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章中心 > 鋼筋接頭

      鋼筋接頭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鋼筋接頭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鋼筋接頭范文第1篇

      Abstract: The engineering characteristics of the nuclear island is large reinforced steel and complex structure, the joint type and quantity bring different influences on the quality of the projects, construction difficulty and time. According to reinforcement steel engineering characteristics of the nuclear island, the main steel banding adopts three types of lap connection, upsetting straight screw muff-joint and electric arc welding.

      關鍵詞:鋼筋連接;綁扎搭接;鐓粗直螺紋套筒連接;電弧焊接

      Key words: steel connections; banding lap; upsetting straight screw muff-joint; electric arc welding

      中圖分類號:[TL48]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6-4311(2010)33-0054-02

      1工程概況

      田灣核電一期工程建設規模為俄羅斯設計的兩臺WWER-1000型壓水堆,裝機容量為2×106萬千瓦,是國家九五期間重點工程之一。核島工程以反應堆廠房為主分布有二十幾個子項,鋼筋總用量達1.08萬噸。核島工程鋼筋工程特點是鋼筋量大,結構形式復雜;鋼筋直徑較大,廠房主要結構受力主筋直徑最大為Φ40;鋼筋設計密集,接頭量大(20萬個以上)。

      一般情況下鋼筋直徑在Φ25以下,且易施工部位采用綁扎搭接;直徑在Φ25上且易施工部位采用鐓粗直螺紋套筒連接;在不易施工部位、鋼筋密集部位、鋼筋搭接長度受限制部位、內部結構堆芯處、+34M板的部分接頭、接頭取樣后的恢復、予留施工洞口等采用電弧焊接接頭。核島工程鋼筋連接大量采用鐓粗直螺紋套筒連接,其次采用綁扎搭接,少量采用電弧焊接接頭連接。

      2連接形式及技術要求

      2.1 綁扎搭接綁扎搭接是一種常見的鋼筋連接方法,廣泛用于直徑在Φ25以下的鋼筋連接,施工操作簡單易行,但鋼筋耗用量大,對于凈空間尺寸要求嚴格的預留洞口、鋼筋密集部位不易采用:

      ①由于施工圖中很難區分鋼筋受拉或受壓,故統一規定搭接長度LL=60d。對于重要結構部分如反應堆廠房內部結構部位,俄方施工圖中部分鋼筋已經規定了搭接長度要求,若搭接長度不足60d者,則必須增至60d;若大于60d則按圖紙規定的搭接長度施工;②對于結構復雜、鋼筋密集的梁板及其它特殊結構,事先按鋼筋連接構造要求畫好鋼筋接頭排版圖。

      2.2 鐓粗直螺紋鋼筋接頭鐓粗直螺紋鋼筋接頭是核島工程中應用最多的一種接頭形式,接頭外觀、物理力學性能、操作勞動強度等方具有其它接頭形式不可比擬的優勢,也是建設部九五期間積極度推廣的一種成熟的鋼筋連接技術。

      鐓粗直螺紋接頭技術要求:(1)鋼筋接頭在單向拉伸、高應力反復拉壓、變形反復拉壓時,接頭的抗拉強度實測值要大于等于鋼筋抗拉強度實測值;單向拉伸變形u≤0.1mm,高應力反復拉壓20次后的殘余變形u20≤0.3mm,大變形反復拉壓4次、8次后的殘余變形分別控制在u4≤0.3mm、u8≤0.6mm;(2)適用標準型接頭的絲頭,其長度應為1/2套筒長度,公差為+1P(P為螺距)以保證套筒在接頭中居中位置。適用于加長型接頭的絲頭,其長度應大于套筒長度,以滿足只轉動套筒進行鋼筋連接的要求;(3)鋼筋下料時切口端面應與鋼筋軸線垂直,不得有馬蹄形或撓曲,端部不直應調直后下料。鐓粗頭的基圓直徑d1應大于絲頭螺紋外徑,長度L0應大于1/2套筒長度,過渡段坡應≤1:3;(4)鐓粗頭不得有與鋼筋軸線相垂直的橫向表面裂紋,不合格的鐓粗頭應切去后重新鐓粗,不得對鐓粗頭進行二次加工。加工鋼筋絲頭時應采用水溶性切削液,當氣溫低于0℃時應有防凍措施,不得在不加液的情況下套絲。鋼筋絲頭的螺紋應與連接套筒的螺紋相匹配;(5)絲頭牙形飽滿,牙頂寬超過0.6mm禿牙部分累計長度不應超過一個螺紋周長,外形尺寸,包括螺紋直徑及絲頭長度應滿足產品設計要求;(6)套筒表面無裂紋和其它缺陷,外形尺寸包括套筒內螺紋直徑及套筒長度應滿足產品設計要求,套筒二端應加塑料保護塞,接頭拼接時用管鉗扳手擰緊,應使兩個絲頭在套筒中央位置相頂緊。拼接完成后,套筒每端不得有一扣以上的完整絲扣外露,加長型接頭的外露絲扣不受限制,但應另有明顯標記,以檢查進入套筒的絲頭長度是否滿足要求;(7)套筒材料力學性能要求如表1;(8)鐓粗直螺紋施工工藝流程:鋼筋下料鋼筋端頭鐓粗端頭套絲加工用扳手將套筒連接在兩鋼筋端頭完成鋼筋接頭;(9)鋼筋下料。根據施工圖及有關鋼筋構造要求,算出鋼筋形狀、尺寸及數量,并編制鋼筋下料單,然后按料單下料鋼筋。現場鋼筋進行下料時,應做到切口端面垂直鋼筋軸線,不得有馬蹄形或撓曲,不得氣割下料;(10)鋼筋端頭鐓粗。鋼筋鐓粗前鐓粗機應先退回零位,再把鋼筋從前端插入、頂緊,壓力由鋼筋規格與批號先做幾根試驗后決定(見表2);(11)鋼筋端頭套絲。用直螺紋鋼筋接頭專用套絲機加工的絲頭錐度、牙形、螺紋須與所使用的連接套的錐度、牙形、螺紋一致;(12)連接鋼筋接頭時,卸下絲頭保護帽和連接套密封蓋,人工扶正鋼筋使其軸線對齊,然后用扳手將絲頭擰入連接套。對彎曲鋼筋,選用正反螺絲扣和相應直螺紋套筒,通過擰動套筒,使直螺紋接頭連接牢固。

