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火災逃生知識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中圖分類號】G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5)06-0251-02
現階段我們國教育的發展趨勢為培養學生的創新實踐能力為重點,主要是以學生發展為出發點,關心學生的需要,從而改變學生以往的學習方式,在課堂教學融入生活,回歸生活,從而突出以學生為教學主體。
一、對生活化教學理念的認知
教學生活化是指課堂教學與社會生活、學生生活相結合,使課堂教學方式變成學生積極參與、樂于參與的生活過程。在以往的課堂教學中往往是老師主動教學生被動學習的過程,學生死記硬背并沒有達到教學和培養學生獨立處理問題的能力。而教學生活化提倡的理念是學生主動參與學習,勇于去探究,勤于動手,注重培養學生獲取信知識的能力,和獨立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在教學生活化中首先要做到擴充教學內容,以往的教學內容比較封閉,脫離學生的生活,教學方法比較單一,在生活化教學中建立一種開放的,與生活相結合的、生動的課堂教學方式;二是解決原有的課堂教學中學生學習方式被動、單一,學習主動性難以發揮的問題,通過教學生活化,可以喚發課堂教學的生命力,提高教學質量和效率,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動力,促進學生的可持續發展;三是解決教師以本為本,被動施教的問題,通過教學生活化,激發教師的積極性和創造性,使教師真正成為教材的再設計者和課堂生活的創新者。
二、生活化教學理念在初中歷史教學中應用意義
在以往的課堂教學中我往往是把書本的知識體系化,教授給學生,從理論到理論,非常的枯燥,課堂氣氛比較沉悶,幾乎只有老師一個人的聲音,師生之間的互動很少。在新課程改革的促動下,我開始進行課堂教學的生活化嘗試。生活是我們進行一切活動的基礎,也是我們學習的基礎。在我們日常生活中我們能從中得到知識的力量,生活是我們一切知識的源泉。在課堂教育中我們要課堂結合生活,這樣能讓學生學習的知識并不只是表面的內容。而且讓教學結合生活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使課堂學習更加生活形象化。
生活化教學理念在中職歷史教學中的應用
1.開放式教學
新課程強調政治教育的實踐性,注重學生素質的提高,提倡讓學生通過自己的自主活動,通過某些形式參與公共生活,體驗社會生活,達到思想的升華和品德的內化。要創設一定的形式和情景,讓學生愉快學習,逐步了解社會,擴大人際交往,參與公共生活。
2.情景式教學
美國著名教育學家布魯納說過:“向學生提出挑戰性的問題,可以引導學生發展智慧。 創設這樣的情景,能吸引學生注意力,啟迪思維,足以激發學生不斷追求新知識。在實踐證明,情景教學在教學中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在課堂教學中可以結合生活 提出一些情景問題,這樣的做法可以大大挺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起學生的學習星期,從而讓學生主動學習。也可以再教學中融入一些生活的小實際案例,情景設計與學生的生活實際相結合、與學生的學習實際相結合,把所學的知識放在生活中,創設生活情景,使文化知識處在學生的學習生活心理的最近發展區。
3.組織生活化數學教學活動,激發學生學習歷史學科的興趣
新課程下的歷史教學,要跟學生的生活緊密聯系學生從而組織教學活動.學生的天性都比較愛動,教學過程中,如果可以圍繞學生在活動中經驗,讓學生身邊的事來組織教學活動,可使學生切切實實地感受生活與歷史學生聯系,從而激發學生作為活動主體參與活動,同時,將教學目標轉化為學生的內在需求,達到啟智明理的效果.增強了歷史課教學的趣味性、實效性。
在歷史教學中,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背景出發,聯系生活講歷史,歷史問題生活化。歷史是源于生活的。讓學生處于一定的生活背景下學習歷史,所得到的知識才是牢固的、靈活的,才使學生更加地喜歡歷史學習,學好教學。
