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在撰寫誠信道德教育的過程中,我們可以學習和借鑒他人的優秀作品,小編整理了5篇優秀范文,希望能夠為您的寫作提供參考和借鑒。
從高職高專學生的培養目標來看,其主要是培養專業的技術人才。在社會經濟轉型深入發展時期,對人才的綜合素質要求越來越高。在社會誠信道德領域,近年來發生的一些事件,給社會誠信道德造成了很大的負面影響。對于高職高專學生來說,他們畢業后就進入社會,他們身上的誠信道德水平,對于他們個人以及生活、工作周圍的人來說,都有著一定的影響。因此,可以說,高職高專大學生的誠信道德教育是不能忽視的,學校要通過構建相應的教育機制,來不斷提升學生的誠信道德水平。
1、誠信道德教育的概念
在本文的研究分析中,認為高職高專大學生的誠信道德教育,主要就是在日常的教學活動中,從學生的品德修養、道德行為方面,培養學生的誠實信用品質。讓學生在校學習階段,可以不斷的塑造和完善個人的品格,提高自身的誠信道德水平。學生在參加工作,進入社會之后,自身的誠信道德水平,影響著他們的人際交往,對于他們的長遠發展,有著非常重要的影響。
2、高職高專大學生誠信道德缺失的主要表現
高職高專學生的主要活動區域還是在學校,根據一些學校的實際情況,發現在誠信道德意識方面,存在很大程度的欠缺。例如,學生們考試作弊,一些學生平時上課不認真聽講,課后又沒有投入時間好好復習,在考試過程中,為了過關,往往采取一些作弊的手段,沒有充分意識到作弊行為的錯誤。再如,在學術誠信道德意識欠缺,其中比較明顯的就是不尊重別人的學術研究成果,不少學生在平時學習或者撰寫論文過程中,隨意剽竊他人的學術研究成果,還裝作不知道。在社會交往方面,不少高職高專學生,受到外界一些不良風氣的影響,交往的功利性、目的性越來越來越強。學生們在交往過程中,彼此的信任程度先下降。
3、高職高專大學生誠信道德問題存在的原因分析
摘要:誠信教育對我校大學生具有重大意義,由于受社會大環境、家庭教育、學校教育以及大學生自身修養等因素的影響,部分大學生存在誠信道德缺失的問題。通過在大學中開展誠信道德宣傳;在教學中重視、滲透誠信道德教育;建立誠信道德檔案;提高大學生自身修養等途徑,加強對大學生的誠信道德教育,已迫在眉睫。
關鍵詞:誠信教育;誠信缺失;修養;大學生。
一、誠信教育對大學生的重要意義。
誠信對于當代大學生的重要性,不僅體現在日常生活中,更重要的是體現在將來的職業生涯中。
第一,誠信是大學生成功走向社會的前提。誠信是大學生成功進入社會的“通行證”。作為高校的大學生,應該明確,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中,人格信譽是自身最寶貴的無形財富,是每個人的立身之本。隨著社會的發展,未來將是一個“信用抵萬金”的社會,個人信用將越來越重要,個人信用記錄不良的人,將來走上社會也很難有立足之地。
第二,誠信是大學生事業成功的保障。大學生是社會發展的希望,市場經濟的蓬勃發展,要求當代大學生尤其是高職生在掌握一定專業知識和技能的同時,必須在倫理道德領域不斷地完善自我。在經濟社會中,只有德才兼備的人才能受到社會的青睞,有才無德或者有德無才都難以立足于社會。誠信是當代大學生人際交往的基石,是大學生健康人格的要素,是大學生實現自我價值和社會價值,走向事業成功的重要保障。
摘要:誠信危機在現實社會中的出現,有其特定的歷史根源和比較復雜的現實根源。要消解其危害,必須建立誠信法律機制,在全社會開展誠信道德教育,培養社會成員對他人和社會的信任感,更好地建設社會主義的小康社會。
關鍵詞:誠信危機;原因;
誠信危機是指社會中誠信的道德缺失及其造成的負面影響。誠實守信本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內容,然而,在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建設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時,由于制度的不健全,在社會其他各個領域尤其是經濟領域生出造假、賣假、行騙、違約、失信等人和事,造成當今中國社會誠信危機這個不爭的事實。誠信危機的存在,不僅限制了個體之間的互動及其與群體的融合,而且阻礙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影響著社會政治、法律制度的實施,因此,誠信危機是目前社會研究中不可回避的問題。
