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勞保局就業管理總結市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年,在市委、市政府領導和省勞動保障廳指導下,全市各級勞動保障部門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認真貫徹黨的*大和*屆五中、六中全會精神,全市上下共同努力,勞動保障各項工作取得顯著成效,實現了開好局、起好步的目標,為*經濟又好又快發展和社會穩定做出了積極貢獻。
一、基本情況
——就業再就業方面:全市城鎮新增就業41877人,其中下崗失業人員和失地無業農民再就業28384人,“4050”等再就業救助對象再就業8870人,“零就業”家庭每戶至少一人再就業402戶,分別完成目標任務的139.6%、157.7%、233.4%和134%。年末城鎮登記失業人員32797人,城鎮登記失業率3.78%,低于市政府提出的4.5%控制目標0.72個百分點,全市就業局勢基本穩定。
——社會保險方面:全市養老保險參保人數達29.36萬人、征收養老保險費(含清欠)9.41億元,其中:企業辦法參保27.76萬人、征收養老保險費(含清欠)8.52億元,分別完成目標任務的100.1%和114.1%;失業保險參保人數達20.2萬人、征收失業保險費(含清欠)4940.7萬元,分別完成目標任務的100%和113.3%;醫療保險參保人數達37.76萬人、征收醫療保險費3.63億元,分別完成目標任務的100.4%和118.5%;工傷保險參保人數達18.75萬人、征收工傷保險費2148.9萬元,分別完成目標任務的103%和102.3%;生育保險參保人數達8.98萬人、征收生育保險費566.4萬元,分別完成目標任務的100%和104.9%。五項保險參??側藬低黄?15萬,達115.06萬人次;基金征收總額突破13億,達13.8億元。與此同時,企業退休人員社區化管理服務率達81.07%,超額完成市政府下達的80%的目標任務。
——職業培訓和技能人才建設方面:技工學校實現招生5133人,辦理技工學校畢業證書4038人;培訓下崗失業人員和失地無業農民18653人,完成目標任務的143.5%;組織開展創業培訓2795人,完成目標任務的139.8%;職業技能鑒定獲證人數達19684人,其中初級10382人、中級8637人、高級601人、技師60人、高級技師3人;培養新技師700人,完成目標任務的107.7%。
——勞動工資方面:企業工資分配宏觀調控體系進一步完善,集體協商、集體合同制度穩步推進,協調勞動關系三方機制建設深入開展,組織*高新區開展了創建和諧勞動關系工業園區試點活動,調整了全市最低工資標準,啟動了勞動合同三年行動計劃,勞動合同簽訂率達91%,集體合同企業覆蓋面達1503戶,完成目標任務的100.2%。
——勞動保障監察方面:全市勞動保障監察機構共檢查各類用人單位2773戶次,完成目標任務的154.1%;受理舉報投訴2648件,其中立案查處818件,結案率達97.6%。通過專項檢查、日常巡查和舉報專查等多種方式,責令用人單位補發工資1363.28萬元,補簽勞動合同37781份,補繳社會保險費2097.75萬元,為職工追回抵押金、保證金、服裝費等經濟損失332.71萬元。
——勞動爭議仲裁方面:全市勞動爭議仲裁機構共受理各類勞動爭議案件562件,結案538件,按期結案率95.7%。其中,市本級受理285件,結案274件,按期結案率96.1%。
——規劃財務方面:研究制定了年度發展規劃,完成了*年度基金決算,編制了*年基金預算,高質量地完成了勞動保障綜合統計;全年累計向上爭取財政轉移支付資金41440萬元,比上年增加11880萬元,增長40.2%。
——退休資格確認、工傷認定與勞動能力鑒定方面:辦理特殊工種退休3311人,因病退休(退職)362人;受理工傷認定申請1405件,其中:認定屬于工傷1376件、不屬于工傷29件;組織勞動能力鑒定4次共797人,其中:工傷職工595人、非因工(因?。┞毠?74人。
