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稅務籌劃業績評價報告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根據上述原則對目前常用的績效評價方法包括傳統的業績評價法、平衡計分卡業績評價法進行分析,為構建企業集團稅務籌劃業績評價體系提供思路。
(1)傳統的業績評價法主要是根據財務指標來進行評價,其優點是數據真實且容易獲取。但容易忽視不可計量的非財務因素,而后者對企業集團稅務籌劃來說是至關重要的。例如企業集團的品牌形象、與政府的關系等。
(2)平衡計分卡業績評價法是一種集財務指標和非財務指標有機結合對企業業績綜合評價方法,該方法強調非財務指標的重要性,但不可避免地受非財務指標本身的缺陷(即不能量化,數據不易獲取等)的限制,因此,實際運行成本比較高。
上述兩種種評價方法各有優點,對其進行改進和融合來建立符合稅務籌劃要求的業績評價體系是可行途徑。
二、企業集團稅務籌劃的基本原則
(1)成本效益原則。即在業績評價方法選擇過程中花費的成本應以業績評價產生的效益為限。
(2)戰略符合性原則。稅務籌劃業績評價應以實現企業集團戰略總目標為起點,實現集團長期利益與短期利益、整體利益與局部利益的一致。
(3)協調性原則。業績評價指標應促使集團成員之間協調發展,而不是人為的造成沖突。企業集團作為一個整體,一個子公司經營活動的好壞往往會影響其他子公司的活動。
三、企業集團稅務籌劃業績評價指標體系的設計
企業集團稅務籌劃業績價體系是以企業集團稅務籌劃方案的實施結果為研究對象,通過對影響、反映稅務籌劃質量的各要素的總結和分析,判斷其是否實現預期的戰略管理目標。評價指標據此可分為兩類指標:一類是財務指標;另一類是為非財務指標,如下:
(1)財務體系指標
①顯性(直接)成本收益率,即稅務籌劃直接成本和直接收益的比率。其中,直接成本是指企業為節約稅款而發生的直接的資源耗費,包括稅務籌劃的設計和實施成本。前者包括集團人員在進行稅務籌劃時獲得的工資報酬等;后者是籌劃方案在實施過程中所需支付其他費用。稅務籌劃的直接收益是指企業因為開展稅務籌劃節約的稅款。該指標可以直觀地反映出企業稅務籌劃的效率及對財務狀況的影響。
②隱性(間接)成本收益率,即稅務籌劃的間接成本和間接收益的比率。其中,稅務籌劃的間接成本是指由于集團開展稅務籌劃而間接發生的費用包括企業為獲得稅收收益而相應地調整原有的資本結構、組織結構而發生的可計量的額外成本。稅務籌劃的間接收益是指由于企業開展稅務籌劃而產生的除節約稅款以外的其它可計量的收益包括當地政府的補貼收入及相應地調整原有經營范圍等而發生的可計量的額外收入。
③實際稅收負擔率,即企業應納稅收與應稅收入的比率,用來衡量企業實際的稅負水平。企業集團一般在經營過程中會面對多個稅種,法定稅率并不能反映企業的稅負輕重。只有確定企業實際的稅收負擔率,才能有針對性的制定稅務籌劃策略以及評價稅務籌劃的實際效果。
④稅法遵從度,即企業集團因違反現行稅收法律、法規所需支付的罰款和滯納金占企業集團總的應繳納稅款的比率,體現出企業集團對當地稅收法律、法規的熟悉程度以及企業集團對稅務籌劃風險的態度。
⑤集團稅務籌劃與管理目標的偏離程度,即企業集團因稅收因素放棄最優方案改為次優方案從而改變財務行為帶來的機會成本,這在一定程度上說明了企業集團稅務籌劃與企業集團管理目標出現偏離程度。
(2)非財務體系指標
①企業在當地的品牌形象。這一指標體現了企業在當地的認可度和社會責任感的強弱,為其在當地長期投資和發展奠定了基礎。這樣既可獲得稅收優惠,又會提高企業的知名度,從而使企業的信譽增強。
②與當地政府的關系。對企業而言,主要在于加強與當地政府的溝通。如主動同東道國稅務當局簽訂預約定價協議就可以減少稅務機構的反避稅調查和價格調整。不少跨國公司特別強調與當地政府建立良好的關系,在受到政府的好評的同時也為獲得稅收利益和謀取其他利益奠定了基礎。
③內部轉移定價和內部資金移動對管理人員的影響度。集團內部商品和服務的轉移價格的制定對子公司的影響很大,管理人員可能從本公司的角度出發,抵制或不愿執行企業集團從整體戰略出發所考慮的稅收和資金流動性等因素而產生機會成本。這一指標的設計是為了了解管理人員對集團政策的支持度和理解度。
④國際化的適應能力。主要包括國際市場占有率、減少世界交易成本、東道國對進口限制、外匯管制、反壟斷規定、對跨公司活動給本國經濟及社會實際貢獻的具體要求、政治風險等。
非財務指標的最大特點在于難以評價。因此,可以采用專家評估方式和市場反饋法相結合的方式按以下步驟進行:首先,制定一個科學、客觀的評價標準。其次,通過專家組的集體測評來給各項指標打分并通過市場的信息進行反饋,看是否合乎實際情況。最后,匯總測評結果,得出一致的結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