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民政局總結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20*年,我市民政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在省民政廳和市有關部門的大力支持下,全市民政系統廣大干部職工辛勤努力,緊緊圍繞解決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突出重點,開拓創新,真抓實干,較好地完成了各項工作任務,并涌現出一批先進集體和先進個人。荔灣區被民政部命名表彰為“全國民政工作先進區”;市殯儀館鄧長寧同志被人事部、民政部授予“全國民政系統先進工作者”稱號;我局被市委市政府授予“*市文明單位”、“*市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工作突出貢獻單位”稱號,被評為“機關為基層服務最佳單位”,受到市委市政府表彰;越秀區民政局被省人事廳、省民政廳授予“全省民政工作先進集體”稱號;等等。回顧過去一年,我們的主要成績:
(一)制定實施分類救濟政策,社會救助水平進一步提高。去年6月27日,市政府下發了《關于對我市特困人員實行分類救濟的通知》,從7月1日起,對全市低保、低收入困難家庭根據家庭結構、身體狀況、勞動能力、困難程度等不同情況,分類給予特殊補貼。全市共有34444人得到不同程度的分類救濟,新增救濟金1172.72萬元,充分體現了市委市政府對困難群眾的關懷。市委朱小丹書記稱贊“分類救濟是我市落實困難群眾最低生活保障的創新之舉”。全市城鄉低保對象基本實現動態管理下的應保盡保。截止去年底,全市共有低保對象46397戶、121229人,與上年同期相比增加2381戶、6692人;全年發放低保金14144萬元,與上年同期相比增加2455萬元,其中城鎮、農村人均月補差額分別為195元、58元,高于全省人均月補差水平。五保供養政策全面落實。截止去年底,全市共有五保對象5603人。從化、增城、花都共建成“五保村”18個,入住率達95%以上,五保對象基本實現了“離戶不離村”的相對集中供養。從4月份起,基本醫療救助制度全面覆蓋農村。截止去年底,全市共有78795人次享受基本醫療救助,發放救助金1005萬元,并有2305人次特困病人享受城鎮重大疾病醫療資助,支出資助金1755萬元。低收入困難家庭消費性開支減免政策進一步完善,增加了生活用水和數字電視維修費減免、液化石油氣臨時補貼等措施。流浪乞討人員救助管理力度加大,開展了流動救助服務和特殊困難對象跨省協助返鄉工作,全市共救助流浪乞討人員30314人次,對1668名流浪未成年人實施了救助保護,協助307名流浪精神病人返鄉。針對困難群眾的教育、住房、醫療、司法等各項幫扶救助措施和經常性走訪慰問工作也都得到落實。
(二)老齡工作成績突出,社會福利事業進一步發展。老年人優待政策落實,老年人維權成效顯著,市老齡辦被評為“全國老年維權示范崗”,我市老齡工作第三次在全省市級老齡工作目標責任考核中位居第一。社會福利機構發展迅速,新增床位1358張,截止去年底,全市共有社會福利機構196間,床位22762張,其中民辦社會福利機構60間,床位9366張。我局精神病院非危重流浪精神病人救治病區、市老年人服務中心老年公寓相繼建成投入使用,市老人院臨終關懷大樓動工興建,提升了我市福利保障能力。*壽星大廈等4間民辦社會福利機構分別榮獲省一、二級社會福利機構稱號。社區居家養老服務試點從老城區擴大到蘿崗等7個區106個街道,“星光老年之家”覆蓋了全市80%的街道(鎮)、社區,越秀、荔灣兩區已有1460多戶老人享受“平安鐘”呼援服務,為老年人居家養老、安度晚年提供了保障,市領導給予充分肯定。實施了殘疾孤兒手術康復“明天計劃”,救治殘疾孤兒18名。積極探索殘疾孤兒養育模式,208名殘疾孤兒順利進入家庭寄養,60名殘疾孤兒進入異地福利機構代養。社會福利企業繼續發展,全年實現產品銷售收入9.6億元,利潤總額3859萬元,有力促進了殘疾人集中就業,提高了殘疾職工生活水平。