1誠信危機的原因探析
1.1道德地位的衰微是誠信危機產生的歷史根源
在中國思想史上,信在道德建設中的地位不高,既低于仁、孝、智等,又從屬于道、義等。道德倫理提倡的目的只在仁、孝、道、義等,而不在信。圣賢的品行只在仁、誠、公、明,而不在信。孟子就說:“言不必信,行不必果,惟義所在?!彼裕瑲v史上關于信任的道德并未得到充分發展。同時,隨著傳統道德地位的衰微,也為誠信危機的滋生提供了土壤。在中國歷史上,中國人是講信任的,但現在我們一直放縱信任。契約關系發展的遲緩,就是放縱信任的表現。也是由于放縱信任,終而導致不信任。這時的誠信危機正是因為放縱信任而輕視契約的習俗所致。同時,對他人的不信任或對信任的危機感又助長了家庭制的發展。而中國歷史上的宗法家族制度又加深了信任危機的程度。這種歷史現象在現實還有很多體現。
法院開展“三德”教育月和“公民道德建設月”活動的通知
各庭室:
今年三月是第十個“三德”教育月和第五個“公民道德建設月”活動月。開展“三德”教育月和“公民道德建設月”活動,是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精神及《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的具體體現,是加強精神文明建設,提高公民道德素質和社會文明程度的一個行之有效的途徑。為以月促年,扎實開展公民道德建設月活動,現將我院開展“三德”教育月和“公民道德建設月”活動的有關事宜安排如下:
一、深入學習、廣泛宣傳《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加大對公民道德建設的宣傳和教育力度。
加強公民道德建設,宣傳是先導,教育是基礎。在“三德”教育月和“公民道德建設月”活動中,我們要通過認真學習、宣傳等多種方式和途徑。在深入和廣泛上下功夫。工作重點:一是深入普及20字基本道德規范,以《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市民公約》為基本教材,同時,要結合最高人民法院關于《法官行為規范(試行)》和我院編發的《精神文明建設工作手冊》,廣泛宣講,把《公民基本道德規范》、《社會公德》、《家庭美德》、《***市民八不準》、《***市民公約》等內容到局域網,營造學習氛圍,扎實地開展好學習宣傳教育活動,學習效果達到對以上內容干部要熟記,并且,要對家人、親戚、朋友廣泛宣傳,力求做到家喻戶曉,人人皆知。二是開展“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和建設“學習型法院、知識型法院”教育及創建活動。要以雙道德教育活動為契機,不斷加強法院文化建設,把精神文化建設放在法院文化建設的首位,形成全體法官和工作人員共同的價值追求、發展目標和法院精神;逐步增強法院管理的文化色彩,使各項管理更加符合先進文化要求,體現法院文化精神,強化法官職業觀念和自律意識;通過學術研究、法官論壇、庭審觀摩以及精神文明創建活動,營造濃厚的法院文化氛圍。三是要按照我院制定的《爭創全國文明單位工作計劃》,將“三德”教育月和“公民道德建設月”活動的抓實抓好。特別是要按照院黨組對2006年法院工作提出的要求,積極行動起來,把公正司法,一心為民的新措施不斷落實到各項具體審判工作中,推動教育活動的有序開展。公務員之家版權所有
二、以法官職業道德教育為重點,努力提高法官的道德素質。
家庭誠信教育缺失主要表現為家長重智輕德,“放縱”孩子不誠信;家長自身不誠信,“助長”孩子不誠信;家長教育方法不當,“逼著”孩子不誠信。〔4〕另一方面,現代社會對誠信的高度需求,要求加強幼兒誠信教育。由于教育具有前瞻性,教育應與社會經濟發展的趨向相一致,并體現將來的發展趨勢。盡管當前我國經濟社會中誠信缺失嚴重,整個社會尚未形成守信光榮、失信可恥的良好氛圍,但是,隨著我國社會改革的整體推行,誠信制度體系的完善,誠信必將成為引領道德時尚的核心價值觀念。從整個道德體系結構來講,現代社會中誠信將取代孝悌,趨于更為核心的位置?!?〕正是基于此,加強幼兒誠信品質培養對于培養有誠信道德的人才,對于人才適應現代社會競爭需求具有重要意義。
