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章中心 > 臥床病人的基礎護理

      臥床病人的基礎護理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臥床病人的基礎護理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臥床病人的基礎護理

      臥床病人的基礎護理范文第1篇

      1 制作

      一次性枕頭套由無紡布、木漿紙與防水薄膜三層交合而成,無紡布為正面。將一次性枕頭套開口端沿弧形剪開,形成圍脖上方的領口部分,領口兩側的原枕頭套兩根系帶形成固定病人領口的對應的鎖扣結構。枕頭套的枕身部分形成一次性圍脖的前襟部分。

      2 使用

      臥床病人在刷牙、喂飯操作前,將一次性枕頭套用剪刀沿開口端剪開即可,圍在病人脖子處,將枕頭套系帶在領口后方打一活結,掌握好松緊度,使圍兜與頸部皮膚充分接觸為宜[2]。在操作完畢后解開活結即可,一次性圍脖按醫用垃圾廢物處理。

      3 使用優點

      3.1一次性枕頭套在臨床已廣泛使用,取材方便,成本低廉。

      3.2使用簡單,改良操作簡單,容易,只需一步操作完成到位。

      3.3一次性圍兜材質結構合理,材質柔軟,具有很好的吸水性,患者感覺舒適,防污效果好。

      3.4增加病人的舒適度,病人不會因漱口水、湯水的污染衣物而感到不舒適。

      3.5固定效果好,系帶可隨病人的體型而隨意調節,避免傳統操作過程中用毛巾不易固定的缺點。

      3.5減少了人力、物力。減輕護士工作量,減少護士因病人污染床單位而反復更換床單的次數。

      參考文獻:

      臥床病人的基礎護理范文第2篇

      【關鍵詞】下肢深靜脈血栓;護理;針灸外洗I號;預防

      【中圖分類號】R473【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4-7484(2012)14-0179-02

      靜脈血栓栓塞癥(venous thromboembolism,VTE)包括深靜脈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 DVT)和肺動脈栓塞(pulmonary embolism, PE)兩種主要疾病。靜脈血栓栓塞癥現已被公認全球重大健康問題。2011年中華醫學會第八屆全國血栓會指出,我國的流行病學資料顯示,在ICU患者、腦卒中患者及心血管疾病患者中,VTE患病率分別為27.0%、21.7%和4.0%,如不積極采取預防性護理措施,往往出現嚴重后果,甚至因肺栓塞死亡。自2010年我們對我科臥床的住院病人在加強預防性護理措施同時,聯合我院院內制劑“針灸外洗液I號”(以下簡稱針洗一號)濕敷,用于預防DVT的發生,結果DVT發生率明顯減少。現將相關資料做一簡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2010年4月至2011年9月天津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急診病房收治的臥床病人162例,隨機分為一般護理組和針對性護理組。預防性護理組90例,男性46例,女性44例,年齡58~88歲,平均71歲,腦出血6例,腦梗死44例,肺氣腫并肺心病17例,重度心功能不全23例。一般護理組72例,男性56例,女性43例,年齡56歲~84歲,平均年齡70歲,腦出血4例,腦梗死42例,肺心病16例,重度心功能不全10例。兩組資料在病種分布、年齡等方面基本相似,無明顯統計學差。

