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章中心 > 正文

      經貿局加強經濟城市化管理總結

      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經貿局加強經濟城市化管理總結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經貿局加強經濟城市化管理總結

      一、過去四年政府工作回顧

      市第十四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以來的四年,是變化巨大、成就顯著的四年。四年來,在中共*市委領導下,在全市人民共同努力下,市政府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認真執行市第十四屆人民代表大會歷次會議決議,積極推進大建設、大開放、大調整、大提高,主動迎接和應對大橋經濟,努力建設“平安*”,提前完成本屆政府主要目標任務,圓滿完成“十五”計劃,實現了“十一五”發展的良好開局。

      經濟發展實現跨越。四年間,全市生產總值年均增長15.4%,20*年達到450.2億元。財政一般預算收入年均增長23.6%,20*年達到62億元。完成固定資產投資累計587.8億元。自營進出口年均增長39%,20*年達到47.8億美元;實際利用外資累計11.3億美元。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年均增長13.4%,20*年達到157.1億元。實現了經濟總量再造一個新*目標,在全國縣域經濟基本競爭力和綜合實力排位中,分別躍居第5位和第14位。

      城鄉面貌深刻變化。四年間,中心城區面積由22平方公里擴大到34平方公里,城鎮建成區面積由88平方公里擴大到121.4平方公里,城市化水平由44%提高到60.5%。規劃“一中心、四片區”市域空間布局,城鄉聯動發展加速。農村交通、供水、廣電、通信等生產生活設施進一步改善,寧波市級以上全面小康建設示范村達到27個。

      各項事業更加繁榮。四年間,基本普及從學前3年到高中段的15年教育,“初升高”比例和高等教育毛入學率分別提高到93.2%和40.4%,學校標準化、現代化建設成果居寧波首位。科技綜合實力在全省縣(市、區)中躍居第二,全社會信息化水平迅速提高。公共衛生體系逐步完善。群眾性文化體育活動方興未艾。婦女、兒童、老齡、殘疾人等事業快速發展。四年來,相繼獲得全國科技進步先進市、全國老齡工作先進市和省文明城市等稱號。

      發展環境有效改善。四年間,新增等級公路445.7公里,新增圍涂面積9.6萬畝,新建骨干河道1*公里,新增用電容量164萬千伏安,新增日供水能力9萬立方米,耕地保有量穩定在69.8萬畝,要素保障能力不斷增強。城鄉新增綠化面積830萬平方米,生活垃圾集中處理率達到100%,城區污水處理率達到60%,煙塵控制區面積達到80.2平方公里,人居環境穩步好轉。民主法制建設深入推進,公共安全防范能力進一步提高,創業和投資環境進一步優化,全社會在充滿活力基礎上總體保持穩定。

      人民生活初步富裕。四年間,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長11.6%,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年均增長10.9%,20*年分別達到21623元和9564元;恩格爾系數降至37.9%,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上漲控制在4%以內。旅游、休閑、保健等現代消費不斷升溫,每百戶城鎮居民家庭擁有汽車18輛,人民生活水平持續提高。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2.5%以下,初步建立起多層次、廣覆蓋的社會保障和救助體系,城鄉差別逐步縮小。

      各位代表,過去四年,是搶抓大橋建設戰略機遇、謀求新世紀良好開局的四年,是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積極探索發展模式轉型的四年,是認真應對一系列困難挑戰、全力促進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的四年,是著力提高政府公共服務能力、和諧社會建設邁出新步伐的四年。四年來,我們突出抓了以下五方面工作:

