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章中心 > 臥床病人護理要點

      臥床病人護理要點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臥床病人護理要點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臥床病人護理要點

      臥床病人護理要點范文第1篇

      病人長期臥床,易發生壓瘡、消化不良、便秘、肌肉萎縮等,應定時變換,以預防并發癥的發生[1]。隨著我國城鄉醫療條件的改善,大部分腦血管疾病、截癱、脊椎骨折等患者經及時治療能存活下來,但隨后的康復和恢復過程不可能全部在醫院完成。在社區衛生服務中,我們把為長期臥床的病人提供家庭護理,特別是翻身的指導和隨訪作為重點進行了一些探索。現將作者對50例居家照料的長期臥床病人進行家庭護理翻身的指導和隨訪情況報導如下。

      1一般資料

      50例長期臥床的病人全部經醫療機構確診、住院治療,病情穩定后居家照看、護理,均需在外力協助下方能翻身或變換。其中腦出血、腦梗死等腦血管疾病28例,占56%;截癱11例,占22%;骨折6例,占12%;植物人狀態2例,占4%;其他3例,占6%。體重60kg以下10例,占20%;60-75kg12例,占24%;75kg及以上18例,占36%。臥床時間最長5年,最短4個月。

      2翻身方法

      在病人準備出院前或出院回家后,教授病人家屬學習并熟練掌握“一人分步翻身”的方法。具體操作方法及步驟是:操作者站于病人右側。第一步,翻上半身;將仰臥的病人雙手放置腹部、去枕,用左手從病人右肩部伸入到左側肩胛部,右手同時從病人左肩部伸入,雙手向上托,用力將病人的上半身完全抬離床鋪并移到靠操作者的床鋪近側。第二步,翻雙下肢;操作者雙手分別從病人右側大腿下1/3和小腿上1/3處伸入,向上托起雙膝移到靠近操作者的床邊,并使雙膝關節微彎曲;第三步,翻臀部;操作者先用左手協助右手伸入病人左側臀部下,再把左手伸入右側臀部下,雙手盡可能相對,雙臂同時用力上抬病人臀部,使之完全離開床鋪并移動到靠近操作者的床緣;第四步,安放病人,操作者雙手分別扶住病人的肩部和臀部,輕輕地將病人翻向對側,使病人保持側臥位,并在其背部、胸前和兩膝關節間放置軟枕。

      3效果觀察

      50例病人的家屬經1-3次的現場示范和指導,均熟練掌握了上述分步翻身的方法,且全部按時為病人進行翻身;最長隨訪時間3年6個月,最短為3個月。結合周到的生活照料和合理的治療,50例病人無一例合并壓瘡等并發癥。

      4討論

      長期臥床病人的照料給其家庭帶來了很大的負擔,居家照料面臨著生活照料和護理問題。為預防病人長期臥床而出現壓瘡等并發癥,需要結合實際向家屬傳授和指導翻身的方法并要求按時為病人翻身。在教授和指導病人家屬學習和實施為病人翻身時,需要考慮的問題,一是對肥胖或體重較重的病人,機械地按照教科書上的“二人協助病人翻身側臥法”[2]為病人翻身,病人家屬在人力上不能保證每次翻身都有2人在場;而且安放病人的房間、床鋪也不一定能同時站立2人。二是對體重較輕、適合“一人協助病人翻身側臥法”為病人翻身的,家屬在不能熟練掌握翻身方法及其要點為病人實施翻身的情況下,既存在牽拉導管,引起導管脫落的問題;還存在不能掌握合適力度的問題,力度過小,不能使病人的身體完全離開床鋪,從而拖拉病人易擦傷病人的皮膚;力度過大,暴力翻身,會造成病人不適,甚至形成一些不必要的身體或心理傷害。作者傳授和指導的“一人分步翻身法”,在方法上是基于臥位時人體重量主要分布在肩背部、臀部和雙大腿部,翻身時分步搬動病人身體能做到分散用力;在實際上是考慮到不論病人身體長短、體重高低,也不論病人家屬的力氣大小,均能隨時實施,易懂好學,既適宜在病人準備出院前對家屬進行培訓,又能在社區衛生服務開設的家庭病房和社區護理服務工作中推廣。