經過一個學期的實踐嘗試,我明顯感覺到了學生對政治課的興趣增加了。課堂的氣氛也相當活躍,上課不再是老師唱“獨角戲”,學生的參與性非常強。原來班級后排的幾個學生一上課就犯困,現在都坐得端端正正的聽課,參與討論。新課程改革進行的如火如荼,教學生活化,也正是體現了新課程改革理念。教學中關注學生切身的生活體驗,與學生展開面對面的對話,使學生的課堂學習與社會生活實踐緊密結合起來。一方面拓展學習的時空,另一方面把學習生活置于社會生活的大背景下,讓學生在豐富多彩的生活中,與社會、自然相融,獲得個體的自由和解放。本文僅從上生活化教學的原則、策略及問題稍作論述,若有不當之處,請各位同行批評、指正。
參考文獻:
[1] 王琴.論歷史教學生活化的依據和基本途徑[J]. 資治文摘(管理版). 2010(06)
[2] 賀偉.中職歷史生活化教學模式的構建[J]. 新課程研究(基礎教育). 2008(08)
【中圖分類號】R47374
【文獻標志碼】B
【文章編號】1005-0019(2018)07-221-02
隨著我國老齡化步伐的加快和生活壓力的增大,抑郁癥的發病率逐漸增高[1]。對于改善抑郁癥患者出院后的生活質量,減少患者的復發率意義重大。本研究對30例抑郁癥患者實施延續性護理模式,取得了較好的成效。
1資料與方法
11資料以201612--20178我院收治60例抑郁癥的者,隨機分為A組和B組,各30例,A組男14例,女16例,年齡18~60歲,病程2~11個月,平均54±15個月。B組男13例,女17例,年齡19~60歲,病程2~15個月,平均62±23個月。兩組一般資料無差異(P>005)。,納入:
(1)符合中國精神障礙分類和診斷標準第3版抑郁癥的診斷標準,漢密爾頓抑郁量表(HAMD)17項評分≥18分;(2)抑郁癥狀持續2周以上;(3)無系統疾病、無藥物濫用史及過敏史;(4)無腦部器質性病變;患者其家屬均知情同意。
12方法兩組的藥物治療方法相同,B組出院后不進行干預,A組采用延續性護理干預模式。
121成立延續性護理小組由病區護士長、管床醫生和責任護士各1名,組成延續性護理小組。小組成立后,由主治醫師對所有小組成員進行專業指導和培訓,內容包括干預專業知識和評定量表標準指導語,培訓合格后可實施護理。內容包括患者一般資料、相關疾病預防及治療指導、自我護理要點、病區聯系電話、專科醫生介紹及坐診時間等。同時根據患者的能力,制定出院后的連續性護理計劃。全面督察延續性護理的結果。
122延續性護理的內容出院前:出院前1周,開展小群體健康教育課程,要求1名患者家屬在在場。健康教育的內容包括抑郁癥的發病原因、癥狀、病程、結局、危險因素、復況,正確的對待患者。出院前3d發放《精神病患者家庭健康教育手冊》,并了解患者對出院指導的掌握情況以及理解情況。隨訪、督促患者用藥、對患者的心理護理、組織社區病因聯系。
13評價指標在兩組納入研究后2個月進行護理方法的效果評價,對兩組進行抑郁療效、負性心理以及生活質量的比較。其中(1)負性情緒采用焦慮、抑郁評分進行評價,焦慮、抑郁評分采用漢密爾頓焦慮量表、抑郁量表判定療效判定標準為[5]:治療6周后抑郁評分的減分率在80%以上為痊愈,60%~79%為顯著進步,30%~59%為有效,
14統計學處理使用SPSS 150 軟件,計量資料、計數資料(x±s)、頻數表示,統計學方法分別采用t、x2檢驗,P
2結果
21兩組療效及負性情緒的比較A組、B組痊愈21例、17例,顯著進步5例、6例,進步3例、6例,無效1例、1例,總有效率為867%、767%。兩組的療效具有有差異(P005)。A組隨訪時的焦慮和抑郁評分均低于B組,有差異(P
22兩組生活質量比較隨訪時,A組在生活領域、心理領域、社會關系領域等生活質量方面的評分均高于B組,有差異(P
3討論
(一)驚慌行為 驚慌是火場上人們接受異常刺激后所表現的一種不能自控的焦慮狀態。驚慌的產生有心理和生理因素,火場溫度升高,濃煙阻擋視線,氧氣含量減少,加上CO、CO2及其它有毒氣體的作用,使受害者神經系統受到麻痹,出現無意識的失理智的動作。報警遲也是引起驚慌的一個重要因素。