      (一)突出前瞻性、戰略性發展部署,主動迎接和應對大橋經濟時代到來。實施百億大橋經濟應對工程,中橫線、湯浦水庫引水、徐家浦兩側圍涂、220千伏慈東變、*數碼橋等重大項目相繼實施,“四橫十縱”骨干路網、“三橫十一縱”骨干河網建設加快推進,四年共完成重點工程建設投入143.9億元,一批項目建成投用并發揮效益。全面建設“四大”基地。加快農業產業化步伐,四年來,新增農業規模經營面積7.5萬畝,全市規模經營比例達到45%;農產品加工產值年均增長15%,達到40億元。制定實施先進特色制造業基地建設規劃綱要,家電、輕紡、軸承等區域特色產業集聚提升,光機電、新材料等新興產業成長壯大,四年來,完成工業技改投入286.6億元,工業總產值年均增長18.8%,達到1602億元。服務業發展得到高度重視,編制實施休閑旅游、現代物流、商貿服務業發展等各項規劃,家電科技城(會展中心)、汽車貿易市場、達蓬山文化旅游區等一批重點項目扎實推進,服務業對地方財政貢獻水平達到39.9%。杭州灣新區、慈東工業區開發取得戰略性成果,*出口加工區獲準設立并封關運行,“兩區”對促進區域開放、帶動經濟增長、加快城鎮化等作用日益顯著。

      (二)突出抓好經濟運行調控,堅持不懈推進經濟增長方式轉變。認真執行中央宏觀調控政策,保持投資合理增長,強化選商引資,積極推進外貿增長方式轉變,切實發揮好發展經濟的政策導向職能。全力抓好要素保障工作,積極應對相繼出現的供電、供水、供地緊張局面,強化有序用電,實施下姚江引水等應急工程,出臺促進集約用地各項措施,確保經濟平穩健康運行。著力提高區域創新能力,加快行業工程技術中心、公共科技創新平臺建設,實施品牌戰略,加強引進各類人才,構筑城鄉勞動力職業技能培訓體系,四年來,共實施寧波市級以上各類科技計劃項目703項,專利授權4498件,引進中高層次人才8000余名,高新技術產品產值年均增長33.8%;企業上市、國家級品牌創建取得零的突破,實現境內外上市2家,中國名牌產品、中國馳名商標分別達到5只和10件,商務部重點培育和發展的出口名牌商品達到2只。開展“經濟規范在*”活動,全面加強市場領域整頓和監管,區域性產品質量問題有效控制,知識產權保護有力加強,安全生產形勢總體好轉,企業規范經營意識不斷提高,整治工作初顯成效。

      (三)突出提升城鎮化水平,加快推進市域統籌和城鄉一體化發展。在省內率先編制市域總體規劃,構建“中心城區———片區重點鎮———農民集中居住區”新型城鎮體系。加快推進中心城區東延北擴,積極實施“退二進三”,四年來,完成舊城中心區房屋拆遷30.8萬平方米,新增市政道路93.7萬平方米,中央商務區基本成形,城市面貌實現四年大變樣。強化城市管理,基本實現干凈、有序、美化目標。扎實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積極探索為農服務新機制,大力實施新環境百村改造、環境整治、康莊工程、二次改水、“兩店一場”、庭院整治等實事工程。高度重視人與自然和諧,全面啟動生態市建設,認真落實市第十四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水環境整治決議,全力推進“外引內治”,實施市域污水治理等重大項目,加強電鍍、漂印染等重污染行業整合整治,環境治理和生態修復取得階段性成果。

      (四)突出關注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利益,全面加快社會建設和各項事業發展。實施“234”民生工程,積極構筑為民辦實事長效機制。促進城鄉教育均衡發展,順利完成初升高三年“度峰”,實施農村中小學“四項工程”,義務教育段入學率、“三殘”兒童入學率分別達到100%和98.5%。加快完善公共衛生體系,市人民醫院等一批醫療設施新建投用,“120”急救中心開通運作,村(社區)衛生服務站覆蓋城鄉,全市80余萬人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34.3萬名農民接受免費健康體檢,群眾“看病難、看病貴”問題得到緩解。圖書館(書城)等一批重要文化設施建成開放,群眾性文體活動廣泛開展,經營性文化產業較快發展,歷史文化遺產得到有效保護,上林湖越窯遺址列入中國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單。廣電事業加快發展,廣播電視節目日漸豐富。計劃生育基層基礎進一步強化,年均人口自然增長率1.5‰。初步構建起與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相適應的就業和社會保障體系,四年新增城鎮就業崗位11.6萬個,完成城鄉統籌就業培訓10.1萬名;至20*年底,全市參加社會基本養老保險21.5萬名,參加被征地人員養老保障18萬名,參加基本醫療保險9.9萬名,參加工傷保險18.4萬名。基本建立社會弱勢群體幫扶體系,實現低保應保盡保,推進農村五保和城鎮“三無”人員集中供養,支持發展愛心超市、社會捐助等慈善事業。積極改善城鄉居民住房條件,供應經濟適用房7萬平方米、廉租房1萬平方米、安置房54萬平方米,1172戶農村困難群眾得到住房救助。全力建設“平安*”,健全社會治安打防控網絡,嚴厲打擊多發性刑事犯罪活動,著力提高人民群眾的安全感;進一步完善信訪工作機制;加強突發公共事件應急管理,妥善處置非典、狂犬病、禽流感、登革熱、重大旱情及社會群體性事件等突發危機;重視保障外來務工人員權益,建立勞動關系監控調處體系,實施外來務工人員免費培訓,切實解決好外來務工人員子女就學等問題。積極推進全國文明城市、國家衛生城市和環保模范城市聯合創建工作。

