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章中心 > 正文

      市電子政務建設實施綱要

      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市電子政務建設實施綱要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市電子政務建設實施綱要

      為認真貫徹落實《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于轉發〈國家信息化領導小組關于我國電子政務建設指導意見〉的通知》(中辦發〔*〕17號)和《中共浙江省委辦公廳、浙江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轉發〈省信息化工作領導小組關于我省電子政務建設指導意見〉的通知》(浙委辦〔*〕*0號)精神,加快我市電子政務建設,促進信息化發展,結合《關于印發〈杭州市信息化發展總體規劃(*—*010年)〉的通知》(杭政辦函〔*〕*69號)和我市經濟社會發展實際,特制定本實施綱要

      一、電子政務建設現狀

      電子政務是指在管理、信息等科學理論的指導下,以計算機、網絡等現代信息技術為手段,以信息資源和人才為核心要素,逐步改善政府的工作方式和業務流程,促進政府職能轉變,推動社會信息化和信息資源充分利用,從而促進經濟社會協調發展。

      在信息時代的背景下,全球政府改革整體上嵌入了“電子政府”這一鮮明的要素,“電子政府”已成為政府改革的新取向。“以人為本”、“服務至上”的理念日益明晰,“一站式”、“一網式”政府門戶網站已成為電子政務發展的基本模式。在“電子政府”建設中,發達國家為民眾設計并提供了更多、更方便、更經濟的信息獲取途徑,“電子政府”已成為民眾獲取政府信息的一條重要途徑。此外,許多發達國家政府積極應對“數字鴻溝”,采取多種措施,努力使更多民眾得到政府無差異的信息和服務,使全體民眾一起跨入信息時代。

      我國的電子政務始于*0世紀80年代末的辦公自動化建設,經過十多年的發展,電子政務建設框架體系趨于科學化;“政府上網工程”逐步走向以服務為導向的“一站式”、“一網式”門戶網站建設;信息系統從“孤島”走向整合;電子政務建設更加科學、規范、合理,從技術主導走向“政務”主導,電子政務建設的相關法規、標準逐步完善。

      隨著經濟社會發展水平不斷提高,我市信息基礎設施建設取得了突破性進展,成為全國率先基本解決“最后一公里”、實現全城寬帶普遍接入的城市,全網綜合通信能力在全國名列前茅;電子政務應用不斷深入,在國務院信息化辦公室公布的*年中國地市級政府門戶網站綜合排名中,“中國杭州”政府門戶網站名列第二。雖然我市的電子政務建設取得了顯著的成績,但與國內先進城市特別是國際先進水平相比還有較大差距,主要表現在:認識存在誤區;規劃缺乏整體性、系統性;建設尚不規范,電子政務解決方案的設計和集成水平不高;電子政務管理模式尚不適應電子政務建設的要求等。

      二、我市電子政務建設的指導思想和基本原則

      (一)指導思想

      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六大精神,改革創新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務模式,切實轉變政府職能,提高政府工作效率,完善政府監管機制,更好地服務于杭州經濟社會發展、服務于人民群眾;以需求為導向,以應用促發展,積極推廣和應用信息技術;全面提高依法行政能力,加快建設廉潔、勤政、務實、高效的政府,促進我市國民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和社會全面進步。

      (二)基本原則

      1、統一規劃、加強領導。電子政務建設必須按照市信息化工作領導小組的統一部署,制定總體規劃,防止各自為政、盲目投資、重復建設。要正確處理各級政府及各部門之間關系,明確各自的建設目標和重點,確定電子政務建設的優先順序,分類指導,分步實施,有序推進。

      *、需求主導、突出重點。電子政務建設必須緊密結合政府職能轉變和管理體制創新,結合人民群眾的要求,突出重點,強化應用,穩步推進適應我市經濟和社會發展要求、符合政府職能轉變需要、對政府履行公共管理職能起關鍵作用且對經濟發展有重大影響的業務系統、支撐平臺、信息資源的開發利用。通過應用,進一步發掘電子政務的深層次需求,帶動相關項目建設,促使電子政務向更廣范圍、更深層次發展。

      *、整合資源、拉動產業。電子政務建設必須充分利用現有資源,從注重部門內部應用向推進跨部門的綜合應用轉變,從滿足政府宏觀管理和公共服務的實際需要出發,梳理部門內部及部門之間的業務關系,優化業務流程,實現網絡互聯互通、信息資源共享、業務協同服務。要在同等條件下優先使用國產化、本土化設備及產品,逐步推進系統建設、運行維護的外包和托管模式,帶動我市相關產業發展。