      參考文獻

      臥床病人護理要點范文第2篇

      護理工作是一項既平凡又偉大的工作,但護理人員必須要有高度的同情心和責任感,工作中細致精心,還必須具有高尚的職業道德和奉獻精神。據長期臥床患者并發癥多,這些并發癥與原發形成惡性循環,不僅影響治療,甚至會危及患者的生命,因此,預防并發癥是治療長期臥床患者的重要措施之一。現介紹如下:

      1 臨床資料:

      本組病歷共20例。男12例,女8例,年齡34―46歲6例,55―80歲14例,腰椎骨折10例,髕骨骨折6例,頸椎損傷4例。

      2 護理要點

      2.1心理護理 截癱病人由于病程長,恢復較慢,常常對治療缺乏信心。要經常與病人談心,增強戰勝疾病的信心,為病人早日康復創造條件。

      2.2對心理障礙嚴重的病人,護理工作應有所側重,對拒絕治療和護理有輕生念頭的病人,應根據其心理狀況,耐心講解、勸慰、多方面關懷,請恢復較好的病友言談互教,取得家屬的共同支持,讓病人面對現實,鼓起生活的勇氣,堅持康復訓練,早日重返社會。

      2.3應加強“暗示”的心理引導。病人的基本心理活動仍是消極的,只是作了某些掩飾,有很大的可塑性,可向積極轉化,也可一直為消極。因此,通過暗示來引導心理狀況的轉化是重要的。

      2.3.1有計劃地同病人談話,接受他們的要求,理解他們的苦衷,引導他們的發泄,了解他們的困難,借助語言的直接暗示來解除其思想苦悶,安撫其思想痛創。

      2.3.2有步驟地安排病人的戶外活動,接觸大自然的陽光、新鮮空氣、花草樹木,以轉移其注意,舒暢其胸懷,激勵其對生活的向往。

      2.3.3有意識提供有積極意義的文藝作品給病人閱讀,從美的形象中得以啟發,從英雄形象中求得學習的目標。

      2.3.4有組織地解決好病人與周圍人之間的關系。消除某種歧視與情感的疏遠,解決朋友之間的矛盾,消除夫妻之間的誤解與隔閡,動員其親友給他予熱情與溫暖,通過組織給予解決某些經濟困難與家庭糾紛,這些都是促進心理積極轉化所不可少的。

      3 預防各種并發癥。做好病人的生活護理,預防并發癥的發生,定時翻身,可促進血液循環防止褥瘡、肺炎、泌尿系感染與結石等并發癥。

      3.1預防肺部感染 患者由于長期臥床,活動受限,血液循環差,機體免疫力下降,咳嗽咳痰無力,墜積的痰液不易咳出,易造成墜積性肺炎。老年人發病率高,愈后差,是造成死亡的重要因素。要預防肺部感染,應及時翻身,扣背,保持呼吸道通暢,必要時可吸痰。給予營養豐富的飲食,增加抵抗力,鼓勵患者深呼吸,逐漸增加胸廓運動,增加肺活量,促進痰液排出,每日行霧化吸入2―3次(0.9%生理鹽水50mL慶大4萬U,地塞米松5mg,沐舒坦15mg,)。注意保持室內溫度,濕度適宜,空氣新鮮,定時行空氣消毒。注意保暖,防止受涼,加強口腔護理,每次進食后用1:5000呋喃西林溶液或生理鹽水漱口。