      同時,民族、宗教、征兵、雙擁、外事、僑務、對臺、氣象、統計、檔案、保密、方志等工作也取得了新的成績。

      (五)突出強化政府公共管理服務,不斷加強學習型、服務型、法治型、清廉型政府建設。轉變政府職能,強化對安全生產、食品藥品等領域的公共管理,探索推進鎮級機構改革,建立鎮級便民服務中心,組建村(社區)專職保安隊伍,加快政府服務管理重心下移。堅持依法行政,完善政府科學民主決策制度,貫徹實施行政許可法,推行行政執法責任制,加強行政投訴案件督辦和行政復議工作,抓好公務員隊伍管理,嚴肅查處行政機關不作為、亂作為問題。提高行政效能,認真落實人大代表議案(建議)和政協委員提案,實施經濟發展軟環境優化工程,深化政務公開,加快推行電子政務。加強廉政建設,規范國有資產及財政收支管理,建立統一招投標平臺,率先在全省實行政府投資公共項目代建制和全程必審制,推行政府審計結果公告制,致力于從制度上減少和杜絕腐敗行為。

      各位代表,四年來所取得的巨大成績,是全市廣大干部群眾辛勤勞動、共同奮斗的結果,離不開市人大、市政協的有效監督以及方方面面的大力配合與支持。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百萬人民,向全體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向廣大來慈投資、經商、務工人員,致以崇高的敬意!向駐慈部隊官兵,向各派、工商聯、人民團體和社會各界人士,向所有關心支持*發展的海內外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謝!

      在成績面前,我們也清醒地看到,在經濟體制深刻變革、社會結構深刻變化、利益格局深刻調整的大背景下,我市發展中還面臨許多新老矛盾和突出問題。主要表現在:經濟粗放式增長仍較明顯,區域自主創新能力亟待提高,節能降耗和污染減排等任務十分艱巨;城鄉統籌面臨戶籍、土地、就業等制度性破解難題,公共設施、居民收入等方面的差距仍然較大;社會事業發展相對滯后,勞動關系、生態環境、公共安全等引發的社會問題日益增多,社會建設管理還存在不少薄弱環節,尤其是社會治安和安全生產仍面臨很大壓力;政府職能轉變還不能適應發展要求,公務員隊伍素質需要進一步提高,一些地方和部門服務意識不強、辦事效率不高的問題依然存在,加強政風建設和反腐倡廉的任務還十分艱巨。對此,我們一定高度重視,切實增強憂患意識和責任意識,進一步振奮精神、艱苦奮斗,努力予以改善和解決。