      *、強化服務、務求實效。電子政務建設要以為社會公眾和企業服務、提高政府辦事效率和行政管理能力為重點,以政府公共服務的實現程度、質量、效率及社會滿意度為衡量標準,務求實效,不搞“花架子”、“形象工程”。

      5、統一標準、保障安全。大力推進國家電子政務標準規范的貫徹落實,抓緊制定、實施電子政務建設急需的標準規范,正確處理發展與安全的關系,綜合平衡安全成本和風險,把強化技術手段、日常工作管理與健全管理體制緊密結合起來,建立和完善我市電子政務網絡與信息安全保障體系。

      三、我市電子政務建設的戰略定位、主要目標和任務

      (一)戰略定位

      1、通過電子政務建設,大力促進我市電子商務和社區信息化發展,加快構筑“數字杭州”、建設“天堂硅谷”,為全面、深入推進信息化建設提供有力支撐。

      *、通過電子政務建設,大力促進政府職能轉變,提高行政效能,推動科學執政、民主執政、依法執政,為經濟社會發展創造良好環境。

      *、通過電子政務建設,大力推動信息資源的開發利用,促進經濟結構調整和經濟增長方式轉變,促進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

      (二)主要目標

      建成標準統一、結構合理、功能完善、安全可靠的電子政務網絡和應用平臺,實現重點業務系統的整合,基礎性、戰略性信息資源庫建設取得重大進展,信息資源共享和開發利用程度明顯提高;基于統一電子政務平臺的以城市規劃、建設、管理和服務為中心的電子政務基礎性工程建設取得重大進展;與電子政務相關的法規及標準體系、安全保障體系、人才支撐體系、績效評估體系等逐步完善,基本形成滿足新形勢下政府管理和公共服務需要的電子政務體系框架。

      到*00年年底,區、縣(市)及以上黨政機關內部事務95%以上通過全市統一的電子政務網絡平臺協同處理;政府大宗采購全部通過政府采購網絡化系統實施;70%-80%的辦事項目實現網上辦理;通過市信息資源管理中心實現資源共享、實時交換的市級機關達到50個以上。

      (三)主要任務

      1、形成一個平臺。按照國家電子政務建設的具體部署和要求,充分整合、利用現有網絡資源,建設統一、安全的電子政務網絡平臺。杭州市電子政務網絡平臺由國家廣域政務內網的接入網、省政務內網和政務外網的接入網、市政務內網和政務外網構成。國家廣域政務內網和省政務內網、政務外網的接入網按照國家和省的有關規定建設。市政務內網是我市黨政機關的辦公專網,主要滿足涉密信息和不宜公開的辦公信息的傳輸、處理;市政務外網是政務部門的業務專網,主要運行面向社會服務的業務系統和不需要在內網上運行的業務系統。按照中辦、國辦關于執行政務內網與政務外網建設的標準和要求,市政務內網、政務外網之間實行物理隔離,政務外網與互聯網之間實行邏輯隔離。市和區、縣(市)黨政部門通過統一的電子政務網絡平臺,實現互聯互通。

      *、夯實兩大基礎。

      (1)不斷完善包括法規及標準體系、安全保障體系、人才支撐體系、績效評估體系等在內的電子政務建設保障基礎。

      (*)大力建設全市“*+N”資源支撐基礎。加快推進人口基礎信息庫、法人單位基礎信息庫、自然資源和空間地理基礎信息庫、宏觀經濟數據庫等*大主數據庫建設;不斷擴充和完善基礎信息資源庫內容,建立和完善政策法規信息數據庫、基本建設項目管理數據庫、國土資源數據庫、人才數據庫、勞動力需求數據庫、生態環境數據庫、城市規劃建設數據庫和檔案信息數據庫等。認真貫徹落實《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加強信息資源開發利用工作的若干意見》(中辦發〔*00〕**號)精神,不斷推進信息資源的開發利用工作。

      *、推進兩項創新。

      (1)加強電子政務應用研究,推動政府管理機制創新。按照電子政務的發展規律和建設要求,優化各級各部門職能分工,促進政府機構改革;推動政府管理方式由控制型向參與型、服務型轉變;改革、完善現有行政管理流程,實施“陽光政務”工程,促進政府管理、服務的科學化、高效化。

      (*)加強電子政務建設,推動運行管理機制創新。按照“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建立行為規范、運轉協調、公正透明、廉潔高效的行政管理體制”的要求,充分發揮政府投資的帶動作用,大力吸引社會資金參與電子政務的建設、管理和運營,逐步推進電子政務系統建設、運行維護的外包和托管模式,積極帶動我市信息產業發展。

      *、重點項目(詳見附件)

