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科技局加強現代農民科普方案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開展“學科學技術、做現代農民、建文明家園”科普活動,是江蘇省科技系統統攬農村基層科普工作的創新舉措,對于進一步加強農村基層科普工作、提高農民的科學文化素質、促進農村經濟社會健康發展、推進構建農村和諧社會具有重要的意義。為深入開展“學、做、建”科普活動,加強對基層工作的指導,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導思想
高舉“學科學技術、做現代農民、建文明家園”大旗,緊緊抓住其“富民工程、素質工程、基礎性工程”的內涵和精髓,結合*市經濟社會發展現狀和“三農”問題的實際,廣泛發動、大膽創新,積極開展農業先進適用技術的培訓、咨詢、示范;大力加強方針政策、科學意識、社會道德的宣傳、倡導、獎勵;穩步推進配套基礎設施、和諧鄰里關系、健康生活方式、基層民主法制的建設,創新形式,保障效果。
二、活動內容
(一)學科學技術。根據農村社會發展的需求,通過開展各類培訓、咨詢和示范活動,幫助農民掌握現代農業先進適用技術和生產技能,引導農民按照農業產業化、專業化、標準化、市場化的發展方向,不斷改進生產方式和經營模式,努力提高本地經濟發展水平和效應。順應農村富余勞力向非農領域轉移的趨勢,幫助農民掌握非農技能,拓寬農民轉崗就業和創新創業的新途徑。
1.扶持創建20個農民科技文化學校,學校領導班子健全,教學設備到位,完善師資隊伍,聘請客座講師。科技圖書不少于1000冊。
2.在各行政村建設科普畫廊或科普墻報,每月更新內容不少于2次,同時根據農民群眾需求和自身特色,增添科學知識內容。
3.做好科技培訓工作。每年舉行市級培訓4期,全年培訓1000人次,縣(區)每年培訓6期,全年培訓500人左右,平均每個行政村培訓不少于30人次。各鄉鎮主要依托農民科技文化學校,按照實際需要安排培訓計劃。培訓可聘請科技人員現場講授,也可以播放專業科技片,外出參觀等,力求使農民群眾掌握知識、提高技能。
4.進一步發揮廣播、電視、科技網站作用,在市、縣電視臺、電臺開設科普專欄節目,市科技信息網及時相關信息。
(二)做現代農民。緊貼農民思想實際,結合農村配套改革,面對農業產業化挑戰,著重圍繞黨對農村工作的基本方針、路線和政策法規的貫徹落實,引導農民解放思想,更新觀念,進一步增強發展意識、法律意識、科技意識、市場意識、環保意識和誠信意識,積極參與社會競爭與合作,倡導科學、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抵制愚昧、迷信和反科學、偽科學活動,形成良好的道德規范和行為準則。
1.強化農村黨員、干部和基層農技人員的培訓力度。以農村新型的實用技術和市場經濟知識為重點,解決良種繁育、優質高效農業、綠色食品和節水農業等關鍵技術問題,推進農業產業化進程,依靠科技進步促進農村經濟發展;通過培訓使村干部掌握2門以上實用技術,增強村干部的示范帶動能力。
2.建立農村實用技術宣講團。選派市縣中、高級農業科技工作者,邀請鄉鎮農技人員和科技示范大戶組成農村實用技術宣講團,結合農時定期或不定期地到農村開展講座和技術指導。
3.加強農村經紀人隊伍建設,組織開展業務交流和培訓。
(三)建設文明家園。加強生態環境保護,不斷改善農村居住條件和生活環境。采取多種形式,開展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教育,倡導“愛國守法、明禮誠信、團結友善、勤儉自強、敬業奉獻”的基本道德規范;圍繞保護農業生態、美化居住環境、維護治安秩序、豐富文體生活、拓展技術服務、密切人際關系等六個方面的內容,廣泛開展“除陋習、樹新風”、“講衛生、比整潔”、“講環境、比形象”活動;抓好改水、改造鄉村道路、改造草危房居住條件等各項工作。
三、實施步驟
“學、做、建”科普活動,形式新、內涵多,各縣區、市各有關部門應在充分發動、廣發宣傳的基礎上,明確目標,抓住重點,逐步推開,保障實效。
第一階段(*年9月):召集市科普聯席會議及各縣(區)科技局長會議,成立組織領導機構,明確工作目標、細化分解任務,出臺扶持政策。在市、縣、鄉(鎮)三個層次的媒體、會議上開展廣泛宣傳,評選確定首批市“學、做、建”科普活動示范鄉鎮。
第二階段(*年10-12月):集成支持,抓出實效。針對首批示范鄉鎮的實際情況、各自特色和行動計劃,提供政策、資金、宣傳等方面的集成支持,解決實際困難,做出實際成效,切實發揮示范帶動作用。
第三階段(*年1-6月):對市級示范鄉鎮逐步評價驗收,總結成功經驗,分析不足的原因,充實完善實施意見,評選表彰一批示范鄉鎮,認定第二批市級示范鄉鎮。
*年7月份以后:不斷豐富活動內容,形成示范鄉鎮動態管理機制,不斷提高鄉鎮科普工作水平和效果。
四、保障措施
(一)建立健全工作機制。成立以分管市長為組長、以市科普聯席會議各成員單位和各縣(區)政府為成員的“學、做、建”科普活動領導小組,辦公室設在市科技局。市科技局負責制定每年的工作方案和目標任務,提請領導小組會議研究,明確分工,保障落實,各成員單位都要根據總體方案,提出具體計劃,豐富工作內容。
(二)出臺扶持措施。開辟經費來源,設立“學、做、建”科普活動專項經費,為鄉鎮科普基礎設施建設和各項活動的開展提供經費支持,逐步形成以專項經費為引導、以鄉鎮投入為主體的科普投入機制。由市委宣傳部和市級媒體牽頭,制定宣傳發動保障措施,為鄉鎮宣傳工作提供支持。
(三)建立長效管理機制。示范鄉鎮要把“學、做、建”科普活動作為一項長期工作來抓,不是面上工作、不是政績工程,而是一項利國利民、強根固基的重要工作。要不斷創新活動形式、豐富活動內容,總結成功經驗,逐步使這項工作制度化、規范化,使“學、做、建”科普活動充分體現時代性和創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