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民政局強化創新教育總結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一)解放思想,更新觀念,服務*新區的理念得到提升
由于成立時間短,干部比較年輕,在工作中缺乏實際經驗,存在著與工作性質要求暫不適應的情況。因此,重點加強了干部職工的思想和創新意識教育,不斷夯實服務*新區的思想基礎。一是強化學習意識。進一步明確單位的工作性質和意義,明確自己的職責,在思想觀念上跟上*新區發展的步伐。二是強化融入意識。牢固樹立融入*新區的“大*”和“*就是*新區”的理念。在工作中,切實做到融入*新區、研究*新區、學習*新區、借力*新區,真正做到理念融入和工作上的融入。三是強化借勢發展的意識。深刻認識*新區開發開放是我區率先發展的最大優勢,積極借助國家發展*新區的政策、資金、項目、人才等優勢,探索借勢發展的有效途徑。四是強化服務意識。提出以創新企業服務,落實招商引資項目,特別是以大項目能否更多地落戶*作為衡量尺度,進一步增強干部職工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
(二)成立組織,加強領導,融入*新區步伐不斷加快
按照《*區經濟功能區部局級管理機構設置實施方案》(金麗黨發[20*]23號)要求,在區服務*委的基礎之上,加掛了現代服務園區管委會,成立了綜合部、招商部和規劃工程部,組建了新立現代服務業辦公室和華明現代服務業辦公室,落實好“三部”、“兩辦”辦公地點、辦公經費、辦公設備等問題,確保工作正常開展;對重組后的人員加強業務知識等方面的培訓和相關法律法規方面的教育,不斷提高人員的業務水平和綜合素質;落實了人員上崗,完成人員進駐天一MALL、華明商務商貿區,負責協調園區規劃、建設、招商等具體事宜;開設了冶金園區辦公室,落實了人員上崗,與散貨物流做好了各項對接工作;完成了*創意投資有限公司的注冊工作,推進了機場商務區的開發建設。
(三)制定措施,細化任務,借勢發展工作取得新成效
認真按照區委、區政府的指示精神,結合工作實際制訂了服務實施細則,并且狠抓了落實工作。
截止目前,我委先后牽頭為機關、企事業,解決了各類問題289個;研究探討了如何整合土地等方面資源工作,系統地收集了我區土地規劃方面基礎性的資料,實地調研了*新區范圍內相關地塊,配合么六橋鄉落實了臨空商務區的選址,并制定上報了《關于機場周邊規劃建設臨空商務區的實施方案》。
通過我委干部職工的共同努力,大大提高了我委在*新區的知名度,為今后我區更好的服務融入*新區和借勢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四)發揮優勢,加強合作,航空城建設取得新進展
與天津*國際機場的對接,加快臨空產業的發展,已成為我區融入*新區共同發展的一個突破口。按照區委、區政府提出的“主動融入、良性互動、乘勢而上、一體發展”的要求,積極推進航空城開發建設成為我委今年工作的重中之重。
一是主動融入,做好服務。為實現與*新區機遇共享、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功能互補、協調發展。我們積極主動為機場擴建、空客A320項目建設、泰達西區建設等重大項目作好服務工作,及時協調解決了項目建設中出現的問題;努力推進新立商務區、機場商務區和航空大學科技園區的建設,分別與德元公司、機場和民航大學進行了深入商談;為*新區企業解決了用工問題,先后走訪企業360次(家),創造勞動力就業崗位2010個,落實就業崗位895個;建立完善了與*新區有關部門的例會制度、信息通報制度、聯席會議等溝通機制;為廈門航空、大韓貨運、大新華快運等企業積極協調、提供項目用地和發展平臺。
二是加強合作,落實《備忘錄》內容。為進一步加快*新區建設,促進區域經濟協調發展,20*年初,區政府與天津*國際機場本著“友好合作、共同發展”的原則簽訂了《合作備忘錄》。為落實好《合作備忘錄》內容,加快航空城開發建設,近期我區成立了“*區航空物流產業發展指揮部”,積極推進招商引資工作,加大對項目的跟蹤落實,加強了與臺灣新竹貨運項目、航港物流大通關基地項目、大韓航空項目、大新華航空貨運基地項目、中航油京津管道運輸中心第二條管道鋪設項目、國航貨運擴建項目的溝通,及時協調解決企業在生產經營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成功地解決了港怡公司、廈門航空天津分公司、奧凱貨運公司和中航油等企業的臨時辦公、生活場所、企業注冊和擴建手續等不同類型問題64個,新引進項目5個,協議招商項目7個;加快了機場周邊環境整治,征求了機場方面對環境整治的意見,牽頭有關部門加快了機場周邊環境整治,制定了機場周邊環境整治方案,先后對機場家屬院、客貨運兩路和主干道路進行了摸底調查,對機場客貨運兩路及主干道路兩側違章建筑進行了拆除,街景立面進行了綠化整修;另外,配合機場飛行部深入軍糧城鎮、華明街、萬新街、豐年村街、么六橋鄉對機場地區飛行安全進行了凈空宣傳工作,提升了機場周邊的飛行安全環境水平;與中國民航大學下屬的航大中天科技有限公司建立了合作機制,雙方共同合作建設航大科技園,積極引進培育航空科技產業項目,提高項目科技水平,為我區臨空產業園區的開發建設提供項目儲備。