(三)福利彩票銷售創歷史新高,支持社會福利公益事業力度進一步加大。通過積極加強與民政部、財政部溝通協調,在省民政廳的大力支持下,市福利彩票發行中心繼續保留發行機構進行運作,在沒有發行權,只有代銷職能的情況下,全市福利彩票銷售人員努力克服種種困難,超額完成了省下達的9.26億元的年度銷售任務,突破年銷售10億元大關,比上年增長19.7%,籌集福利金3.47億元,其中市本級留成1.017億元,創我市福利彩票銷售歷史最好成績。市本級福利彩票公益金全年資助福利公益項目108個,資助金額7366萬元。其中,用于資助殘疾人事業項目1456萬元,資助“星光計劃”項目480萬元,資助社區建設項目229.6萬元,資助社會福利事業項目1859.3萬元,資助社會公益、慈善事業項目1560.9萬元,資助重大疾病醫療救助項目1580.2萬元,資助貧困村低保項目200萬元,為我市社會福利公益事業作出了突出貢獻。
(四)慈善捐贈突破億元,救災扶貧工作進一步落實。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視和社會各界的熱心資助下,成功舉行了“*市20*年抗洪救災捐贈活動”,當日捐款超過1億元;積極開展了“市慈善會成立12周年紀念”、“慈善新春送溫暖”、“慈善杯高爾夫球賽”、“慈善杯乒乓球賽”等慈善活動。市慈善會全年募集善款1.56億元。慈善實體項目惠及特困群眾面不斷擴大,全市“慈善門診”點增加至18家,每年約有1萬多特困人員免費就診;“慈善超市”增加至11家,為困難家庭提供了價值約250萬元的生活用品的實物救助。各區、縣級市慈善活動踴躍,天河區慈善會成立了龍洞街、石牌街慈善分會,面向社區群眾開展慈善捐助活動;海珠區在區內工商銀行網點設立捐款箱,資助慈善超市。經常性社會捐贈活動積極開展,市捐贈站全年接收捐款357萬元,捐物237萬件,對口幫扶了廣西百色市及我市從化、增城等貧困地區。全年發生災情7次,民政部門均第一時間趕赴災害現場,認真落實災民生活保障措施。
(五)社區建設政策措施陸續出臺,“六好”平安和諧社區創建活動全面展開。認真貫徹落實市委、市政府《關于建設平安和諧社區的意見》,重新修訂《*市社區建設工作領導小組成員單位職責》,明確了各部門在社區建設中的職責任務,增強了整體工作合力。我局統籌市各有關部門按照各自職責先后出臺了加強社區黨的建設、居委會建設、社區環境整治、老城區物業管理、社區體育設施和社區信息化建設等文件,提出創建“六好”平安和諧社區的一系列具體措施和要求,精心謀劃了我市新一輪社區建設任務,有力推進了“六好”平安和諧社區創建活動的深入開展。省社區建設領導小組及時轉發了我市開展“六好”平安和諧社區創建活動的一系列文件。各級政府加大了社區建設投入力度,全市社區居委會基本解決了“有人辦事、有址辦事、有錢辦事”的問題,營造了社區建設的工作平臺。截止去年底,全市1356個社區完成了居委會辦公用房達標任務,達標率升至95%,荔灣、花都、南沙區和增城、從化市做到了100%達標。市、區兩級財政共增加支出6559萬元,從7月起給社區專職人員增加工資月人均760元。黃埔區制定了招聘社區居委會專職人員暫行辦法,進一步規范了本區居委會專職人員管理。義工組織不斷壯大,全市62萬注冊義工(志愿者)活躍在社區及慈善、公益、福利服務等領域。舉行了*市第二屆“義工之星”和優秀義工評選活動,表彰了50名“義工之星”和優秀義工,推動了義務(志愿)工作的進一步開展。
