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教育局加強教育方案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為了進一步加強教育教學管理,提高辦學質量,擴大優質教育資源規模,解決當前教育中存在的突出問題,努力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推動全縣教育事業持續健康發展,特制定本決定。
一、指導思想、發展思路及目標任務
1、堅持以*精神為指導,以加快發展為主題,以提高質量為核心,以培養“四有”新人,辦人民滿意的教育為目標,優先發展教育,增加教育投入,改善辦學條件,實施素質教育,推動全縣教育事業全面、健康、協調、持續發展。
2、全縣教育工作突出一個重點,實現一個突破,推進兩項改革,抓好五項統籌。一個重點:集中力量重點抓好“雙高普九”工作,加快發展高中教育,全面提高基礎教育質量和水平。一個突破:職業教育要有新突破,努力提升職業教育、成人教育服務縣域經濟的能力。兩項改革:一是推進教育管理體制改革,進一步鞏固和完善“以縣為主”的教育管理體制;二是推進中小學人事制度改革,建立適應我縣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教師隊伍體系。五項統籌:一是統籌教育基礎設施建設和教育教學管理,工作重心向抓管理、促質量轉變;二是統籌城鄉教育,全力推進教育均衡發展,著力提高農村教育教學質量;三是統籌在職教師培訓和人才引進,著力提高教師隊伍整體素質;四是統籌校長培訓提高和后備干部選拔任用,著力提高校長隊伍的管理水平;五是統籌普通教育與職業教育,著力推進教育綜合發展。
3、建設高標準的學前教育,高質量的義務教育,高水平的高中教育,高效益的職業教育和成人教育。經過五年努力,使小學、初中入學率分別達到99.8%和98%以上,學生鞏固率分別達到100%和98%,初中畢業生合格率達到98%以上;高中教育質量評估達到全市中上游水平,普通高中和職業中學在校學生數比例達到1:1;在全縣在職教師中培養100名市級教學能手,200名縣級教學能手,50名縣級學科帶頭人,500名縣級骨干教師,形成我縣中小學骨干教師隊伍體系;省級標準化高中達到2所,市級示范高中達到3所,市級示范初中達到2所;遠程教育和實驗教學縣建設達到省市先進。
二、加大投入,完善保障機制,推進教育事業持續健康發展
4、優先加大縣財政對教育事業的投入。全面貫徹落實教育投入的法律法規和方針政策,在落實教育經費“三個增長”和“三個確保”的基礎上,確保新增財力的20%用于教育,城市教育費附加足額征收并用于教育。認真執行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政策,繼續增加義務教育公用經費,做到專款專用,及時足額撥付,提高保障水平。
5、設立華縣教育獎勵金。縣財政每年列支專項資金500萬元,用于鼓勵優秀師范類本科畢業生赴鄉鎮任教補助、教師校長培訓、教育督導、教研教改、遠程教學、教育獎勵補助,重獎名師、名校、名校長和優秀考生,以及其他教育設施的補助。
6、設立教育專項資金專戶。充分利用銀行貸款、教育轉移支付,爭取項目支持,每年籌措一定資金,逐步改善和提高中小學辦學條件。用五年時間,逐步償還各學校自“普九”以來在校舍建設,設施改造,示范、標化創建等工作中形成的歷史債務。今后對于新的投資計劃安排不留缺口,不形成新的債務。
7、強化教育經費監督管理。建立和完善有效的中小學收費監督制約機制,促進中小學收費制度化、規范化,堅決制止教育亂收費行為。實行對學校校建工程建設的優惠政策,對在校建項目審批及建設過程中,涉及的行政事業性收費和政府性基金,應予以免收;涉及的經營服務性收費,應適當予以減收或免收。對截留、挪用教育經費的部門、單位和個人,進行責任追究,情節嚴重的,給予黨紀、政紀處分,直至追究刑事責任。
8、全方位整合優化教育資源。按照“積極穩妥、統籌規劃、分步實施、合理配置”的原則,加強鄉鎮寄宿制學校和縣城中小學基礎設施建設。堅持“先建后撤、以建促撤、撤并結合”,加快撤點并校工作步伐,五年內全面完成學校布點調整,在每個鄉鎮建成一所寄宿制小學。加強城區學校基礎設施建設,滿足80%的高中生、50%的初中生、小學生到縣城和寄宿制學校就讀的需要。加強中小學校舍改造工程建設的監理、監督和檢查,增強項目抗震性能,確保各項工程建設指標達到相應的質量要求。
