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街道流動婦女兒童有關問題淺析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chuàng)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人的生命在于運動,城市的生命在于流動。隨著城市經濟發(fā)展步伐的加快,來富務工人員不斷增多,在這支流動大軍中相當一部分是婦女,她們有的舉家外出,有的是夫妻結伴。她們在為本地經濟做出貢獻的同時,也暴露出許多亟需解決的社會問題。**社區(qū)作為一個城郊結合部的社區(qū),聚集了
較大一部分的外來務工者,其中不乏較多的婦女兒童。
一、流動婦女的基本情況:
目前,**社區(qū)的流動婦女約有2300人,兒童約為1000多人,流動人口總占**社區(qū)總人口的50,流動婦女小學以下文化水平的占60,中學以上大專以下的占35,大專以上文化僅占5。居住地點主要集中于太平橋區(qū)塊、農民城區(qū)塊、王家莊、金家墩等地,來自四川、江西、湖南等多個省市,主要從事建筑裝修、家政服務、廢品收購、販賣生姜大蒜等工作。她們?yōu)楦魂柺械慕洕l(fā)展做出貢獻,己經成為富陽經濟發(fā)展的一支不可或缺的力量。
流動婦女大部分來源于農村,地區(qū)貧困、受教育程度較低,是在我市外來婦女中普通存在的現象,在一社區(qū)的外來婦女中,小學畢業(yè)或文盲的占60,她們主要從事簡單的體力勞動。這些流動婦女心態(tài)一般比較消極,家庭個人意識觀念過強,國家集體觀念淡薄,社區(qū)歸屬感薄弱,在工作生活中遇到困難、合法權益受到侵害時,依法維權意識不強,缺乏自我保護意識;她們遠離熟悉的家園,親人,人際交往、社交活動趨于空白,心靈空虛,生活沒有目標方向,缺乏自立自強精神;部分流動婦女始終把自己看作“局外人”,與居住地的常住居民格格不入,時有矛盾,對待社區(qū)及鄰里問題時,常常采取“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態(tài)度;大多流動婦女兒童自卑心理較強,認為本地居民看不起外來務工人員,對居民保持一種本能的戒備排斥心理,態(tài)度粗暴,這些不和諧的音符影響了社會的和諧發(fā)展。
二、存在的主要問題:
1、流動婦女的法律意識問題。流動婦女她們一邊謀生,一
邊接受流入地的本土文化教育,她們的人生觀和價值觀也隨之發(fā)生變化,她們以勤勞和樸實得到了當地人的認可,成為推動我市經濟社會發(fā)展的一支不可缺的重要力量。但是由于她們是流動人口,“流動”的特質使她們處于社會管理和法律保護的邊緣,依法維權意識不強,在工作或生活中遇到困難以及合法權益受到侵害時,缺乏自我保護意識,亟需得到社會的關心和愛護。這個問題突出表現在進工廠、企業(yè)的打工的流動婦女身上。她們在得到來之不易的工作后,往往害怕失去工作而不敢與企業(yè)法人簽定勞動合同,多數只是口頭協議和沒有任何協定的臨時雇傭;勞動時間過長,經常性超限度加班;勞動安全環(huán)境堪憂,一些企業(yè)對有毒有害工種缺乏防范措施;大多數外來務工婦女沒有按規(guī)定辦理用工手續(xù),沒有參加社會保險;女工“四期”保護沒有得到很好的落實。
2、流動婦女兒童的醫(yī)療保健問題。在我社區(qū)今年的幾次外
來人口調查時,發(fā)現有的婦女自我保健意識薄弱,衛(wèi)生意識極差,她們?yōu)楣?jié)省用費,往往選擇租住在潮濕、擁擠的、無衛(wèi)生措施的地下車庫中,吃、喝、拉、撒都在一間房中解決。特別是一些以廢品收購、販賣生姜大蒜為主的流動人口,他們往往把收來的廢品、販賣的生姜大蒜都堆積在自己吃的、睡的一間房中,衛(wèi)生狀況極其惡劣,致使病菌有可趁之機。多數流動婦女由于“流動”特性,且收入相對較低,沒有任何社會保險,得病之后往往不敢上正規(guī)醫(yī)院,能挺就挺,實在不行就買幾顆藥對付一下了事,此種情況在流動人口中占的比例達到80以上。由于缺乏基本的醫(yī)療常識或為省錢,許多育齡流動婦女不到正規(guī)醫(yī)院進行圍產期的檢查,更有婦女為躲避計劃生育,生產時在出租房自己生產或找地下診所生產,結果造成嬰兒健康狀況差、畸形與智力低下較多,生育質量較次。由于在出租房或地下診所生產,得不到很好的產前消毒與事后的醫(yī)療服務,產婦與嬰兒的死亡率較高,兒童免疫接種率低。