(六)村務公開規范化建設全面鋪開,基層民主自治進一步加強。認真貫徹中央和省的要求,將村務公開工作作為落實*市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制度建設,以及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重要內容,并在市農村專項工作會議上對規范化建設和示范村創建工作進行了具體部署。市和區(縣級市)重新單獨設立了村務公開工作機構,建立了聯系點,積極抓好14個村務公開示范點建設。通過抓好業務培訓、加強工作指導、跟蹤督促檢查,全市1146個村全面開展了村務公開工作,465個村按省的要求完成了村務公開欄統一模式建設,230個村開展了村務公開民主管理示范單位創建活動,其中,番禺區有120個村開展創建活動,創建比例達到48%,高于省要求達到20%的指標。在市委市政府的領導下,3月底前,依法完成了我市第三屆村委會換屆選舉的收尾工作,有力地推進了我市農村民主管理工作的規范進行,受到省委主要領導的充分肯定。
(七)科教擁軍活動創新發展,軍政軍民團結大好局面進一步鞏固。在全國率先成立*八一遠程教育學院并在基層部隊建立教學中心,基本保障了部隊官兵不出營區就可以參加學習教育。廣泛開展“援建軍營圖書室,共建學習型軍營”等科教擁軍活動,深受部隊官兵歡迎。我局被民政部評為“全國援建軍營圖書室活動先進單位”,率先開展的科教擁軍做法被省樹立為先進典型。全市各單位共投入經費9100多萬元,支援部隊建設項目165個,并安置隨軍家屬780多名,安置轉業干部2500多名,較好地解除了部隊官兵的后顧之憂。在全國率先開展軍民共建平安和諧社區活動,受到上級充分肯定。全市有2個單位被評為全國軍民共建先進單位,涌現了“愛國擁軍模范”——民營企業家謝仲馀等先進典型。駐穗部隊積極參與地方搶險救災、城市建設和管理等工作,軍政軍民關系進一步鞏固,為爭創全國雙擁模范城“六連冠”奠定了扎實的基礎。
(八)退役士兵職業技能培訓任務圓滿完成,優撫安置工作力度進一步加大。認真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對退役士兵實行職業技能培訓促進就業的重大決策,主動統籌協調,及時報請市委、市政府印發了《*市退役士兵職業技能培訓實施方案》,召開了全市退役士兵安置改革工作會議,會同勞動和社會保障、教育、財政等部門下達預培訓計劃,共安排38所學校63個專業3000個學位供退役士兵選讀。全市共有1655名退役士兵報名參加培訓,占當年應參加培訓退役士兵人數的97.1%,圓滿完成了任務。白云區退役士兵培訓工作受到省民政廳的充分肯定。全市共接收退役士兵2489人,退役士官53人,安置率和自謀職業率均達100%;接收軍隊離退休干部460名,落實了軍休干部和軍隊無軍籍退休退職職工的各項待遇。全面落實各項優撫政策,重點優撫對象撫恤金補助標準在原來基礎上提高20%以上,撫恤補助標準名列全省前矛。廣泛開展了“情系功臣”巡回醫療和解困活動,出臺了給予六級殘疾軍人液化氣補助等優惠措施,優撫保障水平不斷有新提高。依法辦理追認革命烈士3人,評殘201人,一次性撫恤138人。在全國率先籌建了英烈宣傳網站。按時保質完成軍供任務,受到總后勤部和民政部領導的好評。