      2.3 電弧焊接接頭核島工程鋼筋焊接采用鋼筋電弧焊,主要采用搭接焊、坡口焊兩種接頭型式,少量采用幫條焊。

      2.3.1 鋼筋電弧焊工藝要求。①根據鋼筋級別、直徑、接頭型式和焊接位置,選用合適的焊條、焊接工藝和焊接參數;②鋼筋端頭間隙、筋軸線以及幫條尺寸、坡口角度等,均應符合規程有關規定;③接頭焊接時,引弧應在墊板、幫條或形成焊縫的部位進行,防止燒傷主筋;④焊接地線與鋼筋應接觸良好,防止因接觸不良而燒傷主筋;⑤焊接過程中應及時清渣,焊縫表面應滑,焊縫余高應平緩過渡,弧坑應填滿。

      2.3.2 搭接焊與幫條焊。①焊縫尺寸。搭接焊和幫條焊的焊縫厚度s不應小于主筋直徑的0.3倍;焊縫寬度b不應小于鋼筋直徑的0.7倍,焊縫尺寸直接影響接頭強度,施焊中要嚴格控制;②搭接焊與幫條焊施焊時裝配焊接要求:幫條焊時兩主筋端之間應留2~5mm間隙;搭接焊時焊接端鋼筋應適當預彎,以保證兩鋼筋的軸線在一直線上,使接頭受力性能良好;幫條焊時,幫條與主筋之間用四點定位焊固定;搭接焊時,用兩點固定,定位焊縫應距幫條端部或搭接端部20mm以上;焊接時應在幫條焊或搭接焊形成焊縫中進行;在端頭收弧前應填滿弧坑。

      2.3.3 坡口焊。①坡口焊準備工作:坡口面平順,切口邊緣不得有裂紋和較大的鈍邊、缺棱;坡口平焊時,V形坡口角度為55~65°,坡口立焊時,坡口角度為40~55°,其中下鋼筋為0~10°,上鋼筋為35~45°;鋼墊板厚度為4~6mm,長度為40~60mm。坡口平焊時,墊板寬度為鋼筋直徑加10mm;立焊時墊板寬度等于鋼筋直徑;鋼筋根部間隙,坡口平焊時為4~6mm;立焊時為3~5mm,最大間隙均不宜超過10mm;②坡口焊工藝要求:焊縫根部、坡口端面以及鋼筋與鋼板之間均應熔合良好。焊接過程中應經常清渣,鋼筋與鋼墊板之間,應加焊二、三層側面焊縫,以提高接頭強度,保證質量;為防止接頭過熱,采用幾個接頭輪流進行施焊;焊縫的寬度應超過V形坡口的邊緣2~3mm,焊縫余高為2~3mm,并平緩過渡至鋼筋表面;若發現接頭中有弧坑、氣孔及咬邊等缺陷,應立即補焊。III級鋼筋接頭冷卻后補焊時,需用氧乙炔焰預熱。

      3鋼筋連接構造要求

      如俄方施工圖已給出接頭位置及接頭百分率,則按俄方圖紙施工;如沒有給出的則按如下規定執行:

      3.1 鋼筋接頭面積百分率各個子項所處結構位置不同,其受力筋接頭面積百分率也不同,具體如表3。

      3.2 鋼筋接頭錯開長度①鋼筋搭接接頭:相鄰接頭中心距為1.3LL,其LL=,(LL為鋼筋搭接長度,LL=60d);②機械連接接頭:相鄰接頭中心距為L=,(d1、d2為相接的兩鋼筋直徑)。

      鋼筋接頭范文第2篇

      1、直螺紋接頭的特點

      (1)鋼筋連接端的絲頭能預制,不占用工期,工藝簡單,質量完全可靠,無明火作業,不污染環境,可全天性施工。(2)直螺紋套筒是由專業工廠提供的各種規格的標準件,實現了標準化文明施工。鑒于各生產廠家的直螺紋套筒技術參數不盡相同,為保證施工連接的質量,提供直螺紋機器和直螺紋套筒的應為同一生產廠家。(3)能在施工現場連接Ⅱ-Ⅲ級¢16~¢40同徑或異徑、豎向或水平方向的鋼筋,不受鋼筋有無花紋及含碳量限制。

      2、工藝原理

      鋼筋直螺紋接頭是利用直螺紋能承受軸向力和水平力及密封性能好的原理,靠機械力把鋼筋連接在一起的。其工藝是先在施工現場或鋼筋加工廠用專用的鋼筋直螺紋套絲機,把鋼筋的連接端頭經過特殊的機械加工成直螺紋并使其螺紋部分的鋼筋強度高于鋼筋母材,然后通過直螺紋套筒,將兩根將連接的鋼筋連接起來,并用施工扳手將其擰緊即可。

      3、力學性能

      在本工程中,設計圖紙的要求為全部采用Ⅱ級接頭,其參數與舊標準(JCJ107-96)中的A級接頭極為相似,即接頭試件實際抗拉強度大于或等于鋼筋抗拉強度的標準值,并具有高延性和反復拉壓的性能。從工程中實際抽檢的接頭試件來看,全部滿足了設計圖紙的要求,即Ⅱ級接頭標準。由于大部分接頭拉力試驗基本上斷于母材,達到了Ⅰ接頭的標準,即接頭抗拉強度不小于被連接鋼筋實際抗拉強度或1.10倍的鋼筋抗拉強度標準值,并具有高延性和反復拉壓性能。從大部分試件的斷裂位置來看,基本上在離套筒10cm處發生頸縮斷裂,說明了此種接頭為塑性斷裂,對于鋼筋連接而言,沒有改變母材任何性能,使其機械性能得到最充分的發揮。

      4、力學原理

      在鋼筋滾軋直螺紋接頭中,鋼筋母材開牙成的鋼筋絲頭部分受力橫截面積并沒有增大,但其抗拉能力大于鋼筋母材本身,其原因在于滾軋直螺紋接頭的鋼筋絲頭開牙采用的是滾軋成型螺紋。在機械行業中,它屬于無屑切削的一種,而不是通常那種用車床車出的螺紋絲頭。工程中常用的鋼筋為低碳鋼(20Mnsi等),而低碳鋼在滾絲成型過程中,由于具有良好的塑性,使得螺紋表面由于受壓而產生永久變形,使螺紋成型,螺紋表面的鋼材產生冷作硬化,而使得螺紋部分的表面抗拉強度遠高于母材,而芯材部分及未加工絲頭部分則繼續保留了母材的原始狀態。同時,生產直螺紋套筒所采用的材料,廠家選用的是45#優質碳素結構鋼,在設計時,按照(JGJ107-2003)中3.0.2的要求,完全滿足接頭的力學性能要求。當絲頭與套筒中的直螺紋旋合構成直螺紋接頭時,其螺紋連接處的接頭強度遠高于母材強度,而整個母材的機械性能并沒有改變,這樣就能最大限度地發揮鋼筋母材的特性。

      鋼筋接頭范文第3篇

      【關鍵詞】鋼筋混凝土;建筑結構;加固技術

      建筑施工損失的絕大部分都是由于鋼筋混凝土建筑結構加固技術實施質量低下造成的,因此,在鋼筋混凝土建筑結構施工中,施工技術人員應該著重注意建筑結構施工中的加固技術應用,在鋼筋混凝土建筑結構加固技術被廣泛應用,在進行鋼筋混凝土建筑結構加固技術應用和實踐時,需要施工技術人員注意的問題有很多,筆者就從鋼筋混凝土建筑結構加固技術應用進行分析,淺談鋼筋混凝土建筑結構加固。

      1增大截面加固技術

      對鋼筋混凝土結構而言,增大截面法是通過采用同種材料(鋼筋混凝土)來增大原混凝土結構截面面積,從而達到提高結構承載能力的目的。當梁、柱構件抗力不夠時,常采用增大截面法,其優點如下:

      1.1施工技術成熟,便于施工。

      1.2質量好,可靠性強。

      1.3提高抗力及構件剛度的幅度大,尤其對柱增加穩定性較大。

      增大截面、增加剛度,首先要考慮分析整體結構,不能僅為局部加大而加大,這樣會引起整體結構的局部薄弱層發生重大事故。此外,加大截面法還有一些不利因素,使用時要予以考慮。一是因構件質量和剛度變化較大,結構固有頻率會發生變化,因此,應避免使結構加固后的固有頻率進入地震或風震的共振區域,造成新形式的破壞。二是現場濕作業工作量大,養護時間較長,對生產和生活有一定的影響。三是構件的截面增大后對結構的外觀以及房屋或橋梁凈空也有一定的影響。增大截面加固法主要使用于梁、板、柱、墻等一般結構。

      2預應力加固技術

      預應力加固法是一種采用外加預應力鋼拉桿(分水平拉桿和組合式拉桿)或型鋼撐桿對結構進行加固的方法。通過施加預應力強迫鋼拉桿或型鋼撐桿受力,影響并改變原結構應力分布,并降低結構原有應力水平,致使一般加固方法中普遍存在的應力應變滯后現象的影響能較好的消除。因此,后加部分與原結構能較好地共同工作,結構的總體承載能力可顯著提高。預應力加固法具有加固、卸載和改變結構應力分布的三重效果,適用于大跨度結構加固,以及采用其他方法無法加固或加固效果很不理想的較高應力應變狀態下的大型結構加固。預應力加固法的主要優點如下:

      2.1體外配筋張拉預應力可以起到增加主筋、提高正截面及斜截面的強度,同時也提高了剛度,有效地改善了使用性能且效果好。

      2.2預應力能消除或減緩后加桿件的應力滯后現象,使后加桿件有效地工作。

      2.3預應力產生的負彎矩可以抵消部分荷載彎矩,減小原構件的撓度,縮小原構件的裂縫寬度甚至使原裂縫完全閉合。

      因此,預應力加固法是一種加固效果好而且費用低的加固方法,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該方法的缺點是增加了施加預應力的工序和設備。

      3增設支點加固技術

      增設支點加固法是通過增設支承點來減小結構計算跨度,達到減小結構內力和提高其承載能力的加固方法。該法簡單可靠,但對于使用空間有一定影響,適用于梁、板、桁架、網架等水平結構的加固。

      按照增設的支承結構的變形性能,增設支點法可分為剛性支點和彈性支點兩種情況。剛性支點法通過支承結構的軸心受壓或軸心受拉將荷載直接傳給基礎或柱子等構件。由于支承結構的軸向變形遠遠小于被加固結構的撓曲變形,對被加固結構而言,支承結構可簡化按不動支點考慮,結構受力較為明確,內力計算大為簡化;彈性支點法是通過支承結構的受彎或桁架作用間接地傳遞荷載的一種加固方法。由于支承結構的變形和被加固結構的變形屬同一數量級,支承結構只能按彈性支點考慮,內力分析較為復雜。相對而言,剛性支點加固對結構承載能力提高幅度較大,彈性支點加固對結構使用空間的影響程度較低。

      4化學灌漿補強加固技術

      化學灌漿補強就是將一定化學材料配制成漿液,用壓送設備將其灌入混凝土結構裂縫內,使其擴散、膠凝或固化,達到補強的目的。化學灌漿材料主要有兩種:一種是以環氧樹脂為主劑配制成的環氧樹脂灌漿材料,它具有化學穩定性好、可以室溫固化、收縮小、強度高、粘結力強等一系列優點,而且因為環氧樹脂灌漿材料的粘結力和內聚力均大于混凝土的內聚力,能有效地修補混凝土的裂縫,恢復結構的整體性,目前是一種較好的補強固結化學灌漿材料,一般用于修補寬度為0.2~0.5mm的裂縫;另一種是以甲基丙烯酸甲酯為主劑配制的甲基丙烯酸酯類灌漿材料。它具有可灌性好的特點,能灌入0.05mm寬的細微裂縫中,一般用來修補縫寬在0.2mm以下的裂縫。

      化學灌漿補強法主要用來修補因出現裂縫而影響使用功能的結構,如水池、水塔、水壩等,也可用來修補混凝土梁、板、柱等構件及因鋼筋銹蝕而導致結構耐久性降低的構件。

      5水泥壓漿補強加固技術

      水泥壓漿補強法是一種用壓力設備將水泥漿液壓入結構構件的蜂窩、孔洞或裂縫中,充填并固結這些缺陷,以達到補強加固的目的。水泥灌漿具有強度高、材料來源廣、價格低,運輸、儲存方便及灌漿工藝比較簡單等優點,至今仍是應用最廣泛的灌漿材料。該法的缺點是需要專門的設備,主要用于因地震、溫度、沉降等原因引起的磚墻裂縫的修補。

