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民政局生態市建設座談講話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同志們:
一、深化認識,堅定目標
1、生態市建設是提高區域競爭力、加快經濟發展的根本需要。現在普遍追求的發展模式是協調、可持續發展,但我市產業結構偏重、能耗和污染挑排放偏高的矛盾一直存在,每萬元GDP的能耗一直居高不下,目前約2.45噸標準煤,是全省平均能耗的3倍多。這就要求我們用科學發展觀指導各項工作,注重生態與經濟的協調發展、人與自然的和諧共處,絕不能以過多的資源消耗、環境破壞來求得一時的發展。“十一五”期間,單位GDP能耗要力爭降低15%左右。同時,生態是*的一大發展優勢和亮點,也是今后長遠發展的潛力所在。我們一定要確立生態競爭力理念,在抓經濟社會事業發展的同時,注重人與自然的和諧,把生態這個優勢充分發揮,變生態優勢為經濟優勢,進而形成特色競爭力優勢。
2、生態市建設是樹立負責任政府、提高區域形象的必然要求。抓好環境保護是各級政府的重要職責,加大環境投入是公共財政的支出范疇。特別是由于我市所處的特殊區位,抓好生態建設顯得尤為重要。①環境保護是我國的一項基本國策,事關每一個人,事關人類子孫后代的生存和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作為基層政府,必須堅定不移地抓好落實。②區位的特殊性決定了我們對錢塘江流域環境保護肩負著特殊的使命。省委省政府要求我們為流域內1400萬群眾的生態環境作貢獻,我們必須從對全局負責、對長遠負責的高度,扎實推進生態市建設,完成省委省政府交給我們的任務。③創造良好的發展環境,包括基礎設施硬環境,政府服務軟環境,也包括生態環境,是政府的重要職責。良好的生態環境和人居環境,既是增強區域發展競爭力,也是維護群眾的根本利益,都是地方政府的責任。
3、生態市建設是踐行以人為本理念、構建和諧社會的應有之義。發展的最終目的,是提高人民群眾的生活質量。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群眾對生活質量的要求越來越高,不僅要穿得暖、吃得飽,還要空氣好、水質好、環境好。因此,加強生態環保工作是以人為本執政理念的具體體現,也是社會進步的必然要求。同時,生態建設也是建設“平安*”的應有之義。去年,我省由環境問題引發了多起嚴重的群體性事件,經驗教訓值得我們吸取。我市也存在著環境安全隱患,個別化工企業與周邊群眾的糾紛不斷,也是信訪的突出問題之一。我們必須增強憂患意識,始終把環境安全問題放在心頭,抓在手上,確保不出事。
二、突出重點,狠抓落實
生態環境的創造是一個漸進的過程,不可能在短期內取得立竿見影的成效,必須樹立打持久戰的思想。我們要進一步突出重點,抓好落實,把這項事關全局和長遠發展的事抓緊抓好。
1、正確處理經濟建設與環境保護的關系。發展是我市壓倒一切的首要任務,生態市建設要圍繞加快發展這一中心,更好地服務于經濟發展,服從于群眾生活質量的提升,尤其要積極推進生態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發展經濟的同時要保護好生態,絕不能以犧牲生態環境為代價,不能以降低群眾生活質量為前提,不能以低水平重復建設為手段,努力謀求經濟發展與生態建設的“雙贏”。要堅持“在發展中保護,在保護中發展”的方針,在加快經濟發展的同時重視保護生態環境,重視增長方式的轉變,不斷提高發展的質量,走可持續發展之路,全面提升綜合競爭力。同時,要處理好預防與治理的關系,把預防工作做在前面,盡可能防止新的污染源出現。特別是在引進項目的時候,把好關口,不能盲目引進。在抓好防治的同時,對已經出現的污染源要加大整治力度。
2、堅持“三個結合”,推進生態建設。①要與產業結構調整相結合。這是加強生態環保工作的根本舉措、治本之策。當前我們面臨著擴大總量和提升質量的雙重任務。改變高耗低效粗放經營的生產方式,實現產業轉型提升,是*加快發展,突破資源和環境制約的必由之路。為此,必須通過嚴格的產業環保政策,規范各類新上項目和企業行為,促進產業、產品升級,推進經濟結構調整和增長方式轉變。②要與發展循環經濟、開展資源節約相結合。堅持走新型工業化道路,將環保和循環經濟理念貫穿到產業規劃、園區規劃、招商引資、企業技改等各個層面,推動循環經濟的發展和企業的節能降耗。大力倡導可持續消費,使節能、節水、節材、節地和節約其它資源成為全社會的自覺行動。③要與推進新農村建設相結合。加強農村生態環境保護是新農村建設的一項重要任務。要結合“百村示范、千村整治”工程,以農村面源污染整治為重點,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建設,重點抓好農村生活垃圾集中處理、畜禽養殖污染整治和推廣沼氣工程,開展農村環境綜合整治,不斷改善農村生活生產環境。