3、流動人口受教育權利問題。由于父母雙雙在外打工,一
些家庭就把孩子帶在身邊,流動人口中的兒童數量在不斷增加,學齡兒童就學難問題突出。由于本土公辦學校和教師編制緊張,流動人口子女就很難在公辦學校入學。而這些孩子受父母工作性質和居住場所流動性的影響,政府對他們的人口數和境況難以掌握,這就使流動人口兒童受教育成為一個突出的社會問題。部分流動兒童因父母工作的流動性,難以在一個固定的學校長期上學,再加上家庭經濟原因更是連受基礎教育的權利也難以得到保障。
三、對策和建議:
一、政府部門應建立和完善流動人口的綜合管理服務的機制。政府統一領導,公安、教育、衛(wèi)生、計生為主、婦聯、企事業(yè)單位和社區(qū)為輔,切實建立好專門的管理服務機構,把一些急需解決的問題納入統一、規(guī)范的管理范圍,切實提高矛盾化解能力;切實提高進城務工流動婦女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務、
自我保護的能力,使她們能盡快融入當地社會,以便全力維護社會穩(wěn)定,構建和諧社會。
二、加大宣傳力度,提高服務質量。首先,在流動人口集中
的地方,政府與社區(qū)可定期通過就業(yè)技能培訓、聯誼會、文體活動等方式,為流動婦女送去就業(yè)信息,幫助她們提高就業(yè)技能,同時豐富了外來人口的業(yè)余文化生活。其次,與
宣傳、計生辦等部門發(fā)放外來女性維權讀本和有關生理健康的宣傳材料,免費為外來來富女性提供避孕用品和用具,實行與本市婦女“同管理、同服務、同享受”的計劃生育服務措施。今年富春街道己在19個社區(qū)提供了此種服務,得到外來來富婦女的熱烈歡迎。第三,可與司法部門合作,深入社區(qū)外來婦女流動集中的地帶進行婚姻家庭法律和勞動法律法規(guī)的知識講座,積極為流動婦女提供法律幫助和服務,使她們懂得依法維護她們的合法權益,提高她們的自我保護意識和能力,防止不法侵害。我社區(qū)己連續(xù)二年開展了此活動。最后,衛(wèi)生部門也應加大價廉物美的“民工醫(yī)院”建設力度,為外來流動婦女兒童提供切實低廉的衛(wèi)生醫(yī)療服務,使這些經濟上處于弱勢地位的婦女可以看得起病、吃得起藥,保障她們的身體健康。
三、進一步提高流動婦女兒童的教育水平。流動兒童的家庭
往往處于弱勢地位,家庭的物資條件難以保障兒童最基本的生活與學習,又由于流動性比較大,隨著父母的工作地點的變換,流動兒童的就學地點更換頻率比較高,致使他們的受教育水平與本地孩子相差較大。為此,建議政府有關部門應拿出一部分資金用于教育和培訓,加大對學校各項硬件、軟件設施的投入,通過無償提供閑置的國有資產等措施對招收流動兒童的學校予以扶持,對一些特殊困難家庭的子女減免學費,免收外來民工子女的借讀費,使外來務工人員子女享受與本地學生同等的受教育權利,提高流動兒童的受教育的百分比。這點上己有街道與學校做了先例,如春江街道首創(chuàng)的民工子弟學校就較好的解決了部分造紙行業(yè)的外來工的子女就學難問題;富春四小也接納了很多外來打工者的小孩。解決流動兒童的教育問題,既可解除外來家庭的后顧之憂,又為社會提供了有用的人才。對于富陽市的治安也起到一定程度的作用。學校方面:可將進城務工農民子女與城里孩子統一管理、統一編班、統一教學來進一步解決外來流動兒童的受教育權利。
大量外來人口的涌入,既為富陽市經濟注進了發(fā)展的力量,但也為全市流動人口管理工作增加了更大的壓力,在堅持熱情服務與依法管理相結合,堅持善待弱勢群體與保護公眾合法權益相結合的同時,也需要進一步強化管理與服務措施,富陽市政府在2006就提出了“新富陽人”這個溫馨的概念,指出凡是到富陽來務工的民工,都是新富陽人,而且之后還為民工兄弟姐妹制定了一系列的優(yōu)惠措施,使她們能安心的投入到建設富陽的經濟大潮中來。當然流動婦女自身也存在一定的欠缺,需要她們自身的努力。構建和諧社會,維護流動婦女兒童的合法權益,是全社會的責任,不管是新富陽人還是老富陽人,讓我們共同為目標齊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