(二)從眾行為 是個人在群體中不知不覺受群體影響,改變自己的判斷和信念,行為上與群體中的多數人保持一致的行為。火場上,一些身份特殊的人,如服務員、保安員、團體活動的領導者、組織者、熟悉的朋友、同事等,容易成為學習、效仿的對象,引起眾人的信任,起到“領頭羊”的作用,造成個別人跟隨而后眾人跟隨的趨向性逃生行為。從眾心理對人在火場上的行為影響很大,缺乏逃生常識,逃生時輕舉妄動的人,容易造成他人盲從;掌握安全知識的人逃生方法正確,在火場上推廣,能幫助許多人找到逃生之路。
(三)群聚行為 群聚體有四種:家庭群聚體、工作群聚體、時空群聚體和利益群聚體。火場上,外界的壓力和威脅是群聚體的形成因素,群聚體一旦形成,雖無共同綱領,卻有共同行為,比較突出的表現是對外呼救,對內防煙滅火。
(四)向地行為 長期生活習慣使人總是把大地作為生存的根基,不論是火災還是地震,都不自覺地向下跑。在火場上,當烈火封往出口,逃生無路時,失去理智的行為之一就是跳樓。
(五)趨光行為 人們在避難時,會把亮光作為疏散的目標和生存的希望,在黑暗或濃煙中,光亮成了指示標志,人們會不自覺地朝光亮的地方奔跑。
(六)退避行為 出于對火焰的恐懼,人在遇到濃煙、火焰時會向相反方向跑;在室內發生火災時,人總是盡力往外跑;即使處于安全地方的人,也會向相反方向躲避。
(七)向隅行為 是人在火災時向狹窄角落躲避的行為。這是對煙、火的恐懼而感到無處逃生的一種消極行為,結果兇多吉少,容易造成大量人員傷亡。
(八)習慣行為 火災時大多數人習慣向經常使用的樓梯或出口跑,希望從那里逃出,卻很少想到利用安全的疏散通道,結果貽誤逃生良機。
(九)沿墻行為 當人受到煙火圍困時,視覺器官失去作用,主要靠觸覺尋求逃生去路。
(十)超越自身能力的行為 在災難的刺激下,會引起個體強烈的反應,大腦皮層發出信號,加強心臟博動能量,增進身體各個器官吸收營養物質的能力,提高緊張狀態下的工作能力,其反應的動量遠遠超過自身原有的能力,包括體力和技能。主要表現有從高處跳下,跨越鄰近陽臺,背起比自己重好幾倍的親友或物體逃離等,這在平時是不可想象的行為。
二、火場逃生的準備
(一)健全組織,明確分工 機關、團體、企業、事業單位要成立專門逃生領導班子,指定專人負責并明確職責,同時建立若干小組,如報警引導組、疏散搶險組、安全救護組等,以便人員有序疏散。
(二)制定逃生方案 應根據火勢大小和不同部位制定出不同類型的逃生方案,畫出疏散圖,標注所有門、窗、通道、室外特征和可能有的障礙,明確規定疏散信號、疏散路線、疏散通道和疏散方法,指出從每個房間逃生的主要路線和備用路線,防止大量人員涌向一個出口,造成踩傷和擠傷事故,并根據情況的變化及時修訂。擁有的逃生路線越多,逃生的機會就越多。
(三)加強逃生知識的學習和訓練,進行實際演練 學習火場逃生知識,掌握火場逃生方法;進行逃生技能應用訓練,熟悉疏散路線,了解疏散方案和行為要求;定期不定期的進行演練,實際檢驗每條逃生路線,確保每條計劃路線在緊急情況下能使用。
(四)熟悉環境 對自己工作、學習和居住所在的建筑結構及逃生路徑要了如指掌;出差、購物或在娛樂場所游玩時,每到一處陌生的地方都要養成熟悉環境的習慣,特別是出差住宿或乘坐車船,應格外留心觀察疏散通道、安全出口、消防電梯、避難層、樓梯方位和放置救生設施的地方,詳細閱讀《住宿須知》內的緊急疏散圖。
1、通過對火災事件的了解提高學生的防火意識。
2、掌握火災中的自救常識。
3、加強防火意識,學習必要消防知識。
4、通過本節課的學習增強學生火場逃生自救能力。
【教學重難點】通過對火災事件的了解提高學生的防火意識,充分了解火災中各種逃生自救的辦法。
【授課方法】講授分析、講案例組織學生討論
防火主題班會【授課過程】
Ⅰ、火災新聞記實情況導入:
2019年12月13日上午8時27時,溫州市鹿城區人民路溫富大廈裙樓發生一起特大火災,造成21人死亡(12男,9女),2人重傷。
起火的溫富大廈為一幢獨立高層商住樓,大廈共28層,1-3層為商業用房,4-28層為住宅。目前初步確定此次火災起火點為溫富大廈一樓“朵朵鮮花店”,大火隨后蔓延至隔壁的金榜美發店,火災產生的高溫煙氣迅速上升至2層藝苑舞廳,造成了21人遇難、2人受傷的重大火災事故(其中舞廳內的19人窒息死亡,花店2人被燒死)。火災過火面積為1270平方米。
2019年1月31日6時左右,惠州市惠城區三棟鎮革新路53號一民宅發生火災,經三棟消防中隊和麥地消防中隊全力撲救,終于將大火撲滅,燒毀家用電器,燒死婦女一名,女,漢族,77歲,系惠州市三棟鎮人,患有嚴重的癡呆癥,生活不能自理),
Ⅱ、火災自救知識
遇到火災時我們怎么辦?
