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章中心 > 正文

      我國農村流通體系建設現狀問題與政策建議

      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我國農村流通體系建設現狀問題與政策建議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我國農村流通體系建設現狀問題與政策建議

      農村市場是我國最大、最具潛力的市場。搞活農村流通、繁榮農村市場,對于促進農民增收、引導農村消費、保持農業和農村經濟穩定發展具有重要意義,是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重要內容。

      一、我國農村市場流通現狀

      經過近三十年的改革開放和發展,我國農村正在從自然經濟向現代經濟過渡,基本實現了從計劃經濟體制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轉軌,市場機制逐步成為農村資源配置的決定性因素,形成多層次、多類型、多渠道、多主體的農村流通體系新格局,農村市場體系建設取得重要進展。

      第一,農村市場規模不斷擴大。改革開放以來,我國農村消費結構實現了跨越式發展,農村市場消費水平不斷提高。*年我國縣及縣以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到2.2萬億元,比改革開放初期的1978年增長21倍,比“九五”末的*年增長1.5倍(接近同期全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8倍的水平)。農村市場的擴大,對促進國民經濟持續快速增長發揮了積極作用,是今后擴大內需、促進新一輪經濟增長最具潛力的市場。

      第二,交易方式和流通業態逐步提升。目前我國農村既有傳統的集貿市場,也有各種綜合市場、專業市場、批發市場和期貨市場;連鎖經營、物流配送、電子商務等現代流通方式,小型超市、便利店等新型流通業態開始從城,市走向農村。一是農產品交易由過去的傳統集市貿易擴展到專業批發、“訂單”購銷、拍賣和期貨交易等現代方式,農產品綜合市場、專業市場、電子商務等發展迅速。到*年底,我國有億元以上的農產品綜合市場539個,成交額2412億元,比*年增長6.1%。二是農資連鎖配送發展勢頭較好,分銷、直銷、超市、總、總經銷等多種經營模式蓬勃發展。目前,我國開展農資連鎖經營的企業近千家,連鎖門店3萬多個,為農民創造了方便、安全和實惠的農資購買環境。三是農村日用消費品流通以小百貨、食雜店、夫妻店等傳統方式為主,連鎖經營、超市、便利店等新型業態開始走向農村市場。*年商務部啟動的“萬村千鄉市場工程”,逐步以連鎖經營、統一配送等經營方式改造農村“夫妻店”、“代銷店”,建設標準化“農家店”。200歷年全國有2287個企業在1817個縣進行試點,全國累計建設農家店16萬個,帶動地方和企業投資約117億元,吸納富余勞動力65萬人,擴大農村消費近600億元,使1.4億農民受益。供銷合作社系統運用現代流通方式改造農村傳統經營網絡,自建、合建連鎖、配送網點近10萬個,50%的消費品零售已納入連鎖經營和配送體系。

      第三,農村市場主體呈多元化格局。農民經紀人、農產品運銷大戶和農村流通合作組織是目前農產品流通的核心主體。據統計,目前我國有從事農產品購銷經營活動的農村合作經濟組織已超過2萬多個,從事農產品流通、科技、信息等服務活動的農村經紀人達600萬個。農資經營已形成由供銷社農資公司、農資生產企業、農業“三站”、個體工商戶等多種市場主體、多種流通渠道共同參與的格局。

      二、當前我國農村市場流通存在的突出問題

      從整體上看,目前我國農村流通體系不健全、流通方式落后、農村現代流通體系基礎薄弱,在根本上不適應擴大農村消費、發展現代農業和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需要。

      第一,城鄉市場規模差距呈持續擴大趨勢。1978年我國城市社會消費品零售額505億元,占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32.4%,而縣及縣以下為1053億元,占77.6%,是國民經濟增長的主要支撐力量。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城市市場規模迅速擴展,到1995年,城市社會消費品零售額首次超過縣及縣以下,城鄉市場規模相差1.2倍。到*年,城鄉市場規模差距擴大到2倍(見圖2)。占全國2/3的農村人口,社會消費品零售額占全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僅1/3。從長期趨勢看,隨著我國工業化、城市化的發展,城鄉市場規模差距呈繼續擴大趨勢。農村市場規模過小、農村消費不足將越來越成為我國新一輪經濟可持續增長的深層次矛盾和根本性問題。

      第二,農村市場流通的地區差距逐步拉大。總體而言,我國東部和中西部地區、農產品產地和銷地,市場流通建設發展不平衡、布局不合理,差距逐步拉大。一方面,表現為農村市場流通東大西小、東強西弱的發展態勢。具體表現在,以連鎖經營、物流配送、電子商務為代表的新型業態和交易方式在東部地區發展迅速,中西部地區比較緩慢;中西部地區的農村流通體系發展程度明顯低于東部地區。*年,億元以上農產品綜合市場成交額,東部地區占全國的78.9%,中西部地區分別只占12.4%和8.7%。另一方面,大中城市等農產品集中消費地區,批發市場設施條件較好,農產品配送、零售網絡比較健全;而農產品產地市場基礎設施條件、經濟效益比較差,特別是中部糧棉油、蔬果主產區以及西部特色農業地區的產地批發市場,交通、通訊和市場交易條件差,發展明顯滯后。