——金保工程建設方面:已有8個區市縣和部分街道、社區聯入“金?!睌祿行?,基本實現“互聯互通、數據共享”;養老保險等信息系統和勞動力市場信息系統陸續啟動,已實現部分業務軟件統一、部分業務數據全市大集中,初步建立起全市“金?!毙畔⒕W絡。
二、重點工作開展情況
(一)以貫徹落實國務院36號文件為重點,大力促進就業再就業。
全市以完善和落實新一輪就業再就業政策為主線,以幫助困難群體就業再就業為重點,以推進就業服務制度化、專業化和社會化建設為手段,強化各項就業服務管理工作,圓滿完成了年度各項工作目標任務。
1、以貫徹落實國務院36號文件為主線,建立積極的就業再就業政策支撐體系。為認真貫徹落實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就業再就業工作的通知》(國發[*]36號)、省政府《關于進一步加強就業再就業工作的通知》(川府發[*]12號)精神,保持就業再就業政策的連續性和穩定性,建立促進就業再就業的長效機制,代市政府研究起草了《關于進一步加強就業再就業工作的通知》(綿府發[*]17號),進一步明確了就業再就業工作的指導思想和主要政策措施,為促進就業再就業提供了強有力的政策支持。與此同時,與市發改委等22部門聯合下發了《關于貫徹落實〈*市人民政府關于進一步加強就業再就業工作的通知〉的實施意見》(綿勞社發[*]8號)以及市勞動保障局《關于啟動靈活就業的“4050”人員社會保險補貼工作有關問題的通知》(綿勞社就[*]25號)等相關單項政策規定,進一步解決了國務院和省、市政府出臺的就業再就業新政策在實際操作中的若干具體問題,針對性強,含金量高,為各項就業再就業政策的貫徹落實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2、以擴大就業再就業為目標,健全完善促進就業再就業的責任監督體系。為認真落實市目標督查辦《關于下達*年市委市政府為民辦十件實事目標任務的通知》(綿目督辦[*]5號),切實抓好年度就業再就業工作目標任務的落實,確保年度各項工作全面完成,一是將我市*年度就業再就業工作目標計劃進行了分解下達,量化了考核指標,強化了政府促進就業責任,實行了就業再就業實名制管理,做到就業人員清、就業去向清、享受政策清;二是繼續加強了與財政、銀行、擔保公司的工作協調,各方參與共同推進小額擔保貸款工作,支持和鼓勵下崗失業人員自謀職業、自主創業和組織起來就業。全市累計籌集小額擔保貸款基金3030萬元,其中當年新增1000萬元,累計發放小額擔保貸款1532筆、2478.4萬元,在全省市、州中位列第3名,在全國100家社區就業重點聯系城市中位列第48名,期末累計還款1243.6萬元,還款率達97.2%;三是緊緊圍繞工作中的熱點和難點問題,深入區市縣、園區以及街道(鄉鎮)、社區指導工作,了解各項就業再就業目標任務的完成進度,聽取下崗失業人員的要求,針對就業再就業工作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及時研究措施辦法。
3、以發揮政策效應為重點,狠抓就業再就業各項新政策的落實。一是繼續抓好《再就業優惠證》的審核發放,做到應發盡發,為下崗失業人員享受優惠扶持政策提供條件。全市新增審核發放《再就業優惠證》35444冊,其中就業困難對象12268冊,累計審核發放《再就業優惠證》94797冊,實現就業再就業55662人(其中就業困難對象17003人;從事個體經營14639人,被企業吸納5388人,從事公益性崗位工作4599人,申報靈活就業23758人),占持證人員總數58.7%。二是認真落實再就業補貼政策,全市累計使用再就業資金8548萬元,其中培訓補貼799.8萬元,職業介紹補貼133.17萬元,崗位補貼1406.33萬元,社會保險補貼4155.45萬元,特定政策補助845.2萬元,其它政策性支出794.3萬元,勞動力市場建設費348.8萬元;有15123人享受免交行政事業性收費政策、12742人享受從事個體經營或自主創業稅收扶持政策、2352人享受被企業實體吸納稅收扶持政策、2031人享受被企業實體吸納社會保險補貼政策、1287名就業困難對象享受被企業實體吸納社會保險補貼政策、3159人享受從事公益性崗位工作社會保險補貼政策、31424人享受靈活就業社會保險補貼政策,就業再就業的政策效應得到了較好發揮。