      二、今后五年目標任務

      展望今后五年,*發展到了一個十分關鍵的歷史階段。從外部環境看,全球化的深入發展,既為我們開辟了更為廣闊的發展空間,也將迫使我們面對更為激烈的國際競爭;國內科學發展和諧發展的歷史進程,既為我們解決發展中的矛盾和問題提供了有利契機,也對我們傳統發展道路提出了新的考驗。從內部條件看,區域發展已經步入工業化轉型、城市化加速、市場化完善和國際化提升的重要階段,面臨著一個“黃金發展”和“矛盾凸顯”交織的現代化關鍵時期;大橋正式開通將全面催發區域內外經濟社會的深刻變局,面臨著一個希望與挑戰并存的重大轉折時期。在新的背景下謀求新的發展,必須牢牢把握發展大勢,主動順應發展規律,堅持自主創新驅動經濟增長,堅持以人為本促進社會和諧,推動區域經濟社會切實轉入科學發展軌道;必須從大橋經濟的開放性、聯動性、競爭性特征出發,充分轉化大橋開通的現實機遇,加快我市民營經濟優勢與外來先進生產力的結合,加快產業聯動、城鄉統籌和經濟社會協調發展,進一步激發全社會創業熱情,為*實現更高水平的發展注入強大動力。

      根據市第十二次黨代會精神,今后五年政府工作總的要求是:高舉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偉大旗幟,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與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要求,順應大橋經濟時代,全面創新發展模式,全力推進創新發展、開放發展、集約發展、協調發展、民本發展,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為建設效益和諧新*而努力奮斗。

      在全面完成“十一五”規劃基礎上,到2011年,全市經濟社會發展主要奮斗目標是:

      ———全市生產總值突破900億元,財政一般預算收入超過120億元,累計完成固定資產投資1200億元以上,自營進出口突破100億美元,累計實際利用外資17億美元以上,三產增加值比重超過40%,經濟社會發展主要指標達到全面小康標準,綜合實力在百強縣(市)排位中實現移位晉級,力爭躋身全國十強。

      ———基本形成市域片區聯動、協調發展格局,中心城區建成區面積突破40平方公里,城市化水平超過65%,新農村建設成效明顯,力爭農村人口集中居住率達到35%以上,四分之一以上行政村成為寧波市級以上全面小康建設示范村。

      ———萬元生產總值綜合能耗下降20%,重點污染源得到有效治理,污水處理率達到70%以上,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到100%,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下降15%。中心城區建成區人均公綠面積超過9平方米。創建成為國家衛生城市、環保模范城市和全國文明城市。

      ———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3.2萬元,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達到1.5萬元,恩格爾系數降至35%。基尼系數控制在0.35以內。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2.8%以內,城鄉調查失業率控制在3.8%以內。新增勞動力平均受教育年限超過13年,社區衛生服務人口覆蓋率達到100%,億元生產總值生產安全事故死亡率下降40%。

      圍繞上述目標,今后五年,要以提高經濟質量和效益為重點,力爭在轉變經濟增長方式上有新的突破;以推進民外合璧和區域合作為重點,力爭在全面開放上有新的突破;以加快城鄉統籌和片區聯動發展為重點,力爭在新農村和新型城市化建設上有新的突破;以節能降耗、要素集約和環境整治為重點,力爭在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上有新的突破;以社會建設和民生問題為重點,力爭在構建和諧社會上有新的突破。

      (一)更加注重創新開放,深入推進經濟增長方式轉變

      確立集約發展方向,推進“四大”基地建設,努力形成以創新開放為動力、以質量效益為中心的現代產業體系。把提高自主創新能力作為調整產業結構、轉變經濟增長方式的中心環節,加快完善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相結合的區域技術創新體系,積極培育和引進各類創新型人才,培植一批具有較強研發能力的工程技術創新平臺和企業科研機構,實施一批重大科技項目,不斷提高集成創新和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能力,努力建設創新型城市。堅持開放強市,加快以大橋促開放,以開放促轉型,強化以民引外、民外合璧,著力引進先進技術、先進管理和國內外智力;進一步轉變外貿增長方式,推動外貿出口從數量型向質量型轉變;更加廣泛參與國內外經貿合作和市場開發,發展“*人”經濟。堅持“三農”穩市,強化農業基礎地位,完善為農服務機制,積極發展新型土地規模經營,加強以農業新裝備、新品種為重點的科技引進和推廣,創建農業品牌,拓展農產品加工產業鏈,推進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變。堅持工業立市,圍繞工業經濟轉型和提升發展,著重推進技術創新、產權制度創新和管理模式創新,著力優化產業布局結構、政策導向結構和企業結構,大力實施品牌、標準化和知識產權戰略,推進信息化帶動工業化步伐,做強傳統優勢產業,淘汰低級劣質產業,培植高新技術產業,加快建成長三角南翼重要的先進特色制造業基地。堅持三產興市,加快推進休閑旅游、現代物流、商貿會展、金融保險等重點服務業開發,扶持發展工業設計、產權交易、會計審計、法律服務、社會信息等新興服務業,著力加強生產性服務業的引進和培植,提升發展區域專業市場,不斷拓寬服務業發展領域,努力打造一批具有較高知名度和影響力的服務品牌。進一步提高杭州灣新區、慈東工業區集聚集約發展水平,創新開發模式,提高服務水平,增進開發效益,充分發揮“兩區”在經濟增長方式轉變中的引領作用,加快形成支撐我市未來發展的新增長極。

