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有關旅游開發建設情形報告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一、去年的主要工作
區劃調整后的第一年,去年。新的財政體制運行的第一年。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團結一心、銳意進取、扎實工作,各項工作取得了較好的成果。具體來看:
一是發展來勢更好。全年共接待國內外游客53萬人次。同比增長12.3%旅游綜合收入5.6億元。實現財政總收入7499萬元,增收1900萬元,同比增長33.9%完成財政一般預算收入1107萬元,增收192萬元,同比增長20.9%圍繞旅游產業的發展,重點抓了幾項標志性的工作:①我審時度勢,投入專項資金近百萬元,歷時8個多月,勝利創立了國家4A級旅游景區,今年3月份,國家旅游局已正式授牌。將依托這個更高的平臺,爭取上級的扶持力度,進一步加快景區建設步伐。②在首屆中國常德桃花源旅游節,勝利推出了第一個經營性旅游產品洞庭民俗風情園,盡管該產品還不是很成熟,但它一個有益探索和發展方向,也取得了一定的效益。③成功打造了第一個高檔休閑旅游項目體育生態園,極大的提升了產品品質,初步形成了高品位發展的良好態勢。
二是發展基礎更實。馬拉松賽道和萬金障退田還湖正在穩步實施。轄區內的常德大道、東常高速、常岳高速施工進展較快,柳溪路、柳泉路和安置小區的建設相繼啟動,這一大批重點工程的全力推進,為的久遠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三是發展后勁更足。分別與中煤科技集團、天利置業公司、維一集團公司就開發低碳生態旅游城、體育生態園二期、共和酒店二期項目達成了共識。這些項目的進入將為的發展注入強勁的活力。修建農村公路建設45公里,超計劃完成16公里,為旅游農業提供了發展后勁。
四是發展環境更優。通過開展扎實有效的協調服務。營造了良好的工程建設環境;通過提高辦事效率,打造了親商、安商的招商環境;通過取締轄區內煤礦、粉煤場和磚廠,大湖水質得到有效維護,近五年唯一沒有發生藍綠藻的一年。
二、今年主要任務
工作的主要預期目標是全年接待游客63.6萬人次,今年。同比增長20%實現旅游總收入6.72億元,同比增長20%完成財政一般預算收入1273萬元,同比增長15%引進投資過億元大型旅游項目2個以上。圍繞上述目標,重點抓好三個方面的工作。
1突出旅游經濟。溫總理在政府工作演講》中明確提出將旅游業作為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重要內容。去年國務院出臺了關于加快發展旅游業的意見》將旅游業定位國民經濟的戰略性支柱產業和人民群眾更加滿意的現代服務業,要把旅游業培育成新興產業和新的經濟增長點。作為旅游度假區,將牢牢抓住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調整產業結構,進一步深化旅游產業發展。具體來看,就是搞好“三個結合”
將引導農民從激進農業向旅游農業轉變,一是新農村建設與旅游發展相結合。新農村建設有著自身的特點和優勢。發展思想上注入旅游的理念、發展內涵上融入旅游的元素,走特色農業、生態農業、休閑農業和城市農業的道路。今年,力爭建立5個高效農業示范片、3個健康生態養殖示范片,新建3家星級休閑農莊。同時,新建和改造適應鄉村旅游的宜居民宅150戶,硬化旅游道路24公里,為旅游農業的發展夯實基礎。
離不開“拳頭”產品引進和景區品質的提升。為此,二是引進大型項目與提升景區品質相結合。轉變的經濟發展方式。將重點抓好五項工作:①重點圍繞低碳生態旅游城、體育生態園二期、共和酒店二期等大型項目做好前期準備工作,力爭三個項目盡早簽約、盡早開工。②加強太陽山森林公園的開發建設,不時完善基礎景觀和服務設施。③加快國際馬拉松賽道建設,使環湖大道初步具備組織大型道路賽事的能力。④為洞庭民俗風情園尋找合作伙伴,加大項目的后續資金投入,提升園區品質,增加園區內的娛樂、休閑和參與項目。⑤深度挖掘產品文化內涵,積極準備春申公園的修建,做好司馬樓內部仿古裝修,完成劉禹錫生平事跡布展,提升歷史文化品位。
旅游“六要素”產業鏈對景區環境的承載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既要靠產業的發展來推動環境維護,三是產業發展與環境維護相結合。旅游產業已步入一個快速發展的軌道。更要靠優良的環境帶動產業的發展。嚴格實行“環保一票否決”制度。勝利取締珍珠養殖和水上餐飲,關閉周邊礦山、磚場、粉煤廠的基礎上,進一步抓好環保長效機制建設,完成《水環境中長期維護規劃》編制,加強生態系統的恢復和建設,實施新河、漸河、花山河入湖污染負荷的削減工作,大力實施分專題、分區域的環境綜合整治行動,努力實現產業發展與環境維護互相促進、良性循環、協調發展。