(九)自律與誠信建設成效明顯,民間組織發展環境進一步優化。截止去年底,全市民間組織發展到3232個,比上年增加141個。組織開展了全市民間組織自律與誠信建設活動,我局被民政部授予“全國民間組織自律與誠信建設活動最佳組織獎”。組織開展了“發展民間組織,構建和諧*”系列活動,建立了“*民間組織信息網站”,舉辦了“民間組織知識競賽電視專題晚會”,組織100多家民間組織開展了大型公益咨詢服務活動,擴大了民間組織影響力,增強了民間組織服務社會的責任感。去年,全市有3家民間組織被評為全國先進民間組織,有33家被評為全省先進民間組織。以市委、市政府名義下發了《關于促進行業協會商會改革發展的意見》,對全市行業協會商會進行了清理整改和重新登記。會同有關部門制定了《*市體育類民辦非企業單位登記審查管理暫行規定》,為民間組織的發展創造了良好的制度環境。繼續開展了清理和規范社會團體、行業組織和社會中介組織工作,及時查處了非法民間組織和民間組織非法違法活動。
(十)民政專項社會事務管理依法規范,公共服務水平進一步提升。順利完成了行政區劃調整的后續工作,包括區劃移交管理、行政區域面積數據統計、調整區域界線的勘定報批等工作。完成了蘿崗區九龍鎮和永和街道辦事處的設置,番禺區橋南街、沙灣街的行政區劃調整等工作。完成了與韶關、清遠市的行政區域界線聯檢工作,以及金沙洲地區行政區域界線勘測工作。完成審批地名470個,并做好地名標志設置和地名綜合管理信息化建設工作,對標準地名使用情況進行了執法檢查。全年辦理婚姻登記98944對,婚姻登記合格率達100%,我局和天河區、荔灣區民政局婚姻登記處被民政部授予全國婚姻登記規范化建設示范單位。5月1日起全市全面實行周六半天以及三大節假日預約辦理婚姻登記制度,受到群眾好評。完成了上年度市殯葬管理目標任務,火化率連續第六年實現100%,基本完成了清理“三道兩區”歷史遺留墳任務,配置了1349名村級殯葬管理專兼職信息聯絡員,違法殯葬行為得到及時查處,殯儀服務水平有了新的提高,全市殯葬工作受到省政府的表彰。
此外,民政系統在辦理政協提案、推行法制建設、開展信息工作等方面也取得突出成績,受到上級的表彰。
回顧一年來的民政工作實踐,我們主要有以下四點體會:
一是必須堅持為民服務的工作宗旨。民政工作關乎千家萬戶,關乎群眾切身利益。只有堅持“以民為本、為民解困、為民服務”的工作宗旨,做一個有心的人、心重的人、心誠的人,腳踏實地為群眾做好事、辦實事、解難事,才能充分發揮民政工作在構建和諧社會中的重要基礎作用。
二是必須堅持民生為重的工作理念。民生問題一直是黨和政府的關注重點,也是民政的職責所在和工作重點。只有想方設法重點解決好困難群眾的基本生活問題,著力解決好社會普遍關注的突出問題,民政工作才能取得應有的地位,才能得到社會的認可、人民的肯定。
三是必須堅持開拓創新的工作姿態。改革創新是民政事業發展的不竭動力。只有不斷創新民政工作機制,廣泛發動社會力量參與,深入研究解決深層次的問題,注重制度創新,形成長效機制,才能推進民政事業不斷上新臺階。
四是必須堅持務實高效的工作作風。民政工作者必須始終保持良好的精神狀態和務實高效的工作作風,樂于奉獻,扎實工作,講求效率,才能做到改善民生、保障民權、發展民利、維護民益,推動民政事業可持續發展。
在充分肯定成績的同時,我們要清醒地認識到存在的困難和問題,主要是:民政管理體制和工作機制,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要求還不適應;民政工作特別是基層民政工作機構設置、人員編制、經費投入,與民政任務日益加重的實際還不適應;社會福利服務設施與經濟社會發展水平還不適應;社會救助體系仍不夠完善,農村救助工作與城鎮相比還有差距等。這些問題,必須引起我們高度重視,并采取措施努力解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