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法律服務新農村思考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是黨中央、國務院繼提出小康社會、和諧社會建設之后,對加強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具有全局意義的重大戰略部署。目前的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既不同于十一屆三中全會后農村聯產承包責任制時的新農村建設,也不同于""時期的新農村建設,更不同于""時期的新農村建設,它是按照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要求進行的新農村建設。
一、服務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司法行政部門責無旁貸
"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既是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總體目標,也是司法行政工作為之努力的方向。新農村建設有如上山爬坡,需要方方面面來助力、來服務。司法行政部門服務新農村建設,是職能所在、責任所在,我們一定要像服務小康社會、和諧社會一樣,服務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為新農村建設提供優質高效的法律服務。
二、司法行政部門在服務新農村建設中面臨的機遇與挑戰
司法行政部門應正確地分析在服務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中面臨的形勢。我們認為,總的講,在服務新農村建設中,司法行政部門是機遇與挑戰同在,希望與困難并存。就前者來說:首先,是政治上的機遇。自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被確立為我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后,科學執政、民主執政、依法執政又成為黨的新的執政方式;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又把民主法治作為第一項任務,提上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可以說,我國社會主義法治的春天已經真正到來。伴隨著這個春天到來的是作為社會主義法治進步重要標志之一的司法行政職能的逐步完善。世界法制史已經并將繼續證明:司法行政興則法治興。其次,是改革上的機遇。過去的機構改革,司法行政部門總是首當其沖,不是撤就是并。而在近兩年的全省鄉鎮綜合配套改革中,鄉鎮司法所不僅沒有遭到以前的厄運,而且成為少有的幾個可以由縣派駐到鄉鎮的機構。省市6部門專門行文,要求所有司法所收編直管,實行人財物事統一,司法所長比照派出所長、法庭庭長職級選配。基層司法所的同志開始揚眉吐氣。第三,是政策上的機遇。一是司法部、國家發改委利用國債資金建設中西部地區司法所。經過建設,我市出現了一批硬件設施相當不錯的司法所。二是各級司法行政和財政部門還為基層司法行政部門提供了裝備資金及相關轉移資金如法律援助資金等。三是省司法廳積極爭取省委、省政府支持,為基層司法行政部門提供政策性轉移支付資金,全市縣級以下司法行政部門每年可獲得轉移支付資金280萬元。
但是也要看到,我們面臨的挑戰也不少。我國司法行政部門恢復重建晚,先天不足、后天營養不良,前些年的工作帶有濃厚的計劃經濟及人治色彩。況且這些年來,司法行政新增職能基本上未到基層。目前基層司法行政部門的主要工作與20多年前相比,已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帶來了諸多不適應:其一,是工作范圍的不適應。以民調為例,過去的調解對象,主要是發生在家庭、鄰里之間的民間糾紛,現在已遠遠不是這個概念了。目前農村的矛盾糾紛呈現出數量多發、內容擴展、成因多元、危害加劇、激化迅速、調處困難等特點。計劃經濟時期根本不存在的土地糾紛大幅上升,此外,我市的外出農民工達320余萬人,還有3000多名三峽移民。他們既有自身如何維權,又有與別人發生矛盾糾紛如何處理,還有如何對他們進行法制教育的問題。由農村債務引起的矛盾糾紛甚至刑事案件時有發生。而在矛盾糾紛大量出現的情況下,隨著公安110的開通,一方面基層派出所承擔了大量的矛盾糾紛調處任務,影響了偵查破案和治安管理;另一方面司法所里門可羅雀,"等米下鍋",司法行政部門指導管理的人民調解存在著"組織弱、受理少、力度小、調不了"的狀況。其二,是工作方式的不適應。在農村尤其是村組,開展普法宣傳形式單一,一般是開大會、喇叭喊;搞培訓、學條款;賣教材、又不敢;想過硬、手段軟的問題。現在是高科技、多媒體時代,對我們過去習慣的灌輸式辦法,文化層次高的不感興趣,層次低的又搞不懂,甚至厭煩。這條路很難繼續走下去。其三,是工作主體的不適應。經濟社會的發展,要求有高質量的法律服務和高素質的司法行政隊伍、法律服務隊伍,雖然這些年上述兩支隊伍的政治業務素質有所提高,但是"說不了話、寫不成文、辦不成事、提不起神、安不下心、負不了責"的"六不"人員在我們系統并非個別。在民調隊伍中,過去我們工作的主體是德高望重的老黨員、老干部、老前輩、老姨媽,觀在也有一個如何更新知識、增強法律素質的問題。
