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教育局規范教學規劃匯報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一、年工作總結
(一)大力推進教育基本項目建設。今年市區新建改擴建15所中小學校被確定為年市委、市政府為民辦的“十件實事”之一,截止年底,已開工6所。鄭州市106中學新建高中部、鄭州市101中學新校區、鄭州二中南校區整體改造、惠及區新建一所高中及鄭州幼師新校區等5個重點教育建設項目的建設前期工作順利推進,部分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或初步設計已得到批復。完成了新一輪鄭州市三年跨越式發展教育項目的征集、審核和上報工作。
(二)認真落實義務教育經費保障的各項措施。一是繼續實施義務教育階段相關免費政策春季,共投入資金2982.3萬元,免除了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實施雜費和除書作費。秋季下達城市義務教育階段免學雜費資金4577.3萬元,免除了城市義務教育階段學雜費,共覆蓋學生373303人。二是提高農村中小學生人均公用經費標準。年,我市農村生均公用經費分別達到小學240元、初中390元,各級財政補助資金共下撥12903.2萬元。三是提高農村困難家庭寄宿生生活費補助標準。從春季學期起,我市將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家庭困難寄宿生生活費補助標準提高到小學生2元/天,初中生3元/天。各縣(市)區共為37145名貧困寄宿生發放生活費補助資金2459.8萬元,資助面達到100%。四是進一步改善農村辦學條件。今年我市將50所農村初中試驗室建設裝備任務列入十件實事。共投資5619萬元(其中,實驗室房屋建設投資3114萬元,實驗室設備投資884萬元,實驗室儀器裝備投資1621萬元),完成建設裝備農村初中50所。
(三)扶困助學力度進一步加大。一是繼續對我市低保家庭和生活特別困難家庭考上高中(含職業高中和中專)、大學的學生給予資助。今年,此項資助標準分別提高到了5000元、8000元。市本級共資助困難學生157人,資助金額103.7萬元。縣(市)區資助考取高中貧困生338人,考取高校貧困生314人,資助金額420.2萬元。其中,市本級財政補助資金達140.1萬元(不含鞏義、中牟)。二是妥善安排進城務工人員子女接受義務教育。截止8月底,共安排外來務工人子女14199人(小學5286人、初中8913人),比去年增加1000人,占市區新生人數27.38%。
(四)各級各類教育事業健康發展。全市小學一年級共招收新生79054人,初中一年級共招收新生79800人。全市共有66788名初中畢業生報考普通高中,錄取49550人,錄取率74%。職業教育基礎能力進一步增強,中等職業教育招生達到5萬人,基本實現了高中段普職1:1比例的要求,全年新增開設專業20個。地方高校辦學規模進一步壯大,高等學歷教育在校生達到12.7萬人,比上年增長22%。社會力量辦學又有8所學校(辦學機構)獲市級審批,全市民辦學校在校生人數占各級各類學校在校生人數的比例達13.5%,比去年增長0.5個百分點。
(五)努力緩解擇校壓力,大力推進教育均衡發展。一是清理規范義務教育階段改制學校(分校)。在全省率先叫停了義務教育階段“公辦民助”、“名校辦民校”等辦學模式,14所初中分校今秋不再招生,其中5所分校更名,申請轉為民辦學校,審批后進行自主招生。今年,除了外國語中學部分學生實行電腦派位招生外,其余初中全部實行就近劃片入學。二是改革中招政策。取消了推薦生制度,實行省級示范性高中招生指標定向分配到初中,從市區省級示范性高中統招計劃中劃出40%的比例用于分配生的招生。取消市區省級示范性高中貧困特優生和體音美特長生招生政策,只保留河南省實驗中學、鄭州47中承擔的國家和河南省宏志班招生任務。三是繼續開展城鄉教師交流。采取一對一教師交流、城市學校骨干教師到農村學校上示范課(指導課)或講座、城鄉教師結對指導、城市學校新進的大中專畢業生到農村學校支教等形式,繼續推進城鄉教師交流工作。與此同時,在金水區小學實行了教師和校長區域間流動,15%的老師按照6年一個周期開始循環流動。
(六)狠抓內涵建設,教育教學質量實現可持續發展。一是全面啟動了新課程改革。制定了普通高中課程改革的方案、計劃,對全市普通高中校級干部及高中教師進行了新課程培訓,進一步完善了三級課程體系建設,90%以上的學校課程體系完備。二是教育教學質量穩步提高。年我市普通高招本科以上上線18933人,上線率28.89%,高于全省平均上線率0.55個百分點。其中一本上線3737人,上線率5.7%,高于全省平均上線率1.4個百分點,在全省的位次由去年的第三上升到第二;二本以上上線11251人,上線率17.16%,高于全省平均上線率1.66個百分點,在全省的位次由去年的第六上升到第五。
二、年及今后幾年工作思路和措施
(一)支持農村教育,推進城鄉教育均衡發展。黨的十七屆三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推進農村改革發展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提出了實現“農村人人享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機會”的歷史性任務,對新世紀新階段農村教育工作進行了全面部署,為農村教育事業的改革和發展指明了前進方向。我們已初步確定在今后三年內完成36所農村中小學的改擴建工作。明年我們要做好三件事情:第一,制訂出臺《鄭州市義務教育中小學標準》,啟動全市中小學標準化建設,全面改善農村中小學辦學條件,縮小城鄉差距;第二,繼續做好農村中小學寄宿制學校建設,完成所有農村中學實驗室標準化建設任務,支持各縣(市)區農村中小學體育設施的配備,啟動農村寄宿制學校溫暖工程;第三,繼續實施好年度城鄉教師輪崗交流機制。
