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科技局發展企業創新半年總結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上半年,*區科技工作以黨的“十六大”精神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按照*區委、區府“五做一加強”的總體要
求,根據年度工作目標,突出重點,創新舉措,扎實推進工作進程。上半年列入市級以上科技計劃項目35只(國家級2只),預計可實
現高新技術產品產值32億元,比去年同期增長30%。
一、完善條件,增強科技創新
科技創新政策引導進一步加強。一方面完善政策措施。制訂了《*區科技創新“10+1”工程項目20*年創建指南》和《20*年
*區科技計劃項目指南》,編發了《國家、省、市科技進步政策匯編》,加強科技創新政策的宣傳,引導鼓勵企業科技創新;聯合
*區財政局對*區有關新產品獎勵和高新技術企業的有關政策進行了明確,為加快發展高新技術產業提供了政策依據。另一方面
加大科技創新激勵。兌現了20*年度科技創新“10+1”工程、新產品獎勵、專利授權資助、科技進步獎等,總計兌現科技專項資金
531.35萬元。
企業創新能力進一步提高。一是新一輪創新計劃全面啟動。20*年科技創新“10+1”工程項目正處于調研申報階段,已經初步確
定了部分培育對象。*區2家企業進入市專利示范企業創建階段,2家企業開展創建市級工程中心。二是科技項目層次明顯提高。上
半年列入國家級項目2只,海達塑機和匯眾機械分別有1只項目列入國家火炬計劃和國家新產品計劃;組織申報了57項市級新產品試制
項目,目前已經有33只新產品列入市級計劃,組織申報7項市科技成果轉化項目、1項市科技攻關項目、4項科技合作項目、1項農業項
目,目前各項目已經進入市項目數據庫,部分項目已經通過了專家評審;組織申報省、市科技進步獎參評項目分別為8項和12項,為鎮
海區歷年之最。組織實施區第一批科技計劃項目,共35只項目,資助金額達101.5萬元。三是高新技術產業較快增長。上半年*區高
新技術產品產值預計可實現32億元,比去年同期增長30%,有4家科技型企業開展市級高新技術企業的創建工作。
二、搭建平臺,推進科技創業
*區科技創業服務中心順利通過市級創業中心驗收;創新載體建設有新突破,部分大院大所的合作窗口進駐*區;科技創業
中心將為創業企業提供最優質的服務,上半年一家歸國留學生企業順利開業,新引進2家IT產業和機電一體化科技型企業企業。中科院
材料所入駐*區,成立了工作機構,并開展工作,為*區搶占新的技術高點提供了便利,特別是為今后材料產業的飛速發展并形
成主導產業提供了依托。產學研合作活動進一步深化,出現了一批互惠互利的產學研合作聯盟。
三、拓展渠道,深化科技合作
“一府二中心三校四所”科技合作深入開展。緊密合作關系,鞏固合作成果,拓寬合作渠道,成功召開“一府兩校”第三次工作
會議,為今后工作理清了思路;下達了第二批合作專項資助項目7項,資助額31萬元,科技合作第一批項目陸續進入驗收總結階段;與
哈工大材料學院共建創新載體已經簽約。
探索科技合作新形式。為使科技合作更具針對性,確保效果,對社會力量參與組織科技合作活動進行了初步探討,達成了由園區
與技術轉移中心合作組織活動的新形式,目前各項準備工作正在有序進行,7月份將組織以駱駝機電工業園區為重點,輻射區內企業的
科技合作洽談會。組織企業參加科技合作活動,如上半年組織區內40家企業120余人,參加由省、市科技部門舉辦的浙科會,摩士集團
與哈工大“超靜音軸承工藝研究”等2個項目在會上簽約。
四、創新載體,加強科技普及
*區科協八大勝利召開。6月17日—18日,*區科學技術協會第八次代表大會召開。金志浩代表*區科協第七屆委員會向大
會作了題為《發揮科協作用,強化服務功能,為建設現代化生態園林城區作出新貢獻》的報告,報告重點提出了今后五年*區科協
的主要工作和具體任務。大會選舉產生了區科協第八屆委員會常務委員會。大會通過了關于《*市*區科學技術協會章程》的決
議和《*市*區科學技術協會第八次代表大會關于*區科學技術協會第七屆委員會工作報告的決議》。大會聘請中國工程院院
士翁史烈、倪維斗和倪光南為*區科協名譽主席。來自全區各條戰線的180名科技界代表參加了會議。
科技宣傳亮點紛呈。一是舉辦科普宣傳周和科技活動周。分別在4月份和5月份開展了以“科學、健康、綠色、環抱”為主題的科
