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水污染防治實施報告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一、本區域內通榆河水環境基本情況
1、地理位置、社會經濟狀況等基本情況
根據通榆河水污染防治規劃,我市寶應縣、高郵市、江都區屬于通榆河流域,位于流域西南側匯水區,夾于江淮之間,京杭運河縱貫南北,新通揚運河、通揚運河、北澄子河等橫穿東西,境內地勢平坦,高郵湖、邵伯湖、寶應湖等河湖交織,其中江都引江水利樞紐工程位于江都區南郊,擁有東南亞最大的引排能力,是國家南水北調東線工程的源頭。
江都區位于東經119°27′03″—119°54′23″、北緯32°17′51″—32°48′00″,地處長江下游北岸、江淮平原南端,南瀕長江,與揚中市隔江相望,西傍市郊區、邗江區,北與高郵市、興化市接壤,東與姜堰市、泰州市毗連。全區南北最長處55.75千米,東西最寬處42.76千米。總面積1332.54平方千米,總人口為106.93萬人。
高郵市位于東經119°13′—119°50′、北緯32°38′—33°05′,東鄰興化,南連江都、邗江、儀征,西接天長(安徽)、金湖,北界寶應,全市總面積1963平方公里,其中水面788平方公里,人口約83萬,轄11個鎮,2個區,1個回族鄉,1個街道辦。
寶應縣位于東經119°07′43″—119°42′51″、北緯33°02′46″—33°24′55″,是市的“北大門”。北與淮安市緊鄰,東與建湖縣及興化市交界,南與高郵市接壤,西與金湖縣、洪澤縣隔湖相望。全縣總面積1468平方公里,總人口90.72萬人。
2、主要河流情況
江都區主要有14條河流,其中通揚運河33.5千米,新通揚運河28.5千米,鹽邵河48.6千米,三陽河26千米,高水河15.26千米,芒稻河11千米,長江11千米,夾江12千米,大運河16千米,紅旗河15.8千米,野田河28.37千米,白塔河18.2千米,鹵汀河9.8千米,小涵河16千米。
高郵市轄區內主要河道有:江蘇第三大湖——高郵湖,通航二級標準的京杭大運河,五級標準的鹽河、北澄子河及里下河高郵地區的其它骨干河道,縱橫穿行于城區內部的琵琶河、馬飲塘河、大賽河、護城河、承志河、元鉤子河、頭閘干渠、東墩六支渠、長生河、玉帶河、東門大溝、支農河、老橫涇河等近二十條河流,其中,北澄子河最高水位3.45m,最低水位0.28m,常水位1.60m;京杭運河高郵段全長43公里,1984年拓浚為二級航道標準,平均水位6.0米左右;高郵湖屬平原淺水型淡水湖泊,淮河入江水道穿湖而過,水域總面積780平方千米(水位在8.5米以上),在高郵境內水域面積為420.84平方千米,占湖總水面的55.32%。
寶應境內河湖眾多,水網密布,全縣水系以京杭大運河為界,分屬兩個水系。西部屬高寶湖水系,東部屬里下河區射陽湖水系。高寶湖水系主要指白馬湖、寶應湖及高郵湖一部分,射陽湖水系在境內匯水面積達1190.49平方千米,主要河流有大溪河、寶射河、向陽河、潼河等。其中京杭大運河(寶應段)全長40.75千米,寶射河全長38.36千米。
3、考核斷面情況
我市列入通榆河水污染防治規劃考核斷面共有3個,分別為江都區新通揚運河勝利橋斷面、高郵市三陽河車漢大橋斷面、寶應縣寶射河望直電廠斷面。根據2014年監測數據,新通揚運河勝利橋斷面、高郵市三陽河車漢大橋斷面水質各項指標均值符合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GB3838-2002)Ⅲ類水質標準,寶射河望直電廠斷面符合地表水Ⅳ類水質標準。
4、飲用水保護情況
