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做游戲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游戲開始了,一群當小雞的小朋友拉著當母雞的小朋友的衣服。當老鷹的小朋友先往東跑,母雞馬上攤開雙手往東欄老鷹。于是,老鷹折身向西跑,母雞靈活地轉身向西欄。
老鷹停下了腳步,大概在想什么辦法才能抓住小雞。突然,他趁母雞不注意時,猛然低身沖過母雞的雙手,跑到后面的小雞處。小雞還沒有反應過來,就給他抓了一只去了。老鷹真厲害,照這種辦法又接連抓了幾只小雞去。母雞這才明白過來,馬上開始攔截。
老鷹又出新招。他說:“我不玩了,我得回家去做回家作業了!”母雞信以為真,又給老鷹抓了幾只小雞。
現在,只存下母雞一人了。老鷹幾次猛追就給他抓住了。
游戲結束了,我們就分散回家了。
――編者按
每個家庭中總會有各式各樣的椅子,軟軟的沙發椅、有靠背的硬餐椅、可移動的書桌椅以及各種圓的、長的板凳。從現在開始,我們就用這些椅子來和孩子玩好玩的游戲吧!
攀爬游戲
當寶寶在沙發椅上往上爬時,他可鍛煉四肢的協調能力和肌力,并感受不同高度的空間概念。因此,別小看軟軟的沙發椅,它可是孩子很好的游戲伙伴呢!
1歲以上的寶寶:
你可以讓他站在椅背上,由你牽著他的雙手往下跳,練習腿部的彈力。
1歲左右學步期的寶寶:
你可以讓他扶著椅背在軟軟的沙發上走,增加他前庭平衡的刺激。
TIPS:
椅子游戲的兩點安全提示
椅子的穩固:
不論是軟的椅子或硬的椅子,如果要讓孩子攀爬,一定要夠穩固,像放在客廳中的沙發或木制座椅都是比較合適的,而一些較輕、會轉動的、椅面太小、重心不穩的則不適宜。
周圍的安全:
游戲前,我們要先檢查椅子的周圍是否有尖銳的物品或是硬物,以防孩子撞到;再檢查周圍有沒有突出物會勾到孩子的衣物,讓孩子摔著。
當然,你也可以像游樂場一樣在周圍鋪些軟墊,或是將家中的棉被、枕頭放在周圍,這樣既安全、又好玩。
過山洞游戲
我們都知道爬行對孩子的發展非常重要,它可以增強孩子的四肢協調能力、身體的靈活度以及背、腹肌力。而當孩子一旦過了爬行期、學步期之后,他則會把主要精力放在走、跑上,除非是玩游戲,否則他很少有機會爬。所以,我們可以引導孩子想象自己是小火車,穿過用數張椅子連成的山洞,這樣他自然而然就練習到了爬行,并增強了里外等空間概念。
對于2歲以下的寶寶:
不要一次放太多張椅子,一兩張就足夠了,或者將兩張椅子面對面,上面蓋上一塊大浴巾作為山洞,這樣就可以避免孩子撞到頭。
對于學爬期的小寶寶:
只要拿個小玩具,就能吸引他過山洞了,而且小寶寶還能感覺不同的空間變化呢!
還不會爬行的小寶寶:
可以讓他躺在大浴巾上,你輕拉大浴巾,讓寶寶穿過椅子山洞,感受不同的明暗對比。
足球游戲
孩子一個人踢球玩,玩不了多久就膩了,不玩了。但如果有了目標,再加上競爭,游戲的樂趣就會多很多。我們可以拿兩張椅子分別作兩邊的球門,讓孩子來場足球賽,練習眼睛和腳的協調性,以鍛煉視覺的追蹤能力。在游戲過程中,不論是兩個小朋友一起玩,還是小朋友和爸媽來比賽,其實在孩子的人際智能和內省智能上都是一種很好的練習!