      3.2預防泌尿系感染 長期臥床的患者易并發泌尿系感染和泌尿系統結石。應囑患者多飲水,多排尿,防止泌尿系感染和泌尿系統結石,長期下尿管的患者,應給予行膀胱沖洗,每日1―2次(9%生理鹽水500mL、慶大8萬U)。

      3.3預防褥瘡 由于局部組織長期受壓導致血液循環受阻,局部組織持續缺血、缺氧引起的皮膚紅斑、破潰、甚至壞死,嚴重者可深達肌層或危及生命。定時翻身,2小時翻身一次,必要時1小時翻身一次,并用手按摩受壓部位及骨突出部位,以促進局部血液循環。保持床鋪平整、干燥、無碎屑。經常擦浴、更換清潔衣褲,使用便器時動作要輕,避免損傷皮膚,如有皮膚損傷,要及時清創換藥。大小便失禁的患者,要經常用溫水清洗會陰、,然后涂油性軟膏給予保護。使局部保持干燥。

      3.4預防便秘 截癱病人由于括約肌不協調,加之長期臥床,腸蠕動減慢,常發生便秘。所以要從飲食上進行調節。患者應多吃水果、蔬菜和富含纖維素的食物,不能依賴緩瀉劑和栓劑。另外還要注意飲食衛生及營養,防止暴飲暴食,避免因飲食不當而導致腹瀉。因為截癱病人對大便失去控制能力且行動不便,一旦發生腹瀉,會給病人及家屬造成很多麻煩。要安排病人進多種纖維素飲食;訓練病人定期排便,以養成習慣。適當做腹部按摩,以刺激增加腸蠕動。

      3.5預防關節攣縮 由于長期臥床,患者四肢關節長時間不活動,易出現攣縮及功能障礙,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所以,對肢體不能自主活動的病人,我們每天協助患者做被動運動,鍛煉肢體,促進血液循環,防止肌群無力和萎縮。對肢體能夠活動的病人,指導在床上加強自主運動,每天堅持做屈、伸、旋轉、手的握力、抬離床面等功能鍛煉。幫助患者建立起康復的信心,以樂觀的心態配合治療。3.6預防下肢靜脈血栓的形成

      長期臥床的病人易發生靜脈血栓,應早期做主被動功能鍛煉,即有利于關節的功能位恢復,也可防止下肢靜脈血栓的形成。必要時使用下肢功能鍛煉儀或足底靜脈泵輔助治療,主要是促進下肢血液回流。

      上述20例患者,由于我們護理措施正確及時,避免了并發癥的發生,達到了滿意的治療效果。

      參考文獻

      [1] 趙彩云,趙銀連.外傷性截癱病人的心理護理[J].實用骨科雜志,2002,06:54

      臥床病人護理要點范文第3篇

      1 一般資料

      自2014年11月-2015年9月,在我院住院治療的髖部骨折的老年患者48例,其中男21例。女27例,年齡68~86歲,平均年齡75.06歲。

      2 基礎護理中的循證護理

      2.1心理護理的循證及護理

      病人住院期間常出現緊張、焦慮、恐懼多疑,孤獨無助、老而無用 、絕望等心理改變,缺乏治愈的自信心,擔心愈后生活不能自理。循證:由于老年人年齡大,病情較重,骨折后長期臥床,生活不能自理,而造成巨大的心理壓力,從而影響對治療的配合及影響愈后。護士應在護理病人時耐心、細致,仔細觀察病人的心理變化,幫助病人掌握正確的應對機制,提高病人的自我護理能力和發揮最大的潛能,讓病人和家屬參與護理計劃的制定,幫助病人建立有效的支持系統,包括親屬、朋友、醫務人員等,使病人積極改善其病態心理,保持良好、樂觀的情緒,在最佳狀態下接受治療。