江都區、高郵市、寶應縣共有縣級以上集中式水源地5個,分別為高水河水源地、歸江河道水源地、江都三江營水源地、里運河高郵城區港郵一、二水廠飲用水水源地、里運河寶應城區飲用水水源地,均為河流型飲用水源地,且水源地均位于長江和里運河,水質現狀為Ⅲ類以上。我市在全省率先實現對縣級以上集中式飲用水源地水質24小時自動監測和視頻監控,執行日查日報制度,完善飲用水源地突發環境應急預案,加大監察和監測頻次,確保供水安全。
二、落實規劃的相關工作舉措
(一)強化組織領導。結合《南水北調東線輸水干線高郵市北澄子河三垛西大橋斷面達標方案》和《淮河“十二五”水污染防治規劃》,下發了《市貫徹落實<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規劃(2014-2015)>實施方案的通知》(揚府辦發〔2014〕4號),對規劃的水污染防治目標進一步細化分解,成立了領導小組,并與各縣(市、區)政府領導簽訂了目標責任狀,層層抓落實,定期每季度督查一次工程進展,不定期由市政府組織抽查,協調解決工程實施過程中的問題,大力推進各項水污染防治工程。
(二)強化源頭控制。項目審批嚴格執行各級環境行政管理規定,做到“四不準、十不批”。對建設項目嚴格實行分類管理,分級審批,對凡不屬國家產業鼓勵發展類的項目,堅持準入門檻,不增加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杜絕“兩高一資”(高耗能、高污染和資源性)項目的落戶。
(三)強化工程建設。一是加強城鎮污水處理廠工程建設。高郵投資1億多元建設經濟開發區污水處理廠及管網,寶應縣投資9000萬元擴建仙荷污水處理廠二期工程,同時結合污水處理廠二期工程的建設,對污水處理廠一期工程進行深度處理提標改造。目前江都區、高郵市、寶應縣共建有日處理能力萬噸以上設施5座,日處理能力達16.25萬噸。二是實現鄉鎮污水處理廠全覆蓋。為加快我市鄉鎮污水管網建設,市政府專門研究出臺了鄉鎮污水處理廠及管網建設資金補助政策,并督促各地出臺相應政策,安排專項資金對鄉鎮給予獎補。高郵市出臺了《關于加強鄉鎮污水處理設施建設與管理的通知》,對新建污水管網按8萬元/公里給予獎補,統一招標配備COD、氨氮和流量在線監控裝置,投入1.2億元(除海潮、湖西污水處理廠外),建成生活污水處理廠17座,形成日處理能力2萬噸。江都區郭村鎮工業園區新建500噸/日污水處理設施并投入運行,小紀、丁伙、邵伯等鎮污水處理廠新建污水管網21.5公里,邵伯、武堅、郭村等10個鄉鎮完成37座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5個村莊污水接管污水處理廠項目,建成小型生活污水處理裝置260套,新增污水處理能力11920噸/日。三是實現鄉鎮垃圾清運全覆蓋。江都區、高郵市、寶應縣47個鄉鎮均建設了垃圾中轉站,并按要求配備了垃圾壓縮機和清運車,建立了1000-1500人左右的保潔隊伍,“組保潔、村收集、鎮轉運、縣處理”的農村生活垃圾收集處置機制得到有效運轉。四是大力開展環境綜合整治。江都區郭村鎮、樊川鎮、丁溝鎮分別對界溝河、老三陽河、丁泰河進行了綜合整治,河流水質狀況有了明顯好轉。高郵市實施碧水工程,加大農村河道整治力度,2014年來共完成疏浚整治農村河道502條、755.5公里、811.9萬方。同時,結合實施北澄子河斷面水質達標方案,采取以清淤、疏浚、駁岸為主的水環境整治工程,實施北澄子河支流干流河道整治。寶應縣完成了三支排河、中溝河、窯河、城市河河道的清淤、生態修復、活水閘門改造等工程。