1歲半以下學步期的小寶寶:
這個年齡段的寶寶也許還走不穩,平衡感也不夠,所以沒法自己踢球。這時候我們可以拿張椅子平放在地上,讓椅子的底部變成可以讓球彈回來的擋板。當球被椅子彈回來時,請媽媽抱著寶寶的腋下,輕輕地前后搖晃小寶寶,讓他的整個身體能前后擺動,同時利用這前后擺動的力量讓寶寶的腳去踢球。這時寶寶可以練習他的視覺追蹤和腰腹肌力,同時增加前庭平衡感。
TIPS:
游戲小提示:
如果你家有兩位寶寶,也可以請兩位大人分別抱著孩子的腋下來玩這樣的游戲。這個游戲雖然是為還不會自己踢球的小寶寶設計的,但如果是大寶寶,只要你抱得動,也可以用這樣的玩法來增加親子間的親密感。因為孩子永遠都喜歡爸爸媽媽抱他的那種溫暖感。
旋轉游戲
孩子的平衡感需要通過搖晃、快速移動來刺激,所以我們可以利用那些有輪子、會旋轉的椅子,讓他在家中也能體會游樂場中玩小汽車或旋轉木馬的感受。
需要提醒媽媽們的是:
大一點的孩子可以轉得快一點,讓他覺得興奮、刺激,而小一點的寶寶則要輕一點、慢一點。當然,你可以觀察孩子的反應來隨時調整旋轉的速度。
穿線游戲
市場上常有賣一些洞洞板、穿線和串珠游戲,這些教具可以讓孩子練習眼手協調和小肌肉的精細動作。但這些教具,一般洞洞都很小,適用4歲以上的小朋友。而家中有一些餐椅,靠背的地方有一條一條的木條,好像柵欄一樣。只要一根繩子,這種椅子就可以讓精細動作還不夠靈巧的小寶寶得到練習。
1歲半以上的寶寶:
你可以引導孩子拿著繩子一前一后、一上一下地穿過木條,孩子同樣可以練習眼手的協調能力和數理邏輯中排序、排列(前后、上下等等)的概念。
1歲半以下的小寶寶:
恐怕較難玩這樣的游戲,但你可以先將繩子的一端穿過兩三根木條,然后讓小寶寶抓緊繩子的另一端用力抽出來,以此來練習他小手的抓握力和手臂的肌力。
心心老師的游戲經驗
孩子具有天生的數學傾向性,蒙臺梭利把孩子的智力稱為“數學的思想”。建立數學概念的過程實際上是寶寶學習從一個新的角度看待和描述周圍世界的過程。蒙臺梭利數學教育課程通過促使孩子觀察、自己動手進行探索和對抽象概念的想象,進一步發展他們的有關分類、排序和歸納等能力,來增強他們的邏輯思維能力,并掌握超凡的數學才能。
本期設計的游戲,簡單易學,爸爸媽媽在家里就可以教寶寶認識數學,讓寶寶自然而然地建立起數學概念,通過自己的發現學習數學,獲取知識,從中體驗數學的樂趣。
專家顧問 王惠文
王惠文,中國蒙臺梭利學會副會長、兼0-3歲早期教育委員會主席,中國福祿貝爾協會教研室主任,新愛嬰早教連鎖中心創始人,被譽為“影響中國早期教育的人物”,她管理的新愛嬰2008年被騰訊網站評為中國學前教育第一品牌。
游戲一:排排坐,分果果
模特寶寶/新愛嬰上海東方園 張譽誠
學習目的:使用除法板進行整除運算,理解“平均分配”的除法概念。
教具準備:除法板
適合月齡:24-48個月
學習步驟:
1.家長將蒙臺梭利家庭裝教具中的除法板準備好,先準備9粒珠子,準備分給3個“小人”。
2.然后,在除法板上方圓穴內放入3個綠色砝碼“小人”。