      2.2飲食護理

      髖部骨折的老年人常發生骨折部位的不愈合或延期愈合。循證:老年人消化機能減弱,腸胃功能發生紊亂,營養吸收往往較差。所以調劑飲食是加速骨折愈合的重要措施之一。骨折早期,由于局部壞死組織的吸收造成吸收熱和肢體的疼痛給病人帶來身體不適,加之創傷后擔心愈合后的心理壓力,往往導致病人食欲下降,這是宜給病人進食清淡易消化吸收的食物,如新鮮水果、蔬菜、米粥之類,而忌食酸辣、油膩等刺激性食物,注意給予充足的水分和一定量的粗纖維,保持大便通暢。骨折中期,隨著腫脹的機化,橋梁骨痂的形成,需要補充大量的蛋白質、維生素、磷和鈣質,可食用牛奶、雞蛋、豆制品、海產品等以滿足骨折愈合的需要。骨折后期,骨折愈合而尚未牢固,肢體功能尚未恢復,此時應多食滋補肝腎的食物,如動物的肝臟、腎、排骨、紅刺湯、龍眼肉等,以滋補氣血,強筋壯骨⑴。

      2.3壓瘡的預防及護理

      髖部骨折的老年人,極易發生壓瘡。循證:由于骨折和疼痛的原因,常需長期臥床,而且老年人有以下生理解剖特點:①皮膚干燥角化,皮下脂肪及血管數量減少;②汗腺萎縮,表面小動脈硬化;③膠原纖維和彈性纖維退行性變,結締組織再生能力減弱,以致皮膚皺紋增多,彈性及再生能力降低,加之軀體局部組織受壓,血液循環障礙,所以極易發生壓瘡⑴。護理人員應嚴格按照預防壓瘡的護理要點,做到①勤擦洗,有效保持患者皮膚的清潔干燥,并保持床鋪整潔無潮濕,無褶皺;②勤翻身改變,翻身時避免拖、拉、推等動作,翻身同時進行按摩,注意減輕骨突出部位的壓力,根據病人實際情況,對翻身次數做合理計劃,翻身后及記錄,并做好交接班⑵;③增強高蛋白飲食。

      2.4二便護理

      2.4.1小便的護理 骨折早期,易發生尿潴留的癥狀。循證:由于不習慣床上排便、疼痛刺激、不愿給子女添麻煩等因素影響,患者易導致尿潴留。護士應注意觀察膀胱有無脹滿,可給予留置導尿,或人工手法排尿,方法:當膀胱脹滿時,操作者用右手由外向內按摩病人的下腹部,待膀胱縮成球狀,緊按膀胱底向后下方擠壓,在膀胱排尿后用左手按在右手手背上加壓,待尿不在流出時,可松手再次加壓,將尿排盡⑶。

      2.4.2預防便秘 老年髖部骨折病人發生便秘的循證:①長期臥床,活動減少;②骨折疼痛,造成病人不敢排便;③老年人腸胃功能差,排便動力不足⑵。觀察病人有無腹脹,腸鳴音降低或喪失等表現,鼓勵病人多食富含膳食纖維的食物、新鮮水果和蔬菜,多飲水,指導或協助病人在餐后30min作腹部按摩,從右到左,沿大腸行走的方向,以刺激腸蠕動。對頑固性便秘的病人,可根據醫囑給予灌腸或緩瀉藥物。

      2.5預防并發癥

      由于老年病人修復能力差,骨折愈合慢,需要長時間的臥床休養,往往出現以下并發癥:墜積性肺炎、壓瘡、肺栓塞、血管栓塞、泌尿結石、肌肉廢用性萎縮等,詢證:與骨折后期長期臥床活動減少有關。護士應采取各種措施,如鼓勵病人咳嗽,協助病人翻身、拍背,正確指導病人功能鍛煉,注意避免呼吸道感染,密切觀察體溫、呼吸、脈搏、血壓、面色等,發現異常及時報告醫生,防止并發癥的發生。

