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建設和諧文化應把握的著力點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我們所要建設的和諧文化,是以社會主義制度為基礎,以先進文化為指導,面向時代,立足現實,與中華民族和諧傳統相承接、與和諧社會要求相吻合的思想文化體系。
社會和諧既是一種理想和目標,也是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證。和諧是社會主義社會的本質屬性。黨的十六屆六中全會作出了《關于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以下簡稱《決定》),這是我們黨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深刻總結歷史經驗,科學分析當前形勢,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總體布局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全局出發而作出的重大決策,反映了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內在要求,體現了全黨全國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
我們所要構建的和諧社會,是民主法治、公平正義、誠信友愛、充滿活力、安定有序、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社會,是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上,中國共產黨領導全體人民共同建設、共同享有的和諧社會。和諧社會的構建,不僅需要雄厚的物質基礎、可靠的政治保障,也需要有力的精神支撐、良好的文化氛圍?!稕Q定》將和諧文化建設作為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任務,充分反映了我們黨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新的文化自覺。
和諧文化,是一種以崇尚和諧、追求和諧為價值取向,融思想觀念、理想信仰、價值體系、思維方式、行為規范、社會風尚、制度體制為一體的文化形態,其內容包括多元統一、兼容共生、協調有序、充滿活力和大眾共享等方面。和諧文化既是和諧社會的重要特征,也是實現社會和諧的精神動力。我們所要建設的和諧文化,是以社會主義制度為基礎,以先進文化為指導,面向時代,立足現實,與中華民族和諧傳統相承接、與和諧社會要求相吻合的思想文化體系。建設和諧文化,對鞏固全國人民團結奮斗的思想基礎,促進經濟社會的協調發展,化解矛盾,凝聚人心具有重要作用。文化工作是“以文化人”的工作。文化如水,滋潤萬物。優秀的文化產品和服務,具有陶冶人們道德情操、提高人們整體素質,滿足人們精神需求,培養社會文明風氣,推動人類向前發展的功能。服務于和諧社會建設的總體目標,大力建設和諧文化,既是文化工作者長遠的歷史使命,又是當前面臨的迫切任務。
第一,牢牢把握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構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共同的理想和信念,是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思想基礎。隨著經濟全球化、政治多極化的發展,各種思想文化相互交流、激蕩,要堅守我國社會主義文化的性質,建立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就必須建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十六屆六中全會明確指出,馬克思主義指導思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社會主義榮辱觀,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基本內容。這就要求文化工作必須以鞏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為目標,堅持和維護馬克思主義在文化領域的指導地位,始終堅持文化發展的正確方向,努力發展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社會主義先進文化。要通過潛移默化的文化陶冶,使馬克思主義的理想、信念和基本價值觀更加廣泛地深入人心,真正成為我國社會的主導意識和精神支柱,成為凝聚人心的強大精神力量。
第二,堅持倡導和諧的價值取向,形成全民族奮發向上的精神力量。和諧社會的偉大目標,要求和諧文化的建設必須以和諧為價值取向,必須大力倡導和諧理念、弘揚和諧精神。文化工作的開展,要著力于營造和諧的社會氛圍,提升人們的精神境界,引導人們樹立和諧的思想觀念和思維方式,使和諧的理念成為全社會的重要價值取向,形成全民族奮發向上的精神力量和團結和睦的精神紐帶,使和諧文化與和諧社會的構建相互交融、相互促進、共同發展。要通過各種文化陣地和一切有效形式和途徑,宣傳科學理論,傳播先進文化,塑造美好心靈,弘揚社會正氣,倡導科學精神;引導人們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和科學、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促進全社會形成愛祖國、愛人民、愛勞動、愛科學、愛社會主義的良好風尚。
第三,堅持以人為本,促進人的全面發展。黨中央提出以人為本的科學發展觀和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把人的全面發展和社會的全面進步在實踐中統一起來,從而為文化建設指明了方向:一是社會目標,即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進而對世界的和諧作出中國文化的貢獻。二是樹人目標,就是促進人的全面發展,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因此,文化工作的開展必須堅持以人為本,堅持“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的方向,按照科學發展觀與和諧理念的要求,生產出更多、更好的文化產品,滿足人民群眾的文化需求,提高全民族的整體素質,從而為和諧社會的構建奠定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