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文物紀念大會講話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各位來賓,同志們、朋友們:
今年是中國第一個公共博物館一一南通博物苑百年華誕之年。一百年前,著名的愛國實業家、教育家、社會活動家張謇在南通繪就藍圖,構建了“中國近代第一城”,托起了中國人縈繞博物館的第一個夢想,開創了中國博物館事業的新紀元。時光流轉,滄海桑田,當今的南通,城市建設快速發展,落成了博物苑的新苑區,涌現出環濠河一帶的多品類博物館群,承載著博物館百年發展的歷史滄桑,綻放出英姿勃發的盛世輝煌。今天,我們滿懷繼往開來的豪情壯志,相聚在中國博物館事業的發祥地,共同參加南通博物苑暨中國博物館事業的百年紀念盛典,見證這項光輝事業新的百年起點。請允許我代表國家文物局,對中國博物館事業百年紀念系列活動的隆重舉行表示熱烈的祝賀,向所有關心、支持中國博物館事業發展的海內外人士致以誠摯的感謝,向全國博物館界和江蘇省、南通市的領導和同志們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親切的問候。博物館擔負著征集、保護和研究、展示人類生存及其環境物證的重要文化傳播功能,是一個國家、一個地區歷史文化和現代文明的形象代表。中國地大物博,歷史悠久,文化和自然遺產極其豐富,又有注重人文,重視祭祀與收藏的傳統,發展博物館事業有著得天獨厚的資源條件。從1905年張謇創建中國人的第一個博物館——南通博物苑開始,中國博物館事業已經歷了整整一百年歷史。一百年來,中國的博物館事業走過了曲折發展而又充滿活力的道路。
1682年,英國牛津大學阿什莫林藝術和考古博物館向公眾開放,這是世界上第一個具有現代意義的博物館。博物館在中國有悠久的歷史淵源,但是近代博物館和新型學校一樣,都是在中國社會逐步近代化的過程中產生。十九世紀中葉,西方博物館理念開始被介紹到中國,博物館在典藏文化、傳播科學方面的功能逐步為有識之士所認知,創辦博物館也成為十九世紀末中國維新志士所提倡的“開民智”的重要措施。然而由于清政府的腐敗無能,這一舉措遲遲未能付諸實施。
在近代中國面臨深重民族災難和巨大社會危機的艱難時刻,張謇身為晚清狀元,拋卻高官厚祿,在家鄉南通開始了“實業救國”、“教育救國”的實踐。1903年,他向清政府上書,建議在京師設立國家博物館,然后再向全國推廣。但是,他的吁請依然沒有得到清政府重視。張謇于是率先從其家鄉做起,以個人財力興建了包括博物館、植物園和動物園的南通博物苑。這是中國人自辦的、具有完整現代意義的第一個博物館。
南通博物苑的建立,成為中國博物館事業發展史上的里程碑,在中國博物館事業史,、近代文化史上具有開風氣之先的重要意義。張謇創建的南通博物苑為中國博物館事業樹立了典范,對中國博物館的發展作出了卓越的貢獻。
民國初期,在包括張謇在內的一批有識之士的倡導下,國立歷史博物館、古物陳列所、故宮博物院先后成立。到了二十世紀三十年代,現代考古學在中國誕生后不久,舊中國迎來了博物館發展的一個高潮,1936年全國博物館已達77個。然而日本侵華戰爭及隨后的內戰卻中斷了這一富有希望的進程,中國博物館事業遭到嚴重破壞,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時,舊中國留在各地的博物館只有25個。
新中國成立以來,黨和政府高度重視博物館事業,、鄧小平、、等中央領導同志,多次前往文物古跡、博物館參觀視察,對博物館工作給予重要指示和巨大關懷,博物館事業進入了一個嶄新的歷史時期。盡管經歷了“十年動亂”的挫折,全國博物館仍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在數量和質量方面不斷進步,事業規模日漸壯大。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隨著經濟、社會的全面進步,博物館事業進入全新的發展階段。全國博物館為傳承中華文明,弘揚優良傳統,普及科學知識,發展先進文化,構建和諧社會,做出了積極貢獻。
一是事業規??焖僭鲩L,中國特色博物館體系初步形成。隨著辦館主體日趨多元化,博物館數量穩步增加。僅文物系統的博物館,1978年為349個,2000年為1397,2004年達1552個。全國博物館總數目前已達2300多個。博物館品類日益豐富,地域分布更加廣泛。綜合類、社會歷史類、革命史類、軍事類、名人類、藝術類、自然類、地礦類、科技類、產業類、民族民俗類等多種類型博物館競相輝映。西部12個省區目前擁有博物館近500個。貴州、廣西、內蒙古生態博物館群的出現,為西部地區博物館的發展探索出了一條新的道路。一批新建、在建的博物館功能齊全,成為地標性建筑。據統計,“九五”以來新建并落成開放的省級以上大型博物館近30個。上海博物館、南京博物院、河南博物院、湖南省博物館、中國科技館、上??萍拣^、北京天文館等一批現代化博物館在基礎設施、研究展示、管理運行與社會服務等方面快速進步,已經趕上或接近國際博物館的先進水平。
二是博物館保存有數量眾多和價值珍貴的藏品,藏品保管工作的規范化和現代化水平日益提高。文物系統博物館藏品為1200多萬件;加上其他博物館的藏品,全國博物館藏品總量在2000萬件(套)以上。各博物館根據《文物保護法》、《博物館藏品管理辦法》的有關規定,建立了規范的藏品管理制度,清庫、建賬、定級、建檔、備案等基礎工作有序開展。國家文物局組織的國有館藏一級文物的建檔、備案及總目編制工作,集中攻關三年(2003--2005),即將圓滿完成。文物調查及數據庫管理系統建設項目于2001年起在山西等4省試點成功,并于今年起開始在全國推廣。各博物館落實《博物館安全保衛工作規定》和博物館按風險等級完善防護設施的達標工作,絕大部分省級以上博物館及部分新建的地市縣級博物館設施齊全,藏品保存、展示環境有了明顯改觀。運用多種科學方法和現代及傳統技術手段,對金屬、紙張、漆木、絲織類文物和動植物標本等進行有效保護,其中有不少技術屬于國際領先。
