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建設局發展建筑業管理意見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改革開放以來,我市建筑業發展較為迅速。20*年全市完成建筑業總產值473億元,實現增加值85.9億元,上交稅金13億元,其中上交地稅2.34億元,從業人員14萬多人,建筑業總產值、利稅、特(一)級企業、工程創優的數量均躍居全省第一。建筑業已經成為我市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富民安民的基礎產業,建筑業在擴大勞動力就業、促進城鄉統籌、構建和諧社會、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進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今后一個時期,我市建筑業發展既面臨重要的戰略機遇期,又面臨激烈的國內外市場競爭。為加快推進我市建筑業發展,實現建筑大市向建筑強市的跨越,根據《浙江省人民政府關于促進建筑業持續健康發展加快培育建筑強省的若干意見》(浙政發〔20*〕67號)、《*市人民政府關于進一步加快建筑業發展的意見》(紹政發〔20*〕13號)等文件精神,結合本市實際,特提出如下意見:
一、指導思想
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市場開拓為主題,以轉變經濟增長方式為主線,以改革開放和科技進步為動力,努力實現上虞建筑業的機制創新、技術創新、管理創新和營銷創新,全面提升行業的整體競爭力、建設工程的質安水平和建筑業的盈利能力,推動上虞建筑業又好又快發展,基本實現從建筑大市到建筑強市轉變的目標。
二、目標任務
總體目標:全市建筑業產業規模進一步壯大,產業結構更加合理,產業素質明顯提高,支柱產業作用進一步突出。
具體目標:
⒈總量持續增長,對社會發展的貢獻率繼續提升。建筑業產值以20*年的473億元為基數,年遞增10%以上,到2010年達到700億元,產值利稅率達到8.5%。建筑業增加值以20*年的85.9億元為基數,年遞增10%,到2010年達到125億元。上交本市稅金以20*年2.34億元為基數,年遞增15%,到2010年達到4.09億元。
⒉培育新優勢,企業集群競爭力明顯提高。到2010年,培育1家以上產值超百億的建企航母,5家以上產值超50億的龍頭企業,和一批產值超10億的骨干企業;培育1個以上具有國際競爭能力的工程總承包企業,一批有較強競爭力的施工總承包企業和大量專業化施工企業群。建筑業專業化、外向化、現代化水平明顯提高,上虞建筑品牌效應明顯增強。使建筑業新優勢轉化為參與家鄉經濟、社會事業建設的新亮點。
⒊市場規模進一步擴大,形成一批穩定的區域市場。到2010年,形成1個以上百億元的區域性市場,5個以上50億元的區域性市場,和一批10億元以上的區域性市場,市場塊狀規模進一步凸現。
⒋構建有效的工程質安管理體系,工程質量和安全水平進一步提高。工程質量和施工安全普遍提高,每年創省(市)級以上工程數量保持全省領先,建筑施工百億元產值死亡率低于全省平均水平。
⒌科技投入增加,科技進步明顯提高和人才儲備比較充實。到2010年,技術裝備率達2.5萬元/人;到2010年,一級建造師數量達到800人,二級建造師數量達到1500人,年教育培訓各類管理、技術人員和操作人員2.5萬人次以上。
三、政策措施
(一)支持骨干企業做大做強,加快優化建筑業產業結構。
⒈支持建筑業骨干企業以產權為紐帶,推進改革與重組。鼓勵建筑企業收購、控股或參股市外企業;鼓勵企業與勘察設計企業聯合重組,實現設計、施工一體化發展;鼓勵歸并重組子公司,理順產權關系,充分發揮集團公司的整體優勢,實現資源優化配置,支持條件成熟的企業上市。
⒉加快優化建筑業產業結構。積極培育以總承包為龍頭、專業承包為依托、勞務分包為基礎的承包商體系,培育勘察、設計、監理等工程咨詢服務體系。大力推行工程總承包建設方式,支持特級企業將增項資質分離出來,成立具有獨立法人地位的專業承包公司;大力發展建筑智能化、環保工程、鋼結構、消防設施工程等專業企業;支持鼓勵建筑業企業申報交通、水利、電力、市政、通信等資質。
⒊繼續穩定建筑企業稅收征管政策。稅務機關進一步優化服務、提高效率,方便建筑企業辦理開具外出經營活動稅收證明,在計征所得稅時,按現行政策繼續執行;建筑勞務分包企業所分包的建筑安裝業務,其營業稅由總包企業按建筑業稅率代扣代繳,建筑勞務分包企業從母公司中分包勞務工程的,其企業所得稅由母公司代扣代繳,勞務公司應搞好相應財務核算;總包企業將工程分包給其它企業的,以工程的全部承包額減去付給分包企業的價款后的余額為營業額,計算繳納營業稅。
