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農業局綠色食品整治方案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一、指導思想
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按照農業部專項整治行動方案總體部署和具體要求,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有機農產品(以下簡稱“三品”)質量溯源體系和標志規范使用為核心,以質量安全風險和隱患較大的產品為重點,通過技術培訓、產品質量抽檢、年度檢審、市場監察等途徑,加大檢查指導和依法查處力度,完善認證及監管制度,促進“三品”持續健康穩定發展。
二、工作目標
(一)“三品”抽檢合格率穩定在98%以上,杜絕突發性重大質量安全事件發生;
(二)提高生產經營者的質量安全意識,樹立標準化生產和品牌化經營理念,強化獲證單位生產過程有技術規范、質量標準、質量管理制度及生產管理記錄檔案等,標準執行率達到95%以上;
(三)增強獲證單位使用標志的積極性和規范性,確保90%以上的用標單位規范用標;
(四)全面提升認證管理工作質量、效率和水平,建立健全“三品”監管長效機制。
三、整治重點
(一)重點產品
無公害農產品:蔬菜、水果、畜禽肉、蛋、奶。
綠色食品:蔬菜、茶葉、水果、禽蛋及其制品、液體乳及乳制品、飼料。
有機農產品:茶葉、雜糧、野生資源采集類產品。
(二)重點單位
涉及“三品”重點產品的生產企業及無公害農產品產地認定整體推進項目縣的無公害農產品生產產地。
四、整治任務
(一)落實工作職責,提高工作效率
一是擬訂并下發*市“三品”認證實施細則及監管實施細則,督促各級“三品”工作機構加強內部管理,規范工作程序,完善檔案制度,切實做到認證管理“事前有制度、事中有記錄,事后有文檔,證后有監管”;二是進一步分解和落實“三品”認證監管工作職責,嚴格認證入口關,強化證后監管力度,完善產地動態監管、產品質量監測、包裝標識管理、全程可追溯管理、應急預案、市場監察等監管制度,逐步實現“三品”監管工作的科學化、規范化和制度化;三是明確市、縣兩級農產品質量安全機構“三品”認證監管的工作職能,強化認證檢查員、監管員的職責,確保檢查員、監管員在材料審查、現場檢查、市場監察、整改督查等過程中的行為規范和工作成效。
(二)突出重點,強化監管
重點突出“三品”生產經營的過程中,投入品使用、生產記錄制度、標志規范使用、產品自檢和抽檢等整治要點。在認證和監管現場檢查過程中,重點查處禁用農藥、獸藥及加工產品禁用限用添加劑;重點查詢生產加工記錄、投入品購銷臺帳、產品出入庫記錄;重點監察“三品”標志使用有效性、規范性;重點加強“三品”用標單位產品自檢制度和產品抽檢制度。
(三)強化自檢抽檢,確保產品質量
深入開展“三品”質量監測,對生產基地、銷售市場和加工車間(倉庫)的重點產品按10%比例進行抽檢,針對抽檢中發現的不合格產品,依據相關法規和管理規定進行處理。通過開展產品監測,及時發現產品質量突出問題,找準薄弱環節和工作切入點,建立健全以監測、分析、預警、防范、控制為主線的“三品”風險管理機制。
(四)加大標志使用監察,維護“三品”形象
積極開展“三品”包裝標識相關法律法規宣傳,促使法律法規規定轉變成“三品”生產經營者的法律意識和自覺行動。在全省范圍內深入開展認證標志規范使用檢查,重點對各縣(市)區超市或批發市場中使用“三品”標志情況進行監察,并在企業年檢過程中強化標志管理內容,及時發現和依法查處偽造、冒用、超范圍使用標志等違法違規行為,切實維護“三品”市場秩序。
(五)提高監管能力,強化監管職能
加大培訓,逐步建立有專業技能、懂行業管理的“三品”檢查員、監管員隊伍;重視宣傳,將“三品”質量安全監管作為農業綜合執法的重要內容來抓好抓實;加強協調,積極爭取相關部門的支持,形成良好的“三品”協調監督管理工作氛圍;強化處罰,對檢查監察及檢測過程發現的違法違規現象予以堅決處理,查處一批違規生產及用標的“三品”產品。
五、工作要求
(一)加強領導,分級負責
在*市農產品質量安全中心成立“三品”專項整治工作領導小組,負責統籌協調全省“三品”質量安全專項整治重大問題,統一部署有關重大行動。各級“三品”工作機構應加強對整治工作的組織領導,建立健全相關工作機制,組織專門力量,明確分工,責任到人。
(二)統籌規劃,扎實工作
各級“三品”工作機構要根據本方案的要求,迅速制定本地區“三品”專項整治工作方案,增強現有監管力量,采取有效監管措施,切實將專項整治各項目標和任務落到實處。同時,應注重宣傳引導,爭取上級部門支持,強化技術服務,營造良好的社會輿論氛圍。
(三)加強溝通,及時匯總
各級工作機構應指定專人負責專項整治聯系工作,于單月1日和15日前向市中心通報工作動態,并在各階段工作完成10日后遞交階段工作總結,及時總結進展和成效,將行之有效的做法作為監管制度固定下來,逐步完善“三品”監管長效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