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民政局村莊改造發展計劃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一、突出“兩增、兩改造,兩保、兩開發”,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
1、大力實施村莊改造、林相改造,改善農村面貌。深入實施“十村示范、百村整治”和“康居工程”,并結合西部村莊的“內聚外遷”和“安遷工程”,爭取完成村莊整治42個,建成省級示范村2個、市級示范村3個,建設小康型住宅400戶。開展新農村建設試點。全面實施農民建房“三統一”。爭取建設用地復墾為途徑的“用地啟動指標”。繼續開展城中村改造,加快城郊農民住宅“立改套”步伐。積極探索城區農民建房的政策,緩解城區農民建房和規劃實施的矛盾。在旅游景點周圍開展林相改造。
2、圍繞農業增效、農民增收,提高農業產業化水平。大力組建和規范化改造農民專業合作社,不斷完善農副產品配送體系,逐步推廣“農民信箱”經驗,扶持加工型農業龍頭企業,提高農產品深加工能力,增加農產品附加值。通過組織網絡體系的拉動,努力使西部山區成為上海綠色農產品的后方基地。完成1.73萬名農民素質培訓。
3、加快完善農業基礎設施,提高農村抗災保安、社會保障能力。加快水毀工程修復和水利設施建設。深入實施農民飲用水工程和河道整治。實施永寧江治理二期工程,完成方山水庫和上洋下水龜水庫除險加固工程,啟動寧溪英山水庫除險加固工程,推進北洋小里橋渡槽改造、沙埠歧田水庫和元同溪治理等建設工程。落實市二期供水工程*段政策處理工作。加強森林防火工作。開展危房改造,加快實施“安遷工程”。維護糧食安全。切實抓好動植物疫病防控工作。抓好“三防”工作,提高農業農村抵御自然災害的能力。
4、加快農業開發和旅游開發,發展生態特色農業。實施“種子種苗”工程,推廣優質新品種,優化農業種養結構。大力發展綠色農業、生態農業,做強柑桔、雙季茭白、東魁楊梅、高山蔬菜、番茄果蔗、畜禽養殖等區域特色產業帶。加快西部山區筍竹兩用林基地開發,開展“東魁楊梅原產地域產品保護”申報工作;提高特色農產品市場占有率。
5、加快推進西部開發,促進均衡發展。繼續完善交通道路建設,加大結對幫扶的工作力度,建成開放一批景點景區,規劃建設“農家樂”,增加山區農民收入。以“欠發達鄉鎮奔小康工程”為載體,突出山區群眾致富和水庫水質保護兩大重點,實施長潭水庫第七期移民和高山移民。加大山區優質農產品開發力度,結合旅游開發進行促銷,打響西部農產品品牌。
二、提高自主創新能力,推動產業轉型升級
6、突出機制創新。支持浙江聯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上市工作,鼓勵一批條件相對成熟的民營企業開展股份制改造,培育上市公司后備力量。完成*罐頭食品廠、永寧制藥廠的改制工作,爭取完成*國際大酒店、*進出口公司等國有企業改制。鼓勵企業創新經營機制,打造*制造的品牌。
7、推進技術創新。支持企業走柔性引進之路,與高校院所共同組建研發中心、重點實驗室、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引導企業加大科技創新和技術改造的力度,爭取新增國家級科技項目6項、省級以上高新技術企業3家、省市級高新技術研發中心4家。深化“兩年”活動,推進“雙百工程”。突出企業的品牌培育,爭取規模以上工業企業達到600家。爭創中國名牌產品1個、國家免檢產品1個。
8、集群發展優勢產業。繼續實施百家龍頭(企業)領銜工程,完善扶持工業經濟發展的相關政策,推進生產要素向優質企業集聚。發揮龍頭企業的優勢,培育優勢產業鏈和產業體系,提高企業的同業關聯度,提升區域的企業集約化經營程度。積極實施回歸工程,鼓勵企業家回鄉創業。通過上市、兼并、聯合、重組、引進等形式,增加優強企業總量。高度關注中小企業的發展,解決好中小企業在融資、引進人才、發展空間等方面存在的問題,充分體現政策引導的連貫性和導向性。