      6噴射混凝土補強加固技術

      噴射混凝土補強法是一種用混凝土噴射機將混凝土拌和料和水(干噴機)或混凝土濕料(濕噴機)以高速噴射到混凝土結構上,并快速凝固成型的加固方法。噴射混凝土不需要振搗,它借助水泥與骨料之間的連續沖擊實現密實化,也不需要支模或只需部分支模,施工方便、速度快、工期短,噴射凝固層與原結構粘結力強,所以在大范圍加固工程中具有獨特優勢;其缺點是需要專門的設備,對混凝土的配合比設計要求較高。這種方法常用于病弱混凝土的局部或全部更換;在梁、板等構件的下面增補混凝土;填補混凝土和磚石結構中的孔洞、縫隙及混凝土墻的麻面。

      7鋼筋混凝土建筑結構的加固技術

      鋼筋混凝土建筑鋼結構的加固技術主要是對鋼結構建筑物進行加固和對混凝土結構、砌體結構等建筑物采用剛才進行加固。建筑結構的加固技術要求根據加固的對象決定采用鋼柱的加固、鋼梁的加固、鋼層架加固、托架加固、吊車系統加固、裂紋的修復和加固、連接和節點的加固等,根據損害范圍選擇局部加固或者全面加固。

      鋼筋接頭范文第4篇

      【關鍵詞】 鉆頭 事故 措施

      1 前言

      熱壓法生產的人造金剛石鉆頭,經常發生的事故是:鉆頭脫環,模芯上漂,炸模,噴粉等,這些事故嚴重影響了鉆頭的質量,加大了生產制造成本,是在生產過程中非常值得重視的問題。下面是筆者在二十幾年的工作中總結出來的事故原因,并就其原因加以進一步分析及提出相應的防范措施,以便提高鉆頭質量,降低生產制造成本,減少不必要的損失,爭取獲得更大的利潤。

      2 常見事故分析及防范措施

      2.1 鉆頭脫環的事故分析及防范措施

      鉆頭脫環就是鉆頭胎體與鋼體分離,分離的界限是胎體與鋼體的連接部位。

      (1)鉆頭脫環的事故分析:第一、鉆頭鋼體端面不清潔,是發生鉆頭脫環的一個原因。由于鋼體端面有油污、鐵銹等污物,這些物質對于胎體與鋼體進行熱分子交換時起到了阻礙作用,致使胎體與鋼體粘接不牢。第二、組裝鋼體時,在胎體粉料表面上有一層石墨粉或灰塵,也是鉆頭脫環的一個原因。第三、鋼體端面內徑沒有進行倒角,在組裝鋼體時,鋼體內徑邊緣尖角將模芯刮下一些石墨粉,掉入胎體粉料表面上,而使胎體與鋼體粘接不牢。第四、胎體粉料不清潔,混入雜物,不但是脫環的一個原因,也會造成胎體性能的改變。第五、胎體粉料氧化,除影響包鑲金剛石的能力外,也影響了胎體與鋼體的粘接牢固度。第六、在燒結硬胎體鉆頭時,過早卸壓出爐也是原因之一。第七、硬胎體鉆頭出爐后冷卻速度過快,胎體內部產生應力集中,胎體發生裂紋,也將影響胎體與鋼體的粘接強度。第八、在燒結過程中,由于某種原因造成溫度不夠,壓力不足,胎體致密化不好,也是胎體脫環的一個原因。

      (2)防范鉆頭脫環的措施:第一、鋼體端面要處理清潔。在配模時鋼體端面用銼、砂紙、鋸條等清除鐵銹和油污,使其端面粗糙,然后在組裝前用丙酮清洗鋼體端面。第二、組裝前底模表面、內孔用吸塵器徹底清除石墨粉等雜物。第三、鉆頭鋼體內徑端面處一定要有倒角,處理鋼體時要清除鋼體內徑的毛刺和尖角,防止組裝時劃破模芯。第四、要保持胎體粉料的清潔,散落弄臟的粉料不能再用。保存胎體粉料時要密封,使用時裝粉料的器皿要加蓋,防止灰塵落入。第五、混料前對各種金屬粉料要進行觀察,發現變色,結塊時不能再用。第六、燒結鉆頭時,要嚴格按工藝要求進行,測溫度、壓力的儀器儀表出現問題時,要及時進行檢修。

