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延安精神論文延安精神永放光芒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chuàng)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延安———革命的圣地,新中國的搖籃。黨中央、曾在這里度過了13個春秋。在慶祝建黨85周年的前夕,我懷著朝圣、觀光、取經的心情,隨著機關工委黨務工作者理論培訓班來到延安,踏訪革命先輩的奮斗足跡,感受改革開放給延安帶來的全新氣息。
一說起延安,巍巍寶塔山,清清延河水,讓人們感到分外親切,油然而生敬意。這不僅是因為,延安在革命戰(zhàn)爭年代曾是我們黨的指揮中樞和戰(zhàn)略后方,黨中央和主席在這里運籌帷幄,作出了關系中國革命前途命運的一系列重大決策,為奪取全國政權奠定了堅實基礎;還因為,這片神奇的土地,孕育了偉大的延安精神。延安精神是我們黨的傳家寶,是中華民族寶貴的精神財富。沒有延安窯洞的燈,哪有祖國東方紅?望著一盞小小的煤油燈,想當年在燈下,同志寫下了卷卷雄文。收入《選集》的158篇文章中,就有112篇是在延安和陜北的窯洞里寫的。楊家?guī)X革命舊址位于延安城北3千米處,中共中央在此繼續(xù)領導抗日戰(zhàn)爭和整風運動,召開了中國共產黨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領導指揮解放戰(zhàn)爭。這里修建了中央大禮堂、中央辦公廳樓及百余孔窯洞、百余間房屋。1942年5月在這里召開了"延安文藝座談會",1945年4月,中共中央擴大的六屆七中全會在此召開,并通過了《關于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南泥灣的大生產運動,讓我們再也見不到舊模樣,但是,仿佛那火熱的場面又浮現(xiàn)在眼前,我們所到之處,無不令人感動、感慨。在棗園舊址,、、劉少奇、、任弼時等老一輩革命家的塑像前,我們久久肅立,思緒萬千。在張思德紀念碑前,我們手捧《為人民服務》的光輝文章,朗讀全文,心中感觸頗深。看到今天的形勢和條件,同延安時期相比發(fā)生了很大變化,想到中國共產黨人無論現(xiàn)在和將來,都要永遠堅持和弘揚延安精神。聆聽了專家上的“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在延安的革命實踐”、“學習和發(fā)揚延安精神”等黨課輔導,理清了自己的思路,清晰的認識到延安精神。
這就是中國共產黨在延安時期,精心培育形成的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這是它的靈魂;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這是它的精髓;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這是它的本質;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的創(chuàng)業(yè)精神,這是它的標志,這一切構成了延安精神的主要內涵。
我們黨是靠艱苦奮斗起家的,我們的事業(yè)是靠艱苦奮斗不斷發(fā)展壯大的。回顧黨的歷史,從在上海成立到井岡山時期,從遵義會議到延安時期,從西柏坡到奪取全國政權,從新中國成立到改革開放新時期,我們的每一個成就、每一次勝利,都離不開艱苦奮斗。艱苦奮斗是工作作風,也是思想作風,是我們黨的優(yōu)良傳統(tǒng)和政治本色,是凝聚黨心民心、激勵全黨和全體人民為實現(xiàn)國家富強、民族振興共同奮斗的強大精神力量。這是一條極其寶貴的歷史經驗。
延安時期,我們黨靠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精神,在中國局部地區(qū)建立人民政權,并不斷擴大執(zhí)政區(qū)域。我們黨歷來把為中國最廣大人民謀利益作為自己的根本宗旨,在延安時期響亮地提出了“為人民服務”的口號并在全黨認真實踐。那時的陜甘寧邊區(qū)政府,被譽為“民主的政治,廉潔的政府”。當年駐延安的美軍觀察組成員說:“這里不存在鋪張粉飾和禮節(jié)俗套,沒有乞丐,也沒有令人絕望的貧困現(xiàn)象,人們的衣著和生活都很儉樸,人民之間的關系是坦誠、直率和友好的。這里也沒有貼身保鏢、憲兵和重慶官僚階層的嘩眾取寵的夸夸其談。”中國共產黨就是以對人民的無限忠誠贏得了人民的擁護和支持。