三、整合發展空間,強化要素保障
9、整合發展空間。加快開發區西拓區塊征遷工作和基礎設施建設,爭取年內安排企業用地。加快中部扶貧工業功能區和南部工業功能區啟動的前期策劃工作。經濟開發區西區企業要抓竣工、促投產。開發區新開工企業全年力爭超過80家,投產150家,興建標準廠房7萬平方米,新增產值30億元。積極爭取國債資金啟動江口醫化園區建設。加大工業性投入力度,提高土地的投資強度。
10、充分挖掘土地資源。在盡力盤活現有存量使用指標的基礎上,抓緊完成新一輪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修編工作,抓好土地開發整理和標準農田建設,充分利用低丘緩坡,加強耕地后備資源建設。加快北洋、頭陀、上洋等4個在建土地整理項目的進度,抓緊立項建設寧溪、院橋、澄江、茅畬等4個土地整理項目。力爭全年完成土地整理14000畝、造田造地500畝、建設用地復墾600畝。
11、探索用地長效管理機制。集中時間開展違法用地整治大行動,嚴厲打擊非法買賣集體土地和違法用地行為。集中力量突破征地拆遷、項目報批等難點,提高項目報批率、供地率、開工率。
12、搭建中小企業融資服務平臺。抓緊引進組建中小企業擔保公司,為中小企業融資提供擔保。加快開發區入園企業綜合驗收,方便企業融資。
四、加快發展旅游、商貿和物流業,提升現代服務業水平
13、加快發展旅游業。做好旅游發展總體規劃。完善錦繡*、富山大裂谷、*大瀑布等建成景區的配套設施,啟動“浙東十八潭”景區建設。加快推進中國柑橘*等重點旅游項目的開發。加大包裝宣傳力度,打響旅游品牌。
14、扶持發展商貿業。優化商業網點布局。繼續抓好商業街、耀達、*國際大酒店和供水大廈等星級酒店建設。重點規劃和推進大賣場建設,做強做大批發零售業。繼續抓好“千鎮連鎖超市”和“萬村放心店”建設,鄉鎮連鎖超市覆蓋面達到80%以上。改造升級農貿市場。
15、加快發展物流業。結合火車站周邊區塊建設,統籌規劃物流園區,實質性推進環球國際物流項目。加快區糧食儲備配送中心建設。
五、擴大開放,提高外向型經濟質量和水平
16、做優外貿。認真梳理外貿商品,調整與優化產品結構。篩選一批出口企業加以培育。鼓勵高技術水平、高附加值、高市場占有率產品的加工生產和出口,促進外貿增長方式從數量型創匯型向質量型效益型轉變。加強對歐美、東南亞和非洲市場戰略研究,努力調優產品從低檔市場向高檔市場挺進。
17、做大外資。努力創造良好環境,加大招商選資力度,走以外引外和以民引外的路子,大力發展“零土地”招商,加快民營企業國際化步伐。引導企業家嫁接外資,提升產業層次。對已入園的9家外資企業做好跟蹤服務。
18、做強外經。大力支持企業走出去,到境外辦企業,或與境外企業建立戰略協作關系,擴大國際研發、生產和營銷網絡,從而創立品牌。鞏固擴大亞洲、歐洲和北美洲市場,著力拓展拉丁美洲、大洋洲和非洲市場。
六、統籌城鄉發展,提升城市形象
19、抓好規劃編制。統籌考慮基礎設施、公共設施的共享共建和產業發展、人口集聚的方向,完善分區規劃和城鄉一體化規劃。抓緊完成鐵路場站等區塊規劃編制。加快第三輪村莊規劃編制。按照“東部提升、中部崛起、西部開發”的戰略部署,科學編制院橋、寧溪兩個中心鎮發展規劃,籌劃中部發展規劃。
20、科學經營和有序開發城市。盡快啟動商業街區A、C區塊建設。探索貨幣化拆遷安置政策,加快城市征遷步伐。委羽山新區、江北片、王西外東浦區塊、火車站場站區塊、馬鞍山城市東延區塊、百丈區塊以及開發區商住房開發等地塊,要做優項目、完善包裝、積極推介、招商引資和跟蹤服務,有計劃地推向市場。全面啟動經濟適用房建設,建成首批廉租房。年內完成650套安置任務,推行貨幣化安置。
