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打造中心村級場所工作意見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近年來,縣按照“設施完善、管理規范、活動經常、作用明顯”的要求,積極引導各村將活動場所與文化、健身、商貿等設施同規劃、同建設。截止目前,全縣累計建成高標準活動場所160多個,并把村級活動場所打造成“四個中心”,在凝聚人心,服務發展,構建和諧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一是發揮黨員活動室主陣地作用,把村級活動場所打造成開展黨員經常性教育管理的活動中心。該縣制定了《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農村黨員發展工作的意見》,充分發揮村黨員活動室的主陣地作用,加強黨員教育管理。實行鄉鎮黨委委員和村黨支部委員聯系培養入黨積極分子制度,拓寬培養視野,從回鄉畢業學生、復員退伍軍人、致富能手、行業協會會員以及外出務工返鄉青年中發現和培養優秀人才。去年以來,共結對培養入黨積極分子1180多名,發展新黨員410名。推進黨員電教和遠程教育,建設了電信寬帶模式遠程教育終端站點246個,衛星模式站點11個。按照整合資源、共建共享的原則,為各個終端站點配備了電視機或投影儀等。加強工作指導,使各站點建設達到設施配套完整、隊伍穩定健全、制度規范嚴密、教學組織經常、學用效果明顯的目標。目前全縣已創建42個縣級遠程教育學用轉化示范點。王橋鎮社樹村、云陽鎮羅家村等5個終端接收站點被命名為市農村黨員干部現代遠程教育學用轉化工作示范點。各村定期不定期組織黨員干部群眾收看遠程教育節目,形成了“讓干部經常受教育、使農民長期得實惠”的長效機制。
二是推進農村基層民主政治建設,把村級活動場所打造成村民廣泛參與村級事務的議事中心。該縣制定了《關于在全縣農村推行“四議四公開”工作法的實施意見》和《關于在農村兩委會建立“雙述雙評”活動長效機制的通知》,大力推行“雙述雙評”和“4+4”工作法,按照村干部述職、群眾評議、征求意見、通報情況、整改落實等步驟,不斷擴大民主議事與民主監督范圍,規范村務運行,加強對村干部的監督,基本實現了村級重大事項決策制度化、民主化、科學化、規范化。全縣231個村年度基本達到了每村都在群眾生活生產、基礎設施建設、產業發展等方面為群眾辦實事2件以上,群眾滿意率達到%以上的村級班子占到80%以上,架起了一座黨群干群“連心橋”。
三是深入開展“三級兩示范一帶動”活動,把村級活動場所打造成培養、造就新型農民的教育中心。深入開展以縣、鄉、村三級聯動,黨組織科技示范基地、黨員科技示范戶共同作用,帶動群眾致富為主要內容的“三級兩示范一帶動”活動,通過送技術下鄉、遠程教育選學、發展農業專業協會等方式,加強農民實用技術培訓,每年培訓農民2萬余人次。大力開展“黨員致富一幫一、經濟能人一帶十”的結對幫扶活動,帶動群眾走上致富之路,成為新農村建設的“創業型”農民。目前,全縣共培養農村實用人才13366人,創建黨組織示范基地達70個、黨員示范戶1150多戶,促進了畜菜果“三個一萬”工程的落實,提高了農民依靠科技致富的能力,進一步推動了農業產業化進程。
四是大力開展群眾性文化活動,把村級活動場所打造成豐富生活、方便群眾的服務中心。該縣以慶祝建黨周年暨群眾性文化活動為契機,從3月至11月共安排了紅色電影進鄉村、進社區、進校園展播,慶“七一”主題演講,紀念建黨周年文藝晚會,唱紅歌比賽,慶“七一”涇河流域書畫攝影巡回展等16項群眾文化活動。啟動了縣“十大孝子”、“十大孝媳”、“十佳公婆”評選表彰活動儀式,以“弘揚正氣,傳承美德”為主題,培育良好道德風尚,推進群眾性精神文明建設深入開展。涇干鎮農民自樂班、三渠鎮女子文藝演出隊等群眾性文藝演出組織,活躍在各村文化廣場,義務為群眾演出秦腔、小品、歌舞等節目。各村群眾還自發開展了健身、舞蹈、太極拳、籃球比賽等豐富多彩的文化娛樂活動,使村級活動場所成為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一道亮麗風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