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民政局發展循環經濟實施意見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20*年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七大精神的第一年,也是實現“十一五”規劃和本屆政府確定的奮斗目標的關鍵之年。做好20*年政府的各項工作,對于維護好、鞏固好我縣良好的發展態勢,加快建設全面小康社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今年政府工作的總體要求是: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認真貫徹黨的十七大、省第十二次黨代會以及縣委十二屆六次全會精神,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緊扣“推進富民強縣、打造溫泉名城、構建和諧家園”的工作主題,大力實施“工業強縣、開放興縣、生態立縣、旅游富縣”的發展戰略,以創業創新為動力,搶抓機遇,克難攻堅,積極推進轉型提質,堅持城鄉統籌發展,更加重視改善民生,努力促進社會和諧,推動全縣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
綜合考慮各種因素,今年我縣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建議為:生產總值增長13%;財政總收入增長16%,地方財政收入增長14%;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0%;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4%;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10%,農民人均純收入增長10%;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3%以內;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5.81‰以內;單位生產總值能耗下降4.5%,化學需氧量排放量下降3%,二氧化硫排放量下降3%。
圍繞上述主要目標,我們著重抓好六個方面的工作。
(一)以轉型提質為主線,加快推進新型工業化
強化發展要素支撐,加快工業項目建設。優化新增土地投入,合理配置土地資源。完善項目預審制度,優先保障重點項目用地需求。進一步完善土地集約利用政策,加強土地產出水平的綜合監測和考核,充分挖掘用地潛力。優化金融生態環境,創新金融產品,拓展融資渠道,加大金融對工業經濟的有效信貸投入。狠抓新老“三率”督查,全力推進工業項目建設,全年力爭完成工業投資30億元,實現工業產值280億元。
大力推進創業創新,不斷提升工業經濟發展質量。積極創造創業條件,營造創新氛圍,鼓勵全民創業。大力發展家庭工業,促進工業富民,推進配套企業本地化和外協配件本土化步伐。探索建立技術公共服務平臺,加強與高校、科研院所的對接,開展多領域科技合作。加快建立以企業為主體的技術創新體系,完善技改扶持政策,引導企業加大技改投入,推進自主創新,全年技改投入力爭達到6億元。鼓勵企業加強對引進技術的消化吸收和再創新,推動我縣重點優勢產業共性、關鍵性技術的開發。積極引進先進設備,加快提高工業的裝備水平。進一步重視品牌建設,提升工業經濟的競爭力。
加大招商選資力度,努力提高對外開放水平。立足產業集群的培育和產業結構的提升,注重選商引資和產業招商,著力引進規模較大、效益較好、產業鏈配套的項目,加快形成產業優勢。鼓勵以企引企、以企引外、以外引外,全年力爭引進外資2500萬美元,引進內資9億元。提高對外開放水平,努力推動招商引資向旅游、商貿、房地產以及基礎設施延伸。轉變外貿出口增長方式,優化出口產品結構,實現外貿進出口總額9.4億美元,力爭突破10億美元。