      第三,流通方式和經營業態仍然較為落后。一是傳統流通方式居于主導地位,現代流通業態和經營方式發展不足。目前我國農村市場實行連鎖經營的交易額占農村總交易額的比重不足10%,夫妻店、食雜店仍然是農村生活消費品流通的主要形式,農村超市等新型業態發展滯后。目前發達國家農產品超市銷售比例在70%以上,其中美國、德國達到95%,而我國平均只有6%。二是交易方式落后。據商務部和中國農業大學對全國20個省555個村1萬個農戶進行實地問卷調查,42%的農戶自己銷售農產品,45%的農戶賣給個體商販,只有2.7%的農戶通過定單銷售。農村商品流通的信息化建設處于起步階段,電子商務交易技術采用率較低。目前僅9.2甲。的農村批發市場采用電子商務交易技術,73.2%的農產品批發市場仍采用傳統對手交易方式,只有2%的擁有電子結算設備。與此同時,由于流通技術的滯后,我國水果蔬菜等農副產品在采摘、運輸、儲存等環節上的損失率達25%-30%,遠遠高于發達國家果蔬損失率5%的水平。

      第四,農村流通基礎設施嚴重不足。目前農村流通設施建設未納入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安排,多年來國家投入不足、建設滯后問題嚴重,如農村人均商業面積僅約為城市的1/10,現有農產品批發市場的道路,供水等基礎設施陳舊,電子信息、冷藏等設備設施不完善,服務功能單一,大部分批發市場缺乏信息服務、質量檢測、交易結算、安全監控、垃圾處理等配套服務設施。調查表明,目前只有41.7%的農產品批發市場建有冷庫,11.1%的配備了冷藏車,12.9%的有陳列冷柜。據調查,目前我國只有10%的肉類、20%的水產品、少量的牛奶和豆制品進入冷鏈系統,而歐美國家進入冷鏈系統的農產品比例為85%,我國物流費用占國內生鮮產品總成本的比重高達70%。

      第五,農村市場流通主體規模小、實力弱,大市場與小生產的矛盾突出。目前農村市場流通主體大多是個體商戶、運銷農戶和經紀人,經營條件簡陋,經營方式落后,專業化水平低。農民合作經濟組織雖然數量不少,但規模小、實力弱,市場覆蓋率低。

      第六,農村市場管理滯后。農村市場重復建設和市場缺失并存,有的地區市場布局過多、浪費嚴重,導致“有場無市”、“空殼市場”;有的地區市場建設嚴重不足,沿街叫賣、沿街為市、占道為市的現象比較普遍。市場管理落后,重收費、輕服務現象突出,使農村成為假冒偽劣產品的重災區,劣質商品流通、亂漲價、欺行霸市等問題比較突出,農民消費利益不能得到有效保護。農業部最近組織的抽查表明,全國29個省、市、自治區的339家生產企業的49種產品,抽樣合格率僅為40.6%。2006年前三季度,僅質檢部門查處各類制售假冒偽劣農資違法案件近2萬起,違法案件案值達3億元,嚴重損害了農民利益。

      三、加強農村現代流通體系建設的政策建議

      建設發達的流通產業和完善的市場體系,是建設現代農業的重要保障,是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重要內容。必須強化農村流通基礎設施建設,發展現代流通方式和新型流通業態,培育多元化、多層次的市場流通主體,構建開放統一、競爭有序的市場體系。近期應切實采取以下政策措施:

      1.加大農村流通設施建設支持力度。一是加大投入力度,將農村流通設施建設納入農村基礎設施建設范圍給予支持,拓寬投資渠道,鼓勵和引導社會資金投資農村流通領域。重點要加快建設“萬村千鄉市場”、“雙百市場”、“新農村現代流通網絡”和“農村商務信息服務”等工程。二是繼續推進農產品批發市場建設和升級改造,特別要加大對中西部地區農產品批發市場建設支持力度,加強農產品批發市場信息、檢驗檢測系統、倉儲和運輸等設施建設和改造,加快形成布局合理、功能齊全、安全衛生的全國性骨干農產品批發市場網絡。積極發展以鮮活農產品冷藏和低溫倉儲、運輸為主的冷鏈物流系統,提高農產品冷藏保鮮能力與市場均衡供應能力。三是扶持化肥集中產區和糧食主產區建設農業生產資料倉儲、碼頭與運輸等物流基礎設施,配套完善信息與技術服務體系,形成具有輻射帶動功能的區域性農業生產資料物流配送中心,構建支撐農業生產資料流通的配送、信息服務和技術服務平臺。