一、家庭教育中培養幼兒誠信品質的緊迫性
在家庭教育中培養幼兒誠信品質不僅必要,而且十分緊迫。這種迫切性主要是由于當下誠信缺失的嚴重性與幼兒時期教育的特殊性決定的。盡管中國傳統社會是具有較高誠信的社會,然而轉型過程中出現的各種行為對傳統誠信的沖擊,導致傳統誠信日益消解。而現代誠信尚未建立,傳統誠信與現代誠信出現斷裂,誠信系統呈現“空心化”的狀態,導致誠信缺失嚴重。在誠信系統建設中,人的因素是主要因素。通過誠信制度和誠信道德建設,目的是規范和引導人的理性,約束人的非理性。從這個意義上說,教育在誠信系統建設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通過誠信教育可以使受教育者樹立現代誠信觀,養成誠信人格品質,而在誠信教育系統中幼兒誠信教育顯得尤為重要。這主要是因為幼兒時期是人的道德意識、道德觀念形成的啟蒙時期,是一個人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的起始階段,是建構誠信品質的奠基時期。〔6〕在幼兒時期,如果通過家庭教育能為兒童的誠信人格培養打好基礎,能在兒童幼小的心靈中播種現代誠信觀,會為將來人才誠信道德素質的培養打下良好的基礎。因此可以說,在家庭教育中培養幼兒的現代誠信觀、誠信品質不僅有利于幼兒全面成長,使其更適應現代社會需求,更利于國家的誠信建設長遠目標。
二、幼兒誠信現狀及幼兒家庭誠信教育存在的問題
(一)不容樂觀的幼兒誠信現狀了解幼兒誠信現狀,需要從幼兒說謊和誠信兩個方面來考察。首先,幼兒階段兒童說謊發生率較高,幼兒對說謊的理解與道德評價存在顯著的年齡差異。有研究發現,即使是3歲兒童,違規后出現說謊的人數至少在一半以上,而4、5歲兒童的說謊人數顯著地多于3歲兒童,〔7〕而且4歲兒童比3歲兒童在說謊時更有策略,兒童的說謊水平與錯誤信念水平有顯著相關?!?〕幼兒對于說謊的理解與道德評價尚不穩定,年齡差異和情境差異顯著。交往對象及說謊情境在一定程度上對幼兒說謊概念的理解及道德評價影響顯著;隨著年齡的增長,幼兒對說謊的理解更多依據事實判斷;3歲~4歲是幼兒對說謊理解及道德評價發展的重要時期。〔9〕其次,幼兒尚未形成相對穩定的誠信觀和誠信認知。幼兒認知的發展以直覺思維為主,其誠信品質初步形成,但尚不具備跨情境的穩定性。這一特點決定了幼兒期家庭誠信教育應更多地培養兒童的誠信品質的穩定性。正如陶行知所說:“凡人生所需之重要習慣、傾向、態度,多半可在6歲前培養成功。換句話說,6歲以前是人格陶冶最重要的時期。”〔10〕正是基于此,幼兒時期誠信品質的培養會為成年時期誠信觀和誠信行為打下良好的鋪墊,對個體一生將產生深遠影響。
(二)問題眾多的幼兒家庭誠信教育當前,由于社會誠信缺失嚴重,社會的總體信任進一步下降,人際不信任進一步擴大?!?1〕很多家長出于保護孩子安全的需要,從小教育孩子“不要跟陌生人說話”、“不要輕易相信別人”。這本身并無可厚非,但是由于缺乏相應的信任、責任、誠實、信用的教育,使得誠信教育在幼兒家庭教育中一直處于缺失狀態,這種缺失主要表現為以下四個方面:第一,部分家長缺乏誠信教育意識。部分家長尚沒有認識到誠信在現代社會中的重要價值。現代誠信是契約誠信,是陌生人間的誠信。在現代社會的整個道德結構系統中,誠信處于核心的地位。可以說,人們要適應現代生活首先應具備現代誠信觀。當前,部分家長尚未意識到培養幼兒誠信品質對于孩子將來適應現代生活的必要性,因此,在家庭教育中常常忽略幼兒誠信品質的培養。第二,一些家長自身常常失信,難以為孩子樹立誠信榜樣。班杜拉認為,幼兒學習主要是模仿學習。幼兒誠信道德品質的獲得,也常常是兒童通過觀察和模仿家長的誠信行為和誠信觀念而習得。然而,在現代社會失信的不良風氣的影響下,一些家長形成了失信的習慣。在家庭教育過程中,常常難以樹立誠信榜樣。第三,一些家長教育方法不當,重言傳輕身教。由于幼兒正處于直覺思維階段,他們對于事物的認知主要取決于知覺到的事物顯著特征。言傳說教的道德教育方法不太適合幼兒思維發展特點。第四,部分家長注重結果,輕視過程。在家庭教育中,很多家長存在浮躁心理,過于看重孩子行為的結果,忽略孩子行為的心理過程。這種教育方式使得一些孩子為了避免懲罰或為了獲得贊揚而說謊。一旦幼兒發現通過說謊可以逃避懲罰或獲得稱贊,就會進一步強化其說謊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