中文字幕精品亚洲无线码一区| 亚洲精品乱码久久久久久自慰| 亚洲人成网站影音先锋播放| 亚洲福利一区二区精品秒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