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環境狀況匯報二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期間,在市委、市政府的領導下,我市認真貫徹環境保護基本國策,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污染防治與生態保護并重,堅持環境保護與經濟結構調整緊密結合、互為促進,在全市經濟快速發展、重化工業比重增加、人口持續增長和城市規模日益擴大的情況下,環保事業取得了跨越式發展,環境質量得到了明顯改善。
第一篇“*”期間環境質量狀況
第一部分環境空氣質量狀況
“*”期間城市環境空氣質量劣于輕度污染的天數逐年大幅度減少,好于Ⅱ級的天數逐年增加,與“*”相比城市環境空氣質量有明顯改善。
一、“*”期間承德城市環境空氣質量好于Ⅱ級天數變化
承德城市環境空氣質量Ⅱ級天數由“*”末的96天增加到20*年的256天,空氣質量良好天數增加了160天。
二、“*”期間城市環境空氣主要污染物濃度變化趨勢
城市環境空氣主要污染物二氧化硫、可吸入顆粒物、二氧化氮均呈下降趨勢。城市環境空氣的主要污染物濃度明顯降低。
三、環境空氣污染成因分析
(一)地理位置和氣象因素
承德市四面環山,地處山谷盆地,冬季以靜風為主,占49%以上,逆溫層出現頻率高,不利于污染物的擴散。
(二)能源消耗以煤為主
20*年城市區域工業鍋爐、生活鍋爐和茶爐燃煤消耗量為30.6萬噸,其中大同以及外省市生產的低硫低灰份煤16.6萬噸,本地生產的高硫高灰份煤14萬噸。
(三)餐飲業形成面源污染
“*”期間餐飲服務行業發展迅速,每年以20%的速度遞增,目前已達972家,再加上路邊燒烤的無組織排放,大量的油煙直接排放到空氣中,加劇了城市環境空氣污染。
(四)機動車尾氣
“*”期間承德市市區機動車保有量由2.7萬輛增加到6.47萬輛,年增長率為12%。機動車尾氣排放量每年遞增15%,尾氣中大量的一氧化碳、氮氧化物、碳氫化合物等污染物,是造成我市環境空氣污染的主要因素。
第二部分水環境質量狀況
一、地表水環境質量
“*”期間共監測7條河流,25個監測斷面,水質狀況按污染程度由大到小排列分別為伊遜河、灤河、瀑河、武烈河、柳河、潮河、清水河。河流的主要污染物以氨氮和耗氧有機物為主。25個斷面水質均未達到地表水III類標準。其中有17個斷面為IV類,占總數的68.0%;有1個斷面為V類,占總數的4.0%;有7個斷面為劣V類,占總數的28.0%。
從水質類別來看,“*”期間地表水環境整體污染水平較“*”期間有所加重,水質下降。
各河流水質現狀評價
灤河水質主要以IV—V類水質為主,中度污染。污染嚴重的斷面為上板城大橋和烏龍磯大橋斷面。
武烈河水質以IV類為主,中度污染。污染嚴重的斷面為雹神廟斷面。
伊遜河水質以IV類水質為主,中度污染。污染嚴重的斷面為圍場上游斷面。
柳河水質以IV類水質為主,中度污染。污染嚴重的斷面為興隆縣城下游斷面。
瀑河水質以劣V類水質為主,重度污染。污染嚴重的斷面為黨壩和后楊樹灣斷面。
潮河平均水質以IV類為主,輕度污染。
清水河平均水質以IV類為主,輕度污染。
二、地下水環境質量
監測點為18眼井,監測項目19項,主要污染物為硝酸鹽氮、總硬度、亞硝酸鹽氮、氨氮和六價鉻,其余監測項目均達到國家III類標準。從監測點位上看,水質極差的井有3個,分別為太平莊、營子水源井和馬圈礦新井。其中太平莊井主要污染物為六價鉻,營子水源井和馬圈礦新井主要污染物為亞硝酸鹽氮,“*”期間污染物變化不明顯。
第三部分聲環境質量狀況
“*”期間承德市道路交通噪聲整體水平與“*”期間持平,道路交通噪聲均值為:68.4dB(A),較“*”末增加了0.2dB(A)。以20*年的道路交通噪聲監測結果作為基準數據同河北省內十城市相比較,承德市道路交通噪聲均值在全省11個城市中位居第11位。
區域環境噪聲五年來呈好轉趨勢,在聲源構成比例中道路交通噪聲比例有一定程度的下降,工業、施工、生活噪聲比例有所上升,其中社會生活噪聲上升比例最為明顯。以20*年區域環境噪聲監測數據作為基準數據同河北省內十城市相比較,承德市區域環境噪聲均值在全省11個城市中位居第3位。
承德市十年來區域環境噪聲總體水平為下降趨勢。1999年區域環境噪聲均值最高達60.1dB(A)“*”期間穩定在51.3~54.1dB(A)之間。十年來平均等效聲級大于60dB(A)高噪聲區域覆蓋的人口數呈下降趨勢,“*”期間我市居民生活的聲環境質量總體上得到改善。
區域環境噪聲構成中社會生活及其他噪聲占74.1%。交通噪聲占9%,工業噪聲對區域環境的影響平均為7.0%,與“*”末的影響程度變化不大,工業噪聲污染狀況在“*”的基礎上得到了有效的控制。
第四部分生態環境狀況
我市自然保護區數量達到8個,占國土總面積的6.2%;平泉、圍場兩縣成為國家級生態示范縣,隆化、豐寧、寬城列為生態示范區試點縣;“*”期間,全市新增林地面積6.36萬hm2,森林覆蓋率由“*”末的41.2%增至48%;全市退耕還林還草8萬hm2,治理沙化面積1151km2,減少水土流失量1258萬噸。完成水土保持工程投資15.*億元。
