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提高農民素質思索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實現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宏偉目標,在當前和今后一個相當長的時間里,應當著力于提高農民的素質,包括提高農民的文化素質、市場素質、道德素質和政治素質。那么,怎樣提高農民的素質呢?需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首先,高度重視并將提高農民素質列入日常工作計劃。農民素質的提高是一個長期的過程,靠搞轟轟烈烈的活動是不行的,靠搞形式主義的活動也是不行的。比如一些地方,平時不注重農民文化教育,到了搞成人教育驗收時,臨時抱佛腳,在村小學或村委會掛個牌子充充門面,弄幾張表格,填一串數字,糊弄上級檢查,諸如此類,都是不正確政績觀的表現。因此,各級黨委、政府要把提高農民素質作為貫穿整個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一件大事來抓。
其次,要搞好調查研究。各級黨委、政府一定要注意科學的決策性。而科學決策往往來于調查研究。要十分注意對農村的實際情況做認真的調查,對當地的農業生產力水平、科技推廣水平、產品營銷水平、農村精神文明程度、民主管理程度進行具體分析,有針對性地做好教育規劃。經濟發展程度較低的地方,農民一般急需提高科技素質;而經濟已有了較高發展,生活已較寬裕的地方,農民一般急需提高精神素質和民主管理素質。
第三,要不斷加大投入。農民素質的提高需要資金投入,如對農民進行科技、文化培訓,在農村建立并維護圖書館、文化站等文化設施,舉辦有益的公共活動。但我國大多數鄉鎮財政維持日常運轉都已經捉襟見肘,沒有多少剩余財力投入。在這種情況下,解決的辦法惟有拓寬資金來源,引導、鼓勵和支持民間資本投入。要制定政策,按照投入與收益對等的原則,允許民間投資興辦專業技術培訓學校和培訓班。農副產品加工企業,與農業相關的部門,以及農業科技人員,都可以采取不同的形式辦學。通過引導民間力量進入,可以緩解鄉鎮財政的投入壓力,調動其社會各方面的積極性,為提高農民素質開辟廣闊的資金來源。
第四、要鼓勵農民回鄉,鼓勵人才由城鎮向鄉村流動。改革開放20多年來,從農村流入城市打工的人數逐年增加,目前已達到1.2億—1.4億,占全國總人口的百分之十。從農村流向城市打工的人口中,青壯年和文化程度相對較高的勞動力居多。這些人流出后,導致留在農村的人以老幼病殘為主,他們基本沒有勞動能力,文化素質也較低,家庭承包的土地多有拋荒,使用推廣新技術就更談不上,這對于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是很不利的。因此,應該鼓勵一部分農民回鄉搞建設。從調查情況看,一方面,農民逐漸感到,即使進入城市,他們也很難獲得與城市人同等的收入水平、生活水平和各項權利,基本處于城市邊緣狀態;另一方面,隨著農村稅費改革的進行,農民的負擔也減輕了不少,農村的收益有所上升。這些,對于鼓勵青壯年農民回鄉從事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是有利的。應該進一步采取措施,比如加大補貼力度等,提高農民從事農業、建設農村的收益,加強對農民的技術培訓,提高農業生產效率,加大農村對農戶的吸引力。同時,要積極鼓勵城鎮管理人才向農村流動,如興辦一些農業服務項目,幫助拓寬農產品市場,同時推動農村管理制度的革新,成為強化農村與城市之間關系的一座橋梁。
第五、要挖掘保留在農村中的傳統文化精華,用作加強農村道德精神文明建設的寶貴資源。我國傳統文化注重人與人之間關系的和諧,它的許多可貴的價值觀念,如孝悌友愛,在農村中有著很深很悠久的民眾基礎;我國傳統的許多民俗活動,如扭秧歌、開社會等,對于活躍鄉村文化、讓村民脫離低俗的文化娛樂,具有很好的作用。鄉村領導應該充分重視挖掘保留在農村中的傳統文化精華,用作村民喜聞樂見的鄉土教材,弘揚高尚和諧的文化理念,引導人們樹立知恥的觀念,自覺遠離黃賭抽等丑惡現象。另外,對于有些地方農村中宗族勢力抬頭的狀況,我們也不必一概視為洪水猛獸,必欲除之而后快。在古代中國,家族在和諧鄉里、調解糾紛方面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是當時社會穩定的一支重要力量。宗族在穩定農村社會、和諧鄰里關系方面能否發揮積極作用,關鍵在于對宗族勢力是否能進行正面的引導。只要能保證宗族中有影響的人物衷心擁護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督促他們帶頭接受推廣科學技術、帶頭弘揚積極向上的風氣,那么農村中的宗族關系恰好可以成為加強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助力而不是阻力。
第六、要高度注重農村教育的發展和教育質量的提高。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是一個長期的過程,農民素質的提高也不是一日兩日的事。對于當前農村的勞動力來說,提高素質的主要途徑是參加培訓;而對于農村的兒童而言,則要讓他們系統地接受學校教育,努力提高他們的文化素質。兒童是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未來,只有他們的文化素質整體提高了,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成果才能得到長久的維護。因此,要重視對農村教育的軟件、硬件投入,改善農村教育的質量,保證農村人口的素質一代一代能得到提高。
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是一項長期而偉大的戰略任務。提高農民素質,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必由之路。我們必須高度重視農民素質的提高,加大投入,加強對農民的培訓,加強農村優秀文化資源的挖掘,加強農村教育的發展,同時鼓勵進城的農村青壯年勞動力返鄉參加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鼓勵優秀人才向農村流動,從科技文化素質、經濟知識、道德素質、政治素質等各個方面提高農民的素質,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奠定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