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電信資費改革存問題及入世的政策取向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電信資費,是指電信企業為用戶辦理各種電信業務按照規定收取的費用。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電信資費進行了較大力度的改革。年代中期以后,這一改革進入資費結構調整時期。年月,中國聯通公司的組建及涉足基本電信業務、無線通信業務和增值業務,打破了中國電信獨家壟斷的局面,標志著我國在電信領域實施了新的放松管制措施——產業準入,電信資費首次出現由于市場競爭導致調整。從總體上看,我國電信資費改革是由高資費標準、收費項目欠缺合理,朝著降低資費標準、,收費項目趨于合理的方向發展。特別是經過近幾年來的大幅度調價,我國電信資費已經達到一個新的狀態,信息產業部權威人士認為:“與周邊國家和地區相比,中國電信價格有高有低,中國的固定電話本地業務和移動電話價格相對較低,但因特網電路出租費用和國際電話通話費相對較高”。比如我國市話資費比許多發達國家還要低,有人認為:我國電信價格大部分已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在此,筆者不想僅僅囿于我國與其他國家電信資費比較評述,而是著重探討一下我國電信資費改革中存在的政策問題。
電信業缺乏根本性法律依據,電信資費政策存在著隨意性偏大的現象。紛爭多年的我國電信業根本大法——“電信法”至今仍待出“閨閣”,致使大量的管制政策都來源于法律規范效率較低的部門規章和規范性文件。從電信資費政策來看,雖然“國家計委價格司是全國的價格管理部門,但在很多情況下它是和郵電部門共同負責價格管理,或由它制訂價格管理原則,由郵電部門具體實施價格管理”陳小洪,“中國電信業的初步研究(上)”,《調查研究報告》,年第號。原郵電部既是國家郵電通信的行政管理部門,又是全國郵電企業的領導機關與經營總部,因此,在制定具體價格時,就不可避免地要考慮部門利益與利潤,難以想象電信價格能成為“價值的客觀反映”。比如,人們對高額“初裝費”的法律依據頗有懷疑,但電信部門通過這一方式收取了大量資金(據估計,占電信固定資產投資總額的以上),直到許多地方電信部門已經無法按此高標準收到初裝費,即“實際收取的初裝費已大大低于國家規定的標準”時,才開始調低收費標準《國家計委、財政部、郵電部關于電話初裝費、郵電附加費等政策的通知》,年月日。。再如,今年月出臺的資費調整政策規定:上網費小時內為元小時,超過小時部分就需按元小時交納。即上網時間越長價格越高。這一措施完全違背市場經濟基本原則,必然限制經營規模的擴大、網上中文信息業的發展,最終遏制整個信息產業發展。這種隨意性很大的措施遭到各方面的反對和抱怨,不得不于半年后再次出臺新政策予以改變(統一調至元小時,不受時間限制)。
表我國與部分國家本地網(市話)資費比較
國家通話費(美元分鐘)月租費(美元月)初裝費(美元)
中國最高
印度①②②
泰國
日本
美國
德國
法國
意大利
英國
瑞典
新西蘭①
巴西②②
荷蘭①
注:①年月數據;②年數據。
資料來源:情報通信手冊年版,世界電信發展報告年等。
轉引自人民日報,年月日。
電信業缺乏透明的成本核算及監督機制,資費政策嚴重偏離經濟規律要求。電信資費的規定,應該使電信產品(包括服務產品)價格符合經濟規律。即價格由價值所決定,是“價值的客觀反映”,并受供求關系的影響。在電信發展的起步時期,國家為加快發展速度,給予電信部門包括制定高額資費標準在內的種種優惠政策,一方面確實達到發展電信事業的目的,但另一方面電信部門依靠壟斷定價,制定出遠高于經營成本和國際水平的資費水平。由于缺乏透明的成本核算及監督機制,維系高額資費水平便成為其獲取暴利的重要手段。即使到了年我國電信業出現供給能力過剩、部分省份供給過剩十分突出的嚴峻情況,電信部門仍維系著高資費水平的狀況,這顯然不符合市場經濟規律、電信業進一步拓展市場、消費者日益增長的消費需求等方面的要求。年信息產業部成立以后,這一問題也未能得到有效解決,透明的成本核算及監督機制至今未能形成,致使國內長期研究電信發展的專家也抱怨對電信定價不了解王小波,“抓住主流全面認識調資”,人民郵電,,,。年底,國家計委和信息產業部聯合舉行的電信資費聽證會上,仍未提供出與電信成本相關的資料,與會人士無法評判資費合理與否,因而很難消除對隨后出臺資費改革政策的疑問。
我國電信業長期實行高度行政壟斷,一方面使高資費水平得以維系,另一方面也“弱化”了電信業的競爭力。根據國際電聯最近一次測評結果推算(見表),年我國電信市場已經位居世界第四,電信網已經成為全球第二大電信網。但從表征一國電信業勞動生產率的兩項重要指標——電信企業每員工電話主線數和每員工電信業務收入來看,不論與發達國家還是發展中國家相比,我國都有相當大的差距(參見表⒋)。勞動生產率的低下,勢必“弱化”電信業國際競爭力,無怪乎各界普遍認為:中國的電信壟斷體制導致效率低下,勞動生產率與發達國家相差懸殊;必須引入競爭機制,電信業的效率才有希望趕上發達國家。雖然我國在市話資費方面已經比許多發達國家低,但在國際長途話費、因特網電路租用費等方面遠高于許多國家(包括一些發展中國家)。高資費政策,看似增加了電信收入,但也是造成電信業務嚴重流失的最主要原因。比如電信經營商利用我國與國際長途電話收費差價中存在的商業機會,采用被內地視為非法的“回叫”方式經營電信業務(年這一“非法”業務已占內地打往美國國際長途電話的)。
表全球電信市場前位的國家或地區國家地區
國家地區排名占全球電信市場營業收入()年營業收入(億美元)
美國
歐盟,
日本
澳大利亞
加拿大
瑞士、韓國⒍
巴西
注:盡管國際電聯測評中未包含中國,但年中國電信總收入億元(約合億美元),占全球電信市場營業額的,應位居世界第四。
資料來源:陸群,“降價意味著什么?”,中國經濟時報,,,。
表部分國家電信企業每員工電話主線數排名(單位:線)
年世界排名年世界排名年世界排名
世界
美國
日本
英國
法國
德國
韓國
菲律賓
印尼
泰國
印度
巴西
俄羅斯
中國
注:世界排名是在國際電信聯合會統計的個國家和地區中的排名。
資料來源:錢晉群等,“我國電信生產率水平有多高”,人民郵電,,,。
經筆者推算,即使是今年月國際長途電話資費下降以后,內地電信損失也在左右李曉東,“香港電信市場的開放及其對內地電信業發展的影響”,《調查研究報告》,,,。曾有多起內地與香港等地經營商從事這一業務的報道,最近一起案件涉及北京、深圳兩地多家電信經營商,“非法”收入達多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