2突出項目建設。區域內共有城建項目35個,其中,建的12個,即將開工的5個,這批城建項目的落戶與建設,實現跨越發展的助推器。將突出項目建設,堅持做到三個到位:一是責任落實到位。繼續依照“一名領導牽頭、一套班子協調、一條龍服務、一抓到底”工作模式,對每一個項目的征地拆遷、安排建設、環境優化等工作實行“一條龍”協調服務,確保項目順利推進。二是征地拆遷到位。全年拆遷1200戶40萬平方米,用地報批7000畝,交地騰地1.1萬畝,確保項目用地要求和進度。三是控違拆違到位。進一步建立健全控違拆違長效機制,明確鄉(街)村組及各職能部門控違拆違職責,嚴格實施獎懲機制和問責機制。堅持宣傳教育與嚴厲打擊雙管齊下,形成對違法建設的高壓態勢,確保項目有序推進。
構建和諧景區。一是加快安排小區建設。安排小區的建設直接影響到項目建設的進度,3突出民生改善。也直接關系到幾千安排戶能否“居者有其屋”一項民生工程。今年,將加快施工進度、嚴格工程質量管理,力爭完成戴家崗二期、七里橋二期、萬壽、巖子堰、雙橋、泉水橋和漁民等7個公寓式安置小區的建設,全年提供安排房58萬平方米,安排拆遷戶2513戶。并啟動東江、靳家灣、馱古堤等3個安排小區建設。二是提高公共服務水平。加強鄉村社區和農村公共衛生服務體系建設,提高疾病預防預控和應急處置能力;完成白鶴山中學合格化建設任務,加強七里橋小學和明德學校建設,促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同時,拓寬農民增收渠道,確保農民人均純收入增長10%以上。
就全區的防汛工作情況作個匯報。一個城市湖、景觀湖、調蓄湖,借此機會。防汛事關市城區幾十萬市民的生命財富平安,一定全力以赴抓好防汛工作,確保平安度汛。今年3月份,對全區的53.2公里防汛大堤、19處機埠、9座中小型水庫、42處穿堤設施進行了一次“拉網式”排查,并對發現的56處水利平安隱患制定了具體的整改措施。下階段,將具體做好五項工作:①對已發現的平安隱患再進行一次大檢查,督促所有平安隱患全面整改到位;②加快4處朝天口工程建設,確保汛前全面完工;③依照省定標準在4月底前備足備齊防汛物資;④加強防汛調度,對全區9座水庫實行“一庫一方案”防守責任制,并嚴格依照水庫調度方案,對蓄水逾越應蓄或控蓄水量60%水庫一律空庫泄水,做到既不冒險超蓄又防止前澇后旱。⑤抓好防汛隊伍的培訓和演練,以適應防汛實戰的需要。
三、提請解決的主要問題
1關于漁場改制的問題。為了理順管理體制。市委、市政府的安排布置下,2008年4月開始對常德漁業總場進行改制。目前,已進入職工安頓的攻堅階段。就目前來看,有兩個問題提請市委、市政府解決:
職工住房安排主要靠場區宿舍,①關于133戶無房戶的問題。無房戶形成的原因有兩個:一是漁場正常營運期間。沒有自建房屋;二是企業破產后,局部下崗職工在外租住房屋。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省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方法》等相關法律法規,應該給與上述無房戶建房資格或享受國家福利分房政策。年下半年,為了加快推進漁場改制的進程,管委會根據自身的能力,出臺了管發【13號文件,文件明確“凡是自己或家屬未參與住房改革的或在常德市其他地方未建私房的漁場職工及家屬,統一安排進公寓式小區,且享受相關優惠政策”對無房戶的安排進行了許諾。但是由于后來財政管理體制的改革,管委會已沒有能力履行該文件精神。目前,破產清算工作已接近尾聲,這批無房戶還未得到明確的安排答復,這不但阻礙改制工作的進程,也影響了漁民安排小區的推行,更有利于社會的穩定。為此,建議:請市委、市政府同意管委會頒發的管發【13號文件,允許依照該文件精神確定安排資格,并將符合資格的無房戶納入公寓樓安排范圍。
漁場布置了工作但未料理招工手續的職工家屬約80人,②關于職工家屬的問題。改制前。與職工享受同工同酬待遇。特別是段臘先等8名職工家屬,雖不具備職工身份,但多年來與職工同承包、同交產、同待遇。自2008年以來,為了職工身份的問題多次赴省、進京上訪。為此,建議:請市委、市政府明確由市勞動局牽頭,對段臘先等職工家屬的勞動關系問題進行調查研究,拿出一個妥善的解決方案。
管委會共以開發總公司的名義聘用了40名工作人員。這些人在工作多年,2關于增加事業編制的問題。因工作需要和歷史的原因。綜合素質好,工作能力強,具有較高的專業技術和豐富的管理經驗,現已成為開發建設的重要骨干隊伍。但因受編制的限制,這40名開發總公司人員的身份問題一直沒有解決。為此,建議:新增事業編制32個,采取內部有限競爭、擇優錄取的方法解決局部人的后顧之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