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婦聯加強平安建設調研報告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為了認真貫徹落實全國推進農村平安建設工作電視電話會議精神,推進X縣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構建和諧平安*,作為縣綜治委成員單位,縣婦聯就“如何充分發揮婦聯組織作用在農村牧區全面推進平安家庭創建活動”、“如何發揮婦聯組織優勢加強對農村未成年人尤其是留守兒童教育管理工作”等課題進行了專項調研。調研采取了聽匯報、看點、座談、入戶訪談、調查問卷等多種方式。
通過調研表明,在平安家庭創建活動中,縣、鄉鎮婦聯從實際出發,發揮婦聯組織在家庭領域的優勢,從提高家庭成員的法律素質、致富能力、家庭教育水平、營造文明和諧的家庭環境、增強家庭防范意識、婦女維權、為群眾辦實事等方面入手,開展了各具特色、豐富多彩的創建活動,取得了較明顯的成效。
一、影響家庭平安的因素
一是離婚率逐年上升。社會的發展改變了人們的物質生活,也改變了人們的精神生活,特別是改革開放后,人們的婚戀觀發生了深刻地變化,離婚率的居高不下成為了影響家庭和諧的一大因素。*縣民政局一年受理的離婚案件達180多件。
二是老人贍養問題突出。*人民法院一年受理的贍養案件達26件。有如下幾種狀況:
1、一些子女推卸責任,使老人生活無著落。從調查走訪的情況看,多子女家庭互相推卸贍養責任的占全部贍養糾紛的80%以上。
2、部分農村青年文化素質低,法制觀念淡薄,拒不承擔贍養老人的法定義務。
3、一些老人在處理諸如分家產、幫忙料理家務等事務中,或重子輕女,或重女輕子;或重小輕大,或重大輕小。從而導致子女對父母產生偏見,并把所得好處與贍養老人對等起來,形成多得好處多養老,少得好處少養老,不得好處不養老的格局。
4、個別子女由于自然災害、或供自己的孩子上學、或家中有病人等造成經濟非常困難,導致在贍養老人問題上心有余力不足,沒有能力贍養老人,使老人的贍養存在危機。老人贍養問題最終成為家庭不平安的因素之一。
三是未成年人教育存在偏差。父母對子女的教育和老人的隔代教育之間存在著教育理念、教育方法等方面的差異,這些差異往往引發兩代人在未成年人教育上的矛盾,造成家庭的不和諧。
四是留守婦女問題凸現。
1、勞動強度大,身體健康受損。“留守婦女”既要承擔繁重的農業生產勞動,又要料理家庭事物,有的還要照顧年邁的老人,教育未成年的孩子,勞動強度很大,嚴重損害身體健康。勞動強度大幅增加,勞動時間明顯變長,“留守婦女”的體力大幅度透支。對于一些生育孩子本就落下病根的“留守婦女”來說,家中缺勞力和生產勞動強度加大是當前面臨的最大難題。
2、夫妻情感缺失,家庭功能失衡。“留守婦女”大多是中青年,一些長期分居的“留守婦女”,自我控制力不強,易受不良現象和不法分子的誘惑,出現婚外情和婚外性行為,影響了夫妻感情給婚姻家庭帶來不穩定因素,形成了家庭婚姻的危機。
3、養老、子女養育方面暴露出新問題。因丈夫長期外出務工,家庭的養老、子女的養育的重擔全部落在“留守婦女”的身上。在養老和子女養育方面容易暴露出一些情況問題:一是虐待老人現象呈現上升趨勢,二是子女的教育培養狀況呈下滑趨勢。
4、安全感降低,家庭財產受威脅。男性勞動力外出后,農村只剩下了老人、兒童和婦女,這種人口結構的變化,會帶來農村治安防范力量的減弱,使農村社會治安隱患增加,農村中針對留守家庭的小偷小摸現象增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