4、以強化服務為手段,指導幫助下崗失業人員實現就業再就業。一是繼續扎實推進就業服務制度化、專業化和社會化建設。認真落實市政府辦公室《關于印發〈*市就業服務制度化、專業化、社會化建設實施方案(*-*)〉的通知》(綿府辦發[*]22號),按照“整合資源、完善功能、創新機制、優化服務”的方針,在全市范圍內建立了失業人員登記制度、免費就業服務制度、困難群體再就業援助制度、基層平臺就業服務制度、政府出資購買服務和培訓成果制度以及公共就業服務統籌管理制度、失業情況預警預報和宏觀調控制度,基本實現了服務功能多元化、服務方式人性化、服務隊伍專業化、服務手段信息化,推動了我市就業服務事業全面、協調和可持續發展。二是“以人為本”強化公共就業服務工作。全市公共就業服務機構牢固樹立人本服務理念,堅持以服務對象滿意為中心,為用人單位和城鄉求職人員提供免費政策咨詢、職業指導、職業介紹等綜合配套服務,認真組織實施就業再就業專項服務活動。全市公共職業介紹機構免費辦理各類求職登記35580人次,其中持《再就業優惠證》人員14794人次,農村勞動力11300人次;提供免費職業介紹服務34296人次,職業介紹成功22247人次,其中持《再就業優惠證》人員7795人次,失地無業農民2093人次,農村勞動力3864人次,職業介紹成功率達59.6%以上。市本級全年在市就業服務大廳組織舉辦現場招聘求職洽談會達46場,先后6次分別與市總工會、市工商聯及涪城區、*區、高新區就業服務中心開展了以“實現就業,穩定就業,我們共同努力”為主題的“再就業援助活動月”和以“發展民營經濟,落實扶持政策,開拓就業天地”為主題的“民營企業招聘周”以及“大中專技校畢業生就業服務月”等專項服務活動,累計提供崗位信息8900多個,向失業人員發放政策與信息宣傳資料50000余份(冊),達成就業再就業協議2349人次,有800余人獲得了維權法律援助服務。同時,認真做好勞動保障事務服務工作,全年共接收托管下崗失業人員職工人事檔案1809件,為就業、就讀、退休、戶口遷移等人員辦理檔案提取和轉移2526件,提供各種文書及其他配套服務180余件次。三是扎實開展“零就業”家庭就業再就業工作。全市按照市勞動保障局《關于開展“零就業”家庭解困行動的通知》(綿勞社就[*]85號)精神,下大力抓好“零就業”家庭成員的就業再就業工作。建立了“零就業”家庭基礎臺帳,準確掌握“零就業”家庭成員基本生活保障、個人基本情況和就業再就業動態;最大限度地發揮現行就業再就業優惠扶持政策的效應,盡可能調動各方面積極性,促進“零就業”家庭至少有一名成員當年內實現就業再就業;開展多種形式的公共就業服務,強化就業困難群體的再就業援助,為“零就業”家庭成員就業再就業提供實實在在的服務和幫助。四是強力推進失地無業農民失業保險和再就業工作。認真落實市委、市政府《關于進一步做好征地拆遷補償安置工作的通知》(綿委發[*]20號)和《關于做好失地無業農民生活保障和再就業工作的通知》(綿委發[*]21號)精神,明確任務,落實責任,建立實名制報表工作制度;堅持以提高就業競爭能力為重點,以強化技能培訓為手段,以促進再就業為目標,充分發揮培訓促進就業的作用;對已辦理《再就業優惠證》的失地無業農民,全面落實各項就業再就業優惠政策,為失地無業農民再就業營造良好的外部環境。全市*年1月1日至*年9月30日產生的符合參加失業保險的失地無業農民2565人已按相關政策進行了安置。對*年10月1日后新產生的失地無業農民中符合條件的56人全部納入了失業保險參保范圍。
5、以提高就業能力為前提,大力加強城鄉勞動者職業技能培訓。一是認真落實《*市*-*年失地無業農民再就業培訓規劃》,采取訂單式、定向式、創業式和儲備式等多種培訓方式,使其掌握1-2門實用技能,增強失地無業農民競爭就業能力。二是組織實施“5+1”計劃行動。為促進各類院校、培訓機構畢(結)業生面向基層、面向企業就業,研究制定了“滿足企業需要,服務技能人才”為主題的“技能崗位對接專項活動”實施方案,為急需技能勞動者的企業及各類院校畢業生、參加技能培訓的勞動者提供信息、崗位對接、職業指導、組織青年見習、技能培訓和創業培訓等服務,促進各類院校畢業生與參加技能培訓的勞動者盡快實現就業。