3.從板上第一橫排的圓穴開始,每人一個,分完一排,如果還有珠子就繼續分第二排,直至分完。
4.家長引導寶寶數一數每個“小人”能分得幾個,答案是3個。
5.日家長要耐心地講解:“9個珠子,分給3個小朋友,每個小朋友分了3個。”
鞏固一下:
第一題:有8粒珠子,準備分給2個小朋友,數一數每個小朋友分得幾個?(8+2=4)
第二題:有12粒珠子,準備分給4個小朋友,數一數每個小朋友分得幾個?(12+4=3)
游戲二:小胖和小瘦
模特寶寶/新愛嬰寧波旗艦園 蔣健樂 連博涵 余文聰
學習目標:培養辨別高、低的視覺能力,進行配對練習;培養敏銳的觀察能力和邏輯思考能力;培養秩序感與糾錯能力。
教具準備:插座圓柱體A
適合月齡:18-36個月
學習步驟:
1.家長把插座圓柱體A放在桌上,將圓柱體最高的一端插在左邊。
2.家長用三指捏的動作,教導寶寶捏起圓柄,抽出圓柱體,散放在右側。
3.目取其中的一個圓柱,右手食指、中指并攏貼圓柱繞一周(利用、肌肉記憶形狀)。翻轉圓柱,讓寶寶比較底面和圓穴的差異,引導寶寶找出與圓柱相同的圓穴,然后嵌入。
4.依次把圓柱放入圓穴。
鞏固一下:
第一題:序列練習,把圓柱體在桌面從高到低排序。
第二題:序列練習,把圓柱體在桌面從低到高排序。
第三題:隨意取出兩個圓柱體,比較高低。
第四題:手眼協調練習,反復練習嵌的動作,提高每次操作的精確度。
游戲三:100以內的數字看過來
模特寶寶/新愛嬰上海東方園 張譽誠
學習目標:認識100以內的相鄰數,讓寶寶不僅會數數,而且真正掌握內在規律。
教具準備:1-100連續數
適合月齡:18-36個月
學習步驟:
1.家長分別將蒙臺梭利家庭裝教具中的數字牌按1-10,11-20,……,91-100的順序,擺成10橫排放在100數字板的右側。
2.把數字牌8放在對應的數字板方格中,排出8的相鄰數7、9。
3.將數字牌15放在對應的數字板方格中,排出15的相鄰數14、16。
4.再將數字牌32放在對應的數字板方格中,排出32的相鄰數31、33。
5.以此類推,選擇數字牌并排出其相鄰數。家長耐心引導寶寶,用訂正板作參照,檢查數序是否有錯。
鞏固一下:
第一題:在100數字板上排列7的相鄰數。
第二題:在100數字板上排列18的相鄰數。
第三題:在100數字板上排列45的相鄰數。
第四題:在100數字板上排列30的相鄰數。
游戲四“個、十、百、千”列隊齊步走
模特寶寶/新愛嬰寧波旗艦園蔣健樂連博涵 余文聰
學習目標:學習個位、十位、百位、千位的實物表示法,并掌握相互的數量關系。
教具準備:十進位系統(金色串珠)
適合月齡:24-48個月
學習步驟:
1.把1的珠子放在桌上,對寶寶說:“這是1。”把10的串珠棒放在1的左邊,告訴寶寶:“這是10。”用1的串珠對照10串珠棒一個一個地數,1個1,2個1……10個1就叫做10。
2.同樣用10的串珠棒對照100正方形串珠,由右向左數,10、20、30……90、10個10,叫做100,把100放在10的左邊。
搖晃的活動可以刺激寶寶平衡感的發展,而且適合不同年齡段的寶寶哦!