      (二)更加注重統籌聯動,全面形成現代化中等城市發展格局

      堅持以工促農、以城帶鄉,著眼市域整體,突破城鄉二元體制中的關鍵環節,促進城鄉共同繁榮和一體化發展,加快建設現代化中等城市。大力實施“大橋經濟推進工程”,調整完善城鄉教育、衛生、文化、體育等公共設施布局,加快構建城鄉一體的交通、供水、環保、信息及社會服務設施網絡。建設具有區域特色的社會主義新農村,探索實施戶籍、就業、社會保障、集體資產管理等農村綜合配套改革,推動農村居住方式改革,開展農民集中居住區建設,繼續推進新環境百村改造、環境整治和庭院整治,建成一批規劃科學、環境整潔、設施配套、生活舒適的農村新社區。推進中心城區“東延、北擴、南調、西聯、中提升”,以完善功能、提升品位為重點,大力實施“退二進三”,加大力度推進舊城和城中村改造,全面完成中央商務區建設,適時推進城區東部潮塘江區塊開發,啟動以滸溪線兩側綜合改造為重點的城市南部區塊開發,加強城市基礎設施綜合配套,創新城市管理方式,加快完善中心城區商貿金融、行政服務、文教衛生、休閑娛樂和創業宜居等功能。加強規劃和政策引導,突出片區中小城市定位,建立片區資源統籌、利益協調、聯動發展機制,有序推進特色產業集群發展和公共設施共建共享。主動接軌寧波“北聯”戰略,積極落實統籌余慈地區發展規劃綱要,全面加強兩市在基礎設施、資源調劑、產業發展、公共服務及社會建設等方面的合作,加快建設寧波北部都市區。

      (三)更加注重民生民利,努力促進社會各項事業協調進步

      把社會事業發展與解決民生問題結合起來,繼續加大教育、衛生、文化及社會保障等各項事業投入,優化公共資源配置,促進經濟社會同步協調發展。堅持教育優先、均衡發展,維護和促進教育公平,高標準、高質量普及15年教育,規范提升學前教育,大力發展與產業、就業緊密結合的職業教育和勞動技能培訓,加快構筑服務型職業教育體系,實質性啟動職業教育園區,建成高等職業院校。推進公共衛生體系建設,完善以村(社區)為基礎的三級衛生網絡服務功能,鞏固完善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深化醫療衛生體制改革,提高醫療服務質量,建成省衛生強市。完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實施文化精品、文化品牌、文化陣地、文化保護四項工程,著力發展公益性文化事業,扶持做大文化產業。加快發展體育事業,建成省體育強市。提高市民現代文明素質,加強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重視關心下一代工作。加快城鄉統籌就業步伐,實施城鄉統一的就業失業登記制度和就業扶持政策,促進城鄉充分就業。積極完善多層次、廣覆蓋的社會保障體系,基本實現社會基本養老保險、基本醫療保險、工傷保險、失業保險、生育保險、被征地人員養老保障等各項社會保障全覆蓋,完善社會救助和福利體系,實施無社會保障困難老年人生活補助制度,推進助醫助學助房等解困工程,落實各項優撫政策,大力發展慈善、老齡和殘疾人事業。