21、加快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繼續推進臺州路、朱砂路、縉云路、引泉路以及勞動南路、二環西路延伸工程建設。啟動火車站站東、站西兩大主干線項目,啟動縣前街東拓工程,完成環城西路連接青年路至82省道延伸線路段的建設。啟動建設九峰公園西拓項目。完成新水廠、廢棄物生態處理場一期工程。加快推進城區截污工程。建設*天然氣站。努力解決城區排澇問題。加強對在建房地產項目的跟蹤服務。打造債券發行平臺,包裝并推出鐵路建設、城市供水和垃圾處理場等一批投資項目,吸引社會資金參與建設。
22、建管并重提升城市形象。深入推進創建國家園林城市、全國文明城市和國家衛生城市活動。探索建立城市管理長效機制。大力整治店外店、亂設攤,努力改變市容環境“臟、亂、差”現象。設立青年路、勞動路、天長路、橫街路四條嚴管街,集中力量管嚴、管好,突出解決亂停車、亂行車問題。加強文明社區建設。從改變市民不良習慣入手,提高市民素質。
23、加快交通道路建設。確保82省道延伸線城區至頭陀山頭姜建成通車,分段啟動長決線工程,實施山頭姜至頭陀集鎮路段建設。完成104國道東復線北城至永寧江大橋段路面硬化、104國道青嶺至黃土嶺*段改建工程以及北院線長塘至七里段工程。上鄭圣堂至大寺基一期公路、富山至永嘉嶺頭公路建成通車。推進甬臺溫鐵路及客站工程建設,啟動沙茅路建設和臺州港*港區擴建。
24、推進城鄉基礎設施一體化。加快推進電力網架建設。全面完成220KV劍山變、110KV雅林變、110KV杜家變、110KV西范變建設,啟動110KV濱江變擴建、110KV江口變和城網建設、城農網改造工程,抓緊做好220KV拱東變的前期工作。加快鄉鎮垃圾中轉站和村居垃圾收集點建設,建設9座垃圾中轉站,逐步實現城鄉環衛一體化。實施鄉道硬化67.7公里,繼續推進康莊工程,完成安保工程70公里。
七、推進市區文化發祥地建設,提升發展軟實力
25、大力發展文化事業。深入挖掘、整理*歷史文化遺產。制訂文化產業規劃、地方遺產保護規劃和地方文化資源管理辦法,加大文化遺產保護力度。公布一批區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建成翻簧藝術館,完成中共臺屬特委舊址淑德小學復建工程。爭取啟動區博物館遷建工程和上鄭圣堂浙東、浙南“兩軍”會師紀念館工程。做好區文化藝術中心、區圖書館、孔廟保護、五洞橋維修等工程的前期工作。籌建以介紹*歷史名人名家史跡為主要內容的藝術長廊。
26、積極推進素質教育。實施新一輪校網調整,優化中小學校布局,加強薄弱學校建設,促進均衡發展。做好從秋季開始義務教育免收學雜費的相關工作。組建*中學為龍頭的教育集團。加快黃中分校、臺州科技職業學院建設,動工建設寧溪中學遷建二期工程。突出師德教育,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和管理。大力發展職業技術教育,整合資源,組建職教集團。積極發展成人教育、社區教育。
27、加強人才工作。深入貫徹《區人才發展規劃》,優化人才培養機制,加大人才引進力度。建立“區碩士博士聯誼會”。啟動區人力資源市場建設。
28、高度重視公共衛生。全力做好人感染禽流感、霍亂、狂犬病、艾滋病等重點傳染病防控工作。進一步完善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積極發展中醫事業。繼續實施農民健康工程,努力解決群眾“看病難、看病貴”問題。西部六鄉一鎮全面實施“駐村醫生”制度,建立“流動醫院”。做好區公共衛生服務中心遷擴建工作。
29、做好計生、廣電、體育工作。提高基層計生管理水平,努力穩定低生育水平,控制出生人口性別比,積極創建省級計劃生育優質服務區。加快廣播電視數字化建設步伐,建成電視數字化編播網。發展體育事業,如期建成*射擊館。協辦好十三屆省運會射擊、舉重比賽。
八、發展循環經濟,推進生態區建設
30、加大環境整治力度。繼續以“552行動”為切入點,加大污染整治力度,全面實施王西外東浦醫化企業關停并達到省“811”環境污染整治行動要求。推進江口輕化投資區改造,完成醫化企業規范化整治工作。加強對城市污水處理廠運行管理和污水排放情況的監督,規范工業企業排污口設置,加強對重點污染企業的定期審核。