(二)努力緩解城鎮學校大班額現象,保持教育與城市協調發展。目前,市區在中小學規劃建設方面取得了很大成效,但是與城市發展和群眾需求相比,差距還很大。為此,要繼續貫徹執行《鄭州市市區中小學布局規劃》,按照布局規劃的要求,每年市區新建15所中小學,三年新建中小學45所,滿足城市化進程加快對教育的需求。明年要努力做好兩篇文章:第一,加快完善和建立工作機制,把對各縣(市)、區中小學班額、生師比、入學率等主要教育發展指標的考核,納入縣(市)、區年度目標考核內容,逐步建立起領導責任機制、經費籌措機制,進一步調動各區規劃建設中小學的積極性。第二,建立年度市區中小學入學壓力區域分布情況分析通報制度,督促和指導各區依據城市的發展情況,科學合理安排學校建設的進度和規模。
(三)加快普及高中階段教育。普及高中段教育是衡量一個地方經濟綜合實力和智力資源的重要標志,已成為一項刻不容緩的任務。三年后,全市初中畢業生升學率達到85%以上,市區初中畢業生升學率達到100%,在全省率先基本普及高中段教育。進一步擴大優質普通高中教育規模,市級以上示范性普通高中達到60所,其中市區再新建4所。圍繞這些目標,明年要著手開展三項工作:第一,制定和完善普及高中段教育方案,強化政府職能,健全工作機制;第二,通過狠抓“資金、基建、師資”三個關鍵性環節,落實普及高中段教育的保障條件;第三,加大高中學校資源整合力度,千方百計擴大招生規模,大力提高普及高中段教育的速度與效益。
(四)大力發展職業教育。大力發展職業教育是促進就業的重要舉措,是富裕農民、改善民生的重要抓手,是教育結構調整的重要內容。未來三年內,全市重點建設20所在校生規模3000人以上的中等職業學校,建設50個左右中等職業教育骨干專業(點)及3-5個產學研相結合的職業技術加工中心和多功能的實驗實訓基地。明年重點抓好三個方面:第一,要研究經濟形勢變化給就業市場帶來的影響,自覺圍繞國家擴大內需和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投入的需求,及時調整專業設置和招生規模,促進我市職業教育又好又快發展;第二,依據《鄭州市市區中小學布局規劃》中“退職進普”的原則,繼續積極推動鄭汴產業帶職業教育基地建設,啟動5所職業學校外遷工程項目前期工作。第三,從明年起,有市區戶籍的初中畢業生在市屬職業學校接受職業教育,學習費用予以免除,鼓勵更多的初中畢業生接受中等職業教育。
(五)推進教育管理體制改革。繼基本完成農村義務教育管理體制改革后,在進一步鞏固其成果的同時,明年要啟動市區的義務教育管理體制改革,將市管初中分批下放區政府管理。首先把市屬單設初中和已經從完中分離的初中作為第一批下放到區級政府,剩余完中積極創造條件,分離后的初中逐步進行下放。在工作安排上,首先成立專門的領導小組或聯席會議,然后于春節前制定出第一批市管初中移交區政府管理工作方案,明年暑假前完成下放。
(六)大力推進教育資源整合。目前,我市特別是市區對教育資源整合做了一些工作,但是總體要求上還不夠,主要表現在動作不大、速度不快。為此,從明年起,教育資源整合要做到大規劃、早動手、早落實。第一,必須遵循“做大、作強”的原則,教育校產資源不能縮小,更不允許有所流失;第二,必須以滿足義務教育階段“就近入學”和普及高中段教育為前提,本著“需要第一”的要求合理整合,實事求是;第三,已經確定的電大和衛校合并項目、幼師遷建升專項目、師專升本項目等統籌考慮,積極推進;第四,重點做好優質高中資源整合的工作,爭取一中分校、十一中分校改為公辦。
(七)加強管理,堅持教育內涵發展。一是著力隊伍建設,激發教師發展內驅力,給予教師公平發展機會,做好教師凝聚力工程。二是著力推進課程改革。要通過課程改革,進一步轉變教育教學方式,進一步豐富教學內容,進一步完善評價體系,并在改革探索的過程中不斷進行調整,真正為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發揮良好作用。三是著力規范教育教學秩序。嚴禁義務教育階段學校以實驗班、特色班等名義舉辦重點班,嚴肅查處教育亂收費。加強學籍管理,嚴肅查處各種違規招生、違規辦學行為。依法辦學,規范辦學,從根本上規避辦學風險。
(八)爭取并落實好中央擴大內需投入項目。為應對世界金融危機,國務院采取了擴大內需促進經濟平穩較快增長的措施,其中加快農村初中、特殊學校、中等職業教育建設是措施之一,這為教育重大項目建設提供了新的機遇。因此,我們教育部門要做好三件事情:一是積極爭取教育建設新項目。積極協調相關部門,盡快制定推進項目實施的工作方案;積極主動做好向教育廳等省級部門的情況匯報,積極爭取省里在政策、項目和資金方面的支持。二是全力抓好在建項目建設。要統籌協調、加快推進已有的重大教育工程建設,實施好農村初中實驗室建設工程、寄宿制學校建設工程以及薄弱學校改造工程,啟動鄭州市盲聾啞學校遷建工程。三是做好管理工作。要抓好教育行政管理人員培訓,提高實際管理能力和水平。要狠抓農村校長和教師隊伍建設,切實提高教育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