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農業局加強化肥市場調研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今年以來,從中心到自治區不斷加大支農力度,各項促農增收政策逐步到位,極大地激發了廣大農民的種糧積極性。為及時了解把握*自治區化肥供給工作情況,4至5月份,*供銷社經濟發展部和辦公室對*、*、*、*、*、*等市縣化肥市場進行了專項調研。現將調研情況匯報如下:
一、我區化肥市場現狀分析
(一)化肥供需總量基本平衡,尿素供給凸現緊張。
根據我區農業種植情況和農民用肥習慣,預計20*年全區需要各種化肥累積約60萬噸(實物噸),其中,需要尿素17萬噸、碳銨28萬噸、二銨6.5萬噸、復合肥4.5萬噸、其它化肥4萬噸。目前我區共有化肥生產企業17家,其中尿素生產企業2家,尿素年產量約130萬噸(實物噸)。從目前看,全區化肥供需總量基本平衡,但個別品種,尤其是尿素供需缺口較大,凸現供給緊張局面,為9年來所不遇。以灌區為例,今年*灌區夏糧面積為485萬畝,比上年增16萬畝,據調查,5、6月共需尿素8萬噸,截至6月17日,中石油*化工銷售公司僅向區內供給尿素5萬噸,缺口達3萬噸。據統計,今年截止目前,全區供銷社系統累計購進各種化肥11萬噸,同比下降11.8%,其中購進尿素2.2萬噸,同比下降22.7%;累計銷售化肥11.8萬噸,同比下降15%,其中銷售尿素2.5萬噸,同比下降25.9%。
在尿素貨源奇缺的情況下,全區各地尿素市場頻頻告急,為了不誤農時,許多農民沒有辦法,只得用摻混肥料追肥,無形中增加了種糧成本。
(二)農資價格居高不下。
從今年化肥價格情況看,主要化肥品種與去年同期相比,總體呈增長態勢。4、5、6月份,川區尿素私人市場零售價格分別為1750元/噸、1825元/噸和1980元/噸,比去年同期分別上漲21%、25%和35%;美國產磷酸二銨市場零售價格為3000元/噸,同比上漲21%;復合肥零售價格為1250元/噸(低含量)和2400元/噸(高含量),同比上漲21和23%;碳銨比去年同期上漲了8.7%。化肥(非凡是尿素)價格飆升成為全社會廣泛關注的問題。
面對飛速上揚的農資價格,農民普遍表示超出了自己的心理承受底線。不少農民說:"去年政府對我們進行了糧食補貼,免除了部分農業稅,再加上糧食價格高,我們才獲得了比較好的收入,要是化肥價格還這么漲下去,我們種糧也就沒什么賺頭了。現在的化肥價格實在是太高了!"
由于化肥價格大幅上漲,不僅導致化肥品種結構、供求等方面發生很大變化;而且也一定程度地改變了農民的用肥習慣,如減少化肥用量,增加農家肥用量,轉用低濃度化肥,改儲肥為即用即買;同時也帶來肥料市場不合格產品增多,假冒偽劣產品有所上升等一系列問題和矛盾。南部山區由于種糧產量低、農民收入低等原因,農民一直不愿增加化肥投入,弱化了農民增收前景。今年國家和自治區惠農政策給農民帶來的收益,將會有相當一部分被農資漲價所抵消。農資持續漲價,種糧不賺錢,將挫傷農民糧食生產的積極性。
造成今年化肥高價位運行的主要因素是:
市場需求的拉動。近兩年來,中心和自治區出臺了一系列的惠農政策和鼓勵農民種糧的措施,大大調動了農民種糧的積極性,這些因素都促使用肥量增加。另外,尿素作為工業原料用量的增加也是需求旺盛的一種表現。
化肥生產成本高。近兩年來,與化肥生產密切相關的能源產品價格上升,造成化肥成本增加。以尿素生產為例,目前,我區化肥生產主要以煤炭和天然氣為原料,煤價上漲促使尿素生產成本增加,此外,水、電、油等價格都有不同程度的上揚,這種生產成本提高推動了肥價上升。
化肥冬儲量不足。由于化肥生產成本大幅抬高,引發了冬儲資金、資源的相對緊張,打消了經銷商的冬儲積極性;加之國家化肥調控政策的時間滯后,導致冬儲化肥價格居高不下,冬儲之時,經銷商普遍認為化肥價格太高,擔心國家會出臺新政策調整化肥價格,因而大多持幣觀望,不敢盲目存貨。一邊是農田用肥量增加,一邊是化肥貯量不足,這種供不應求的狀況,必然拉動化肥價格持續上漲。
農產品價格上漲。化肥作為糧食的"糧食",糧價的上浮必將支持肥價的上揚。糧價上漲,化肥價格必然上揚;糧價下跌,化肥價格隨之下降。近年來,糧食價格都出現了大幅度的增長,農民種糧的積極性空前高漲,農產品漲價帶來的"滯后效應"導致化肥價格繼續上漲。