9、鼓勵支持民間資金投入發展民辦教育。按照“積極鼓勵、大力支持,正確引導、依法管理”的方針,促進民辦教育事業的健康發展。對民辦教育工作做出突出貢獻的創辦人和管理者給予表彰獎勵。
10、健全資助保障體系。全面落實高中、中等職業教育貧困家庭學生資助制度和貧困生生源地貸款政策。認真落實保障經濟困難家庭、進城務工人員子女平等接受義務教育的措施,促進教育公平。動員社會力量積極開展“希望工程”、“春蕾救助”等經常性助學活動,實行每個縣級領導、縣級部門幫扶一名貧困學生制度。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社會團體通過多種方式扶持邊遠地區中小學,與中央、省財政安排的貧困助學金和“兩免一補”資金統籌考慮,每年安排一定的專項經費用于資助家庭經濟困難的學生。鼓勵通過冠名、樹碑、立傳等形式推動企業、社會團體和公民個人捐資助學,對捐助支持教育有突出貢獻的單位和個人予以表彰獎勵。
三、完善制度,狠抓常規管理,大力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水平
11、嚴格按照人事管理規定,把好教師入口關、出口關。嚴格控制非教育專業人員和未取得教師資格的人員進入教育系統,在控編的前提下,根據學科教師配置需求,堅持公開、公正、公平、擇優的原則,每年招錄一定數量的師范類優秀大學畢業生,優先保證教師隊伍得到及時充實,確保教師結構趨于合理和優化,確保師生比能夠符合國家規定。在住房、工資等方面制定優惠政策,聘用外來名師和名校高學歷人才來我縣任教。提倡和鼓勵曾從事教育工作的機關干部回歸教師隊伍,嚴格控制教師外流、外調,黨政機關、其他行業不得隨意調動和借用教師,確保教師隊伍相對穩定。對擅自離崗超過三個月以上的教師,由人事部門核實后立即按程序予以除名。
12、實行教師全員聘任制,加強教師聘期考核。建立優秀教師脫穎而出的激勵機制,積極嘗試校內職稱動態評聘制,根據工作實績和業務水平實行崗位動態評聘。對不能勝任高中、初中教學的專任教師實行末尾流向制,分別流向初中、小學,小學以教育組為單位實行落聘待崗培訓制。
13、加強教師隊伍特別是農村教師隊伍建設,完善和落實教師崗位補助制度。統籌城鄉教師資源,按照定編、定崗、定員的原則,促進城鄉教師的合理流動,制定城區教師管理辦法,嚴格控制教師進城。大力宣傳、表彰和獎勵長期在基層工作、教育教學成績突出的教師,鼓勵和支持優秀教師到基層任教。建立農村中小學教師補助分級、分區制度,根據農村教師任教的年限、區域,給予相應的補助。
14、重視搞好對教師的培訓工作。制定培訓計劃,明確培訓人數和目標要求,把教師培訓納入教師年度目標考核。每年選派一定數量的優秀教師外出參加高層次培訓,定期開展縣級培訓,經常開展校本培訓。采取聯名校、請名師、走出去、請進來等辦法,加強教育教學信息交流。加強教師離職進修管理,有計劃地選派教師離職進修。制定優惠政策,鼓勵教師通過自學考試、在職函授等途徑取得高一級學歷。
15、實施師德建設工程,培養和樹立師德標兵。以“培養敬業精神、塑造師德風范、提高育人水平”為宗旨,認真開展“三心兩愛”(事業心、進取心、責任心、愛崗愛生)活動,積極引導廣大教師自覺遵守《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范》,人人愛崗敬業,為人師表,無私奉獻。
16、認真研究并解決好留住優秀師資和優質生源等問題。建立評優樹模制度,加大對優秀教師、模范班主任、師德標兵、學科帶頭人和教學能手的獎勵力度,穩定骨干教師隊伍。進一步加強對優質生源的獎勵、資助,有效地控制優質生源的流失。
17、改進校長管理辦法。建立校長掛職鍛煉和校際交流制度,分期選拔優秀校長到省內外名校掛職鍛煉,定期組織校長到教育發達地區或名校學習考察,引進吸收先進的辦學思想和辦學經驗。積極推行校長競聘制,實行競爭上崗,合同聘任,嚴格考核,規范管理。逐步推行城區校長到農村或薄弱學校輪崗。全面實施校長任期目標管理責任制,加強校長履職考核,建立能上能下出口暢通的校長動態管理機制。校長每屆任期為三年,任職期滿后,完成任期管理目標任務的可以續聘,但在同一所學校任職,原則上不得超過兩屆。在任職期間沒有完成管理目標的校長要予以辭聘;對教育教學質量連續兩年處于同類學校末位、考核不合格的予以免職;對因失職、瀆職造成嚴重后果的要予以撤職。搞好對校長的培訓工作,每年對全縣所有中小學校長進行一次集中培訓,培訓時間不少于10天,不斷提高校長隊伍整體素質。