      異。

      1.2預防方法兩組均給予針灸外洗I號(“針灸外洗液I號”加熱后濕敷患側肢體或雙下肢,每日1次30min,療程14天。)基礎上,采用不同的護理措施。一般護理組:除給予針灸外洗I號外洗外,給予常規護理,做好長期臥床病人的宣教,嚴密觀察,給予內科常規護理。預防性護理組:在給予針灸外洗I號外洗外加常規護理基礎上,再給予預防性護理措施,包括:(1)加強衛生宣教:講解DVT發生的原因、危險因素及后果,提高患者的警惕性。講解DVT的常見癥狀,如有不適及時告訴醫生、護士。勸其戒煙,避免高膽固醇飲食,給予低脂富含維生素飲食,多飲水,必要時預防性使用抗凝藥。(2)適當抬高下肢,定時翻身側臥,加速下肢靜脈回流。(3)勿反復在一條下肢靜脈上穿刺,對偏癱患者盡量不在患肢上輸液。提高靜脈穿刺技術,嚴格輸液操作規程,增強對下肢血管的保護意識。(4)被動運動:每天進行下肢肌肉的按摩,從肢體遠端向近端進行,4~6次/d,15~20min/次。應鼓勵并督促病人在床上主動屈伸下肢做跖屈和背屈運動,內外翻運動,足踝的“環轉”運動。(5)加強對下肢靜脈回流的觀察,主要觀察病人的肢體有無腫脹,下肢皮膚的顏色、溫度,下肢淺靜脈充盈情況及感覺,如有異常立即行下肢血管彩色多普勒檢查。

      2 結果

      預防性護理組90例病人中發生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共3例,發生率為3.33%;一般護理組72例病人中發生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共9例,發生率為12.5%。預防性護理組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發生率明顯低于一般護理組,經統計學處理兩組差異顯著。

      3 討論

      3.1DVT易發因素國內黃靜[1]等報道的18例DVT的病人其發生的原因與臥床時間、心功能、靜脈采血次數、機械通氣時間、鎮靜/脫水藥物應用密切相關。而目前被各國學者公認的是Virchow在1856年提出的三大因素[2]:(1)血流滯緩:下肢血液的回流主要靠胸腔負壓,小腿肌肉的收縮及靜脈瓣膜防止血液倒流來維持。當病人長期臥床時下肢肌肉收縮力減低,髂血管受壓,尤其病人有心功能不全時均可導致下肢血液回流受阻。肺氣腫、肺心病可增加胸腔負壓,也可加大下肢血液回流阻力。(2)高凝狀態:長期臥床的病人很多為老年人,大多存在高凝狀態,加之治療時采取的脫水、利尿等措施,加重了上述情況。故此類病人發生下肢深靜脈血栓的機會明顯增加。(3)靜脈瓣膜損傷:同一部位、同一血管反復穿刺,有創監測,高濃度強刺激藥物應用,可損傷下肢靜脈內膜。內膜損傷后內膜下層膠原,激活血小板,釋放多種具有生物活性的物質,啟動內源性凝血系統。同時內膜損傷后凝血因子、組織凝血活素啟動外源性凝血途徑。分析我們選擇的病人情況,有以下幾個臨床特點,首先是病人臥床活動減少;其次是心功能不全,有相當一部分病人因重度心功能不全不能離床活動,同時心功能不全血液循環減慢;再次是高齡,病人的血管等基礎條件不好,符合上述DVT易發因素。

      3.2 預防性護理措施是預防DVT的重要方法之一從預防結果來看,一般護理聯合“針灸外洗液I號”DVT的發生率為12.5%,而預防性護理聯合“針灸外洗液I號”DVT的發生率僅為3.33%,顯著低于一般護理組,提示預防性護理措施在預防DVT方面顯著優于一般性護理。預防DVT的易發因素等采用的預防性護理措施能顯著降低DVT的發生率,有效地預防DVT的發生,因此我們認為預防性護理措施是臨床上預防DVT的重要方法之一。總結我們的護理經驗有以下幾個方面。一是重視宣教,提高認識;二是被動運動,最為關鍵;三是抬高下肢,加速回流;四是減少穿刺,保護血管,;五是密切觀察,早知早治。另外,我們認為,預防性護理僅是一種有效的預防DVT的措施,臨床上應聯合使用藥物外洗、下肢壓力系統等采用綜合性預防措施,更能提高預防效果。