外省區肥市的影響。一方面,由于國家從今年元月份開始對出口尿素征收260元/噸的關稅,我區尿素生產企業在出口無利的情況下,選擇大量區外銷售,從而加劇了區內尿素供給的緊張局面。另一方面,由于自治區政府采取限價措施,使得我區市場尿素價格低于周邊省區價格,據了解,目前*區內市場尿素平均零售價為1980元/噸左右,而周邊內蒙古、陜北等地零售價高達2200元/噸以上,其誘人的差價,引來周邊省區的許多中間商,在*境內大量收購尿素,有些區內經銷商擋不住高價誘惑,將批發來的尿素轉手倒賣外地,造成本地區尿素嚴重內虧,供給緊張,這是尿素價格飆升的主要原因。
無序競爭加劇。目前,我區尚未建立規范統一的農資市場,非凡是一些不法農資經銷戶利用春耕備耕期農民購買化肥心切的心理,囤積居奇或層層轉手加價,哄抬價格或不按規定明碼標價,種種行為,擾亂了化肥市場。
非凡是進入4月下旬和5、6月份追肥季節,由于我區引黃灌區小麥頭水澆灌時間集中,追施尿素用量激增,因而造成大部分地區尿素供給趨緊,甚至有些鄉鎮銷售斷檔。個別經銷單位乘機漲價、坑害農民。
(三)化肥市場品牌多,質量雜。
據*縣農資公司反映,全縣化肥品牌多達100多個,化肥市場品牌眾多,質量良莠不齊。基于這樣的市場環境,農民如霧里看花,眼花繚亂,不僅使農民們感到無所適從,也給了流動小販可乘之機。一些小型復合肥生產廠家則采取換包裝、換牌子等手段,以洋包裝、假合資、虛假廣告來誤導農民消費。
(四)經營主體成分復雜。
隨著改革的深化,化肥市場原有的經營格局已被打破,形成了供銷社、農業三站、生產企業和私營企業及個體戶占據化肥經營主導地位。據了解,在*縣內,具有化肥經營資格的企業就達21家之多,各自網點遍布鄉村集鎮,這些企業大多各自為戰,相互之間無序競爭,彼此爭市場、爭利益。在調查中我們了解到,這些年來,面對農資流通格局發生的新變化,供銷社系統加快內部改革步伐,把絕大部分基層供銷社承包給職工經營,使其成為實際意義上的個體經營戶。他們名義上雖然與基層社脫離了關系,但仍沿用原來的工商稅務登記、化肥農藥經營許可等證照,對外仍稱供銷社經營點。這種掛靠關系模糊了他們的主體資格,在經營中輕易出現問題。
(五)供銷社農資系統內部聯合意識淡薄。
過去在計劃體制條件下,主要農資商品都是自上而下層層分配,這種靠計劃分配商品維系的供銷社系統內部關聯度比較緊密。隨著改革的深入,農資企業作為獨立的商品經營者,系統內部的合作意識淡化,市場競爭全方位展開后,內部競爭也十分激烈,在本位利益驅使下,系統內部各自為戰,內耗力量隨之發生,嚴重削弱了系統的整體實力。
(六)經營資金困難。
農資企業自有資金普遍嚴重不足,加上近年來許多農資企業轉制后經營資金更是有限,而要維持正常經營惟靠銀行貸款,而作為貸款基本戶的農業銀行,過去把保證農資經營所需資金作為一項政治任務,隨著農業銀行步入商業化軌道,政府也取消了指令性貸款計劃,使得農資企業貸款十分困難。農資公司的經營舉步維艱,有的甚至到了資不低債,頻臨破產的邊緣。
(七)淡儲難以實施。
過去由于農資公司責任明確,且政府給予適當補貼,銀行保證資金供給,農資經營部門普遍重視做好"淡儲旺供",但是近年來隨著農資供求情況變化和農民購買習慣的改變,農資儲備期相應拉長,所需資金更大,在儲備問題上,一種情況是受到資金約束,儲備數量受到限制,一旦到了使用高峰,很有可能發生脫銷。同時生產廠家出廠價格不穩定,有時出現了淡季價格高于旺季的不正常現象,從而嚴重影響了化肥的"淡儲旺供"工作。
(八)農民防范意識差,維權困難。
在本次調查中,發現被調查的農戶在購買化肥時,大多數農戶僅憑化肥包裝袋標識或化肥外觀、色澤、氣味或服從經銷商推介等分辨質量優劣,購買化肥時不能向經銷商索取發票或沒有保留包裝物,自我保護意識淡薄。一旦其合法權益受到損害時因沒有保留相關憑證,不能理直氣壯地討回公道。
二、對策及建議
(一)采取扎實措施,控制化肥價格。
加強對我區兩個尿素生產企業出廠價格的監管,控制源頭價格的上漲;強化對中間銷售環節加價的監管,打擊哄抬尿素價格的非法行為;密切關注已有化肥價格干預政策的有效性,采取行政手段、經濟手段和社會監督并舉的做法,督促各項政策的落實,切實保護農民的合法權益。同時,對尿素生產企業所需原料、能源等物資,確保以優惠價格充足供給;尿素生產企業在目前實行的區域銷售制基礎上,強化終端銷售責任制,并將其的區域范圍向社會公示,便于社會監督;政府出面協調增加供給量;發揮供銷社農資公司主渠道作用,減少中間環節,直接向農民供貨。