(一)、滅火
滅火最重要時效,能于火源初萌時,立即予以撲滅,即能迅速遏止火災發生或蔓延。
此時應迅速辯明火源、起火類型、所引燃的物質,采取相應的應對措施,利用滅火器或消防栓之水進行滅。如無法迅速取得這些滅火器具,則可就近取材,利用棉被、窗簾等沾濕或用沙石、泥土來滅火。但如火有擴大蔓延之傾向,則應迅速撤退至安全檢查之處所。
(二)、報警
發現火災時,應立即撥打119、110報警,同時亦可大聲呼喊、敲門、喚醒他人知道火災發生。在報警時,切勿心慌,一定要詳細說明火警發生的地址、處所、建筑狀況等,以便消防車輛能及時前往救援。
(三)、逃生
1、要鎮靜,保持清醒的頭腦,不能盲目追隨。
當人的生命突然面對危難狀態時,極易因驚惶失措而失去正常的思維判斷能力,當聽到或者看到有什么人在前面跑動時,第一反應就是盲目追隨其后,如:跳窗、跳樓、逃(躲)進廁所、浴室、門角。突遇火災時,首先應當令自己保持鎮靜,迅速判斷危險地點和安全地點,利用自己平時掌握的消防自救與逃生知識,決定逃生的辦法,盡快撤離險地。撤離時要注意,不可搭電梯,因為火災時往往電源會中斷,會被困于電梯中,應從安全通道逃生,最好能沿著墻面行時,當走到安全門時,即可進入,避免發生走過頭的現象;盡量朝明亮處或外面空曠地方跑,若通道已被煙火封阻,則應當背向煙火方向離開,通過陽臺、氣窗、天臺等往室外逃生。
2、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不要要因為貪財而延誤逃生時機。
在火場中,人的生命是最重要的。身處險境,應盡快撤離,不要因害羞或顧及自己的貴重物品,而把寶貴的逃生時間浪費在穿衣或尋長搬離貴重物品上。已經逃離險境的人員,切忌重回險地,自投羅網。
3、做好簡易防護,匍匐前進,不要直立迎風而逃
逃生時經過充滿煙霧的路線,要防止煙霧中毒,防止窒息。為了防止濃煙嗆入,可采用毛巾、口罩用水打濕蒙鼻、匍匐撤離的辦法。煙氣較空氣輕而飄于上部,貼近地而撤離是避免煙氣吸入,濾去毒氣的最佳方法。
4、找好避難場所,固守待,不要盲目向光朝亮處奔。
如各種逃生路線被切斷,應退居室內,關閉門窗,有條件可向門窗上澆水,以延級火勢蔓延。同時,可向室外扔出小東西,引起別人注意,在夜晚可向外打手電,發出求
救信號。切忌向光朝亮,這是在緊急危險情況下,由于人的本能、生理心理決定,人們總是向著有光,明亮的方向逃生,光各亮就意味著生存的希望,它能為逃生指明方向道路,避免瞎撞亂撞更易逃生,但這時可能電源已切斷或已造成短路、跳 等,光和亮之地正是最危險之處。
5、緩降逃生,滑繩自救,絕對不要冒險跳樓。
高層、多層公共建筑內一般都設有高空緩降器或救生繩,人員可以通過這些設施安全地離開危險的樓層。如果設有這些專門設施,而安全通道又已被堵,救援人員不能及時趕到的情況下,絕對不要放棄求生的意愿,此時當力求鎮靜利用現場之物品或一形地物,設法逃生。
現代消防三要素:
1、消防知識。了解火災基本常識、滅火器基本常識、初起火災撲救方法、人員疏散和火場逃生知識、消防知識家庭和單位配備必要的消防器材并掌握正確的使用方法等。
2、消防意識。樹立消防意識,明確火災的危害。
3、消防工具。消防工具是指用于消防的一些器材。消防工具種類繁多,比如有消防斧,消防栓,消防桶,消防鉤等。學會熟練使用消防工具,掌握滅火知識。
(來源:文章屋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