31、加強生態區建設。不斷完善生態區建設規劃體系和建設機制,建好重點生態公益林和城市綠地,積極保護濕地,建設一批生態村。繼續加強集中式飲用水源地的保護,確保飲水安全。
32、大力發展循環經濟。按照“減量化、再利用、資源化”原則,從企業、園區和社會三個層面入手,發展循環經濟。在醫化、食品飲料等重點行業中,大力推廣應用清潔生產先進技術,嚴格控制高能耗項目的建設,依法淘汰浪費資源、污染環境的落后工藝、技術和設備,最大限度地減少資源消耗和廢棄物排放,實現資源循環利用。
九、堅持以人為本,努力構建和諧社會
33、建立健全社會保障機制。鞏固和完善養老、工傷等保險工作成果,推進醫療保險改革和“五險合一”計劃的實施。積極穩妥地做好失土農民養老保障工作,完善農村“五保”和城鎮“三無”對象集中供養、救助制度。加強職業技能培訓,為下崗失業人員、失土農民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規范企業勞動用工行為,加大勞動舉報投訴案件處理力度,重點抓好對企業工資發放、社會保險、勞動合同簽訂和使用童工等問題的監察,切實維護勞動者及弱勢群體的合法權益。做好優待撫恤工作。支持慈善事業發展。
34、全力維護社會穩定。開展“基層基礎建設年”活動,提高基層調處矛盾的能力。堅持嚴打方針,重點打擊村霸地霸、多發性侵財型犯罪、六合彩、黑惡勢力以及嚴重暴力犯罪。強化流動人口等重點人群管理,推行網格化巡邏,構建信息靈敏、防范嚴密、控制有力的社會治安防控體系。貫徹落實《信訪條例》,推進信訪事項的處理和落實。
35、加強公共安全保障。強化安全生產和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全面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保障群眾生命財產安全。加快建立健全突發公共事件應急機制,提高政府應對危機和風險的能力。
十、加強政府自身建設,提升執政能力
36、打造高效便民的政府。著力轉變政府職能,增強服務效能,提高服務水平。重視行業協會建設。大力推進政務公開,開設網上“行政審批在線”,努力提高辦事效率和服務質量。
37、打造求真務實的政府。以“執行力建設年”活動為載體,認真開展“治庸提效”專項行動,進一步加強政府效能和機關作風建設。強化“親商、安商、扶商”理念,滿腔熱忱地為基層、為群眾、為市場主體服務,解決群眾的各種困難。
38、打造民主法治的政府。嚴格執行決策程序,自覺接受人大、政協以及新聞媒體和社會公眾的監督,認真負責地辦理人大議案、建議和政協提案。主動聽取派、工商聯、無黨派人士和各人民團體意見。建立和完善集體決策、社會公示和聽證制度。堅持規模企業書記、區長月接待日制度。辦好電視《溝通》欄目,暢通社情民意信息渠道。全面啟動“法治*”建設和“五五”普法教育。貫徹實施《公務員法》。
39、打造勤政廉潔的政府。建立健全科學的干部政績考核體系、嚴格的獎懲制度。強化工作紀律,加大政務督查力度,確保政令暢通。強化行政監察工作,開展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監督并重的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落實廉潔自律各項規定,不斷增強拒腐防變能力。加大大案要案查處力度。加強財政監管和審計監督,強化政府債務管理,推進政府性重點工程項目績效評估。規范工資福利發放。從嚴控制經費支出,努力把政府建設成為人民滿意、人民信任的政府。
根據以上工作要點,各部門、各單位要再分線細分任務,排出每月工作計劃,明確責任科室和責任人,最終落實到全區年度綜合目標考核體系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