      (四)更加注重生態環保,努力構建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

      深入實施生態市建設規劃,加大治理保護力度,切實解決危害群眾身體健康和影響可持續發展的環境問題,著力形成節約資源的生產、消費方式,促進人與自然相和諧。實施差別化區域開發,加強限制、禁止開發區域的保護和修復,加快生態防護林體系建設。堅持擴大供給與節約利用并重,加快引水、圍涂步伐,下大力改善城鄉電網設施,完善促進節地節水節能節材的資源集約利用政策,著力提高區域要素支撐能力和集約利用水平。深入推進循環經濟“441”行動,發展生態環保產業,積極推廣清潔生產,強化工業集聚區塊生態化改造。繼續把水環境整治作為生態市建設的一項重要工作,加大“外引內治”力度,合理配置生活、生產、生態用水,充分發揮引水、蓄水、用水整體效益。推進污染防治從末端治理向源頭控制轉變,全面加強工業、農業和生活污染源的綜合治理,探索建立生態補償和環境污染補償機制,切實加強環境執法力度,努力完成重點污染行業整合整治,全面落實節能降耗和污染減排等約束性指標。

      (五)更加注重平安和諧,全面加強社會建設和管理

      加快構建有利于促進社會和諧的體制機制,保障社會公平正義,維護群眾合法權益,確保社會安定有序。完善利益表達、權益保障、矛盾調處等機制,進一步加強信訪和基層基礎調解工作,妥善處理解決好各類社會矛盾。加強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完善社會管理、防控打擊、群防群治網絡,依法嚴厲打擊各類嚴重刑事犯罪活動。全面加強勞動保障監控和糾紛調處,努力構建規范有序、公正合理、互利共贏、和諧穩定的新型勞動關系。規范收入分配,依法提高最低生活保障和最低工資標準。加強城鄉社區建設,建立健全新型社區管理和服務體制,完善社區服務功能。規范優化市場經濟秩序,推進“信用*”建設。加強稅收征管,促進稅負公平,發揮金融、保險對經濟發展的服務功能。加強與工業化、城市化相適應的人口問題研究,創新人口管理政策措施,逐步擴大對外來務工人員的公共服務,促進融入本地社會。建立健全分類管理、分級負責、條塊結合的應急管理體制,維護社會公共安全。切實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杜絕重特大事故發生。健全政策措施,加快建設一支專業化社會工作人才隊伍。

      亚洲精品一级无码中文字幕| 亚洲色大成网站www尤物| 亚洲日产乱码一二三区别| 亚洲成人在线免费观看| 久久精品夜色国产亚洲av| 亚洲尤码不卡AV麻豆| 国产日产亚洲系列最新| 亚洲精品人成无码中文毛片| 亚洲成人国产精品| 亚洲男人av香蕉爽爽爽爽| 亚洲国产精品13p| 亚洲综合区小说区激情区| 久久精品国产精品亚洲艾草网美妙 | 国产成人精品日本亚洲专| 91亚洲精品自在在线观看| 亚洲国产高清在线精品一区| 亚洲午夜电影在线观看高清| 久久狠狠爱亚洲综合影院| 亚洲色欲色欱wwW在线| 亚洲爆乳精品无码一区二区| 国产成人精品久久亚洲高清不卡 | 亚洲欧美日韩中文无线码| 亚洲乱码av中文一区二区| 亚洲AV电影天堂男人的天堂| 蜜臀亚洲AV无码精品国产午夜.| 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偷一| 亚洲第一永久AV网站久久精品男人的天堂AV |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久久久秋霞2 | 亚洲真人无码永久在线| 亚洲国产成人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精品视频亚洲| 亚洲国产精品成人精品软件| 亚洲黄页网在线观看| 亚洲精华国产精华精华液| 国产亚洲精品2021自在线| 在线观看亚洲成人| 亚洲ⅴ国产v天堂a无码二区| 亚洲男女性高爱潮网站| 亚洲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V无码成人精品区日韩 | 亚洲中文字幕无码久久精品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