加強節能環保工作,促進可持續發展。加強企業節能減排管理,加快排污企業治理設施、在線監控檢測設施建設,探索排污企業管理新機制。強化節能減排考核和責任的落實,充分調動開發區、鄉鎮街道和企業的積極性。加強重點用能企業,特別是年綜合能耗1000噸標煤以上企業的節能降耗管理。建立工業投資項目節能評估和審查制度,嚴格控制高污染、高能耗企業進入。認真開展污染源普查,摸清全縣污染物排放情況。大力發展循環經濟,全面推行清潔生產,從源頭上減少污染物排放,實現污染物的減量化、無害化和再利用。加大環保執法,確保完成節能減排目標。加強統計體系建設,開展第二次經濟普查,增強統計數據的科學性、全面性和真實性。
加快園區基礎設施建設,完善園區配套功能。圍繞具有產業優勢的核心區塊,深化和細化空間布局,準確定位產業發展方向,加快各園區之間的融合。加強園區基礎設施建設,全年投入力爭達到1.5億元。加快開發區百花山區塊和各工業功能區服務中心建設,進一步完善園區內生活娛樂配套設施和郵政、通訊、金融、醫療等公共服務網絡,豐富外來人員的業余生活,增強園區的集聚能力。繼續推進美化、潔化、亮化工程,提升園區檔次和品位。
(二)以農民增收為目標,加快推進新農村建設
大力發展現代農業。積極調整農業產業結構,壯大茶葉、毛竹等主導產業。穩定糧食生產,進一步加大超級稻的示范推廣力度,積極探索工廠化育秧等現代糧食生產機制,確保完成全年糧食生產任務。實施農產品品牌戰略,大力發展無公害農產品,加快發展綠色食品,因地制宜發展有機農產品,進一步提升農產品質量水平和農業綜合競爭力。培育壯大農業龍頭企業,積極發揮農民專業合作組織的作用,提高農戶參與市場競爭的組織化程度。探索土地流轉機制,推進政策性農業保險,進一步增強現代農業發展活力。
努力改善農村生產生活條件。以農村環境“五整治一提高”工程為抓手,基本完成“戶集、村收、縣處理”的城鄉垃圾一體化處理系統建設。完善整治方式,建立長效機制,繼續安排3000萬元資金推進村莊整治和生態村建設。大力推進清泉工程建設,安排6600萬元資金,完成清溪口水廠和153個村供水管網建設,解決7.47萬人的飲用水安全問題。加快石硤水庫項目報批和移民安置等前期工作,繼續抓好“千庫保安”工程和“千萬畝十億方”節水工程建設,完成教隆寺等9座水庫除險加固任務,實施*江重要地段整治工程。加強農業綜合開發項目建設,夯實農業生產發展基礎。
深入實施低收入農戶奔小康工程。認真落實一戶一策一干部的幫扶措施,大力實施產業富民、免費培訓轉移就業、下山脫貧等行動計劃,促進有自我發展能力和有轉移就業能力的低收入農戶增加收入。加強農村勞動力素質培訓,培養新型農民,重點抓好中長期技術資格和企業緊缺型技術崗位的培訓。
統籌區域協調發展。高度重視中南部地區發展,加大政策傾斜力度,進一步改善中心鎮基礎設施條件,鼓勵發展高效生態有機農業和特色旅游經濟。加快三角店下山脫貧示范小區和柳城脫貧示范小區建設,妥善解決下山移民遺留問題。全年完成下山搬遷300戶、1000人。繼續抓好農村來料加工,爭取實現加工費收入2.5億元。
(三)以旅游帶動為龍頭,加快推進第三產業發展
積極推進旅游業發展。以爭創旅游經濟強縣為抓手,全面提升旅游經濟實力。按照“溫泉名城、休閑*”的定位,進一步完善縣域旅游總體規劃,重點完成溫泉度假區概念性規劃編制和總體規劃修編工作。加快溫泉度假區開發建設,完善各項休閑娛樂服務功能,大力提升度假區規模和檔次。開展有效的宣傳促銷活動,擴大*溫泉品牌的影響。加強溫泉資源保護,規范溫泉資源開采和經營行為。做好以牛頭山國家森林公園和柳城十里荷花為重點的南部旅游開發項目建設,努力推進大紅巖、劉秀壟和清風寨等景區的整合,進一步提升景區規模和形象。積極扶持和規范餐飲、住宿、娛樂、游購以及“農家樂”等旅游配套行業,有效提升旅游接待能力與水平。全年力爭實現接待游客140萬人次,旅游業收入超10億元。
