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市科技發展實施意見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編者按:本文主要從緊圍繞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六大跨越發展目標,整合科技資源、突出工作重點,以推進自主創新為核心,以體制機制創新為動力,以人才隊伍建設為支撐;目標任務;保障措施;進行講述。其中包括:農業科技、圍繞建設現代農業,加快新農村建設步伐。以科技富民強縣促進行動為抓手,以推進農村基層科技發展和引導科技要素深入基層為重點,強化農業科技創新、工業科技、圍繞釀酒、化工、機械、能源四大優勢產業抓創新,抓好創新促發展、社會發展科技、貫徹科學發展和可持續發展戰略,以科技服務民生為重點,推進社會發展科技向縱深發展、加強科技工作領導、加強科技體制改革和創新、加強科技公共服務平臺建設、切實加大科技投入、大力實施科技人才戰略、擴大科技交流與合作、營造科技創新的政策環境、社會環境和文化氛圍、加強科技系統干部隊伍建設等,具體材料詳見:
20**年,我市科技工作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認真學習貫徹黨的十七大精神,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和科技工作方針,緊緊圍繞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六大跨越發展目標,整合科技資源、突出工作重點,以推進自主創新為核心,以體制機制創新為動力,以人才隊伍建設為支撐,以高新技術產業化和優勢特色產業發展為重點,著力提高企業技術創新能力和產業核心競爭力,為**科技進步、經濟社會發展作出新貢獻。
一、目標任務
以實施四大科技計劃、專項、工程(國家、省、市重點科技計劃,國家、省科技專項,**科技之光行動計劃,**企業信息化工程)和強化四項工作(科技創新體系建設、對外科技與院
地合作、科學技術普及、知識產權保護)為重點統攬全市科技工作。認真組織實施國家、省、市科技計劃項目40項;重點組織推廣高新技術成果、專利技術和農村實用技術34項,實現新增產值21億元;建設科技進步示范鄉鎮(含科技示范園區、基地)5個;加強對工業企業和鄉鎮、村在生產、管理上的信息化建設的指導;創新科技成果和專利技術120項。
二、重點工作
(一)農業科技。圍繞建設現代農業,加快新農村建設步伐。以科技富民強縣促進行動為抓手,以推進農村基層科技發展和引導科技要素深入基層為重點,強化農業科技創新。
1、按照城鄉統籌的要求,突出**酒業發展,整合科技資源,抓好釀酒原糧基地和酒業企業的科技進步,中小企業創新基金向龍頭型企業同等開放,促進城鄉科技要素的優化配置,推動城市和工業科技要素更多地向農業和農村轉移。
2、抓好科技富民強縣促進行動,突出產學研聯合長效機制的建立,重點抓好國家、省科技富民強縣專項計劃項目的實施,強化科技富民強縣促進行動項目實施過程的管理,提升產業和產品的市場競爭能力,服務縣域經濟發展和農民增收。
3、抓好科技進步區縣、科技進步示范鄉鎮的創建及新農村建設的科技示范,將農村科技工作內容由單純的產業科技支撐向支持農村經濟與社會全面進步拓展。
4、以完善科技特派員制度為重點,推進農村科技110、農
業科技專家大院和科技型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建設,發展農村科技中介組織,創新農村科技服務機制,健全和完善農村科技服務體系和運行機制。
5、抓好糧食豐產科技工程和節水農業灌溉技術示范。
(二)工業科技。圍繞釀酒、化工、機械、能源四大優勢產業抓創新,抓好創新促發展。以加速企業技術創新體系建設,提高自主創新能力為重點,推動工業企業科技創新。
1、抓好工業科技攻關。重點圍繞釀酒、化工、機械、能源四大支柱產業開展關鍵技術攻關,促進產業技術升級和創新能力的提高。
2、抓好共性技術的推廣應用。重點抓好現代生物技術、電子信息技術、節能環保技術、先進制造技術等共性技術在傳統產業的推廣應用,改造提升傳統產業。