      2-大力發展農村現代流通方式。一要對農資和農村日用消費品連鎖經營,實行企業總部統一辦理工商注冊登記和經營審批手續,大力發展農村連鎖經營、物流配送、電子商務等現代流通方式,推動交易方式、服務功能、管理制度、經營技術的創新,全面推進農產品、農業生產資料和農村生活消費品流通網絡建設。二要鼓勵農產品批發市場創新流通方式、推進入市農產品質量等級化、包裝標準化和經營規范化,支持農產品批發市場培育品牌農產品。三要積極引導、鼓勵農產品批發市場和流通企業與農產品生產基地建立長期產銷聯盟。建立農產品“從農田到城市”直達快速通道,清除城鄉流通壁壘,降低物流運輸費用,促進鮮活農產品跨地區流通,形成暢通、便捷、低成本的城鄉農產品物流網絡。四要建立以集中采購、統一配送為核心的農資流通體系,提高大型連鎖化農資流通企業的市場占有率。鼓勵各類投資主體依法進入農業生產資料流通,建立以農業生產資料配送中心為樞紐、以農資超市和便民店為終端的新型供應體制。建立農資流通企業信用檔案,建立質量保障和損害賠償機制。鼓勵農資經營企業發展“莊稼醫院”,把農資經營與農資科技服務結合起來,指導農民科學合理施肥用藥,提高農資施用效能。五要加強農村日用品連鎖配送經營網絡建設。積極發展農村日用品超市,優化農民購物環境。完善農村大件和耐用消費品的銷售與維修服務體系。

      3.積極培育農村流通主體。一是大力培育和發展農村流通合作組織,支持農民跨區域成立農產品產銷合作組織,對農村流通合作組織給予機構登記、辦公場所和經費等方面的便利。建議對農村流通合作組織的技術服務或勞務收入免征企業所得稅。二是加快培育農村經紀人、農產品運銷專業戶和農村各類流通中介組織。加強培訓和業務指導,支持其與農產品批發市場、農產品流通企業建立合作關系。三是積極培育和引導一批有著名品牌和自主知識產權、主業突出、核心競爭力強、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大型流通企業以直接投資或特許加盟的方式將現代流通方式由城市延伸到農村。四是支持中小型農村流通企業發展,在市場準入、信用擔保、金融服務、人才培訓、技術改造等方面給予扶持。五是鼓勵和支持供銷合作社推進開放辦社,發展聯合與合作,提高經營活力和市場競爭力。郵政系統要發揮郵遞物流網絡的優勢,拓展為“三農”服務領域。

      4.加強農村市場流通服務體系建設。一是加強農村信息服務體系建設,推動整合現有信息資源,采用電腦、電視、電話等多種信息傳播手段,采取多種信息服務方式,建立起既能為農民提供農產品交易服務,又能為農民生產生活提供服務的信息平臺。加強農村市場預測預警分析,建立農村市場突發事件應急調控快速反應機制。二是要創新信貸服務模式,探索部門或單位為企業提供貸款擔保的信貸方式,滿足流通企業資金需要。三是進一步改善農產品流通環境,繼續推動建立全國性支持鮮活農產品運銷的“綠色通道”,對運輸鮮活農產品的車輛給予降低收費標準甚至免除通行費的優惠,真正實現省際互通。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水果派| 亚洲AV日韩AV天堂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国产精品久久丫| 亚洲AV日韩AV高潮无码专区| 久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 亚洲成A∨人片天堂网无码| 亚洲AV成人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色欲色欲www在线播放| 成人区精品一区二区不卡亚洲| 亚洲人成电影网站| 亚洲人成网站日本片| 亚洲一级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高清不卡| 亚洲国产视频久久| 亚洲综合av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色最新高清av网站| 亚洲国产精华液2020| 亚洲AV成人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亚洲情侣久久精品| 亚洲国产成人久久精品99| 国产成人精品曰本亚洲79ren| 中文字幕亚洲日本岛国片| 亚洲午夜久久久久妓女影院| 亚洲精品字幕在线观看|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 久久久久亚洲精品天堂| 亚洲国产综合人成综合网站00| 亚洲一区精品视频在线| 亚洲欧洲日产国码久在线| 精品国产亚洲AV麻豆| 亚洲日韩中文在线精品第一 | 亚洲精品色婷婷在线影院| 亚洲中久无码不卡永久在线观看| 亚洲综合图色40p| 亚洲国产精品第一区二区| 亚洲国产精品乱码在线观看97| 中文字幕乱码亚洲无线三区 | 亚洲AV午夜成人影院老师机影院| 亚洲国产二区三区久久| 亚洲中文字幕在线无码一区二区| 亚洲人成网站免费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