第二篇主要環境問題
近年來,承德市的環境保護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是環境與生態破壞問題仍很嚴重,環境形勢依然十分嚴峻,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仍然是制約承德市整個社會與經濟可持續發展、特別是制約建設國際化旅游城市和生態市的重要因素。總結起來,“*”期間承德市環境質量污染主要有以下問題:
(1)結構性污染仍很嚴重,污染物排放總量仍處于較高水平。通過實施“一控雙達標”工程,加強工業污染防治,全市主要污染物排放濃度雖得到基本控制,但是污染物排放總量仍居高不下。據不完全統計,20*年全市工業廢氣排放總量為612.33億標立米,比2000年增加了347.25億標立米,工業固廢排放量比2000年增加了539.52萬噸,生活污水排放總量比2000年增加了933萬噸。
(2)城市環境污染問題仍十分突出。城市大氣污染仍處于較高水平,在冬季采暖期尤為嚴重。雖然通過開展城市環境綜合整治,市區大氣環境質量明顯好轉,達到國家二級標準以上天數實現了256天,但是從全年監測結果看,可吸入顆粒物、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仍有超標現象。隨著機動車的不斷增加,尾氣排放污染呈發展趨勢,城市大氣污染開始從煤煙型向混合型轉變。
(3)水環境污染問題仍很嚴重,全市四大水系都不同程度的存在著污染,目前,全市地面水25個水質監測斷面中,二類水斷面11個,僅占全市監測總斷面的44%,主要分布在灤河上游、武烈河上游、柳河上下游、瀑河上游等污染源少、植被條件好的流域;劣五類斷面6個,主要分布在武烈河下游雹神廟段、柳河的興隆下游、瀑河的平泉下游、灤河干流的雙橋至承德縣及伊遜河的圍場上游,占總斷面24%,比2000年升高了8個百分點,表明水環境質量惡化的流域范圍在擴大。
(4)城市綜合治理和基礎設施建設薄弱
由于受歷史因素和現實條件的制約,城市的綜合治理能力一直比較薄弱,城市環境基礎設施建設的步伐也比較緩慢。大氣污染物、污水、垃圾、危險廢物的處理能力很低。同時,城市的綠化、集中供熱和供氣建設跟不上城市發展以及居民小區環境管理工作薄弱等問題也不適應經濟、社會、環境協調發展的要求。
(5)生態環境問題
目前全市水土流失面積占國土總面積的53.6%,年侵蝕總量6642.98萬噸。全市風蝕沙化面積達2.43萬公頃。在壩上、壩緣及灤潮河水系兩岸形成了兩大片、兩大條線的沙化區。農村面源污染日益擴大、加重;水資源相對豐富,但利用率低,污染也日益嚴重;礦山開采造成生態破壞日益嚴重。
第三篇“十一五”環境保護工作思路
“十一五”期間我們將在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和科學發展觀、循環經濟思想指導下,按照構建和諧社會和生態市建設的要求,以控制污染物排放總量,改善生態環境為主線,以防治灤河、潮河水污染、保障京津飲水安全和改善城鎮大氣環境,遏制人為生態破壞為重點,以強化執法監督和完善環境監管體系建設為保障,把承德市建設成經濟繁榮、高度文明、人與自然和諧的生態市。
具體實現的目標為:
城市環境保護指標
承德市建成區城市環境空氣質量:全年好于Ⅱ級以上的天數達300天,占全年總天數的82.2%;
城鎮集中飲用水源水質達標率100%;城鎮生活污水排放量8942萬噸/年;
城鎮生活污水集中處理率達到63%;
城鎮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到80%;
危險廢物全部得到安全處置;
城鎮區域環境噪聲55dB(A),城市道路交通噪聲65dB(A)。
生態環境保護指標
全市有林地面積達到3310萬畝,森林覆蓋率達到55.8%;受保護地區占國土面積的比例達到20%;自然保護區覆蓋率14.2%。;退化土地恢復治理率30%;城市建成區人均公共綠地面積18平方米。
農村環境保護指標
農村生活飲用水源水質全部符合國家標準;農村生活用能中新能源所占比重大于30%;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率80%;農用塑料薄膜回收率60%;化肥使用強度240千克/公頃。
流域環境保護指標
灤河的三道河—烏龍磯河段,烏龍磯—潘家口水庫河段,武烈河的承德大橋—雹神廟河段,柳河的興隆—李營河段,伊遜河的上游河段,瀑河的平泉上游,寬城下游河段水質由現狀的劣V類改善至IV水體,部分斷面爭取達到區域水質功能要求。
結束語
環境保護是一項造福子孫后代的偉大事業,需要大家共同的努力。讓我們以國務院《關于落實科學發展觀加強環境保護的決定》為統領,團結一心,扎實工作,努力開創“十一五”環境保護工作的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