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加強服刑人員流動管治工作意見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社會化程度不斷提高,隨著經濟社會的飛速發展。人口的流動性加大。社區服刑人員中,因為就學、就醫、就業、經商、探親、遷居等因素,需要離開戶籍所在地而產生的流動性也在加大。從去年8月以來至今年10月,市累計接收的644名社區矯正對象中累計外出31人次。其中,因務工外出17人,經商外出3人,就學外出8人,就醫、探親、遷居各1人。社區服刑人員一次請假(含續假)3個月以上的24人,一次請假(含續假)3個月以下的7人。省內流動的23人,省際流動的8人。無外省市流入社區服刑人員。
市從社區矯正工作試行以來,為了切實預防和減少重新違法犯罪。一直高度重視和加強社區服刑人員流動管理工作,社區服刑人員流動管理工作規范有序開展。
一是建立健全社區服刑人員外出管理制度。對社區服刑人員流動管理作出原則規定;建立健全社區矯正對象遷居、會客、請銷假等社區矯正對象管理制度,市根據《省社區矯正工作辦法》和《社區矯正實施辦法》等文件精神的規定。建立社區矯正工作協作機制,簽署社區服刑人員異地委托管理協議書。各司法所立足實際,對社區服刑人員外出請假的條件、程序、管理措施、考核獎懲作出具體規定。縣專門編制了300份《社區矯正手冊》已免費發放到每一個社區矯正對象手中,市社區矯正辦也正在編制包含社區矯正領導小組辦公室職責、社區矯正工作紀律、社區矯正工作制度、社區矯正管理制度、社區矯正工作程序等內容在內的全市性社區矯正工作手冊,擬于今年12月下發全市執行,為進一步健全和完善社區服刑人員外出管理制度奠定了良好基礎。
二是規范社區服刑人員外出請假審批。嚴格請假條件,規定入矯3個月以上、經風險評估重新犯罪風險低、日常考核良好、有正當請假理由的社區服刑人員,才能進入請假審批程序。外出社區服刑人員必須有同行人員作為擔保人并簽訂協議。規范請假程序,社區服刑人員必須提交務工、就學、就醫單位證明書等材料,對符合條件、外出時間在7天以內的社區服刑人員,由司法所批準并發出準假通知書;外出時間7天以上的由司法所報縣區社區矯正辦批準并發準假通知書。并開展外出前專題教育,通過針對性個別談話教育,強化其在刑意識和遵紀守法意識。
三是加強對外出社區服刑人員的監管教育。落實定期報告制度,要求外出社區服刑人員每周電話匯報工作、生活情況,每月提交書面思想匯報。用科技手段實施監管教育,對縣和秦州區對社區服刑人員進行GPS定位管理,并對外出服刑人員開展異地走訪,調查了解他生活、工作、矯正表現情況。探索異地委托管理,司法所對經準假外出的社區服刑人員,能夠主動委托流入地社區矯正機構對社區服刑人員實施日常監管教育,努力降低社區服刑人員脫管的可能性。
四是加強與用工單位的聯系與溝通。對經準假外出務工的社區服刑人員,縣區司法局能夠主動加強與流入單位的聯系與溝通,經常性地向用工單位了解社區服刑人員思想、工作和社會活動等情況,解他工作、生活等方面的愿望和需求,有針對性地強化防控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