18、加強校長后備隊伍建設。按照1︰2的比例,建立校長人才庫。采取多種措施,營造優秀人才脫穎而出的良好氛圍。堅持公開、公平、公正的原則,通過推薦、測評、考核、公示等程序,注重從教學一線的優秀人才中選拔一批30歲左右、德才兼備、群眾基礎好、業務能力強、具有一定教育教學管理經驗的骨干教師,重點培養,梯次充實到校長隊伍。
19、狠抓學校領導班子作風建設。學校班子成員要深入教學一線抓管理,堅持帶課、聽課、評課,以身作則,率先垂范,形成求真務實、嚴謹治校、民主管理的良好作風。切實提高教師業務水平和師德水平,形成博研篤學、敬業愛生、為人師表的良好教風。切實加強學生的思想道德教育、理想教育和成人成才教育,形成刻苦努力、積極向上、勤于思考、勇于探索的良好學風。
20、全面普及學前教育。堅持把幼兒教育納入基礎教育序列,擴大幼教規模,提高幼教水平。充分利用小學入學高峰回落后充裕的教育資源開辦學前班,積極調動社會力量興辦幼兒園,規范對幼兒教育的管理,促進其健康發展。
21、認真實施素質教育。加強教研教改工作,重視教研室的標準化建設,健全教育科研網絡,扎實推進新課程改革,更新教育觀念。嚴明考紀考風,實施陽光工程,樹立行業良好形象。深化教學內容和方式、考試和招生制度、質量評價制度等改革。積極開展學科研討和課題研究,正確處理教研與教學的關系,做到教研為教學服務。積極探索和推廣新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提高教師教學能力,堅持因材施教,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切實減輕中小學生課業負擔,突出提高課堂教學質量,重視提高綜合素質,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推進教育信息化建設,充分發揮電教中心的作用,實現優質教育資源共享。積極探索學校教師和學生評價制度改革,促進學生學習方式和教師教學方式的變革。
22、大力發展職業教育。加強職業教育基礎能力建設,利用現有各種教育教學資源,擴大職業教育招生規模,堅持普職教協調均衡發展,努力擴大優質職業教育資源,進一步優化職業教育結構,加快縣職業教育中心建設,力爭兩年內投入使用,提高職業教育的基礎能力和辦學水平,提升我縣職業教育質量和社會服務功能,努力形成以服務為宗旨、就業為導向、學歷教育與職業培訓并舉、適應我縣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穩步推進成人教育,努力提高教育為“三農”服務的能力。
23、健全督導機構,加強隊伍建設,發揮督導作用。加強縣政府教育督導室建設,建立政府教育督學制度,聘任一批專職、兼職教育督學,充分發揮督政、督學工作職能,積極開展“雙高普九”和“普實”的督導工作以及對教育熱點難點問題的專項督導檢查。建立縣級、鄉鎮和學校實施素質教育的評價機制,并履行督政職能。聘任一批黨代表、人大代表、政協委員、離退休老干部、學生家長及有豐富教育管理經驗的退休校長和教師,建立一支老中青結合的兼職教育督導隊伍,經常深入學校,了解和掌握學校教育教學管理情況,幫助解決學校發展中出現的具體問題。督導評估結果納入各級各類學校綜合考核。對抓教育工作不力、教育教學工作長期滯后的鄉鎮教育組和學校,予以通報批評,限期整改。
四、加強協調,積極配合,廣泛倡導全社會形成尊師重教的良好氛圍
24、各級黨委、政府及各部門要真正把教育擺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要保障教育投入,切實履行職能,通力協作,齊抓共管,落實黨政議教制度,人大、政協視察調研制度,縣委、縣政府每年召開2次專題研究教育工作的會議,研究解決教育發展中的困難和問題,牢固樹立“重教興學”、“尊師重教”的風尚,形成全社會重視、關心、支持教育事業的良好氛圍。規范各種檢查活動,杜絕不必要的檢查,確因工作需要,到學校進行的各種檢查,須與教育局溝通,并經縣紀委、監察局批準后方可進行,檢查時只糾違,不罰款,同時堅決禁止吃、拿、卡、要等現象發生。各有關單位不得隨意讓學生停課,去參與各類社會活動,確保學校正常的教學秩序不受影響。各鄉鎮黨委、政府要切實履行屬地管理的職責,把教育工作納入本鄉鎮發展的總體規劃,配合教育局切實抓好本鄉鎮學校布局調整、學校安全、校舍維修,嚴格控制義務教育階段學生輟學問題,依法保障適齡少年兒童入學。