(二)大力實施“走出去”戰略,支持企業提高開拓市場能力和經營能力。
⒈構建實施企業開拓市場的信息服務平臺。利用市建筑業管理局的網站,組織人員緊密跟蹤、及時國內外建筑市場發展趨勢、行業發展的各項法規政策和市場需求動態等,為建筑企業開拓市場提供實時、動態、網絡化的信息服務。
⒉多渠道宣傳、打響上虞建筑品牌。市建筑業管理局、市建筑業協會要每年安排一定的資金作為品牌宣傳專項資金,在全國、地方新聞媒體上進行有重點宣傳,特別是要對上虞建筑整體品牌和重點建筑企業進行宣傳,使上虞建筑品牌成為全省乃至全國的金字招牌。行業主管部門要有計劃地在重點區域、重點城市舉辦上虞建筑業推介會,搞好宣傳服務。
⒊支持建筑業企業開拓國際市場。鼓勵建筑企業承包境外工程、勞務輸出或境內國際招標工程,支持有對外經濟合作經營權的企業在境外設立分支機構或成立境外公司,除享受《上虞市人民政府關于進一步促進開放型經濟發展的若干意見》(虞政發〔20*〕9號)明確的政策外,另每完成對外承包工程500萬美元獎人民幣1萬元。支持重點企業申報國家對外承包工程保函風險專項資金,引導企業用好國家和省中小企業開拓國際市場資金、“走出去”戰略專項資金、對發展中國家投資貿易專項資金及對外承包工程項目貸款財政貼息等扶持政策。在條件成熟時,市政府成立對外承包工程保函風險專項資金。
(三)加快建筑業質量安全和信用體系建設,促進建筑業持續、健康發展。
⒈加快推進工程質量和安全生產工作的法制化、規范化、標準化。嚴格執行各項法律法規和技術標準,建立健全項目法人、施工企業、監理企業等各司其職的質量保證體系,切實強化建設工程質量監督管理,確保建設工程結構、功能和環境的綜合質量,建立健全建筑質量安全事故緊急處理預案。鼓勵企業爭創國優部優、省優工程,創建文明標化工地,對創國優(部優)、省優工程的企業,繼續實行獎勵政策,創國優(部優)工程的,獎人民幣40萬元,省優工程獎人民幣2萬元。
⒉建立健全建筑行業信用體系。建立建筑行業各類企業、從業人員和工程項目三大基礎數據庫,實現互聯互通、資源共享。加強與財政、金融、稅務、工商等部門的信息鏈接,及時采集建筑市場各方主體的信用信息,建立和完善信用評價和信用信息辦法,形成有效的信用監督和失信懲戒機制。
⒊探索、建立防范建設領域拖欠工程款和完善建筑用工工資支付的長效機制。積極探索市內工程的業主工程款支付擔保、建筑業企業履約擔保、分包工程款支付擔保等工程擔保制度,進一步完善建筑用工工資支付保證金制度。加強建設工程結算管理,建立工程款結算、協調、仲裁和清算等約束機制。規范建筑企業用工行為和建筑用工工資支付方式,進一步完善建筑業企業欠薪快速反應處理機制。
(四)加快科技創新步伐,推進人才發展戰略,實施建筑業發展激勵機制。
⒈建立健全科技創新機制。鼓勵企業與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加強科技合作,興辦研發機構,鼓勵企業技術創新,積極實施建筑業科技示范工程,鼓勵企業開發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專有技術和專利,制定具有自身特點的企業技術標準和施工工法。對新具有省部級技術(研發)中心的,獎人民幣20萬元,對新具有國家級技術(研發)中心的,獎人民幣50萬元;每獲得一項國家級工法,獎人民幣10萬元,每獲得一項省級工法,獎人民幣1萬元;每獲得一項省部級以上的科技示范工程,獎人民幣3萬元;每取得一項與工程建設有關的技術進步專有技術或發明專利,獎人民幣3萬元。
⒉完善人才人力資源的培養、激勵和管理機制。實施行業執業資格制度,加強執業人員的繼續教育,提高執業人員的專業素質和執業能力。支持企業設立科技股份,鼓勵各類人才以專利、發明、技術等要素參與分配。鼓勵企業加強職工職業技能培訓,企業應按工資總額的一定比率提取教育培訓專項經費,創辦民工學校等多種形式,提高建筑工人的操作技能和安全防范意識。加強與建筑工程類高等院校、職業技術院校的銜接,為建筑業提供人才和智力資源。在評審相關專業技術資格和注冊審查時,相關部門要超前服務、主動服務、全程服務。
⒊繼續實施建筑業發展激勵機制。對一些經營管理水平高、創優能力強、技術創新能力強、綜合成績好的十強企業、優勝企業,金融機構要進行重點扶持,對地方經濟社會發展貢獻突出的企業家和上規模企業的企業家,市政府將繼續進行專項表彰、獎勵。鼓勵建筑業企業返家投資實體產業的,有關部門要大力宣傳,努力營造發展建筑業的良好環境和輿論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