三是打造再就業培訓、創業培訓和農村勞動力培訓三大品牌。針對城鄉求職人員年齡偏大、文化偏低、技能單一的特點,堅持以市場為導向、以培訓促就業的原則,整合社會培訓資源,建立了以就業訓練中心為主體、民辦職業培訓機構為補充的社會職業培訓網絡,大力加強再就業培訓、創業培訓和農村勞動力培訓。四是突出針對性、靈活性和實效性三個重點。按照市場需求,有針對性地設置培訓專業,根據不同培訓對象需求,堅持初、中、高級培訓相結合,長、中、短期培訓相結合,努力提高勞動者適應職業崗位能力和就業競爭能力。先后組織開展了家政服務、電動縫紉、計算機、家電維修、美容美發、大棚蔬菜以及“川妹子”家政勞務服務等專業的技能培訓,及時滿足了用工單位的需求,實現了就業與培訓的緊密結合。五是不斷拓展職業技能鑒定范圍。加強對持《再就業優惠證》人員和農民工職業技能鑒定,全面落實職業技能鑒定補貼政策,下崗失業職工和失地無業農民工鑒定合格3311人,農民工鑒定合格556人。全國統一鑒定及全省技師統一考評工作進展順利,參加全國統考的職業(工種)拓寬到秘書、物業管理員、營銷師、企業人力資源管理員、心理咨詢師、職業指導員等8個工種,參加統一鑒定人員達367人;28人參加了全省汽車駕駛員、維修電工技師考評。全市鑒定合格總人數為19684人,再創歷史新高。
6、以基層平臺和社區為基礎,進一步加強和推進社區就業工作。為適應公共就業服務和企業退休人員社區化管理工作的需要,做到服務前移、重心下移,在全市18個街道、155個鄉鎮建立了勞動保障服務機構,配備工作人員322名,在283個社區聘用工作人員1064名,69個工作任務重的鄉鎮勞動保障服務機構確定專兼職工作人員150名,形成了市、區(市、縣)、街道(鄉鎮)和社區“三級管理四級服務”網絡。各區市縣和園區普遍加強了工作人員業務培訓,不斷提高政治業務素質,同時進一步加強了基層勞動保障機構基礎調查、工作臺帳、數據統計等各項基礎工作。繼續組織開展創建“充分就業社區”活動,先后有2個社區被省政府命名為全省“充分就業社區”,有20個社區被省勞動保障廳命名為全省“充分就業社區”,有20個社區被市政府命名為全市“充分就業社區”;對受省廳表彰的20個“充分就業社區”分別給予了一次性就業補助經費5000元。
(二)以貫徹落實國務院38號文件為重點,加快完善社會保障制度。
全市以貫徹落實國務院38號文件為著力點,繼續完善了城鎮職工基本養老、基本醫療和失業、工傷、生育等保險制度和政策,并在此基礎上,積極推進長效機制的建設。
1、狠抓擴面征繳,提高保障能力。面對社會保險特別是養老保險任務重、難度大,為確保目標任務的完成,全市緊緊抓住構建百萬人口大城市和經濟快速發展的大好機遇,下大力狠抓擴面征繳,確保社會保險基金持續增收。一是抓住基金征繳這條生命線,千方百計擴面征收,特別是針對重點行業、重點單位,充分利用稽核手段促進擴面征繳,同時抓緊催收歷史欠費。二是不斷完善政策,提高管理水平。進一步完善了城鎮困難群體的醫保政策和工傷保險市級統籌辦法,督促機關事業單位沒有參加工傷保險的縣區在年內盡快納入。三是加大宣傳力度,提高社會各界對社會保障的重視。重點宣傳國務院《關于完善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制度的決定》(國發[*]38號),全方位展示了全市社會保險事業發展20周年的成果。四是逗硬考核,使目標責任的劃分得到真正落實,形成了市、縣共同努力的工作局面,并將目標任務和中央轉移支付額度掛鉤。
2、圓滿完成了養老金待遇調整工作。由于準備充分,僅用十天時間,就順利完成了全市近12萬名退休人員*年、*年兩年的調待工作,并于*年10月底兌現,受到了廣大企業離退休人員的好評。全市人月均增加養老金178.11元,補發養老金總額19509.06萬元。其中,納入*年增加基本養老金的企業退休人員103669人,人月均增加養老金64.44元,補發養老金12024.9萬元;納入*年增加基本養老金的企業退休人員109732人,人月均增加養老金113.67元,補發養老金7484.16萬元。