25、教育行政主管部門要充分發揮職能作用,以辦好人民滿意教育為目標,統攬教育工作全局,加強行業管理,下移工作重心,深入調查研究,加強宏觀指導,解決困難問題,提升辦學水平,推進全縣教育事業又好又快發展。
26、建立優化校園周邊環境的長效機制,綜合治理校園周邊環境。文化、*、司法、工商等行政部門要加強學校周邊環境綜合治理,堅決取締在校園周邊200米以內開辦的游戲廳、歌舞廳、臺球室、棋牌室、網吧等營業性娛樂場所。進一步規范各類娛樂場所的經營行為,堅決禁止未成年人進入。嚴格執行國務院《互聯網上網服務營業場所管理條例》規定的每日限于8時至24時營業時間,堅決制止網吧超時限運行,由電信等網絡服務管理部門對其實行“零點斷線制”;禁止盜版圖書或其他非法音像、印刷品等進入學校,嚴厲打擊黃、賭、毒等嚴重危害青少年健康成長的社會丑惡現象。工商、衛生、建設、藥監等部門要對學校周邊的商飲攤點、藥店進行整頓,定期或不定期進行檢查,防止向學生銷售過期偽劣食品和藥品。
27、改革和加強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營造良好的教育環境。完善學校、家庭、社會“三結合”的教育網絡。加大普法教育力度,建立一支由交警、消防、衛生、司法等人員組成的校外輔導員隊伍,定期深入學校,向學生進行交通安全、消防知識、健康教育及法制紀律教育,增強青少年思想道德意識,預防未成年人違法犯罪。各級黨的組織和工會、共青團、婦聯等群眾團體要開展豐富多彩的教育活動,營造有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長的社會環境。
28、加強中小學社會實踐基地建設。要逐步建立青少年活動場所,加強對青少年實施科技教育和國防教育。鼓勵和支持規模較大的農村中小學根據自身條件建立勞動實踐基地,縣域內一切農業示范場所、科技推廣基地和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德育基地等免費向學生開放。
29、切實加強學校安全工作。學校安全實行校長負責制和教育部門監管責任制,要牢固樹立“安全第一”的意識,重視和加強對師生的安全教育,增強安全防范意識和自我保護能力。健全保障師生安全的各項規章制度和安全防范預案,建立中小學安全工作責任制和事故責任追究制。交警部門要合理規劃和設置中小學、幼兒園周邊交通信號燈、斑馬線、警示牌等,實行交通管制,設立特崗特勤,維護學生上下學人流高峰期的交通秩序。*部門要從重從快打擊傷害未成年人的違法犯罪行為,嚴肅查處擾亂校園秩序、侵害師生人身安全和合法權益的人和事,努力創造教師安心、家長放心、學生開心的良好育人環境。衛生、安監、交通、環保、消防等部門要進一步強化安全責任,落實各項安全防范措施,消除各類不安全隱患,協助教育部門抓好學校安全管理。
30、宣傳、廣電部門要創新宣傳形式,多層次、多角度、全方位、經常性地宣傳教育工作。要積極宣傳黨和政府對教師在政治上、生活上、待遇上的關愛照顧,讓教師安于從教,樂于從教。要大力宣傳在教育教學中做出突出成績的學校和教師,引導廣大人民群眾和社會各界關心、支持教育事業,為全縣教育事業發展營造良好的輿論氛圍。
31、加強教育局領導班子建設,推進干部年輕化、專業化進程。堅持學習新的教育管理理念,統一思想,明確目標,形成團結、務實、廉潔、創新的領導集體,進一步強化工作職能作用,始終堅持把抓班子、帶隊伍,抓管理、促質量作為全縣教育工作的第一任務,堅持依法治教,積極探索新時期發展教育工作的有效方法和途徑,加強教研隊伍建設,充分發揮教研在質量形成過程中的導向性、前瞻性作用,為穩步提高全縣教育教學質量提供有力保證。
32、教育局及相關部門要制定和完善各自職責范圍內的管理制度、實施細則、考核辦法和具體措施,并全力組織實施,確保《決定》得到全面貫徹落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