      3.3 “針灸外洗液I號”對DVT有顯著的預防效果既往文獻報道,DVT的發生一般在20%左右,我們的觀察發現應用“針灸外洗液I號”患者DVT的發生率一般在10%左右,明顯低于文獻報道,提示該藥有顯著的預防DVT效果。深靜脈血栓形成(DVT)屬中醫范疇的“血瘀證”,治療當以“活血化瘀通絡”為主,“針灸外洗液I號”是我院特色中藥制劑,主要成分為:川烏、草烏、乳香、沒藥等,具有祛風散寒,活血止痛的作用,用于內科急癥臥床病人的患側肢體或雙下肢濕敷,預防DVT的發生,療效顯著,具有統計學意義,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臥床病人的基礎護理范文第3篇

      【關鍵詞】長期臥床老年病人;社區;家庭護理

      本文選取社區長期臥床老年病人60例進行分析研究,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社區長期臥床老年病人60例分析研究,隨機將他們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30例。其中觀察組男患者20例,女患者10例,年齡在65~80`歲之間,對照組男患者15例,女患者15例,年齡在60~85歲之間。比較兩組患者的年齡、性別等方面差異沒有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采取一般的護理,觀察組采取社區家庭護理。社區家庭護理具體措施是:(1)基礎護理。1)晨間護理。晨間護理主要護理病人的頭發、口腔、面部、皮膚等,并協助病人排便。有效的晨間護理不僅能夠促進老年人的血液循環,還能夠預防并發癥的發生[1]。2)晚間護理。晚間護理主要包括口腔、面部、足部等。晚間護理是在晚飯后進行護理的。3)協助進食。在病人進食之前,先給他們洗手,進食時使用枕頭托住他們的腰部,并協助其進食,在餐后,給他們洗手并整理物品。對于不能做起來進食的病人,采取側臥的方法進食。4)環境護理。房間經常通風,以保證室內空氣清新度,經常整理床鋪,以保證室內清潔、干凈的環境,同時注意室內流動的人流量,給病人安靜舒適的環境,以利于病人休息。5)作息護理。督促老年病人養成良好的作息時間,以防止病人晝睡夜醒,在白天護理人員多與他們進行交流,鼓勵他們多多的聽音樂,在他們睡前給予熱水足浴,對于夜間失眠的病人,適當作出調理,但不能讓他們長期的服用安眠藥[2]。(2)并發癥預防護理。1)預防肺部感染護理。預防肺部感染護理的具體措施:①對于有肺部感染的病人,需要經常幫助翻身,對于有一側肺部感染的病人,需要讓他們側臥,這樣可以有效的防止痰液積聚。②幫助病人坐位、曲膝以協助病人有效的咳痰。③護理人員手空心握拳。有節奏的自上而下、由外向內輕輕的拍打病人的背部,反復的拍打十分鐘左右,最后讓病人用力咳嗽,以便將痰排出體外。2)預防泌尿系統感染護理。預防泌尿系統感染護理的具體措施:①鼓勵老年病人多多的飲水,每天飲水量最好保持在兩千毫升范圍內,對于昏迷留置胃管的老年病人,可以同時胃管給水。②經常換洗床單,對于女性病人每晚需要清洗外,以保持病人外的清潔、干燥,對于男性病人可以使用套將尿液引流至尿袋內,并且定時取下套,以保持局部清潔、干燥,從而很好的防止尿道口、包皮糜爛及感染[3]。3)預防壓瘡護理。預防壓瘡護理的具體措施:①長期臥床的老年病人極易發生壓瘡,因此需要選取合適的墊子,以減輕病人的身體的壓力,保證受壓部位的血液循環。②定期的幫助病人翻身,一般情況下,白天兩個小時幫助翻一次身,晚上三個小時幫助翻一次身。在翻身的時候注意觀察受壓部位的皮膚的變化情況,如果發現有發紅的情況,可以使用京萬紅軟膏涂抹發紅的部位,并按摩五分鐘。③長期臥床的老年病人皮膚極易干燥、干裂,因此需要經常用溫水擦拭,擦拭后按摩十分鐘的皮膚。④對于大小便失禁的病人,在清洗后更換護墊,并保持肛周及骶尾部皮膚透氣,同時使用鋅氧油保護肛周及骶尾部皮膚。(3)大小便護理。①為了避免病人在排便時損傷皮膚,給予的便盆需要保持清潔、干,在病人便后,及時的用溫水清潔,清楚異味。②對于大便干燥的病人,記錄他們大便的日期,并在每天的晨間給予淡鹽水或蜂蜜水;對于五天沒有大便的病人,適當的使用緩解藥或開塞露,對于使用藥物仍不能排便的病人,在使用乳膠手套的情況下,由食指插入由淺入深摳出大便,以便病人養成排便的習慣。(4)康復鍛煉指導。在床上協助病人訓練關節,以防止病人肌肉的萎縮。對于全身癱瘓的病人,翻身的時候適當的給予功能位,以防止關節變形。(5)心理護理。長期臥床的老年病人情緒波動較大,需要護理人員適當的安慰和鼓勵病人,在進行護理操作時盡量動作輕柔、準確,并指導應用意念、深呼吸等方式,從而保證他們平穩的情緒,適當的放一些輕松愉快的音樂,使病人保持輕松愉悅的心情。