3、發揮失業保險保生活和促進就業功能。一是把好失業保險金審核發放關,做到應發盡發,全市共為5553人42531人次發放失業保險金和醫療補助金1348.55萬元(其中,市本級2703人21987人次732.63萬元),切實保障失業人員基本生活。二是發揮失業保險促進就業功能。積極參與靈通、銀峰等破產、改制企業政策宣傳、說服教育和維護穩定工作,深入現場設立咨詢點,面對面地為下崗失業人員提供職業指導與政策咨詢服務,得到了廣大職工群眾對企業改革的理解和支持。
4、抓住關鍵環節,提高醫療保險服務質量。著重強化了對定點醫療機構和定點藥店的管理,促使其強化措施,改進服務,保證了人民群眾的就醫權利。一是及時與定點醫療機構和定點藥店簽訂了《定點服務協議》,按照參保人員“明白消費”的要求,加強了對定點醫療機構和定點藥店《協議》執行情況的檢查。通過規范醫療行為,杜絕了違規行為的發生,控制了醫療保險支出費用的不合理增長。二是開展了醫?;鹬Ц洞髾z查。根據省勞動保障廳的安排部署,會同藥監、物價等多個部門于8、9月對市、縣兩級定點醫院、藥店開展了醫?;鹬Ц洞髾z查,共檢查定點醫院186家、定點零售藥店283家,責令涉及問題的28家社保定點醫院、9家零售藥店限期整改。通過檢查,促進了我市醫療保險基金監督管理長效機制的建立,推進了基本醫療保險在管理、監督、結算辦法方面向深層次發展。三是進一步健全完善了管理制度,先后出臺了《定點醫療機構管理暫行辦法》、《定點零售藥店管理暫行辦法》和《定點醫療機構資格年度考核試行辦法》、《定點零售藥店資格年度考核試行辦法》,將定點醫療機構和定點零售藥店的監管納入了規范化、制度化的軌道。
5、堅持養老金社會化發放,積極推進退管服務社區化。為貫徹落實市政府《關于積極推進企業退休人員社會化管理服務工作的實施意見》(綿府發[*]1號),提請市政府于9月29日召開了全市就業再就業暨企業退休人員社區化管理服務工作會議,唐利民市長和左代富常務副市長分別作了重要講話,明確要求全市企業退休人員社區化管理服務率年底達到80%,*年6月底以前達到100%。在各級政府的關心支持下,各地積極行動,清理檔案、籌集資金、移交人員,按移交方案時間表,加快本地企業退休人員社區化管理服務進程。截止年底,全市企業退休人員社區化管理服務率已達81.07%,超額完成市政府下達的目標任務。
6、發揮行政監管職責,確保基金安全。從加強基金票據管理入手,積極完善基金的內部監控制度,加強基金監督審計工作,加大被擠占挪用社保基金的回收力度;充分利用稽核的手段做好社會保險防冒領、防欺詐工作,嚴防基金“跑、冒、滴、漏”;對*、*縣、*縣、*區進行了現場監督,對現場監督發現的問題及時出具現場監督意見書,責令有違規現象的縣區限期整改,收回違規擠占挪用基金1003萬元,基金非現場監督覆蓋面達100%。
(三)以維護勞動者合法權益為重點,促進和諧勞動關系建立。
全市以促進勞動關系和諧穩定為目標,以建立有效的協調機制為基礎,以法律法規和嚴格監察執法為保障,全面加強勞動關系協調、企業工資收入分配和勞動保障監察執法等工作,促進了勞動關系和諧穩定,切實維護了廣大勞動者的合法權益,維護了社會穩定。
1、發揮多方積極性,完善勞動關系協調機制。一是啟動實施了勞動合同“三年行動計劃”。印發了《*市貫徹〈全面推進勞動合同制度實施三年行動計劃〉實施方案》(綿勞社就[*]52號),全市以非國有企業、建筑等行業和進城務工人員為重點,督促各類企業依法簽訂勞動合同,切實提高合同簽訂率,*年勞動合同簽訂率達到80%以上,*年力爭達到90%,*年實現企業勞動合同的全面簽訂。二是組織開展了“創建和諧勞動關系工業園區”和“創建和諧勞動關系企業”活動。按照市政府辦公室《關于印發*高新區創建和諧勞動關系工業園區試點工作方案的通知》(綿府辦函[*]179號)要求,高新區黨工委、管委會高度重視,積極行動,成立了工作領導小組,制定了具體實施方案,建立了三方協調機制;區管委會及時召開試點動員大會,對創建工作進行了安排部署;區勞動保障中心牽頭,組織相關單位對永興工業區、路南工業區進行了摸底調查和宣傳發動。目前,創建工作正在有計劃有步驟地向縱深推進。