      3 專科護理的循證護理

      3.1患肢制動

      活動及翻身易造成髖關節外旋或脫位。護士應在護理過程中高度關注患肢的髖關節的制動情況,向患者強調關節制動的重要性,教會患者翻身的正確方法,并按時協助患者翻身,指導病人借助吊架和床欄更換。盡量避免搬運或移動病人,必須搬運移動時,注意將髖關節與患者整個托起,以避免造成關節脫位。

      3.2功能鍛煉

      長期臥床及疼痛因素,易造成局部血循環障礙、下肢深靜脈血栓、肌肉萎縮和關節僵硬等問題。循證:功能鍛煉能改善上述問題。護士應注意指導患者進行患肢膝關節及踝關節的適當運動,以及患肢肌肉的等長舒縮,每日數次,每次5~20min。評估患者是否需要輔助器械完成日常活動,指導病人進行安全有效的功能鍛煉。

      循證護理又稱為實證護理或求證護理,其實質是針對在護理實踐過程中發現的實踐和理論問題,通過權威的資料來源收集實證資料,考慮當時的臨床環境,根據個人經驗,最后做出最合適病人的護理決策⑶。循證護理程序是整體護理程序的深化和補充⑷。我院在老年髖部骨折護理中,積極運用循證護理模式,降低老年髖部骨折病人的并發癥,促進骨折愈合,腱鞘疼痛,取得良好的效果。

      【參考文獻】

      [1]何芬琴,陳彩霞,靳雪玲,等。老年股骨頸和股骨隆間骨折的護理 (j)中醫正骨,1993,12.:48

      [2]曹偉新,李樂之,外科護理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6.557

      [3]雎美珍,神經內科病人便秘的原因與護理.家庭護士.

      2008,2008.6(ic)234

      臥床病人護理要點范文第4篇

      壓瘡又稱“褥瘡”中醫又稱“席瘡”,從病理、生理角度說是“壓迫性潰瘍”。是臨床常見的并發癥之一,也是護理工作中的一大難題,多見于病情危重,長期臥床,大小便失禁,肢體癱瘓,營養失調,代謝障礙等病人。臨床上一旦發生壓瘡將會給病人帶來極大的身心痛苦,為疾病轉愈及護理工作帶來許多麻煩和問題。故預防和護理壓瘡的發生成為臨床檢驗護理工作質量的重要標準之一,亦是臨床工作的一項重要內容。

      1 壓瘡的形成原因

      1.1 受壓組織長期缺血缺氧,無氧代謝產物堆積對細胞組織的毒性作用使細胞變性壞死,皮膚發硬,變色形成水泡或表皮脫落。[1]受壓組織壓力解除后,靜脈充血,當組織持續充血時因缺氧血管通透性增高,血漿大量滲出,組織細胞含水量增多,引起局部組織變性壞死。[2]

      1.2 昏迷、脊髓損傷病人,運動感覺神經沖動傳導障礙,肌張力降低,同時神經營養功能失調,軟組織抗壓能力降低,當這一類病人軟組織承受的壓力超過其承受能力時,就發生了壓瘡。

      1.3 摩擦是機械力作用于上皮組織,能去除外層的保護性角化皮膚,床鋪皺褶不平,有渣屑或搬動時拖拉病人產生較大摩擦力。[3]

      1.4 大小便失禁及出汗引起的潮濕刺激導致皮膚浸漬,松軟易為剪切摩擦等力損傷。

      1.5 全身營養障礙,能量攝入不足,負氮平衡,蛋白質合成減少。

      1.6 腹瀉、嘔吐,利尿劑致全身脫水,皮膚干燥,彈性差,易引發壓瘡。

      1.7 皮膚軟組織破潰后繼發細菌感染。[4]