普宣傳周的活動,主題為“科技以人為本,全面建設小康”的*區“科技活動周”活動。活動共安排科技科普文藝演出、百名科技
人員上街科技咨詢服務、科技八大發明圖板展覽、青少年航模、電腦展演示、少兒大地科幻畫展演示、科普知識有獎競猜、科技培訓
、科技講座等近50項活動。區級各學會協會組織了近百名科技(科普)人員進行上街科技咨詢服務,設立咨詢服務攤位30余處,群眾
受咨詢人數達3500余人。贈送農業技術和科普常識等科技科普資料20余種,計16000余冊。由于內容豐富、氣氛活躍,營造了宏大的科
普宣傳聲勢,取得良好的效果。二是組織科技下鄉。在抓好城區科普的基礎上,組織科技人員下鄉宣傳。在駱駝街道集市中心進行了
科普文藝演出,科普資料發送,近40名科技人員上街咨詢,受到了當地群眾的歡迎。除科普集市外,我們根據各社區和各鎮、街道的
特點,舉辦了“科普知識講座”、“綠化環保講座”、“蔬菜無公害生產技術培訓”等科普講座達21次,參加聽講人員達4000余人
。三是農函大開展農業適用技術培訓。上半年共舉辦適用技術培訓班38期,有8000多農民從中受益,培養了農村實用人才,無償向農
民贈送科技圖書和各類科普叢書*多冊。
社區科普得到加強。科普工作面向城市社區,創建科普社區,爭創全國科普示范縣(區)。招寶山街道開展了創建科普社區活動
,城東社區、總浦橋社區、勝利路社區都相應成立了科普志愿者服務站。勝利路社區還啟動了“科普進社區、科技進家庭”系列活動
。圍繞科普社區創建工作,開拓特色陣地,以“七個一”為工作的切入點,即:成立了一個科普志愿者服務站,組建一支由科普志愿
者隊伍,建立一個科普苑,建設一個科技吧,規范社區的科學普及工作。利用社區資源優勢,充分發揮科普志愿者文藝宣傳組的作用
,舉辦科學健身活動、科普納涼晚會、科普知識講座等群眾喜聞樂見的科普活動。
開展學術交流,做好“建家”工作。區級各學會協會積極開展了學術交流、學術研討、學術考察和科技咨詢服務活動。如區土木
建筑學會、稅務協會、財稅協會召開會員大會,進行學術交流、學術研討,增強學會活力。*區檔案學會組織了地籍檔案、婚姻檔
案現行文件等檔案文件查詢、咨詢活動。區珠算學會舉辦了《海峽兩岸珠算通訊賽》。加強科協自身建設,努力做好“科技工作者之
家”工作,經常召開科技人員座談會,及時傾聽科技人員的呼聲,維護他們的合法權益,開展軟課題研究,上半年有9個軟課題列入科
技計劃項目。
五、提升效能,優化科技服務
召開全區科技工作會議。會議在總結去年工作的基礎上提出了今后工作思路與重點,對20*年科技工作作出部署,并對20*年各
項科技進步先進進行了獎勵,陳召華副區長代表黨委政府對下步科技工作提出了意見。會議期間《*科技信息》連續刊出兩期,把
近年來國家、市、區有關科技進步的政策進行了梳理摘錄,并發給與會代表和有關企業,獲得好評。
加強企業科技服務。組織人員深入企業,開展企業技術需求征集工作,共收集需求35項,認真抓好網上技術市場建設,及時做好
*科技信息網的信息更新工作,及時為企業提供有效的信息服務;調研開展科技中介機構的招標建設工作,初步確定了加快科技中
介機構建設的辦法,為加快科技成果轉化創造條件,技術市場工作穩步推進,技術經紀隊伍進一步壯大。
推進“科技民心工程”。一是把實施農業科技項目與推進“民心工程”工作相結合。在農業示范基地的篩選時,積極開展結對幫
扶的民心工程工作有機地結合起來,各鎮、街道上報的農業科技項目中,也與實施民心工程緊密結合起來,上半年共下達農業科技項
目12項,共下撥資金29萬元。二是開展失地農民再就業技能培訓。上半年對農村失地農民再就業情況進行了調研,發揮科協組織人
才薈萃的獨特優勢,整合全社會科普資源,組建科技培訓體系,以鎮、街道科協的培訓基地為基礎,建立轄區、社區、街道三位一體
的培訓網絡,培訓經費采取政府部門爭一點,科技部門補一點,科普經費出一點的辦法,有針對性地幫助失地農民培訓科技知識和技
能,盡快為失地農民找到新的就業崗位。
加強科技績效管理。初步擬定了區科技決策咨詢委員會及其下屬4個專業行業組的組建方式與規模,正在進行具體專家的調查與落
實;科技資金的績效評估工作開始起步,進入項目與內容調研階段,初步確立了科技計劃項目評估、科技示范評估與總體績效評估的
大致內容與方式,將盡快形成具體的評估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