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科技局發展科技扶貧致富方案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各鄉、鎮人民政府,縣政府有關部門:
為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若干意見》和省、市實施意見,提高群眾的思想政治與科技文化素質,實施科教興農,引導農民脫貧致富,讓新時代新農民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結合我縣實際,經縣政府同意,提出加強科技文化扶貧致富工作的實施方案。
一、基本回顧
科技文化扶貧是扶貧工作的一項內容,是農科教當前深入農村、提高勞動者素質的一項重要工作。我縣的科技文化扶貧工作,根據中央、省、市要求和部署,按照“扶貧扶人、扶智扶文”的宗旨,從*年實施以來,取得了顯著成績。在*等12個鄉鎮創辦科技文化扶貧致富中心,建圖書室24個,購置電教設備24套,VCD光盤1200套,添置農業種植、養殖、加工等方面的科技圖書以及有關政策和法律、法規等圖書6萬多冊。“*”期間,共舉辦科技培訓班500多次,群眾借閱科技圖書達5萬人次,受益群眾達8萬人。按照上級統一部署,積極參與第六屆村民委員會換屆“組合競選”試點工作,促進了農村基層民主政治建設。文化扶貧工作的開展,促進了農村政治、經濟、文化方面的發展,走出了一條“發展農村科技文化,從提高人的素質起步”的新路子。但由于文化扶貧工作開展時間短,還存在基層干部認識不到位、經費投入不足等問題,致使該項工作進展緩慢。
二、建設的必要性
文化扶貧的宗旨是“扶貧扶人、扶智扶文”,培養、造就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新型農民。具體是“三個基地、一個保障”,即:第一塊基地是科技圖書室。科技圖書室建成是當地農民學知識、學文化、學技術的重要場所;第二塊基地是閱報欄。將閱報欄作為宣傳黨的方針、政策和法律、法規的一個平臺,讓農民及時了解黨的各項方針、政策,推動農村社會主義物質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設;第三塊基地是實用技術培訓中心。開展新型農民的科技培訓,提高農民務農技能,促進科學種田,擴大農業勞動力轉移培訓,增強農民轉產轉崗就業的能力。一個保障是村民自治。實行“組合競選”,加大農民在民主選舉、民主決策、民主監督和民主管理等方面的自治能力,增強農民民主法制意識,開創一條從“輸血”扶貧、“造血”扶貧到“樹人”扶貧的新思路,解決群眾在精神上匱乏、智力上匱乏、信息上匱乏的問題,集中人民群眾的智慧,提高人的素質,使他們自己動手,豐衣足食,實現脫貧致富,在廣大農村形成“人人講勤勞,家家比增收”的良好氛圍,推動全民創業,加快我縣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步伐。
三、建設目標和規模
(一)建設目標:
繼續鞏固、完善、提高現有的12個鄉鎮文化扶貧圖書室和培訓中心,總結經驗,逐步在全縣其它鄉鎮開展文化扶貧,爭取在1—2年時間內,實現每個鄉鎮都有農民圖書室和實用技術培訓中心;把王崗、湯店、八里河、六十鋪文化扶貧中心建成全縣乃至全市、全省的示范中心。
(二)建設規模:
1、每鄉鎮要有150平方米的圖書室和培訓中心,并配備1名專職管理員負責;2、*年計劃投入扶貧資金50萬元,新購圖書5.6萬冊、光盤5600盤。其中16個新開展科技文化扶貧工作的鄉鎮每鄉鎮購置圖書1000冊、光盤100盤,已開展的鄉鎮每鄉鎮購置圖書2000冊、光盤200盤,示范鄉鎮每鄉鎮購置圖書5000冊、光盤500盤;3、有條件的村要結合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建立村農民文化圖書室和農民文化技術學校,村民組建立閱報欄,形成以鄉鎮為中心,輻射到村組的科技文化宣傳教育服務體系。今后要逐步把信息網絡建設延伸到村一級,真正讓農民享受到信息化成果。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強領導。各鄉鎮要將科技文化扶貧工作納入議事日程,確定一名副職分管科技文化扶貧工作。各鄉鎮要為科技文化扶貧中心提供必要的場所,添置必要的設備,使科技文化扶貧活動正常運行。
(二)項目扶持。科技文化扶貧項目納入年度扶貧開發項目計劃,投入扶貧資金,用于購置科技圖書、光盤,添置必要的電教設備,縣財政解決專項工作經費,確保科技文化扶貧工作順利實施。
(三)監督檢查。科技文化扶貧工作是農科教工作的一項重要內容,縣農科教辦要加強對科技文化扶貧工作的指導、檢查,并對資金使用、項目建設情況進行定期檢查、驗收,建立完善的常抓機制,促進科技文化扶貧工作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