      2 壓瘡的預防護理

      壓瘡的預防護理要點應從消除局部因素,改善機體整體狀況做起。

      2.1 避免局部皮膚受壓:經常翻身是避免局部皮膚受壓的極為重要的預防措施,對于長期臥床的危重、昏迷病人及截癱病人要制訂具體預防壓瘡的措施,并在護理工作中給予實施,如定期翻身,在壓瘡好發部位放置棉圈或海綿墊等。翻身時間根據病人具體情況而定,一般白天兩小時翻身一次,夜間三小時翻身一次。

      2.2 保持床單清潔、平整、干燥:要求床單墊底平整,柔軟無皺褶,無補丁,以減少受壓局部的摩擦,病人出汗或大小便大小便污染床單后要及時更換,隨時清除床單上的異物,脫屑等,經常保持床單的清潔平整。

      2.3 保護皮膚:完整的皮膚是保護機體不受細菌侵入的屏障,保護皮膚清潔是保護皮膚的重要措施之一。對于長期臥床的病人一般要求每周擦浴1~2次,受壓部位皮膚每日用溫開水清洗一次,會每日用生理鹽水棉球和溫開水清晰一次,有大小便污染的隨時清洗。

      2.4 注意營養的補充:對貧血、營養不良,嚴重創傷,長時間禁食、水病人要注意給予足夠的熱量和蛋白質的補充,以增強機體自身的抵抗能力。 [5]

      總之,壓瘡的預防護理是一項艱巨而又繁重的護理工作,護理人員的責任心和工作主動性是預防壓瘡的關鍵,只要我們在護理工作中樹立極強的責任意識,制訂有效預防護理計劃,就能有效的預防和減少壓瘡的發生率。

      參考文獻

      [1] 全寶文.護理知識更新[M].沈陽遼寧科學出版社.1987.29

      [2] 董亦明,宋一同,軟組織損傷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 988.5

      [3] Daviesk.k.Brit.Jnurs.1 994.3(6):256

      [4] 袁慶波.壓瘡的評估及護理近況[J].實用護理雜志.1998.14(12)622

      臥床病人護理要點范文第5篇

      關鍵詞:老年患者;骨折;并發癥;護理

      由于老年人機體功能日益退化,代謝水平逐漸下降,組織再生能力差,骨質疏松明顯,反應較慢,容易跌倒,骨折已成為老年人常見疾病之一,也是老年人病殘的主要原因[1]。老年人骨折后愈合慢、臥床時間長,極易出現危及患者生命的并發癥,另外老年人多伴有基礎疾病,需要醫護人員采取精心的治療和護理措施[2]。因此,分析老年人骨折發生的原因,并制定相關干預措施,做好正確的臨床護理,對于提高老年人生活質量具有重要意義。

      一、老年人骨折的特點及原因分析

      1老年人骨折的特點

      老年人常見的骨折有橈骨遠端(科雷氏)骨折、股骨粗隆間骨折、股骨頸骨折、胸及腰椎壓縮性骨折、肱骨外科頸骨折等。老年人機體功能日益退化,組織再生能力差,骨折手術的重創會使病人長期臥床而引起墜積性肺炎、泌尿系感染、壓瘡、血管栓塞等并發癥。另外,疼痛刺激也可使心腦血管病加重。因此,做好臨床對癥護理和預防并發癥的護理是病人康復的關鍵措施。

      2老年人骨折的主要原因分析

      老年人骨折是以骨質疏松為基礎的,骨質疏松是骨折的危險因素。現階段,我國的老年人大概有四分之一患有骨質疏松病,造成骨的強度降低,一旦其受各種低能量的沖擊如:跌倒、汽車顛簸等即可引起骨折,甚至可能會發展成為嚴重骨折。另外,老年人身體的各項機能開始降低,肌肉的力量與柔軟性也大不如從前,身體的協調性與平衡性都在不斷下降,對環境的適應能力與反應能力降低,平常生活中稍有不慎便可能會由于重心不穩而導致扭傷、摔傷、跌倒等而發生骨折。