      2.2 模芯上漂事故分析及防范措施

      模芯上漂,即在燒結過程中,模芯向上位移,致使鉆頭報廢。

      (1)模芯上漂事故分析:第一、鋼體內徑與模芯配合過松,是產生模芯上漂的主要原因。由于模芯與鋼體內徑配合間隙大,模芯上下活動自由,當胎體融化時,由于壓力作用溶液浸入模芯底部,迫使模芯上升,造成模芯上漂。第二、模芯與石墨唇墊配合間隙過大,也是模芯上漂的一個原因。第三、加全壓時間過晚,也會導致模芯上漂。

      (2)模芯上漂防范措施:第一、模芯與鋼體內徑配合間隙應在0.05—0.1mm之間。即用手可以壓入,又不能自行脫出,模芯能自行脫出的不能使用。第二、模芯與唇墊配合要合適,即在公差范圍內緊密配合。第三、在燒結過程中加全壓應在650℃之時,不能拖后。

      2.3 炸模的事故分析及防范措施

      炸模,即在熱壓燒結過程中,底模炸裂致使鉆頭報廢。

      (1)炸模的事故分析:第一、鋼體外徑與底模配合間隙過小,由于二者線膨脹系數不同,在升溫中必然炸模。第二、燒結過程中,模具位置處在了感應圈的下部,升溫時鋼體受熱快而溫度高,底模受熱慢而溫度低,即使配合間隙合適也易炸模。第三、燒結過程中升溫速度過快,由于磁性作用也會產生鋼體與模具升溫不同步,造成炸模。第四、石墨本身有裂紋,在配模時又沒有發現,也是炸模的一個原因。第五、石墨本身的抗壓強度低或作為底模的石墨料直徑不夠大而導致炸模。因為底模所受側壓力是正壓力的1/4左右,底模壁厚太薄也易炸模。

      (2)防范炸模的措施:第一、鋼體外徑與底模的配合間隙是個關鍵,在配模時,要嚴格檢查底模內徑與鋼體外徑的尺寸是否符合圖紙尺寸要求。第二、在燒結過程中,組裝模具一定要置于感應圈中心,要嚴格控制升溫速度,特別是20~600℃區間,不同規格鉆頭,升溫速度應控制在3~10℃/s之間。第三、配模時要詳細檢查底模是否有裂紋,發生裂紋即報廢,在退模時不要強敲硬摔,防止底模破損。第四、石墨抗壓強度低于45MPa的一定不能作熱壓燒結的底模模具使用。同時做大直徑鉆頭時要用石墨直徑大些的石墨底模,一般石墨底模直徑D=(1.8~2)倍的鉆頭規格直徑。

      2.4 噴粉的事故分析及防范措施

      鉆頭噴粉,是指鉆頭在燒結升溫過程中,胎體粉料由模具中噴出,造成鉆頭工作層粉料混亂。發生這種情況時,應立即關機,拿下組裝模具,冷卻后,將胎體粉料過篩,取出金剛石和聚晶,重新進行組裝。

      (1)噴粉的事故分析:第一、噴粉的原因主要是粉料、模具潮濕而致。噴粉多半發生在夏季潮濕季節,盡管模具經烘箱烘烤,取出后仍然在吸潮。第二、另一個原因是升溫太快,產生氣體多,排氣不暢造成噴粉。第三、在混合有金剛石的粉料時,在潤濕金剛石過程中甘油放的量過多也是噴粉的原因之一。

      (2)防范噴粉的措施:第一、防止金屬粉料受潮。金屬粉料要密封保存,儲存器內要放干燥劑。第二、要嚴格控制燒結時升溫速度,一般應在2~3℃/s之間。第三、如果粉料受潮,在燒結時先不加預壓,升溫速度控制在2℃/s以下,讓模具中氣體緩慢排出,當溫度達到300℃時(即鋼體表面顏色開始發藍時)加預壓,再提高升溫速度。第四、配好的底模、模芯、唇模墊應放在烘箱內進行干燥,而后再進行組裝。第五、雨季組裝好的鉆頭到燒結時的時間間隔不應超過4小時,以防模具吸潮后又發生噴粉。

      3 結語

      由于筆者在實際生產過程中,對生產鉆頭的常見事故進行不斷分析總結,并提出了相應的防范措施,目前已有效的提高了鉆頭的生產質量,并且降低了生產制造成本,給企業帶來了一定的效益空間,也使我隊金剛石鉆頭的產品的市場占有率不斷的加大,使得鉆頭的銷量與日俱增。

      參考文獻:

      鋼筋接頭范文第5篇

      摘要:本文闡述了可持續發展工程結構的內涵及在鋼筋混凝土結構教學中引入可持續發展理念的重要性。結合多年的科研工作,將結構設計理論的最新研究成果滲透到鋼筋混凝土結構教學中,通過分析設計可持續發展工程結構的方法和途徑,結構概念及耐久性與可持續發展的關系,逐步培養學生可持續發展工程結構的意識,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關鍵詞:鋼筋混凝土結構;教學;可持續發展;實踐