(四)強化環境監管。一是全力構建環境科學監管體系。累計投入3800萬元,建成環境監控中心和環境自動監測監控平臺。對全市8個縣級以上集中式飲用水源地自動監測站、10個大氣環境質量自動監測站、6個功能區噪聲自動監測站、93家重點污染源、4家固體廢棄物處理廠、20家使用放射源單位和8家機動車尾氣檢測站進行實時視頻或在線數據監控。二是全面排除環境風險隱患。持續加大針對重點開發園區、重點流域和化工、電鍍、重金屬等重點企業的執法監管力度,加強對重大節假日、重大活動以及中高考、夏秋兩季等環境敏感時期的督查巡查,對敏感地區、敏感企業實行嚴密監控、加密監測、嚴防死守。2014年先后出動3000余人次,現場檢查1000余廠次,夜間檢查100余廠次。三是突出抓好群眾飲水安全。依法劃定和調整飲用水源地保護范圍,對飲用水源地范圍內的各類污染源全面清理整頓,先后搬遷、取締、整治飲用水源保護區及上游的污染企業、砂石碼頭、造船廠、垃圾填埋場等環境隱患81個,豎立標志牌100多塊。四是突出整治化工污染和重金屬污染。通過關停淘汰、限期治理、掛牌督辦等手段,開展集中整治和專項治理,督促全市676家化工石化等風險企業建立風險源基本臺帳,完善事故池、圍堰等應急設施。對188家重點化工企業進行全面達標整治,相繼關停153家小型化工企業。對48家鉛蓄電池生產企業開展專項整治。五是突出解決群眾身邊的環境問題。通過“12369”24小時環保熱線、辦好“12345”市長熱線和“寄語市長”等欄目,建立暢通有序的民意表達渠道。建立信訪辦理回訪制、領導帶案下訪制、首問負責制等監督機制,采取聯合辦案、圓桌對話等多種方式,認真處理好每一件環境信訪和投訴。2014年全市受理各類環境信訪5286件,辦結率、反饋率保持100%,滿意率達90%以上。
三、規劃指標完成情況(91.07分)
(一)環境質量情況(40分)
江都區、高郵市、寶應縣考核斷面水質目標分別為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GB3838-2002)Ⅲ類、Ⅲ類、Ⅳ類。2014年按照《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表1中21項監測因子按月進行監測,全年共監測12次。根據監測數據,新通揚運河勝利橋斷面有1次超標,水質達標率為91.7%,超標因子為溶解氧和高錳酸鹽指數,主要原因是該河道是雙向河流,7月受上、下游水的影響,采樣時采集到的可能是里下河地區的客水;寶應縣寶射河望直電廠斷面和高郵市三陽河車漢大橋斷面均12次達標,達標率100%。根據考核規定,3個斷面水質達標率均超過考核目標85%的要求,自測分30分。
2014年我市已實行區域供水全覆蓋,對全市鄉鎮以上所有集中式飲用水源每月開展一次64項指標人工分析,每年開展一次109項指標全分析,集中式水源地水質達標率始終保持100%,自測分10分。
(二)工程項目完成情況(31.72分)
我市列入《通榆河流域水污染防治規劃(2014-2015年)》的工程項目共有29個,其中飲用水源保護工程2個、城鎮污水處理和垃圾處理處置項目21個、面源污染治理項目3個、船舶污染治理示范工程3個。目前已有19個工程項目建成投運,3個項目調試,3個項目在建,1個項目處于前期,3個尚未啟動,項目完成比率達65.5%。根據考核辦法,得分31.72分。
(三)污染防治情況(9.35分)
1、工業廢水集中處理率
江都區、高郵市、寶應縣2014年工業廢水總排放量分別為1301萬噸、1457.9890萬噸、1220.51萬噸,集中處理量分別為643萬噸、1040.5752萬噸、120.58萬噸,工業廢水集中處理率為45.3%。
2、生活污水集中處理率
江都區、高郵市、寶應縣2014年生活污水產生量分別為4727萬噸、2665.792萬噸、1179.9062萬噸,處理量分別為2406.6萬噸、2048.9835萬噸、879.8802萬噸,生活污水集中處理率為62.2%。
3、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
江都區、高郵市、寶應縣城市生活垃圾產生量分別為8.49萬噸、12.7201萬噸、8.6萬噸,均得到有效處理,處理率為100%。