      1.3 護理效果評價

      觀察對比兩組老年病人出現肺部感染、壓瘡、泌尿系統等并發癥發生的概率對社區家庭護理效果進行評價。

      1.4 統計分析

      采用統計軟件SPSS 16.0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采用χ2 檢驗,P < 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從表1可知,兩組不同的護理方式并發癥發生率有明顯的差異,常規護理并發癥發生率為30%,預見性護理并發癥發生率為10%,兩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 < 0.05)。

      3 討論

      社區存在因各種原長期臥床的老年病人,他們在臥床期間有可能發生各種各樣的并發癥,病人接受治療、護理和康復的主要場所就是他們的家庭,在治療、護理、康復的過程中會出現各種各樣的健康問題。社區的醫護人員需要根據病人及家庭的具體情況,采取有效的護理,以減少并發癥,提高生存的質量。

      本文研究發現,觀察組老年病人并發癥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老年病人并發癥發生率,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

      【參考文獻】

      [1]龐洪梅.長期臥床病人的社區干預和家庭護理對策[J].醫學信息(中旬刊),2011,9(24):4867-4868.

      臥床病人的基礎護理范文第4篇

      隨著社會的進步,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口老齡化以及心腦血管等疾病,導致老年人長期臥床的病例越來越多。因此,護理人員應切實做好長期臥床病人的護理,預防并發癥的發生,提高生命質量,促進康復。我科從2010年1月至2011年6月共收治10例臥床大于2月的病人,通過精心護理,無并發癥的發生,現介紹如下。

      1.臨床資料

      本組10例病人,女性3人,年齡72-80歲;男性7人,年齡71-84歲。其中帕金森2例,阿爾茨海默病3例,腦梗塞合并腦出血3例,腦梗塞2例。

      2.護理

      2.1壓瘡的預防

      2.1.1保持床鋪平整、清潔 床鋪每日整理2-3次,保持平整無皺褶,清潔干燥。如遇尿濕,便跡應及時更換。做好患者的個人衛生,保持皮膚清潔,做到勤洗勤更換,早晚兩次給病人擦洗。

      2.1.2局部皮膚防止受壓 臥氣墊床,每兩小時翻身一次。在骨隆突處置支撐物,以減少局部受壓,經常按摩骨突出處及受壓部位。

      2.1.3減少摩擦力和剪力 搬動患者時或使用便器時,動作宜輕柔,不可強行推、拉、拖等,用海綿圈保護肘部、足跟部等。避免長時間頭部抬高大于30度,以免尾骶部、足跟部承受大壓力和剪力。