三是博物館的陳列展覽影響深遠,社會功能日益顯著。全國博物館每年舉辦陳列展覽近10000個,觀眾1億5千萬人次以上。1997年國家文物局實施陳列展覽精品工程以來,涌現出一大批引起社會廣泛關注和反響的展覽精品。陳列展覽的主題內容、表現形式、科技含量和藝術感染力都有了很大提高。2002年上海博物館、故宮博物院、遼寧省博物館聯合舉辦的《晉唐宋元書畫國寶展》,成為轟動一時的文化事件。各地博物館積極配合我國外交和對外經濟、文化交流,每年赴國外及港、澳、臺地區舉辦展覽五、六十個。根據中央加強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戰略部署,自2004年5月1日“公共文化設施向未成年人等社會群體免費開放’’政策實施以來,博物館逐步建立起向未成年人等社會群體免費開放制度,目前僅全國文物系統博物館已免費接待未成年觀眾二千多萬人次。全國有1000多個博物館、紀念館被確定為愛國主義、科普等方面的教育基地。越來越多的博物館體現以人為本的精神,強化服務意識,充實服務內容,逐漸成為公眾文化休閑與旅游消費的上佳選擇。
中國博物館事業一百年來,特別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的前進歷程充分說明,黨和政府的高度重視,社會和廣大人民群眾的積極參與和支持,為博物館事業的發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發展空間和機遇。博物館事業的興衰與國家、民族的命運息息相關,沒有國家的獨立,民族的團結,政治的穩定,經濟和社會的繁榮與發展,就不可能有文化事業的進步,不可能有博物館事業的進步。因此,博物館工作必須始終堅持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的根本宗旨,堅持中國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必須始終堅持社會效益第一的原則,必須以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為根本目的。同時,建設好博物館,充分發揮博物館的社會功能,是保護、弘揚祖國文化和自然遺產,展示國家或本地區、本民族優秀文化和文明成果的最佳手段,也是提高全民族科學文化素質,促進人的全面發展,構建和諧社會的有效途徑。
當前我國正處于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要歷史時期。經濟文化的全球化發展趨勢,工業化、城市化的快速推進,對歷史文化遺產保護帶來巨大沖擊與推動。經濟社會的發展,人們對精神文化需求的迅速增長,文化事業改革步伐的加快,以及政府職能轉變和依法行政時代的到來,都給博物館事業帶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同時也提出了新的挑戰。要認真汲取歷史經驗,順應世界發展的大趨勢,堅持·從中國國情出發,充分認識博物館在和諧社會構建中的文化責任,堅持中國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不斷探索和實踐理論創新、體制創新、科技創新、工作創新,堅持科學發展觀,大力發展博物館文化,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提供強有力的智力支持和精神支撐。惟有如此,博物館才能在社會進步的大潮中跟上時代的步伐,取得自身的發展。國家正在研究制定有關規劃,將進一步明確博物館事業發展的戰略構想,確定發展目標和重點領域,引導博物館主體行為方向,促進博物館的持續、快速、健康發展。
“*”期間我國博物館事業發展規劃的總體思路是:貫徹科學發展觀,踐行“三貼近”要求,完善現代管理體制,強化創新意識和精品意識,加大文博資源整合利用與社會多元投入的力度,全面提升藏品保護、研究、展示的現代化水平,不斷提高博物館文化產品質量,更好地滿足人民群眾的精神文化需求,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戰略目標服務。
“*”期間我國博物館事業發展的重點目標是:(一)統籌規劃,合理布局,加強管理,構建協調發展的博物館體系。建成一批標志國家及地方文明形象的博物館。完成中國國家博物館的改擴建和重要省級以上博物館的新建或改擴建項目。大力扶持和發展民辦博物館。優先發展科技、自然、藝術、民族生態、民俗類等具有行業特點和地區文化特色的專題性博物館。(二)完善保護機制,推進藏品保護管理工作的規范化、制度化和現代化。拓展藏品征集領域和途徑,加強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收集、整理和研究工作。推進藏品定級、建檔和備案等基礎工作,推廣文物調查及數據庫管理系統建設項目,基本建立全國博物館文物信息數據庫,初步實現藏品與展示的數字化、現代化管理。實施館藏文物保存環境達標工程,加強藏品保護技術的研發推廣。(三)加強展示宣傳和社會服務工作。繼續抓好陳列展覽精品工程,實施全國博物館展示、服務提升工程,重點改善中小型博物館的展示和服務工作。完善對未成年人等社會群體的免費開放制度,拓展博物館的文化休閑功能,充分運用視聽、信息、多媒體、互聯網等技術手段拓展博物館的傳播功能,為營造“學習型社會”服務。已有百年歷史積淀的中國博物館事業根深蒂固,枝繁葉茂,生機勃勃。我們有理由相信,在各級政府的高度重視下,依靠社會各界和廣大人民群眾的積極參與和大力支持,經過廣大博物館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中國博物館這叢先進文化之花必將更加璀璨奪目,為中國也為人類社會的全面進步和可持續發展作出更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