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整治環境新農村建設思考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通過兩天的學習,特別是聽了梁省長的重要講話、三位專家的專題講座和剛才各位領導的發言,深受教育和啟發。進一步增強了對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重要性、必然性和緊迫性的認識;加深了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豐富內涵的理解;也更加明確了我們水利部門在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中的責任和使命。
這里,我就結合農村河道疏浚整治的工作實踐,匯報三點學習體會:
第一,服務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必須從解決農民群眾最迫切、最期待的問題入手。
水利,歷來就是農業和農村最基本的基礎設施,水安全、水資源、水環境問題,與廣大農民的生產生活和農村經濟社會發展密切相關。面廣量大的農村河道既是承擔農村灌溉排澇任務的基礎性工程,又是農村環境的重要載體,有的還是重要的飲用水源地。由于多方面的原因,農村河道多年沒有得到系統的治理和維護。據規劃調查的結果,全省縣鄉一級河道有2萬多條,淤積的土方量有14億立方米;村莊一級河塘有19萬余條,淤積的土方量超過10億立方米。存在三個突出問題:一是因河道淤積堵塞,甚至被人為填埋,導致水系破壞,灌溉、排澇能力嚴重削弱,稍雨成災!二是河道里垃圾成堆、雜草叢生,嚴重影響村容村貌和環境衛生;三是河道污染、水體發臭,甚至危害到村民的健康生活。多年來,農村基層干部群眾要求解決這個問題的呼聲不斷,各級人民代表和政協委員也有很多提案和批評建議。今年,省委、省政府聽民聲、順民意,把疏浚整治農村河道作為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主題實踐活動的重要內容,并列為“十一五”新農村建設五件實事的重要項目。今年一開始實施就得到農村基層干部和農民群眾的普遍擁護和熱情支持。省委、省政府明確不要農民掏一分錢,但在基層黨員干部的帶頭下,群眾自愿投工投勞達1237萬個工日;省委、省政府原計劃疏浚土方1億方,實際完成1.68億方,加上縣鄉河道實際完成4億方,超額完成省委、省政府部署的任務。基層黨員干部普遍反映:在這次農村河塘疏浚整治活動中,基層組織的號召力這么強,農村參與的積極性這么高,社會各方面反映這么好,是多年少見的。我們認為這其中的一個根本原因是:做農民想做的事,從解決農民最迫切、最期盼的問題入手,就能真正激發農民群眾的積極性。這也要成為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一條重要原則。
第二,服務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必須讓農民得到更多的看得見、摸得著的實際利益。
在農村河道疏浚整治的組織工作中,我們認真貫徹省委、省政府領導提出的要真正把好事辦實、讓農民群眾受益的指示精神,堅持充分聽取農民意見,實施方案經村民討論。針對農村河道面廣量大、施工復雜的情況,我們根據群眾的要求,提出區別輕重緩急,實行分期治理。首先選擇農民居住集中、淤積堵水嚴重、水污染問題突出、對村民生產生活影響較大的河道列為首批整治。同時,我們堅持科學規劃,實行綜合治理,合理利用水土資源,把農村河道疏浚,與土地復墾、道路建設、環境整治、植樹造林和發展水產養殖等有機結合起來,農村河道疏浚整治實現了五個方面的綜合經濟社會效益:一是恢復提高引排能力。通過疏浚淤泥,拆除壩埂,配套橋梁,有效地恢復了河道引排順暢的功能。特別是在今年蘇北局部地區雨澇災害中發揮了顯著效益。二是促進了農村水源安全。通過溝通水系,促進水體交流換,加強污水垃圾管理,使河網水質有明顯改善,特別是一些縣鄉河道的疏浚整治,有效地解決了許多縣鄉飲用水源的安全問題。三是治理了村莊環境。通過整治河坡、植樹綠化、清理垃圾,使許多農民居住小區的河塘達到了水清岸綠,生產生活環境明顯改善。四是促進了經濟發展。通過河道疏浚,改善了農村水運,促進了農村水產、綠化和土地整理等生產發展,增加了農民收入。五是改善了黨群干群關系。社會普遍反映,疏浚整治農村河道,這是黨委、政府為農民群眾辦的一件大好事,明顯拉近了黨員干部與農民群眾的距離,增強了基層組織的號召力和凝聚力。不少地方的農民群眾將疏浚整治后的農村河道稱為“健康生命河、致富幸福河、干群貼心河、潔美家園河、文明道德河”。通過農村河道疏浚整治的實踐,使我們更加認識到,新農村建設中的水利工作,必須始終圍繞影響農民生產生活和農村經濟社會發展中的水安全、水資源、水環境方面的突出問題,真正做到為農民辦事,為農民解憂,為農民謀利,讓農民滿意。
第三,服務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必須突出政策創新和制度創新。
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中水利工作面廣量大,任務艱巨,需要創新政策、創新制度。農村河道疏浚整治是社會公益性項目,主要依靠政府財政投入和農民的投工投勞。在實際操作過程中,基層同志創造性地引進市場機制,合理開發利用水土資源,有的以土換資,有的以水生財,有的結合整治航道,引導受益企業參與投資,有效地利用資源和市場機制擴大籌資渠道。而且,逐步形成了政府主導、農民投工投勞、社會積極參與的農村水利投入機制,為五年全面完成農村河道的疏浚整治奠定了基礎。為了建立農村河道的長效維護機制,我們根據蘇南、蘇中、蘇北地區的不同條件,把政府扶持與出讓河道的堤坡林地、河塘水面經營權等有機結合起來,建立了“以河養河”的管理機制。實踐證明,加強政策創新、制度創新,是調動農民生產積極性和創造性,進一步解放農村生產力,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根本動力。
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是我國現代化建設進程中的一項長期任務。“十一五”期間,我們將根據省委、省政府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總體部署,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在繼續抓好南水北調、治淮工程和海堤建設等重大水利項目建設的同時,針對農村在水安全、水資源和水環境方面的突出問題,抓緊推進以水系環境整治為重點的河道疏浚,以解決因洪致澇問題為重點的區域治理,以改善山丘區水源條件為重點的水庫除險加固,以節水增效為重點的農業灌區改造,以提高農民飲水質量為重點的飲用水安全等五項重點工程,為實現“兩個率先”、加快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作出新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