3、抓好高新技術產業及園區的發展。重點組織實施生物及醫藥技術、先進制造技術、精細化工和化工新材料、清潔能源4個領域的42個重點產品、76個重點項目和四大園區建設,壯大我市高新技術產業。
4、大力培育科技型中小企業。引導民營企業向民營科技企業發展,民營科技企業向高新技術企業發展。力爭新培育和發展省級高新技術企業3戶,市級高新技術企業5戶。
5、進一步抓好企業信息化工程的實施。在繼續抓好示范企業信息技術成果推廣的基礎上,重點抓好“甩圖紙”和“甩帳表”示范,加強電子信息技術在中小企業中的推廣應用。
6、加強科技公共服務平臺建設。重點抓好與中科院的院地合作,為企業搭建產學研聯合開發平臺。抓好有機化工工業催化平臺建設,促進科技創新要素的合理流動,為西部化工城建設提供科技支撐。
(三)社會發展科技。貫徹科學發展和可持續發展戰略,以科技服務民生為重點,推進社會發展科技向縱深發展。
1、突出**酒業發展。整合科技資源,抓好生物技術改造提升傳統產業,大力發展循環經濟。
2、實施科技服務民生專項行動。加強應用研究、重視基礎研究,促進開發研究與技術應用;面向防病治病,為人民群眾提供優質、合理、安全的醫療技術,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為衛生事業改革與發展提供科技支撐。
3、抓好科技創新體系建設。加強以**老窖股份公司為主體的國家重點實驗室和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和**醫學院為主的**省重點實驗室建設。
4、加強公共安全科技研究。抓好在生產、生活、食品、災害等,應急管理信息技術支撐平臺建設。
5、抓好珍稀瀕危中藥品種、道地中藥材基地建設和新藥研究。
6、搞好“科技之春”科普月、科技活動周及“科技下鄉”等活動,啟動市級科普教育基地認定和搞好《**科技》編輯工作。在提高全民科技素養的同時讓人民群眾充分享受科技的實惠。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強科技工作領導。從政策制度、工作機制、科技投入、創新思路、發展效益等方面入手,加強檢查考核,真正把“一抓一”工作落到實處。
(二)加強科技體制改革和創新。著力抓好以企業為主體的技術創新體系建設。加強產、學、研結合工作,增強企業技術創新能力。加強科技計劃管理改革,建立項目立項審批、咨詢論證、項目管理、實施監督、成效評估彼此分離和相互制約的科技計劃管理體制。
(三)加強科技公共服務平臺建設。建設技術先進、靈活高效、安全可靠的信息網絡基礎設施,大力發展技術創新網絡,構建以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科技企業為主體的技術創新網絡和技術創新中心及科技中介服務體系。
(四)切實加大科技投入。建立以政府投入為引導,鼓勵企業、金融機構、社會投資組成的科技投入體系。市、縣區應用技術研究與開發資金、中小企業技術創新基金列入財政預算,提高增長幅度。
(五)大力實施科技人才戰略。加大市科技顧問團工作力度,發揮聚才和決策咨詢功能。重點培養科技戰略人才、轉化創業人才、產業緊缺人才、實用技術人才。以培養學術、技術帶頭人和學科團隊為重點,以實施科技人才重點計劃和重大科技、工程項目為載體,充分發揮企業在凝聚優秀科技人才隊伍中的重要作用。
(六)擴大科技交流與合作。大力開展國際科技合作,加大政府對國際科技合作與交流的服務力度,為引進人才、技術、資金搭建服務平臺。加強與中科院及其它高校、科研單位的合作,積極利用其技術、人才資源優勢,推進我市技術創新。
(七)營造科技創新的政策環境、社會環境和文化氛圍。進一步落實國家、省、市已出臺科技創新政策,搞好科技型企業技術開發費認定工作。大力發展科普事業,建立和完善科普工作組織網絡體系,形成科普設施及手段現代化、科普工作隊伍網絡化、科技工作社會化、科普工作管理法制化的新格局。
(八)加強科技系統干部隊伍建設。進一步轉變作風,真抓實干、開拓創新、勤政為民,為全面完成各項工作任務提供紀律和政治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