此外,雖然保障力度加大,但是目前基層司法行政部門工作經費匱乏、生活艱苦、留不住人也是一個不爭的事實。
三、以科學發展觀為統攬切實服務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偉大事業為司法行政部門提供了一個充分施展自己能力的太平臺。為了認真做好這項工作,最近,我們局黨組多次進行研究,并派出4個調研組,到縣市進行調研。印發了《荊州市司法行政部門服務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意見》以及相關的幾個文件,并把今年確定為全市司法行政部門的工作落實年、改革創新年、隊伍整頓年、基礎建設年、服務規范年。要求全方位地做好包括服務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在內的整個司法行政工作。
一圍繞中心抓服務。一是準確定位,主動服務。從2002年起,我們就把全市司法行政部門的職能定位在法律服務之上。事實證明,這個定位是符合實際的。今后在服務新農村建設上要更超前、更周到。我市各級司法行政部門都應拿出與"十一五"規劃相適應的具體服務方案。要有規劃、有措施、有保證。二是找準入口,重點服務。要以農村法制宣傳、人民調解、法律援助、法律服務等為重點,加強力量、加大投入,提高針對性,注重實效性。當前,破解村級債務難題是法律服務的一項重要任務,要采取經濟、行政、法律手段予以解決。要積極建設基層政府和行政組織,依法主張債權和積極維權、把國家、集體、公民個人的損失減少到最低限度。三是多辦實事,優質服務。如農村普法缺乏陣地,我們要集中力量建設村級法律圖書室,形成穩定實用的普法陣地,讓村民和打工回鄉人員有一個固定的學習交流場所。
二創新方式抓服務。一是觀念上創新。要走出司法行政小圈子,躍上服務農村大舞臺。如果說有些工作差的不是思路只是落實的話,那么司法行政工作是既差落實,也差思路。因而要以創新謀發展,以作為求地位。二是方法上創新。我們正在大力推廣松滋、石首一些地方開展"警司聯調"的經驗;同時,積極做好全市各級政府律師顧問機構建設工作,以更大的力度在全市范圍內推廣市"四大家"領導選配個人公務律師的經驗。三是形式上創新。充分運用現代傳媒覆蓋面廣、群眾易于接受、喜聞樂見的優勢,請組織部門支持,利用每個村的黨員電化教育活動陣地開展法制宣傳;與電臺合作,制作法制節目進行播放;在荊州電視臺"江漢風"節目上制作"今日說法"式節目每個行政執法部門和司法部門提供2個以上的法制小節目,以案說法;建立"荊州法治網"站;積極創造條件,開展法治荊州的創建工作;解決農村特困群眾請不起律師、打不起官司的問題,在每個鄉鎮建立法律援助工作站的基礎上,每個村組建立起法律援助咨詢聯絡點,有條件的可由村民小組長兼任法律援助聯絡員、法制教育宣傳員;開展法律援助與農民工同行活動,在我市外出打工人員相對集中的地方建立維權協同機制。四是落實上創新。要堅持摒棄以會議落實會議精神、以文件落實文件要求的作法,注重工作的社會效果、法律效果,把執行力、落實力作為提高執政能力的重要內容。
三夯實基礎抓服務。一是重心向司法所傾斜。服務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是今年乃至今后一個相當長時間內司法行政部門的重要任務,我們要做到研究工作、檢查工作都要把基層工作做得好壞、基礎是否牢固作為重要的評判標準。真正做好打基礎、管長遠的工作,做幾件實實在在的事情。二是做到力量向司法所下沉。要通過努力,在3年之內,使所有的司法所達到2至3人;保證司法所的基本工作經費到位。三是管理向司法所使勁。全面實施我市司法所建設的19項制度,實現司法所工作的規范化。
四內強素質抓服務。服務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隊伍是保障,是前提。最近,我們制定了《關于在全市司法行政系統開展爭創"五好"班子、建設"五型"系統的意見》,建立了黨委組中心學習組"一月一學習"制度、"兩月學考一法"制度、"三學三考"制度學政治、學業務、學電腦和參加國家司法考試、法律學歷考試、外語等級考試,要求司法行政干警和法律服務人員做到"三懂三會"懂法律、懂政策、懂業務,會寫、會說、會做,正式啟動了今年隊伍教育整頓年活動,以保證隊伍素質有明顯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