3、強化以項目為載體,推進生態建設。堅持以生態品牌促項目實施,繼續抓好“六個一批”工程。各地要搶抓國債項目、省五大百億工程、十村示范百村整治、欠發達鄉鎮奔小康工程的機遇,善于用生態的品牌來編制、包裝一批項目,包括生態保護項目、開發項目、基地項目和園區項目,以項目為載體,推進生態市建設。各部門要共同努力,責任到人,抓好生態項目的編制,包裝、申報、實施和管理。
4、著力建立生態建設的長效機制。生態市建設貴在堅持,關鍵在機制起作用。要在激勵機制、市場化投入機制、生態保護補償機制、生態建設監督機制、社會公眾參與機制等方面作出有益探索,拿出實際性的舉措,從點上抓起,引導、激勵社會各方面參與到生態市創建過程中來。特別是要探索推行市場化的環境保護和生態建設運作方式,把環境作為一種資源、資產、資本來經營,利用市場機制,引導社會資金投入,建立多元化投資、建設、管理和運營體系。發揮政府宏觀調控及導向作用,積極推進環境基礎設施建設的企業化和市場化運營,允許私人資本以投資、參股、承包、托管等形式參與城市環境基礎設施建設和管理,逐步建立政府主導、市場推進、公眾參與的投入機制,確保到2*0年,環境投資占GDP比重達到2.3%。
5、高度重視解決環境糾紛。環境整治必須正確處理好政府稅收、企業發展與群眾生活的關系,尊重多數群眾意愿,兼顧各方利益,維護好社會穩定。政府對企業既要熱情服務,又要嚴格監管,引導支持企業主動整治污染,切實防止違反環保要求的行為發生;對群眾要加強教育,正確引導,使他們認識到生態環境既是一項緊迫任務,又是一項長期任務,既是政府的責任,又是全社會的共同責任。各級要把解決環境糾紛擺上重要位置,結合信訪和穩定隱患排查工作,對環境隱患可能引發的群體性事件問題進行全面排查,明確責任,落實措施,限期解決,絕不能因為環境問題而發生惡性群體性事件。
三、創造氛圍,強化合力
整治環境污染、建設生態市,是一項事關全局和長遠的戰略任務,是一項宏大的系統工程。各級各部門必須立足當前,著眼長遠,切實提高認識,加強領導,創新機制,落實措施,凝聚各方力量,狠抓工作推進,堅持不懈地把各項目標任務落到實處。
一要進一步轉變觀念。牢固樹立生態生產力的觀念,牢固樹立十年見功、年年見效的長期抓生態觀念。生態建設不能一蹴而就,其要求將隨著發展而提高。要認真處理當前與長遠的關系,投入與回報的關系,一手抓保護,一手抓發展;一手抓投入,一手抓治理;一手抓管理,一手抓創新;一手抓教育,一手抓執法。做到既要經濟現代化,又要生態環境和生活質量現代化,實現經濟發展與生態建設的“雙贏”。
二要進一步落實責任。各級各部門必須將生態市建設和環境污染整治工作擺上突出位置,堅持一把手親自抓、負總責,切實加強領導,層層落實責任,形成齊抓共管的格局。要嚴格執行“一票否決制”,下決心、動真格,嚴肅考核,切實增強各級的責任意識。各級各部門要進一步對照責任書和今天會議的要求,明確責任,細化任務,落實措施,切實形成市、鄉分級管理,各部門相互協調,上下聯動,有序推進的工作局面。同時,各級要根據全國環境保護大會的要求,增強貫徹落實國務院《決定》的緊迫感和責任感,切實把《決定》精神體現到推進生態市建設、環境污染整治的各項具體行動中去。環保部門作為環境保護和生態市建設的職能部門,要抓住這個機遇,振奮精神,提高責任意識和工作主動性,爭取更大作為。
三要進一步營造氛圍。建設生態市,是一項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大事和好事,是落實科學發展觀的具體行動,其意義一定要讓廣大群眾認同和接受。要通過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群眾的多層次宣傳教育,不斷增強各級干部和廣大群眾的環境意識、生態理念和法制觀念,真正把生態市建設的決策和部署,轉化為全社會的自覺行動,使生態市創建工作家喻戶曉、深入人心,達到全民參與、人人動手、合力創建的良好效果。
同志們,今年是生態市建設的關鍵之年,任務非常艱巨。我們一定要以高度負責的態度,開拓創新,扎實工作,堅定不移地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扎實推進生態市建設,為推動我市經濟社會又快又好發展,實現“躋身全國兩百強、打造實力*”目標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