4、生活垃圾集中收運率
江都區、高郵市、寶應縣生活垃圾產生量分別為28.348萬噸、16.1111萬噸、12.955萬噸,收集轉運量分別為28.348萬噸、16.0433萬噸、12.44萬噸,集中收運率為99%。
5、重點排污單位廢水達標排放率
近年來,我市持續開展環保專項行動,加大環境監管力度,對重點排污單位全面實現遠程監控,重點排污單位廢水達標排放率為99.3%。
(四)日常檢查情況(10分)
蘇中督查中心2014年對我市重點污染源監督檢查情況和重點工程抽查情況結果良好,自測分為10分。
四、目前存在問題及下一步工作打算
對照《規劃》制定的目標任務,我市通榆河水污染防治存在以下主要問題:一是通榆河規劃部分工程項目內容與其它規劃項目有沖突。有些項目與《南水北調東線輸水干線高郵市北澄子河三垛西大橋斷面達標方案》及《淮河“十二五”水污染防治規劃》項目名稱一致,但主要建設內容及規模不一致,且要求更高,而我市已按《南水北調東線輸水干線高郵市北澄子河三垛西大橋斷面達標方案》及《淮河“十二五”水污染防治規劃》要求組織實施,部分甚至已完工,再實施的難度較大。二是工業廢水集中處置率不高。我市江都區、高郵市、寶應縣等地鄉鎮企業眾多,布局不合理,環境基礎設施薄弱,近年來通過產業結構調整、建立工業集中區、強化基礎設施建設、企業退城進園等措施,工業廢水集中處理能力有了很大提高,但距離67%的考核標準尚有較大差距,基礎設施建設有待進一步加快。三是污水廠中水回用工程完成難度大。江都區清源污水廠、寶應縣仙荷污水處理廠目前均處于未啟動階段,完成難度很大。一方面我市為水資源較為豐富的地區,區域內河湖眾多,中水回用的出路難以解決,社會效益不是很大;另一方面,中水回用工程需要一定運行成本,若沒有相應的政策資金補助,工程運行難以為繼,通過地方財政長期補貼十分困難。此外,中水回用現在也僅限于污水廠內部,用于澆灌綠化和清洗格柵,水資源的有效利用不夠。四是自來水公司應急處理能力建設較難實施。寶應縣粵海水務有限公司和高郵港郵供水公司增加深度處理工藝盡管未實施,但已具備相應的應急處理措施,包括“提高前加氯量、增投粉末活性炭、增投高錳酸鉀、加大管網末梢水的排放”等措施,當原水水質受到污染,通過采取這些應急處理措施,水質可以得到有效保障,而進一步實施深度處理工程投資較大。
下一步我市將緊緊圍繞規劃,對照不足之處,進一步靠實工作措施,突出工作重點,加大督查力度,有序推進工程的建設,確保如期完成各項工程項目,改善我市水環境質量。
1、著力推進重點工程。一是著力推進城鎮污水處理工程建設,重點推進高郵市經濟開發區污水處理廠、寶應縣經濟開發區污水處理廠等重點工程項目,優化工業布局,加強結構調整,加快企業退城進園步伐,提高工業排水集中處置率。二是加強調研,科學制定中水回用工程方案。研究解決中水回用的出路問題,通過價格機制、市場機制推動中水回用工程的實施。三是組織調研論證,對規劃中確實難以完成的項目盡快研究替代方案,并推進實施。
2、多方籌措項目資金。加大地方財政資金的投入,積極向上爭取政策和資金支持,認真做好規劃中各工程項目的資金申報和爭取工作,同時按“誰污染、誰治理”的原則,督促企業籌措和落實污染治理資金,并實行以獎代補,提高鄉鎮建設污水處理廠和管網的積極性。
3、嚴格考核監管制度。一是嚴格執行目標責任制。簽訂目標責任狀,明確目標要求和責任人,強化地方政府治污責任。“斷面長”要切實履職,協調解決影響斷面水質的難點問題。二是嚴格執行督查推進制度。督促各項治污工程加快建設進度,對重點斷面水質達標情況、重點工程建設進展情況定期在媒體上公布。三是嚴格實行考核問責制。按照時間節點,倒排工作計劃,對不能按序時進度完成工作任務的,實行環保“一票否決”,并對主要責任人實施問責,以確保全面完成“十二五”通榆河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