      二 、老年人骨折的治療原則

      老年人骨折的治療原則是最大限度地恢復病人骨骼,肌肉神經的正常功能,盡快地使骨折處復位,給予牢固有效地內固定或外固定,使患者早期離床活動并進行康復訓練。治療老年人骨折必須全面考慮,選擇對全身影響小、安全性大的治療方法。近年來,國內外學者對老年人骨折的治療極力主張早期手術內固定,以減少老年人骨折后的并發癥和死亡率。

      三、老年人骨折后的護理

      1心理護理

      老年人骨折后容易出現情緒不安、焦慮、煩躁、驚恐、易怒、情緒低落甚至抑郁、悲觀、絕望等各種心理變化,對治療缺少信心等不良心理反應。作為護理人員,應主動走近患者,針對性地做好患者思想疏導工作,及時給予耐心細致的解釋和安慰,語言要親切、體貼。談病人最感興趣的話題,多為患者介紹成功的案例,從而使患者能夠樹立起戰勝疾病的勇氣和信心。在精神上給予安慰,生活上給予照顧,建立良好的護患氛圍,可極大促進骨折愈合以達到早日康復。

      2皮膚護理

      骨折老人由于長期臥床, 機體退行性改變加快,患者血液循環不好,皮膚長期受壓,極易發生褥瘡等并發癥,褥瘡嚴重時甚至可因繼發性感染引起敗血癥危及生命,因此護理人員應特別注意加強對患者的皮膚護理。為預防皮膚感染和褥瘡的發生,應每隔2~3小時協助老人翻身1 次,被單要勤更換,每日為患者擦身,保持皮膚清潔、保持床單干凈、整潔,按摩受壓處皮膚,做好褥瘡護理。

      3飲食護理

      老年人因骨質疏松發生骨折,在治療骨折的同時必須積極補鈣,同時補充維生素D以協助吸收。臥床的病人胃腸蠕動減慢,應鼓勵病人多食用粗纖維食物,多吃蔬菜、水果,保持大便通暢,應多吃一些西紅柿、莧菜、青菜、包菜、蘿卜等維生素C 含量豐富的蔬菜,以促進骨痂生長和傷口愈合。現代醫學認為骨折后應攝人均衡營養,特別要注意蛋白質與鈣、磷的補充,如多喝牛奶、多食豆制品以及適當攝入活性鈣制劑。

      四、老年人骨折后并發癥的預防

      1肺部感染的預防

      老年骨折患者會因為疼痛而不敢深呼吸或咳嗽,同時會經常保持平臥位,這樣會使其呼吸道內的分泌物不易排出,容易引起呼吸道的部分梗阻與繼發感染。另外,由于長期臥床,會導致肺活量進一步減小,造成咳嗽反射減弱、咳嗽無力、痰液不易咳出,容易使支氣管分泌物墜積于肺底,若合并感染則將引起墜積性肺炎。因此在護理骨折老人時,應指導患者正確的咳痰方法,鼓勵自行咳痰,鼓勵患者作深呼吸鍛煉,有痰應咳吐出來;對低效咳痰者要經常幫助其變換、還要經常輕輕拍打其胸背部,刺激咳痰,以利于其排痰。為病人輕輕拍胸部時,應從胸部下方開始向上拍,拍出振動感,囑咐病人配合深呼吸,咳出痰液;痰液黏稠者可服蛇膽陳皮末、氯化胺等藥物稀釋痰液,以稀釋痰液,便于痰液排出。保持呼吸道通暢,防止肺炎發生。

      2褥瘡的預防

      骨折患者因長期臥床,血液循環差,皮膚抵抗力低下,容易使受壓處的皮膚發生潰破,形成褥瘡。特別是局部組織如骶尾部、后枕部、踝關節、足跟部各骨突處容易發生褥瘡。褥瘡形成后往往不易愈合,面積會不斷擴大、創面可逐漸加深,甚至會引發敗血癥等。為了防止老年患者發生褥瘡,其床鋪要保持清潔、平整柔軟干爽,以減少皮膚的摩擦。為預防褥瘡發生,其身體要經常保持清潔和干燥,勤用溫水擦洗,洗后擦干并在局部擦一些滑石粉或痱子粉,以保持皮膚的清潔與干燥。勤翻身,在易受壓的部位經常輕柔按摩,以促進受壓部位血液循環,預防褥瘡發生。