      2.1.4增進營養 加強飲食補充,如進食困難,予鼻飼或靜脈營養支持。

      2.1.5嚴格交接班 發現問題及時處理。

      2.2墜積性肺炎的預防

      保持病室溫濕度適宜,減少人員探視。對于氣管內分泌物粘稠不易咳出者,給予間斷氧霧化吸入。每兩小時翻身叩背一次,由下至上叩背。指導病人有效咳嗽,給予正確方法進行床上功能被動鍛煉。加強基礎護理,防止呼吸道分泌物逆流及防止胃液反流。嚴格執行無菌操作,遵醫囑合理使用抗生素,嚴密觀察病情變化。

      2.3泌尿系感染的預防

      穿寬松透氣吸濕性良好的棉布衣褲,戒除不良憋尿習慣。協助病人床上排尿,訓練膀胱反射性動作。鼓勵病人多飲水,并保持會清潔。需長期留置導尿管的病人,妥善固定好導尿管,做好尿道口護理。同時注意多飲水或靜脈補液,保證入量充足,保持出入量平衡。認真觀察尿量、顏色、性質,必要時進行膀胱沖洗,導尿管定時夾放。

      2.4心理護理

      長期臥床病人喪失生活自理能力,甚至思維能力喪失,應24小時陪護,用肢體接觸病人,使其有安全感。對焦慮、恐懼、失落甚至絕望的病人,態度和藹、誠懇、耐心、仔細觀察病人的心理反應,做好心理疏導,改善不良情緒,使情緒穩定平和。

      2.5飲食護理

      協助病人采取舒適的就餐,要細嚼慢咽,以防誤吸。鼓勵病人自己進食,少量多餐。飲食宜清淡易消化,富含維生素、纖維素,多吃蔬菜水果,多飲水,以利大便通暢。忌辛辣、刺激性、油膩等食物。不能進食者給予鼻飼,注入營養液及流汁食物,并做好鼻飼管護理。

      2.6促進肢體的功能鍛煉

      每日定期活動病人肢體,對偏癱、肢體攣縮的病人,更要加強肢體活動。給病人講解肢體活動的重要性,鼓勵和幫助病人進行肢體的主動或被動鍛煉。保持關節功能位置,配合推拿按摩等,促進血液循環,防止肌肉萎縮。

      臥床病人的基礎護理范文第5篇

      【摘要】總結1例能自行翻身的臥床病人發生壓瘡的原因分析和護理對策。認為能自行翻身病人發生壓瘡的主要原因是壓力因素,患者自身因素,護理人員因素。主要護理對策:加強管理,提高護理人員的責任心,嚴格執行床邊交接班制度,加強壓瘡護理,重視對患者的宣教。

      【關鍵詞】壓瘡 原因 對策

      壓瘡也稱褥瘡是由于身體局部組織長時間受壓,血液循環障礙,局部持續缺血、缺氧、營養不良而致的軟組織潰爛和壞死。目前傾向于將其稱為壓力性潰瘍[1]。2010年1月至2011年4月,我科收住能自行翻身因病情及治療而需要臥床病人40例,其中發生Ⅰ度壓瘡的1例。現將此病人的相關因素及護理對策報告如下。

      1 臨床資料

      1.1 一般資料該患者,女,83歲,因吞咽困難、構音障礙2年,全身酸痛1月,診斷1重癥肌無力、胸腺瘤2骨質疏松癥收治入院。入院時四肢無力,肌力正常。壓瘡發生時間:入院后48小時后;發生部位:尾底部:根據壓瘡分期[1]分為Ⅰ度壓瘡,面積約10cm* 10cm。

      1.2 治療方法發現后,督促患者每2小時翻身一次,以左右側臥位交替,下床大小便,盡量避免使用便盆,康惠爾潰瘍保護使用。

      1.3 結果 治療7天后表皮脫落,新皮長出。

      2 原因分析

      2.1 壓力因素 患者喜歡低半坐臥位,床上大小便,便盆放置時間長。皮膚長時間受壓,散熱減少,致使局部溫度升高,溫度每升高1度,組織代謝需要氧增加10%,組織在持續受壓低氧的情況下,增加壓瘡的易發性[2]。