2、建立健全企業工資支付保障制度,加強企業工資分配宏觀調控。制定了《*年*市勞動力市場部份職業(工種)工資指導價位》(綿勞社就[*]47號),并于8月公布;按照全省最低工資標準,經過認真測算分析,提請市政府于9月了我市新的最低工資標準和非全日制用工小時最低工資標準,同時相應調整了失業保險金發放標準;綜合上年經濟發展狀況及勞動工資主要情況,了《*市*年企業職工工資增長的指導意見》,并提出了工資增長的具體建議;按照勞動保障部、國家發改委、財政部《關于調整煤礦井下艱苦崗位津貼有關工作的通知》要求,制定了我市煤礦井下艱苦崗位津貼的執行標準。
3、加大監察執法力度,維護勞動者合法權益。一是全力查處舉報投訴案件。全市勞動保障監察機構共受理舉報投訴案件2648件,其中:當時直接處理1830件,占案件總數65%以上,立案查處818件,結案798件,結案率達97%以上。為勞動者追回工資、抵押金、保證金、服裝費等經濟損失1056.56萬元,責令用人單位與職工補簽勞動合同26784份,補繳社會保險費1272.5萬元,切實做到了件件有落實,件件有結果,受到了勞動者的普遍信賴和好評。二是扎實開展專項執法檢查活動。先后組織全市開展了農民工工資支付、勞動用工、禁止使用童工、未成年工特殊勞動保護、出境就業人員權益保護等專項執法檢查活動,共檢查用人單位2773戶次,涉及職工235945人次,其中涉及農民工163515人次,對涉及違反勞動保障法規行為的近200戶用人單位分別下發了書面或口頭限期整改指令,共責令用人單位補發拖欠工資628.85萬元,補簽勞動合同10927份,社會保險清欠、擴面825.25萬元,清退童工6名。*年9月,市勞動保障監察支隊被共青團中央、中央綜治辦等13個部門授予全國優秀“青少年維權崗”稱號。
(四)以貫徹落實國務院5號文件為重點,積極服務新農村建設。
全市按照統籌城鄉發展的要求,緊扣涉及農民工切身利益的突出問題,充分發揮職能作用,積極改善農民工就業環境,切實維護農民工合法權益,積極為新農村建設作貢獻。
1、開展“春風行動”,進一步做好農民轉移就業服務工作。全市于春節后至3月底開展了以“進城求職、幫您解難”為主題、以“進城務工農村勞動者和其他需要轉移的城鎮勞動者”為重點、以“送政策、送崗位、送技能、送服務”為內容的“春風行動*”專項活動,共發放農民工進城就業指南1000冊,維權宣傳畫128套,發放“春風卡”15300張,免費提供職介服務11000人次,其中:介紹成功3309人,女性1273人;組織面向農村勞動者免費專場招聘洽談會25次,組織農民工勞務輸出6103人,其中女性2235人;推薦的民辦職業介紹機構4個,其中:為農村勞動者提供職介服務3239人次,介紹成功2028人次。
2、實施“平安計劃”,切實保障農民工工傷保險權益。按照勞動保障部的部署,與市建設局、市安監局于8月聯合下發了《*市貫徹實施農民工“平安計劃”加快推進農民工參加工傷保險工作試行辦法》,在全市啟動并實施了農民工參加工傷保險“平安計劃”,計劃用三年左右時間,以農民工較為集中、工傷風險程度較高的礦山、建筑等高風險企業為重點,全面推進農民工參加工傷保險工作,其中*年全市取得安全生產許可證的煤礦企業農民工全部參加參加工傷保險,年末各地非煤礦山和建筑企業30%的農民工參加工傷保險。截止年底,全市參加工傷保險農民工已達22378人,其中7戶煤礦企業的583名農民工全部參加工傷保險,參保率達100%。
3、開展“擴面行動”,切實解決農民工醫療保障問題。按照勞動保障部的部署和省上下達的農民工參加醫療保險專項指標,研究下發了《關于切實落實農民工參加醫療保險專項擴面行動的通知》(綿勞社險[*]52號)。按照“低費率、保大病、保當期、以用人單位繳費為主”的原則,明確規定醫療保險費由用人單位繳納,農民工個人不繳費,全年統籌基金累計支付最高可達2.5萬元;按照統籌規劃、分類指導、分步實施的原則,制定了專門工作方案,明確了工作重點和工作措施。截止年底,全市參加基本醫療保險的農民工已達25000人,完成目標任務的100%。
4、開展農民工工資支付情況和“兩節”期間進城務工人員工資支付情況專項檢查活動。檢查活動從上年10月開始,歷時4個月?;顒悠陂g,成立了領導協調小組,制定了檢查實施方案,暢通了舉報投訴渠道,實行了24小時值班制度,建立了市縣聯動機制和快速反映機制,組織各用人單位開展了自查自糾,勞動保障監察機構與建設、工會部門組成聯合檢查組對使用農民工較多的建筑、私營企業實施了重點檢查,共檢查用人單位1190戶,涉及農民工80284人,責令350戶用人單位補發農民工工資563.79萬元,涉及農民工11054人。