      四、我市電子政務建設的保障措施

      (一)加強領導,明確分工。推進電子政務建設,必須按照市信息化工作領導小組的決策,統一部署,穩步推進。市信息化工作領導小組負責全市電子政務建設工作的領導,明確各相關部門電子政務建設的具體職責,研究、協調電子政務建設和應用過程中的重大問題。各級各部門也要成立相應的工作領導機構,做好電子政務分系統信息化應用項目建設有關工作。市信息辦要做好我市電子政務的總體規劃和頂層設計,牽頭抓好全市性重大信息化應用項目的建設。

      (二)推進政府信息公開,推動信息服務業發展。各級各部門要深入貫徹實施《杭州市政府信息公開規定》(市政府令第*0*號),充分利用現有網絡資源,大力推進信息資源的整合、開發和利用。要以政府信息資源的開發利用為先導,注重公益性信息資源的開發利用,結合政府工作重點,開展跨部門、跨地區的信息共享應用。要逐步推行、規范政府信息資源的社會化增值開放利用工作,除涉及國家秘密、商業秘密、個人隱私及法律法規另有規定的外,政府信息資源應及時向社會公開,以促進增值開發和服務,吸引社會資金參與信息資源的開發利用,推動信息服務業的發展。

      (三)加強項目管理,啟動績效評估。要認真總結、推廣政府投資信息化項目全過程管理的成功經驗,對電子政務建設項目嚴格執行基本建設管理程序,進一步加強電子政務項目的規劃、立項、設備采購、系統開發與集成、監理、驗收、審計等工作。要逐步制定電子政務項目概算標準,保障運行維護和培訓經費,特別要合理確定和提高軟件費用占項目總投資的比重;逐步建立健全電子政務建設和管理考核機制,力爭將電子政務列入政府工作考核體系和領導干部任用評價體系,保證電子政務建設的可持續發展。

      (四)加大資金投入,確保電子政務的建設和運行。各級政府要將電子政務建設經費納入本級財政預算,對促進政府職能轉變的重大項目優先予以支持。要吸引社會資金參與電子政務及相關應用系統的建設、管理和運營,通過電子政務建設項目的市場化運作,帶動和促進相關產業發展。

      (五)加強宣傳培訓,促進電子政務全面應用。通過廣播、電視、報刊、互聯網等多種媒體形式,加大對電子政務方面的知識和政策的宣傳力度。要充分利用社會“外腦”,積極引進和培養一批技術與業務緊密結合的復合型人才,使之成為電子政務建設的中堅力量。要加強對廣大公務員特別是主管信息化工作的各級領導干部電子政務知識和操作技能的培訓、網絡環境下的工作方法和能力的培訓。新進機關的公務員要通過電子政務培訓、考核后方能上崗。同時,加大對社區居民的培訓力度,加快消除“數字鴻溝”,促進電子政務全面應用。

      (六)建立健全信息安全保障體系,制定相關法規、標準體系。按照國家、省對電子政務建設的總體部署和我市電子政務的整體架構,建立和完善網絡與信息安全保障體系和信任體系,加快全市性的數據災難備份基礎設施、信息安全測評中心、病毒防范中心、安全保障系統的建設,逐步健全安全管理體制和應急處理協調機制;建立完善電子政務法規和標準體系,研究制定相關的規章和標準規范,建立健全電子政務法規和標準的實施機制。

      666精品国产精品亚洲| 亚洲午夜久久久影院| 久久久久亚洲精品无码系列| 伊人久久精品亚洲午夜| 亚洲日本一区二区一本一道 | 激情97综合亚洲色婷婷五 | 久久亚洲AV成人出白浆无码国产| 人人狠狠综合久久亚洲88| 伊人久久大香线蕉亚洲五月天| 亚洲黄黄黄网站在线观看| 亚洲国产成人精品久久久国产成人一区二区三区综 | 亚洲免费无码在线| 亚洲无线一二三四区手机|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国产精品| 国产成人亚洲精品91专区手机| 亚洲人成电影在线播放| 亚洲中文字幕无码专区| 亚洲中文字幕无码日韩|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专区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亚洲综合色影视| 久久久无码精品亚洲日韩蜜桃| 亚洲天堂中文字幕| 亚洲成人免费网站| 中文字幕亚洲精品无码| 亚洲成av人在线观看网站| 看亚洲a级一级毛片| 亚洲国产成人久久综合一区77| 亚洲中文无韩国r级电影| 亚洲免费观看视频| 亚洲精品国产成人专区| 亚洲国产片在线观看| 亚洲а∨天堂久久精品9966| 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 无码色偷偷亚洲国内自拍| 亚洲一本大道无码av天堂| 国产av无码专区亚洲av桃花庵| 亚洲精选在线观看| 亚洲伊人久久大香线蕉结合| 亚洲另类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gogo全球高清大胆亚洲| 亚洲三区在线观看无套内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