      3泌尿系統感染的預防

      長期臥床、個人衛生不潔、飲水過少是尿路感染的誘因,注意做好生活護理,清潔會陰,鼓勵病人多飲水,促進膀胱自潔。老年人的生理條件導致尿道黏膜發生退行性改變,難以抑制局部細菌生長,細菌容易由尿道逆行至膀胱引起感染。另外由于長時間臥床,大小便需要別人照顧,患者不敢多喝水,就更容易引起泌尿系感染。所以要鼓勵病人多喝水,從而增加尿量。告知病人要多吃水果、蔬菜等粗纖維食物,以保持大便通暢。

      4便秘的預防

      老年人機體功能日益退化,代謝水平逐漸下降,而老年人在骨折后活動減少,腸蠕動減弱,又不習慣在床上排便,因而很容易造成便秘。同時食物發酵所產生的氣體使腸道膨脹,很易發生腹脹。護理人員應注意給患者吃些行氣、消食、潤腸的食物和藥物,如山楂、陳皮、蜂蜜等,也可進行適當的腹部按摩,以肚臍為中心按順時針方向由里往外做環形按摩,每日3次,每次10分鐘;或做腹式呼吸、熱敷等,促進腸蠕動,消除便秘。

      5下肢靜脈血栓和肺栓塞的預防

      老年人骨折后需要長期臥床不能運動,手術使血流變得緩慢,創傷引起血管壁損傷和血液處于高凝狀態,容易形成下肢靜脈血栓。所以,在老人骨折康復期間,可在醫生指導下,適當使用血管擴張劑和抑制血小板凝集的藥物,并練習床上坐起,盡量早活動,促進血液循環。

      參考文獻

      [1] 劉敏,張秉姝.老年人的骨折護理體會[J].中國中醫藥現代遠程教育, 2010, 8(6): 117.

      [2] 袁海燕.老年人骨折的護理體會[J].中國療養醫學, 2011, 20(1): 43.

      亚洲人成人77777网站不卡| 亚洲电影在线免费观看| 亚洲精品无码中文久久字幕| 久久亚洲AV成人出白浆无码国产| 亚洲人精品午夜射精日韩 | 国产亚洲人成无码网在线观看| 久久亚洲中文字幕精品一区四|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ⅴ香蕉| 国产精品亚洲αv天堂无码 | 亚洲精品国产第1页| 亚洲视频免费在线观看| 一区二区三区亚洲| 亚洲成在人线中文字幕| 亚洲大片免费观看| 亚洲永久在线观看| 亚洲欧美日韩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一本到无码av中文字幕| 亚洲精品无码专区在线播放| 亚洲乱码日产精品一二三| 亚洲欧美成人av在线观看| 校园亚洲春色另类小说合集| 国产精品亚洲专区无码不卡| 亚洲国产精品成人久久蜜臀| 国产偷窥女洗浴在线观看亚洲| 在线亚洲人成电影网站色www| 久久夜色精品国产亚洲| 亚洲电影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网址在线观看| 2019亚洲午夜无码天堂| 亚洲第一街区偷拍街拍| 国产精品手机在线亚洲| 亚洲综合精品网站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午夜无码电影网| 亚洲国产成人久久精品影视 | 亚洲高清视频在线播放| 久久精品亚洲AV久久久无码| 亚洲精品无码专区在线| 亚洲伊人久久综合中文成人网| 亚洲精品午夜无码专区| 亚洲欧洲国产视频| 亚洲影院天堂中文av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