延安時期,我們黨發(fā)揚理論聯(lián)系實際、不斷開拓創(chuàng)新的精神。科學總結正反兩方面經驗,成功地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在理論上實現(xiàn)第一次歷史性飛躍。同志的許多重要著作,如《中國革命戰(zhàn)爭的戰(zhàn)略問題》、《實踐論》、《矛盾論》、《論持久戰(zhàn)》、《新民主主義論》、《論聯(lián)合政府》等,都是在延安時期完成的。思想正是在延安時期,逐步成熟并正式寫到了黨的旗幟上。可以說,沒有開拓創(chuàng)新,既不會有延安精神,也不會有思想。今天我們要在新形勢下弘揚延安精神,仍然要堅持與時俱進、開拓創(chuàng)新。
延安時期,我們黨用實事求是來概括思想路線。實踐表明,只有解放思想,才能達到實事求是;只有實事求是,才是真正地解放思想。在新世紀新階段,按照十六大的要求,切實做到老祖宗不能丟,又要說新話;經典著作要認真讀,又要寫出新篇章;革命傳統(tǒng)要弘揚,也要創(chuàng)造新辦法。切實做到發(fā)展要有新思路,改革要有新突破,開放要有新局面,各項工作要有新舉措,這就叫作堅持解放思想,這也叫作堅持實事求是。
正如胡景濤總書記今年春節(jié)考察延安時,指出:延安精神是我們黨性質宗旨的集中體現(xiàn),優(yōu)良傳統(tǒng)作風的集中體現(xiàn),崇高品質偉大情懷的集中體現(xiàn)。然而當前,我國改革發(fā)展到了攻堅克難階段,由于發(fā)展不平衡,社會分配不盡如人意,貧富差距在加大,道德標準滑坡等社會問題,直接影響人們的理想信仰。正因為如此,更需要我們弘揚延安精神,因為弘揚延安精神,是尊重歷史,尋找精神家園的需要,是把握現(xiàn)實,回歸精神家園的需要,是迎接未來,重建家園的需要。總之,延安精神是面鏡子、是本教科書,值得我們對照思考。
在建國初期,號召“全國一切革命工作人員,永遠保持過去十余年間,在延安和陜甘寧邊區(qū)的工作人員中所具有的艱苦奮斗的作風”。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結束不久,鄧小平同志針對黨的優(yōu)良作風遭受嚴重破壞的現(xiàn)狀,旗幟鮮明地指出:“我們一定要宣傳、恢復和發(fā)揚延安精神。”1989年9月,剛剛擔任總書記的同志外出視察的第一站就是延安,并專門題詞:“延安精神永放光芒”。
我和一撥又一撥慕名前來參觀者同樣,感受延安精神的真諦。據延安革命紀念館的負責人介紹,去年到延安革命舊址參觀的人數(shù)已達60萬人次,而今年不到半年,已達40萬人次。全國已有15個省市,近30個地市和100多所大專院校成立了延安精神研究會。如今的延安,社會和經濟發(fā)展勢頭十分強勁,看到老區(qū)人民正在向文明富裕邁進,我們非常欣慰。“延安精神永不過時,她是我們心中永不熄滅的燈,是我們眼前永不褪色的旗,是我們身后永遠催人奮進的鼓。”
正如同志在陜西考察時指出:“民族精神是一個民族賴以生存和發(fā)展的精神支撐。在五千多年的發(fā)展中,中華民族形成了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團結統(tǒng)一、愛好和平、勤勞勇敢、自強不息的偉大民族精神。我們黨領導人民在長期的實踐中不斷結合時代和社會的發(fā)展要求,豐富著這個民族精神。”無論過去、現(xiàn)在和將來,延安精神都不能丟。全黨同志,一定要結合新的實際,大力弘揚延安精神,使延安精神成為我們黨在新世紀團結和帶領人民不斷開創(chuàng)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新局面的強大精神動力,使精神永放光芒。”
這就闡明了民族精神的重要作用、主要內容和發(fā)展規(guī)律,中國人民的民族精神與延安精神是一脈相承的。黨中央、和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在領導全國人民進行抗日戰(zhàn)爭和解放戰(zhàn)爭中培育的延安精神,是中國共產黨人的思想境界和精神風貌的集中體現(xiàn),是民族精神在特定歷史時期的豐富和升華,發(fā)揚延安精神是弘揚民族精神的重要內容。本人在延安實地學習考察,心靈得到凈化,思想得到收獲,是多年來所未有過的。在“遵守黨章、執(zhí)政為民”主題活動中,自己將發(fā)揚理論聯(lián)系實際的學風,進一步認真研讀《中國共產黨章程》、胡總書記關于反腐倡廉、特別是關于“八榮八恥”等一系列重要論述,熟悉并掌握黨章的主要內容、基本觀點和精神實質,緊密聯(lián)系工作和思想實際,認真履行黨員的權利、義務和黨的基層組織職責,不斷加強我們支部黨員隊伍建設,爭做“勤政廉潔的好黨員”,確實不虛延安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