      2.2 患者自身因素患者皮膚松弛,皮下脂肪組織少,喜歡低半臥位,不好意思麻煩他人,加上長期口服激素,致使機體抵抗力下降,加上汗液,尿液的刺激,衣褲的不整潔,?在潮濕的環境下病人發生壓瘡的危險會增加5倍[3]。

      2.3 護理人員因素護理人員對能自行翻身的病人不夠重視,沒有督促患者,放松對此類患者的皮膚觀察,交接班時未班班查看患者的皮膚。

      3 護理對策

      3.1 加強管理嚴格落實交接班制度,護士長加強督導檢查,組織科內護士學習壓瘡的相關知識,提高對壓瘡的認識,不僅重視偏癱病人的皮膚護理,也要重視四肢能自行活動的臥床病人的皮膚護理。

      3.2 加強基礎護理保持床位平整、清潔、干燥,保持病員皮膚清潔,做到勤擦洗、勤更換,勤翻身、勤按摩,勤檢查,保持病房溫度、濕度適宜。避免尿液、潮濕刺激,指導患者正確使用便盆,避免生拉硬拽。

      3.3 重視宣教工作講解壓瘡的危害,其發生的誘發因素,指導預防措施,讓患者及家屬壓瘡雖然危害性大,但大多數壓瘡是可以通過合適的護理措施預防的,鼓勵患者和醫護人員相互配合,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

      3.4 加強壓瘡的護理定期的評估患者的皮膚,及時發現患者的皮膚問題,確保患者得到及時的護理,根據患者的情況及時提供預防壓瘡物品,如氣墊床,翻身墊,皮膚保護用品,以降低骨隆突處皮膚所受的壓力,減少皮膚的刺激。

      小結加強皮膚的交接班管理,提高護士的責任心,不要忽視能自行翻身病人的皮膚觀察,加強瘡護理,重視對病人的壓瘡相關知識的宣教,鼓勵患者的配合,從而杜絕此類病人壓瘡的發生。

      參考文獻

      [1] 姜安麗•新編護理學基礎[M]•第1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8•278-282•

      [2] 趙秀貞•7例意外壓瘡的原因分析與對策[J]護理與康復,2009,8(2):129•

      久久亚洲AV成人无码国产最大| 亚洲综合成人婷婷五月网址| 亚洲欧美日韩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亚洲精品国产福利在线观看| 亚洲综合自拍成人| 亚洲欧洲日产国产综合网| 亚洲AV午夜成人片| 亚洲国产综合91精品麻豆| 亚洲黑人嫩小videos| 亚洲精品福利网泷泽萝拉| 亚洲自偷精品视频自拍| 亚洲无线一二三四区|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亚瑟| 亚洲精品综合在线影院| 亚洲乱码国产乱码精华| 亚洲成av人在线观看网站| 国产亚洲情侣久久精品| 亚洲精品高清在线| 国产成人亚洲影院在线观看| 亚洲午夜无码久久久久| 亚洲AV无码专区在线播放中文 | 亚洲视频在线观看网站| 91嫩草亚洲精品| 亚洲一级高清在线中文字幕| 亚洲色图激情文学| 亚洲aⅴ天堂av天堂无码麻豆| 亚洲成片观看四虎永久| 在线a亚洲v天堂网2019无码| 久久99国产亚洲高清观看首页 | 亚洲AV香蕉一区区二区三区| 亚洲黄片手机免费观看| 亚洲精品无码久久久久| 久久久久亚洲av无码专区导航| 91亚洲性爱在线视频| 亚洲精品无码中文久久字幕| 亚洲精品一级无码中文字幕| 亚洲国产一成人久久精品| 久久久无码精品亚洲日韩按摩| 国产精品亚洲片夜色在线| 精品韩国亚洲av无码不卡区| 国产综合亚洲专区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