5、組織參加全省第二屆農民工技能大賽,獲獎牌總數第一、團體總分第二的好成績。為加強領導,市上成立了以邱明君副市長為團長的參賽代表團,并確定了“保三爭二”的目標。為確保目標的實現,我局成立了領導小組,具體負責組織項目承辦單位,選拔參賽選手,強化培訓及赴德陽參賽期間的技術指導。在選手培訓階段,局領導親率工作小組到餐廳服務員、汽車駕駛員、服裝設計定制工、家政服務員等項目培訓現場,與承辦單位、參賽選手、指導老師一起分析問題,幫助解決困難;與省勞動保障廳、省職業技能鑒定指導中心、德陽市勞動保障局聯系,協調比賽場地、技術規范、裁判及規則等技術事宜,為選手賽出好成績創造了必要條件。在比賽期間,針對選手的實際情況,分別從生活上關心、精神上減壓,保證了選手以健康的身體、飽滿的精神、永爭第一的勇氣沉著應戰,取得了好成績,我市分別在汽車駕駛員、服裝設計定制工、中式烹調師、餐廳服務員等4個項目中奪得全省第一,在維修電工、美發師、工具鉗工、家政服務員、鋼筋工、計算機操作員等6個項目中奪得二等獎。
(五)以勞動保障法規政策宣傳為重點,營造良好事業發展環境。
全市從勞動保障事業長遠發展的戰略高度,進一步提高認識,把勞動保障宣傳工作提上重要的議事日程,以“勞動保障和諧共享”為主題,扎實開展了勞動保障政策法規宣傳年活動,實現了勞動保障宣傳工作新突破。截止12月底,全市累計在報刊上宣傳勞動保障法規政策156篇、雜志26篇,在廣播、電視上宣傳345次、網站51次;走上街頭、深入企業、進入社區宣傳173次,向社會發放勞動保障宣傳資料31.6萬份,接受現場咨詢的群眾達37萬余人次。*年7月26日,我局被勞動保障部評為“全國勞動保障宣傳工作先進單位”。
1、突出主題,圍繞重點大力宣傳。緊緊圍繞“勞動保障和諧共享”這個主題,抓住就業再就業、社會保險、維護勞動者合法權益這三個重點,進行廣泛深入地宣傳。一是將有關政策知識進行分類、分項、分解,印成宣傳資料提供給新聞單位刊發;二是與市委宣傳部銜接,在全市所有“宣傳報欄”張貼勞動保障法規政策;三是業務科室按“三個重點”分期分批給有關企業、公司、社區進行授課;四是為慶祝社會保險事業發展20周年,組織全市勞動保障系統及有關企業開展社會保險知識競賽,普及了勞動保障知識,收到了明顯效果。
2、擴大影響,走上街頭廣泛宣傳。一是利用節日、周末和市區縣的重大活動,組織廣大干部職工走上街頭,發放勞動保障宣傳資料,進行現場咨詢,為群眾解答疑難問題,當場解決群眾關心的問題。二是在“12.4法制宣傳日”、西部文化節、《老年法》頒布10周年之際,派出義務宣傳員上街宣傳。全年先后組織上街宣傳11次,發放宣傳資料3萬余份,接受現場咨詢2.3萬余人次;市局及各區市縣勞動保障部門先后累計上街宣傳173次,發放資料31.6萬份,接受現場咨詢37萬人次。
3、堅持經常,利用媒體全面宣傳。與市委宣傳部、*日報社、*晚報社、*廣播電視中心進行溝通,采取分專題、專欄、專人專責的方法進行全面宣傳報道。一是在《*日報》特辦專欄,進行“勞動保障法規政策解答”,每周刊登兩期,截止年底已刊登60期,新聞報道32篇;與《*日報》聯合舉辦“勞動保障和諧共享”征文活動,全市勞動保障系統、企業、醫院和社區踴躍參加,共收到征文36篇,在《*日報》刊登15篇;以“編織社?!踩W’,共譜社會和諧曲”為題,以半版篇幅在《*日報》進行了有力宣傳,取得良好的社會效果。二是在《*晚報》專設了“勞動保障和諧共享”欄目,每周一期,主要刊登老百姓較為關心的就業再就業和社會保險等方面的知識與辦法,共刊登22期,新聞報道11篇。三是在廣播電臺開通了“社保熱線”,在電視臺“今日播報”欄目進行宣傳報道,共報道12篇。四是組織召開了“*市就業再就業新聞會”,駐綿新聞單位和市新聞媒體15家、市就業工作小組22個成員單位、企業和社區代表共110人參加了新聞會。