二、存在的問題及措施
1、航空企業稅收分成體制問題。航空公司主營業務的稅收由市直屬局征收,我區只留下城市維護建設稅、教育費附加、防洪設施維護費等幾個小稅種的稅收,與我區為航空企業提供的土地資源所做出貢獻不相匹配。我委將配合區主管部門與市有關部門協調,提高航空企業主營業務稅收我區的分成比例。
2、區域招商競爭問題。保稅區的天保控股有限公司與民航大學的航大中天科技發展有限公司合作成立了天津航空產業開發有限公司,在空港二期用地區域內開發建設天津民航科技產業化基地,總占地面積11平方公里,與我區開發建設臨空產業園項目形成同行業競爭態勢。我委將配合區有關部門,盡快制定加快臨空產業園區發展的優惠政策,以增強我區臨空產業園區招商引資的吸引力。
3、企業發展載體問題。由于我區現有的商務用房儲備不足,直接影響著招商引資工作,如加拿大恒潤投資有限公司,計劃在我區利用現有商務設施投資建設快捷酒店,但卻沒有現成的房屋資源可以利用,使該項目至今沒能得到落實。
4、創造就業崗位問題。在解決勞動力崗位方面目前存在著以下問題:一是崗位多,待遇偏低,造成農民不愿上崗;二是崗位技術含量要求較高,農民技能水平偏低,使農民無法上崗。造成就業崗位多,而上崗人員少的現象。我委將加強與區勞動培訓部門的聯系,配合區勞動培訓部門有針對性地加強我區被征地農民的崗前培訓,提高農民就業方面的技能。
三、下一步重點工作
我委將以機場經濟板塊為重點,按照“突出優勢、產業接軌、配套發展、服務*”的總體要求,以機場經濟板塊為重點,以引進項目為中心,產業接軌為核心,以“大開放、大開發、大提升、大協作”為重點,以市場主導、政府推動為手段,乘勢借力,增創優勢,在更廣范圍、更深層次、更大力度參與*新區的競爭與合作,積極推進現代服務產業園區開發建設,構筑企業發展和提升的平臺,努力推進我區臨空產業和現代服務業的發展,實現板塊經濟的擴展和提升。
(一)完善園區組織機構建設
一是在現代服務業園區管委會基礎之上,成立綜合部、招商部和規劃工程部,組建新立現代服務業辦公室和華明現代服務業辦公室,落實好“三部”、“兩辦”辦公地點、辦公經費、辦公設備等問題,確保工作正常開展。二是對重組后的人員加強業務知識等方面的培訓和相關法律法規方面的教育,不斷提高人員的業務水平和綜合素質。三是落實人員上崗,完成人員進駐天一MALL、華明商務商貿區,負責協調園區規劃、建設、招商等具體事宜。
(二)積極推進園區建設
做好與*開發區、新立街及華明街現有項目的對接工作。詳細了解掌握對接項目的具體聯系人、項目具體進度、項目具體要求、存在的問題及下一步的打算。重點推進宜加家居、紅星美凱龍項目開發建設,完成土地出讓、簽定土地出讓合同,進一步推進項目土地規劃等工作。加快推進*軟件園的建設,督促項目盡快建設,力爭完成20萬平方米商務樓建設。協調萬新街、新立街、金鐘街做好各商務商貿園區的規劃編制工作,力爭完成以上3個園區的規劃編制工作。
(三)加快機場商務區建設
一是積極推進機場商務區開發建設。通過市場化運作,積極開發建設機場區域內的樓宇經濟。在完成*創意投資發展有限公司注冊基礎的基礎上,與機場簽定土地出讓協議,完成項目初步方案的設計和項目的招商工作,確保項目開工建設,力爭完成項目主體建設4萬平方米。二是繼續推進與中國民航大學進行深度合作。共同打造航大科技園,積極引進培育航空科技產業項目。同時整合機場西區航空物流項目發展空間,完成對機場內現有閑置樓宇的摸底調查工作,盡量在現有基礎之上盤活樓宇經濟,為我區加快經濟發展提供更為廣闊的招商平臺。三是做好機場周邊土地整理工作,為項目落地提供儲備用地,完成對機場周邊土地資料的收集和摸底調查工作。
(四)繼續跟蹤服務重點項目
圍繞機場經濟板塊主導產業,共享*新區的資源優勢,加強與空港物流加工區、泰達西區的溝通,建立招商聯動機制,通過“委托招商”、“以商招商”上門招商等多種形式,積極推進大韓航空、冠聯新港(北京)航空應急救援設備有限公司等項目早日注冊落戶我區。同時,密切關注航港有限公司、東方航空公司、大新華快運公司、奧凱航空公司等項目進展。
(五)建立完善服務工作機制
與*新區條塊互補、職能整合的工作機制,支持和服務開發區、保稅區、機場地區、空港物流加工區、泰達西區、冶金工業園區等經濟功能區的開發建設和發展,同時延伸我區對轄區內經濟功能區的社會管理與公共服務職能,為企事業單位提供發展的服務平臺。
(六)努力創造勞動力就業崗位
加強與空港物流加工區、泰達西區的溝通聯系,密切關注企業用工動態,配合區勞動培訓部門有針對性地加強我區被征地農民的崗前培訓,提高農民就業方面的技能。為我區被征地農民最大程度地創造勞動崗位,積極為我區搭建勞動用工平臺。
(七)積極拓寬融資渠道
及時了解掌握*新區按照《天津市*新區綜合配套改革實施方案》文件精神進行機制、體制、政策等方面的改革信息和發展動態,密切關注*新區金融體制的改革,努力為我區符合條件的企業積極爭取風險投資引導基金,為我區加快經濟發展提供更為廣闊的融資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