      中圖分類號:TU375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6)52-0196-02

      進入21世紀,可持續發展觀念開始滲透到社會各個方面,現已成為世界上許多國家的發展戰略。1987年,聯合國首次提出并定義了可持續發展――“既能滿足現代人類要求,又不損害人類后代滿足自身需求能力的發展形式”。

      一、可持續發展工程結構內涵

      何為可持續發展工程結構?浙江大學金偉良教授等認為[1]:工程結構的完整周期應該包括規劃、設計、施工、運營、老化及廢除各個階段。可持續發展工程Y構就是要求結構在設計中涵蓋上述各個環節,并體現生態環境可持續性、經濟發展可持續性和社會文化可持續性。從上述定義表述可以看出,結構設計涵蓋多個環節就是要求設計中不僅應考慮施工完成后的結構狀態,還應考慮到使用及老化等各個階段結構抵御隨機外荷載作用的能力;不僅應考慮到結構一次投資建造的費用,還應考慮到后續維修,加固,改造等的費用,不僅應考慮當前的利益、還應考慮后期的風險。

      二、可持續發展理念在鋼筋混凝土結構教學中滲透的重要性

      鋼筋混凝土結構是土木工程中常見的結構形式,也是我國基礎設施的主導結構。隨著國民經濟的持續快速發展,土木工程建設的規模不斷擴大,對資源和能源的需求迅速增加,特別是對水泥和鋼材需求增長更為迅速。水泥、鋼材作為鋼筋混凝土結構的主要建筑材料,其生產、建造及使用過程中,一方面不斷消耗自然資源,另一方面對環境施加各種負面影響。如生產水泥所需的石灰石、黏土及用作混凝土集料的砂石開采,會占用耕地,破壞植被;原材料鋼筋、水泥、砂石等的生產、運輸過程需要消耗大量的能源,能源消耗的同時向大氣、土壤和水中排放CO2、粉塵、噪音、廢液及固體廢物等。當對環境的影響超過一定的程度,反過來,環境也會給人類的生活、生產過程帶來嚴重的影響。如大量CO2的排放不僅加劇溫室效應,它還和SO2與NOx一道形成酸雨危害農作物及植被,加速材料和構件性能劣化的速度,縮短結構的使用壽命,造成大量的建筑垃圾等。

      三、可持續發展理念在結構設計理論教學中的滲透

      結構設計理論是鋼筋混凝土結構構建設計計算的理論基礎,是平衡結構安全與經濟的科學依據,也是能否設計出具有可持續發展工程結構的關鍵所在。目前結構設計理論所采用的基于概率理論的極限狀態設計法(現行設計法),主要以滿足結構承載能力和剛度條件為設計要求,并主要針對施工完成后的結構狀態,對結構性能退化及耐久性等問題未作充分的考慮[2]。按照這樣的理論方法所設計的結構,尤其是一些惡劣環境條件的港口、碼頭、橋梁等結構,經過實踐檢驗發現,許多都出現了使用性能差、耐久性低、服務壽命短等問題。為此,不得不花費巨額資金予以維修、加固甚至拆除重建等。造成不必要的經濟損失及資源浪費,與國家的可持續發展和科學發展觀不符。為了將可持續發展設計的理念傳授給學生,筆者立足于現行結構設計規范和教材,首先對現行設計理論、方法進行深入細致的講解,并分析其存在的問題。在學生掌握了現行設計理論、方法的基礎上,結合自身多年的科研工作及最新研究成果,逐步引入結構可持續發展設計的理念,即結構全壽命設計的理念,讓學生明白結構全壽命設計(可持續發展設計)需要從結構規劃、設計、施工、使用、老化及廢除的各個環節綜合考慮結構的整體性能,才能使其達到最優或優化。然后從結構設計目標、材料性能、經濟指標等多方面對比分析現行結構設計與全壽命設計的區別,如全壽命設計相對于現行結構設計而言,除了需考慮結構的安全、經濟、耐久目標外,還需要考慮用戶的滿意、社會環境及可持續發展的目標等。

      四、加強結構概念分析,培養學生可持續發展的工程意識

      鋼筋混凝土結構的可持續性涉及結構整個壽命期內消耗的資源以及對環境的影響。因此,在確保結構安全可靠性能的基礎上,提高鋼筋混凝土材料的利用率、減小材料的消耗量,在取得較好的經濟效益的同時也是對生態環境的貢獻。在多年的鋼筋混凝土結構教學中,筆者通過歸納、總結、強化結構概念分析等教學方法,引導學生如何通過提高材料利用率來設計截面型式、結構型式等,以實現可持續發展工程結構的目標。例如,在分析受彎構件截面型式選擇過程中,從材料效用的角度出發引導學生分析,矩形截面梁由于截面存在應變梯度,靠近中性軸的材料應力水平很低,于是將靠近中性軸附近的材料部分去除,就形成了T形、I字形、箱形等截面形式,在不減小構件承載力的情況下,可以增大跨越能力,節省混凝土材料的用量,這樣,學生不僅學會了怎樣去比較截面型式的優劣,也明白了鋼筋混凝土受彎構件通常不會做成圓形截面的道理。