4、注重實效,突出特色創新宣傳。一是利用公交車上人員多、層面廣、范圍大的優勢,編寫了老百姓既容易記又容易掌握的一些宣傳口號和勞動保障法規政策,印成小條幅,張貼在全市627輛公交車上,共印1800套、5450張,張貼了3次,輻射范圍達市內7個區、1個辦事處、37個鄉鎮100多萬人口,這一做法被省勞動保障廳推廣。二是市勞動保障監察支隊采取宣講授課、研討案例、難點解答等方法,對區市縣勞動保障監察人員、市內有關用人單位的勞資人事負責人和職業介紹機構負責人等150余人進行了集中培訓。
三、工作經驗和體會
第一,始終堅持把勞動保障工作放在全市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全局中來謀劃和推進。一年來,我們自覺做到一切圍繞大局,一切服從大局,一切服務大局,不折不扣地貫徹執行市委、市政府的各項決策和部署,堅持把解決經濟社會發展中的重大問題和突出矛盾作為工作的出發點、著力點,準確確定主攻方向,精心制定應對措施。工作中,始終把握住建立市場導向的就業機制和完善“一外三化”社會保障體系的改革方向,全力以赴促進就業再就業,不斷擴大社會保險覆蓋面和增加基金收入,深化企業分配制度改革,使全市勞動保障事業保持了快速健康發展。
第二,始終堅持把解困維穩擺在重要位置,為改革發展創造條件。在工作擺布上,我們始終把切實幫助困難群眾就業再就業和保障困難職工基本生活擺在工作首位,合理把握改革節奏和力度,積極開展再就業援助,加強“三條保障線”銜接,不斷加大維護勞動者合法權益工作力度,使大批就業困難人員通過就業再就業改善和提高了生活水平,使大量下崗職工基本生活得到有效保障。同時,還十分注意在每年“兩節”、“兩會”等重要時期,集中精力排查化解不穩定因素,有效地促進了社會穩定。
第三,始終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抓住難點熱點問題實現重點突破。深入實際、發現問題、突破難點、帶動全局,是勞動保障工作全面發展的重要經驗。一年來,通過促進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實行退管服務社區化,擴大社會保險覆蓋面,建立完善勞動關系協調機制等措施,抓住了影響勞動保障全局的突出問題,各項職能工作協調聯動,配套進行,實現了勞動保障工作的整體協調推進。
第四,始終堅持爭取各級黨委、政府的高度重視和有關部門的大力支持,為勞動保障工作營造有利環境。正是由于成為各級黨委政府的“第一位工作”、“一把手工程”,得到財政、工商、稅務、工會等有關部門和組織的密切配合,勞動保障工作才在難度很大的情況下打開了局面,取得了成效,鞏固了成果。一年來,勞動保障領域一系列針對性強、力度較大的政策措施迅速出臺并全面實施,一個重要的前提和保證,就是黨委、政府的重視和部門的支持。
第五,始終堅持抓好勞動保障系統干部隊伍建設,促進勞動保障工作持久健康發展。一年來,全市勞動保障系統狠抓能力建設、班子建設和作風建設,廣泛開展理論學習和業務培訓,牢固樹立宗旨意識,認真落實科學發展觀,全面加強黨風廉政建設,不斷簡化辦事程序、規范辦事流程、改進工作作風,工作效率和服務質量明顯提高,涌現了一大批受到勞動保障部、勞動保障廳和市委、市政府以及地方黨委、政府表彰的先進集體和個人。積極有效的隊伍建設,是過去一年取得成就的重要保證,也為新時期勞動保障事業的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四、存在的主要問題
盡管我們在工作中取得巨大成績,但與市委、市政府和人民群眾的要求還有很大的差距,勞動保障工作也還面臨一些問題和困難:一是基本養老保險基金當期收支缺口較大的矛盾突出;二是就業再就業壓力大,落實新一輪就業再就業政策資金缺口大;三是勞動合同三年行動計劃任務艱巨,需要全社會高度關注;四是下崗失業人員小額擔保貸款推進難;五是勞動保障工作體系建設亟待加強。
*年,我們將在市委、市政府領導下,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屆六中全會和市委五屆五次全委會精神,以構建和諧社會為目標,緊緊圍繞落實新政策、完善制度、化解矛盾、提升能力四條主線,突出抓好就業再就業、社會保險、勞動關系、農民工四項工作,為*科技城建設和構建和諧*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