(二)加強農資市場監管,實行有序競爭。
一是嚴格規范經營主體資格。農業、工商、供銷社等部門應加強配合,正本清源,非凡是要加強私營商店、個體承包商的規范化治理,取締無證照經營,從源頭上把好市場準入關,嚴防不具備經營資格的單位或個人涉足農資經營領域。
二是建立長效監管機制。農業、工商、質監等部門要加強協調配合,避免多頭治理、重復檢查,降低行政治理成本和企業經營成本;建立農資價格監測點,對進貨渠道、銷售渠道、庫存數量、庫存數量和經營者結構等進行跟蹤調查,把握價格動態,及時了解和把握農資市場行情,為政府制定政策提供科學依據;強化對化肥價格的監督檢查,對價格欺詐、囤積居奇、哄抬價格、以次充好、缺斤缺兩、不實行明碼標價等價格違法行為要果斷制止,并依法查處,對典型案例在新聞媒體上予以曝光;因地制宜地建立化肥生產經營治理檔案,防止一些不適應當地的化肥流入市場,給農民造成不必要的經濟損失。
(三)農資系統內部要加強聯合。
全區供銷社系統內農資企業應按照市場經濟規律,在平等互利的基礎上,通過實行股份制等多種形式,加強聯合,使系統內部整體優勢得到發揮,形成新型的系統聯合關系。
(四)加快農資連鎖網絡建設,推動農資流通現代化。
發展農資連鎖經營,對于規范市場秩序,降低流通成本,維護農民利益,促進農業發展具有重要意義。近幾年來,我區供銷社系統根據中華全國供銷總社和國家有關部門的部署,繼續積極推進"四項改造",發展連鎖經營,加快對現有經營渠道、網點資源的重組利用,構建農業生產資料網絡體系,建立了較為完善的農資集中配送連鎖經營網絡體系雛形。今后幾年,仍要繼續發展化肥連鎖配送經營,培植、壯大化肥經營的骨干龍頭企業,逐步形成以自治區農資總公司為龍頭,以各市縣農資經營企業和基層供銷社為依托,以村級綜合服務站和農資銷售網點為基礎的全新的農資銷售網絡和經營服務體系,打造全新的化肥流通格局。
(五)發揮農資流通協會作用,推動農資行業健康發展。
自治區農業生產資料協會要切實擔負起責任,以"服務三農、助農增收"為宗旨,重點在爭取行業政策,維護企業利益,加強行業治理和自律,擴大信息交流,促進經濟合作,完善化肥流通體系,協調、平衡、調節好全區農資市場等方面發揮主導作用,引導農資會員企業顧全大局,服務大局,執行政策,依法經營,擴大市場投放,平抑物價,維護市場秩序,維護廣大農民的利益,促進我區農資行業的健康發展。
(六)建立儲備制度,增強調控能力。
基于化肥生產的長年性、農業用肥的季節性特點,我區必須加快建立和完善化肥儲備制度。儲備任務繼續由供銷社農資公司承擔,資金由銀行安排解決,貸款利息由財政予以補貼。當前,要依據國家發改委、財政部下發的《化肥淡季商業儲備治理辦法》,主動工作,爭取政府支持,抓緊與有關部門聯系,積極申請我區化肥淡季商業儲備,以實現淡儲旺供,調劑余缺,穩定價格,穩定農資市場,維護我區農業生產大局。
(七)建立農資直補機制。
建議自治區政府一是借鑒糧食流通體制改革的經驗,實行并完善對農民的化肥價格直接補貼方式。這樣既可以打消廠家、經銷商及農民對化肥價格漲跌的擔心,又能解決目前這種市場經濟運行卻采取行政手段干預的尷尬局面。二是變企業支農為政府支農,對化肥出廠、零售價格全部放開,實行市場調節價。與此同時,由政府財政專項撥款和從化肥生產企業應繳所得稅中提取一定比例,建立專項基金,直接向農民補貼。
(八)強化農民維權意識,健全農資維權體系。
農民自身要加強自我保護意識,購買和使用化肥時要多看、多聽、多問,并索取必要的票證,一旦權益受損用作維權證據及時向有關部門舉報或投訴。加強對購買、使用化肥知識的宣傳,指導農民正確辨別和使用化肥;有關部門設立化肥維權熱線,為農民提供相關法律和政策咨詢;實行化肥打假"黑名單"制度,定期曝光違法違規失信生產經營者,保護農民的消費知情權,增強其自我保護能力。
(九)發揚優良傳統,堅持為農服務。
為農服務是供銷社農資企業的宗旨,要保持為農服務的宗旨不能丟。要繼續辦好莊稼醫院,指導農民科學施肥,為農民提供有價值的市場信息,幫助他們解決生產中急需解決的困難和問題,要積極探索在新形勢下為農服務的新形式和新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