6個月以上的寶寶:我們可以讓寶寶坐在整理箱中,但要注意:先準備軟墊或小毛毯,鋪在寶寶倚靠的地方,然后鼓勵寶寶自己用手抓著整理箱的邊緣。接著,我們就來推動這個整理箱,寶寶就像坐在小汽車里一樣。
小提醒:對于半歲左右坐得還不是很穩的寶寶來說,我們要略微扶著他,向前、向后推時,速度也要慢一點,讓寶寶能慢慢適應,增加他前庭平衡的刺激。當寶寶年齡大時,我們就可以逐漸將速度變快,距離變遠。
2歲半左右的寶寶:可以換種玩法,讓他蹲在整理箱中,雙手抓著箱子的兩邊,然后我們一樣地推車。由于寶寶是蹲著的,他就必須有良好的身體協調能力,保持平衡。
3歲左右的寶寶:又可以換種玩法了。我們可以在整理箱的把手或扣環處綁一條長棉繩,繩的另一端由我們拉著或是固定綁在某處。這時,我們可以鼓勵寶寶自己把繩子向前拉,讓整理箱移動。游戲中除了刺激平衡發展以外,還能練習孩子上臂的力量。
TIPS:等寶寶再大一點,約3歲半以上時,我們就可以讓他練習左右手交替向前拉,增加左右雙邊動作的協調性,促進左右腦的連結。
活動2:推車
除了坐在整理箱外,推整理箱也是個不錯的游戲哦!
對于剛學走路的寶寶:我們可以在整理箱里放些較重的東西,讓箱子向前移動的速度不會太快,這樣學步期的寶寶就可以把整理箱當作學步車,扶著學走路。
2歲左右的寶寶:當他在玩推整理箱的游戲日寸,我們可以增加難度,把整理箱的蓋子蓋上,在上面放個大球。當寶寶推箱子時,球會在上面滾動,他就要注意怎樣控制推的速度,以便不讓球滾下來。
TIPS:寶寶年齡越大,我們就可以放越大的球。因為越大的球越容易掉下來。這樣的游戲不僅能練習孩子的上臂力量。還能練習他的反應力和專注力。
活動3:寒棉被
一般整理箱的大小是可以放進冬天的厚棉被,但軟軟又厚重的棉被如果沒有折疊整齊是不容易放進整理箱的,所以這時我們可以讓寶寶來“幫忙”,想辦法把棉被塞進整理箱中,讓他練習雙手的靈活度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對于會站的寶寶:我們就可以開始這樣的游戲了。剛開始,我們可以把大部分棉被放好,然后留一小部分讓寶寶來放。
對于3歲的寶寶:我們可以讓他試著用雙手抱的方式,把厚棉被一點一點地塞進去,然后再讓他幫忙把蓋子蓋上去,最后提醒寶寶檢查一下:有沒有把所有的棉被都塞進箱子里了,這樣同時也練習孩子的觀察力。
活動4:分類游戲
整理箱最大的功用,就是收納東西!寶寶的玩具也可以用各種尺寸的整理箱來收拾!
1歲半到2歲的寶寶:開始聽得懂大人的指令。這時,我們就可以讓寶寶自己把玩具收拾到整理箱中了,養成物歸原位的好習慣。
2歲半以上的寶寶:我們可以引導他,將不同種類的玩具分別放到不同的整理箱中。例如:讓他把毛絨玩具放一個箱子里,球類放個箱子,積木類的放一個箱子里。這樣可以讓孩子在收拾玩具之余,還練習數理邏輯智能中的分類概念。
這樣的習慣形成了以后,等孩子到了3歲半以上時,我們就不用引導他給玩具分類了,可以讓他自己來分,并且說出為什么這樣分。有時候,孩子的分法會和我們大人的想法完全不同。這時我們要知道:分類的概念,只要孩子解釋得通,是沒有對錯的。而且,通過這個游戲,我們還可以檢驗一下:從小練習分類的概念是否列于孩子有很大的幫助。
活動5:投擲
整理箱和一般紙箱不同的地方是塑料的材質,它可以讓丟進去的球彈出來!所以這對孩子來說,怎么控制手臂力量就顯得很重要了!