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積極培育風味小吃街、土特產品購物街等特色街區。建設區域性物流中心,促進運輸、倉儲、流通業發展。繼續推進連鎖超市向農村、工業園區延伸,大力改善農村消費環境。加強食品安全監管,保障食品安全。積極培育房地產市場,引導房地產業有序發展。加快發展金融服務、電子商務、信息通訊、現代中介等服務業,不斷提高服務業在經濟總量中的比重。
(四)以完善功能為重點,加快推進溫泉名城建設
提升規劃水平。繼續做好*縣域總體規劃的編制和城區總體規劃的修編,做好*新區、溫泉度假區、舊城改造區塊、上街歷史保護街區等重點區塊的控制性和修建性詳規編制。抓好城區路網、綠化和停車場專項規劃,逐步實施城市綠化提升工程,努力解決城區停車難問題。嚴格規劃審批與管理,確保規劃落到實處。
狠抓項目建設。進一步完善交通網絡。積極爭取*至義烏公路建設,完成44省道上松線部分路段山體滑坡整治和柳四線改建工程,山赤線一期改建工程完成形象進度的80%,開工建設王嶺線(王宅至良宅段),并完成路基工程,做好上松線城區段外移的前期工作。進一步強化電力支撐。完成110千伏華賢變、明招變和35千伏桃溪變建設以及110千伏百花變擴建工程,繼續推進新農村電氣化建設,計劃投資6000萬元,完成8個電氣化鎮和187個電氣化村建設,確保通過全國新農村電氣化縣考評驗收。完善城市道路建設。完成明招路、江山新村一路延伸工程建設,進一步完善*新區道路網絡。穩步推進舊城改造,啟動小南門區塊、實驗中學周邊區塊拆遷和棲霞花苑四期安置房建設工作,繼續完善拆遷回建和安置區塊基礎配套工程。抓好溫泉公園、銀湖一期工程建設和*公園擴建改造,實施秋澄公園、熟溪沿岸夜景二期工程,進一步提升城市品位。加快柳城、桐琴、王宅、新宅等中心鎮建設,提高中心鎮的集聚輻射能力。
加強城市管理。繼續深化“文明示范街”、“嚴管街”和“清潔城鄉、美化家園”創建活動,鞏固省級文明縣城創建成果。積極探索城市“牛皮癬”清理、推行垃圾袋裝化管理等長效機制,創造整潔優美的環境。逐步完善物業管理,加強社區建設,積極探索城管進社區的工作新機制,充分發揮社區在城市管理中的積極作用。完善城管執法體制,加強城管執法隊伍建設,不斷提升城市管理水平。
(五)以改善民生為核心,加快推進社會事業發展
堅持科教優先發展。加大義務教育保障力度,將初中、小學生均公用經費分別提高到440元和290元,免除義務教育階段學生課本費。全面推進素質教育,促進幼兒教育、成人教育協調發展,關注留守兒童健康成長。加快教育基礎設施建設,實驗中學遷建工程和縣職業學校擴建工程竣工并投入使用。實施*五中擴建工程,桐琴小學、東干小學和武東小學遷建工程。全面開展省級科技強縣創建和省級新農村科技示范縣建設工作。抓好科技項目實施,大力推動經濟發展由投資拉動向創新驅動轉變。重視人才建設,努力營造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的良好環境。
提升衛生事業發展水平。廣泛開展城鄉社區衛生工作,著力建設一批鄉鎮衛生服務中心和社區衛生服務站,完善三級公共衛生服務網絡。啟動中醫院遷建工程,做好縣第一人民醫院、第二人民醫院、婦保院布局規劃,適時推進項目前期工作。深入實施農民健康工程,鞏固完善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人均籌資102元,參合率保持在90%以上。大力開展城鄉愛國衛生運動,提高人民群眾衛生健康水平。完善人口和計劃生育獎懲機制,創建計劃生育優質服務縣,注重人口出生預測分析和信息,提高出生人口素質。實施村級衛生聯絡員、計生服務員和藥品信息員“三員”合一制度。
推進文化體育事業發展。夯實省級文化先進縣基礎,加快構建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積極推進城鄉文化設施建設,新建一批鄉鎮綜合文化站和村級文化活動室。認真做好老年活動中心的規劃建設,積極開展科技、文化、衛生三下鄉和多種形式的群眾性文化活動,豐富城鄉群眾文化生活。繼續開展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綜合試點、第三次文物普查和縣志修編工作。深化文化體制改革,不斷增強文化產業發展活力。強化文化市場監管,促進文化市場健康發展。大力開展全民健身運動。做好博物館、體育(文化)中心的規劃論證,加快項目前期工作。