      同樣在分析結構形式演變過程中,對于矩形截面梁,因為梁的彎矩沿梁長一般是變化的,這樣對等截面梁來說,大部分區段應力水平均較低。由于梁截面應變梯度的存在,只有當構件是軸心受力時,材料利用率才可能增大,于是產生了拱結構及合理拱軸線的概念,但由于拱結構曲線構造的復雜性,使設計和施工都比較費勁,于是又出現了平面桁架形式。平面桁架可以理解為“淘空”的梁,即將梁中多余材料去除,既經濟,又可降低自重,故桁架的上弦相應于梁的受壓邊,下弦相應于受拉鋼筋。在平面桁架的設計過程中,應努力增加其平面外的剛度提供平面外約束(增加支撐),若將這些平面外的支撐再連接成桁架,就會使平面格架變為平面交叉桁架,最后發展為空間網架。

      五、結構耐久性對可持續發展的影響

      混凝土結構的耐久性是結構在可能引起其性能變化的各種作用(荷載、環境、材料內部因素等)下,在預計的使用年限和適當的維修條件下,結構能夠長期抵御性能劣化的能力[3]。過去人們一直認為混凝土結構是經久耐用的,然而,近幾十年的工程實踐和研究表明,混凝土結構的耐久性是一個不能忽視的重要內容,耐久性不足將導致結構性能退化,安全可靠性能降低,增加結構使用過程中的維護、維修加固費用及資源和能源的消耗。顯然,結構的耐久性與可持續發展的關系十分密切,如何在傳授課本知識的過程中,引導學生設計耐久、長壽命的混凝土結構,是任課教師面臨的新課題,也是建造可持續發展工程結構的需要。然而,在目前鋼筋混凝土結構教科書和教學內容中,僅個別章節提到了混凝土耐久性的概念,且缺乏細致深入的分析和相關的耐久性設計方法。鑒于此,筆者在鋼筋混凝土結構教學過程中,收集了部分典型耐久性劣化現象的實際工程圖片展示給學生,使學生直觀地感受到耐久性不足對結構造成的嚴重危害以及加強結構耐久性設計的重要性。

      六、結語

      隨著社會經濟持續快速地發展,人類社會正面臨著資源、能源短缺,生態環境不斷惡化的危機。設計可持續發展工程結構是緩解上述危機的重要途徑。通過分析設計可持續發展工程結構的方法和途徑,結構概念及耐久性與可持續發展的關系,逐步培養學生可持續發展工程結構的意識,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金偉良,鐘小平.可持續發展工程結構全壽命周期設計理論體系研究[J].中國工程科學,2012,14(3):100-107.

      亚洲午夜理论片在线观看| 亚洲av午夜福利精品一区人妖| 亚洲成在人线av| 成人亚洲性情网站WWW在线观看| 日日摸日日碰夜夜爽亚洲| 亚洲男人的天堂网站| 亚洲 日韩 色 图网站| 亚洲日本va在线观看|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 久久亚洲中文字幕精品有坂深雪| 国产亚洲精品资源在线26u| 亚洲乱码中文字幕久久孕妇黑人| 亚洲人成伊人成综合网久久久| 国产gv天堂亚洲国产gv刚刚碰| 亚洲中文字幕无码久久综合网| 亚洲人成网77777色在线播放| 在线亚洲人成电影网站色www| 亚洲人成色7777在线观看| 国产亚洲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亚洲成AV人片在线观看无| 亚洲日本在线看片| 2022年亚洲午夜一区二区福利| 亚洲欧洲日韩在线电影| 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人| 亚洲综合欧美色五月俺也去| 亚洲成av人片在线天堂无| 爱情岛论坛亚洲品质自拍视频网站| 国产成人高清亚洲一区久久| 亚洲综合另类小说色区色噜噜| 国产亚洲精久久久久久无码77777| 亚洲国产精品福利片在线观看| 亚洲天堂中文字幕| 亚洲图片校园春色| 亚洲中文无码永久免费| 国产精品亚洲va在线观看| 国产亚洲日韩在线三区| 亚洲三级电影网站| 亚洲人成免费电影| 亚洲精品理论电影在线观看| 亚洲国产精品第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无av在线中文字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