已經會扶著箱子邊站的寶寶:我們可以拿出一個彈性的軟球,故意用力將球丟向箱子底部,讓球順勢彈出來。寶寶看著球的彈跳,一定會覺得很有趣,這樣也能練習他的專注力和視覺追蹤能力。
美術知識小課堂
1.什么是光與影的投射?舉個例子,大家都知道的皮影戲,光通過“皮影人物”在屏幕上形成的影子,這個過程就是投射;而多層次的透明物體在光的投射下會顯示出豐富的透疊效果和色彩變化,這樣的視覺變化可以啟發寶寶的感受力。
2.何謂“故事屏風”,簡單來說就是故事的背景墻,類似木偶劇的背景,一般是用色紙、紙板、布等材料來做。這次我嘗試用透明和半透明的材料做,出來的效果是可以透光的,正好可以作為光影游戲的道具,兩者結合便有了“透明的故事屏風”。
材料準備
預熱圖片:啟發寶寶興趣的圖片,如教堂的彩色玻璃畫、有光照射的窗戶、透光的花瓣、葉片或昆蟲的透明翅膀。
游戲材料:各種透光材料,如透明的塑料布、透光感好的皺紋紙、透明膠帶、彩色布片、透明糖紙、絲帶。原則是盡量利用家中現有的材料,讓孩子體會用身邊的物品也能創意無窮。
游戲預熱
我把“靈感圖片”和透明糖紙拿給梓琪看,她看得很專注,還把彩色的玻璃糖紙蒙在眼睛上東看看西看看,很好奇。然后我繼續啟發她,你知道什么可以發光嗎?她說太陽會發光,燈會發光,小小的螢火蟲也會發光。
制作“透明的故事屏風實錄”
1. 盡情探索準備做屏風的素材
先把透明的塑料布鋪在地上,給梓琪提供玩的皺紋紙和水彩。梓琪用手隨意撕扯皺紋紙,我則負責把糖紙剪成隨意的形狀。為了讓梓琪感受紙打濕后會變成半透明的,我們把撕好的紙浸在水里,有的還用水彩染上顏色,皺紋紙變成半透明的粉色、綠色、黃色等。這樣,準備貼在塑料布上的素材就加工好了。
2. 拼貼
梓琪和我將紙片、膠帶貼在塑料紙上。在這個過程中,我們也不知道最終的作品會是什么,總之是隨意地貼。最后,我們把拼貼好的紙片用透明膠固定在塑料紙上,半成品就做好了,剩下的工作就是定形。
3.定形
我把貼好的塑料布掛了起來,咦,這究竟是什么啊?梓琪和我便討論開了。像船?像屋子?像大樹?這個探索的過程特別有意思,孩子的想象力真是無窮無盡,把我的想象力也調動起來了。最后我們討論出來像樹屋,我便用黃色的塑料袋做了土地,用廢棄的蚊帳做了樹的“帳篷”,用彩色的糖紙做七彩果實。于是“透明的故事屏風”就完成了。各位爸媽千萬不要嫌它樣子這么不好看,還是那句話,和孩子一起玩,過程最重要。
最重要的事:“透明的故事屏風”怎么玩?
當然是講故事啦,首先故事里得有白天和黑夜,房間里的燈都打開就是白天,房間里的燈關上,只打開手電筒照亮屏風,便是晚上。我利用家里的玩偶和手電筒給梓琪講了一個“陽光樹屋”的故事,故事的大意是這樣的:
從前,有棵神奇的樹,樹上住著一位仙子。這棵樹白天結出的七彩果實又甜又香,晚上吐出的絲可以做帳篷。小動物們都喜歡它,把這棵樹當成自己的家。有一天,一個巫婆把樹上的仙子搶走了,樹失去了神奇的力量,再也沒有七彩果實了。后來,小動物們打敗了巫婆,巫婆把仙子送回樹上,大樹復活了,小動物們開心地圍著大樹高聲歌唱。
雖然故事很簡單,結構也不完整,但沒想到,第二天一早梓琪又找來那些玩偶讓我再演一遍,而且居然記得故事里的很多細節。后來我們還利用屏風發明了“躲貓貓”的新玩法,我先讓小動物藏到屏風后面,讓梓琪觀察它們的影子,然后小動物突然從屏風后面跳出來,惹得她嘎嘎大笑。