完善就業和社會保障體系。深入貫徹實施《就業促進法》,始終把擴大就業擺在經濟社會發展的突出位置,努力實現經濟發展與擴大就業良性互動。積極開展再就業援助,多渠道、多方式增加就業崗位,全年新增城鎮就業崗位2000個。加強人力資源服務體系建設,動工興建人力資源市場大樓。進一步擴大養老、醫療、工傷、失業等社會保險覆蓋面,著力增強社會保障能力。高度重視農民建房問題,完善被征地農民基本生活保障制度。推進“五費合征”,加強管理,確保社保基金安全。進一步完善以扶老、助殘、救孤、濟困為重點的社會救助制度和社會福利制度,提高社會保障水平。完善廉租房制度,為低收入者提供合適的住房。大力發展慈善事業和紅十字會事業,引導和鼓勵社會各界參與公益扶貧濟困活動。
促進社會和諧穩定。加強生態建設,重視飲用水源保護,加大*江污染治理力度,構建環境友好型社會。完善應急管理機制,及時應對處置各類突發公共事件。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健全安全生產監管網絡,深入開展安全生產專項整治,堅決杜絕重特大事故的發生。認真做好信訪工作,妥善處理好各類社會矛盾。扎實開展信用體系建設,促進社會誠實守信。深入推進“平安*”建設,加強社會治安管理,依法打擊各類違法犯罪活動,努力提高安全保障能力。推進基層民主建設,認真做好村民委員會的換屆選舉工作,保障人民群眾民主管理和民主監督的權利。大力開展法律援助,維護社會公平正義。深入開展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教育,大力發展志愿者事業,在全社會形成知榮辱、講正氣、促和諧的風尚。
(六)以提高行政效能為著力點,切實加強政府自身建設
著力強化公共服務。深化財政改革,加大對公共服務和基礎性項目的投入,加快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加強行政服務中心建設,充分授權、規范流程,提高服務水平。以貫徹《政府信息公開條例》為契機,加強電子政務和政務公開工作,積極推行網上審批服務,提高行政權力運行透明度和政府的公信力,保障公民的知情權、參與權和監督權。
著力推進依法行政。加強行政執法監督,落實行政執法責任制和過錯追究制,規范行政執法行為。依法接受人大及其常委會的法律監督和工作監督,主動接受政協的民主監督,自覺接受社會各界和人民群眾的監督,認真做好人大代表議案、建議和政協提案的辦理工作。完善行政科學決策、民主決策的機制,推進決策的民主化、科學化。
著力轉變工作作風。增強機遇意識、責任意識和創新意識,以奮發有為、只爭朝夕的精神狀態,搶抓機遇,攻堅克難,推動科學發展,促進社會和諧。大力倡導勤儉節約、艱苦奮斗的作風,杜絕奢侈和浪費。深化機關效能建設,健全績效考評制度,倡導雷厲風行、真抓實干的工作作風,嚴格工作紀律,確保政令暢通,提高政府工作的效能。
著力加強廉政建設。進一步加強國有資產管理,完善工程建設、土地出讓、產權交易和政府采購、政府投資等重點領域的監管制度。嚴格“收支兩條線”,嚴肅財經紀律,逐步縮小部門之間、鄉鎮(街道)之間收入差距。加強行政監察,強化審計監督,加快形成社會監督合力,確保權力依法而行、為民而用。認真落實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以清正廉潔的政風推動各項工作全面開展。
各位代表,*的發展已進入了一個非常關鍵的時期,黨的十七大為我們指明了前進的方向。讓我們在中共*縣委的領導下,緊緊依靠全縣人民,進一步解放思想、創業創新,進一步振奮精神、扎實工作,為建設*更加美好的明天而努力奮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