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民政局新農村建設研討會講話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同志們:
黨中央從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全局作出的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重大戰略決策,是*深入貫徹落實總書記年初對我市提出的“把老區發展得更好”的重要指示和省委盧展工書記提出的“把老區建設、*建設結合起來,發揮老區在*建設中重要作用”,加快建設*重要增長極的重大機遇,更是*各級黨委、政府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實現科學發展、為民發展、和諧發展、持續發展的重大責任。此次研討班系統、全面研討學習了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理論、實踐和各個方面的問題,省領導的報告使我們進一步明確了方向、理清了思路。
“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20字特征是社會主義新農村“新”的主要內涵,具體表現在經濟發展,農民收入增加;環境改善,生活質量提高;文明新風樹立,村鎮容貌改觀;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完善,社會民主和諧。五句話二十字是相互統一、相互促進、緊密聯系的整體,是全面小康社會在農村的具體化,是三個文明、四個建設在農村的形象化。
*和全國、全省的許多地方一樣,80%的農村人口、80%的區域面積屬于農村。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實際上是關系區域發展的大事,必須跳出“三農”看“三農”,跳出“三農”抓“三農”;必須從區域發展的大局出發,進行統籌謀劃建設;必須從經濟發展的規律、區域發展的基礎、可以形成的優勢和所要達到的目標出發,落實“20字”的要求。
一要堅持實施項目帶動戰略,把實現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總體目標落實到一個個項目上。項目是發展的載體。抓項目就是抓發展,抓發展必須抓項目。這幾年我市堅持把實施項目帶動戰略作為發展的主線,圍繞發展抓產業、圍繞產業抓項目、圍繞項目抓服務、圍繞服務造環境,實踐證明促進了經濟發展;促進了財政收入的增加和城鄉居民收入的增加;促進了基礎設施建設和發展環境的改善;促進了城鄉建設、社會事業發展和生活質量的提高;促進了就業增加、勞動力轉移和農村人口的轉移。同時,還促進了黨的建設、精神文明建設和民主政治建設,營造了風正氣順、人和業興的發展氛圍。在新農村建設中堅定不移實施項目帶動戰略,堅持生產性項目與基礎設施、社會事業、黨建、精神文明建設項目并舉,在繼續抓好以交通為重點的基礎設施項目的同時,大力發展生產性項目;堅持非資源型產業與資源型產業并舉,在繼續抓好資源精深加工和接續產業的同時,大力發展非資源型產業。所有項目應符合產業政策與產業發展規劃,符合新的經濟增長點、新的財稅點、新的就業點,符合環境保護和可持續發展的要求。從向上爭取、利用外資和區域協作、激活民資、現有企業延伸做大四條渠道實施項目。通過項目中心、行政服務中心、經濟政策、效能告誡、項目考評五項措施推進項目環境建設。把黨的建設、精神文明建設與經濟發展、實施項目帶動戰略結合起來,形成全社會方方面面的合力。
二要堅持工業化與城鎮化相結合,繼續推進縣域經濟全面發展。工業化和城鎮化是經濟發展的規律,是立足現有基礎、現有條件推進新農村建設的現實要求。一方面,要通過加快工業化,帶動區域經濟結構調整和經濟發展;帶動農業經濟生產經營理念和增長方式的轉變、質量效益的提升;帶動農村勞動力從農業向工業的轉移,促進農村人口的轉移。另一方面,要通過城鎮化,帶動工業的集聚和發展,帶動農村勞動力的轉移和農村人口的轉移,帶動城鎮基礎設施、社會事業發展和生活質量的提高。
充分利用交通基礎設施的改善,在高速公路沿線互通、鐵路場站、機場等交通便利,土地、水資源比較豐富,有一定發展基礎的地方,規劃發展鄉鎮工業集中區。統籌規劃好工業區、商住區以及教育、文化、醫療衛生、水、電、路、通信等公共基礎設施,有效利用各種生產要素,構建金融、科技、物流、信息、人才等服務體系,實施硬化、亮化、綠化、美化工程,提高工業發展的承接和服務能力,創造良好的人居環境,形成人口與產業集聚相結合的經濟增長板塊。目前要抓好已先行啟動的15個鄉鎮工業集中區,進行相應的產業、基礎設施、功能布局、產業工人培育的規劃以及立足調動鄉鎮發展積極性的“飛地工業”政策,使優勢產業不斷延伸產業鏈,使在巖落戶的企業能做大做強做優做久。
三要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在構建和諧社會中抓好新農村建設,用新農村建設的實際成效促進和諧發展。繼續從農民最現實、最關心、最直接、最具體的事做起,有計劃、分步驟解決農村讀書難、看病難、就業難以及社會保障等方面的問題。通過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持農村,進一步完善農村基礎設施,全面完成“五通”工程和水利“六千工程”,完善縣、鄉、村公路交通路網,實現城鄉一體化發展。加強經濟發展中的環境保護、資源節約利用。從利用廢渣、廢水、廢氣開始,推行“豬沼果”、“豬沼林”、“豬沼草”等生態養殖模式,推進資源的循環利用和綜合利用,推廣清潔生產。綜合整治村容村貌,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發展。按照“四位一體”總體布局要求,加強農村精神文明建設,加強農村基層組織建設,為新農村建設提供動力、氛圍和合力。
海峽西岸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是一項長期的任務,不能急也不能等。我們將按照省委、省政府總體部署,積極探索,積極推進,發揮農民主體作用,注重工作實際效果,為閩西成為海峽西岸經濟區重要增長極而不懈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